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遊戲《九日》故事解析

魚子壽司 | 2024-07-27 15:29:08 | 巴幣 4576 | 人氣 517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最後,無論未來如何變遷,請別忘記,我們都是這片星空下的旅人」

——《九日》「無為宣言」節錄

(以下涉及遊戲《九日》嚴重劇透)

《九日》之前:道家所回應的恆久問題

每一個時代都有它需要被回應的問題,有時這是恆久的問題。

在中華歷史,三皇五帝之後是三代,三代為夏、商、周,周朝又分西周與東周。西周武王伐商紂後開始分封諸侯,從一個小勢力變成了大國,然後衍生一個問題:我們如何確認所有人都以正確的方向發展,以防重蹈商紂民不聊生的覆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武王之弟周公旦——另一比較令人熟悉的稱呼為「周公」——創立「禮樂制度」,規範貴族的身份地位,從衣食住行,到對待貴賤長幼,以至如何稱呼生死都有規定,規定的意義不在於守規而是背後的「德」——「德」的象形,就是「大道直行」,看清道路的方向——每一條規矩都有它的含義,隱含一套人生觀、價值觀甚至宇宙觀。守則並非形式,並非束縛,而是深諳此道、發自內心的實踐。

在西周末期,周王室衰弱,以王室為中心的禮樂漸漸失去脈絡,最後變成空有形式的規矩,步入東周時代——也就是諸侯鼎立,問鼎中原的春秋時代開始。失去背後意義的禮樂制度依然是整個時代的守則,卻跟不上時代,令時代失去了秩序,也就是「周文疲弊」、「禮崩樂壞」,是當時需要面對的時代問題:原本讓人認清道路的禮樂失去了作用,讓人失去了「德」,那又如何重拾大道的方向?

面對時代,道家始祖老子認為失去內涵的禮樂空有形式、是造作和虛偽,這種造作和虛偽束縛了這個時代的人,人們為了虛偽而疲於奔命,找不到道的方向,以致時代混亂不堪;為了破除束縛,他寫了一本「道德經」回應時代問題,而這個回應,所說的不止這個時代,而是不分時間、不分過去、現在或未來的天下萬物。

西方有研究存在和事物本質的學問「形上學」,哲學家嘗試利用不會與經驗證據產生矛盾的理性邏輯推理推演出答案,找出天下萬物的根源,其中有人認為「事出必有因」,也就是經驗之談的「因果律」,一切事物的誕生背後都有他的原因,形成環環相扣的因果;然而這種推論沒完沒了,如果所有事物都會有原因,而原因背後又會有另一個原因,那原因將會是無窮無盡,也就是「無限後退」。

所以,他們得出「所有事物都有原因,而最原始的事物,他存在的原因就是自己本身」的推論,也就是「自有永有」,所有事物的「第一因」,無需依靠其他事物去理解的概念,被稱為「實體」的存在。

道家得出類似的推論,卻有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形上學嘗試找出本源,道家則從人的角度思考如何看待本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下萬物的起源就是「無」。道家提出「有」和「無」的概念,「有」可解「有」、「萬物」和「真實的存在」,「無」可解「沒有」和「抹去」,而起源的「無」不是「虛無」,是沒有也並非完全沒有——「無」沒有目的、沒有對象,所以不會針對一物而創造,然而「有」之所以能夠生於無,是因為「無」有「實現」的方向,「無」順應自然——自由自在,自己如此,無所依靠,而這個無與有並存的整體,被稱為「道」。

既然「有」來自沒有目的、沒有對象,所以不會針對一物而創造的「無」,以「無」為基礎,以「有」為表面的「道」沒有善惡之分;人在「道」之中,無法看到盡頭,亦無法看到起源,「道」是永恆不變同時無限;「道」是永恆不變且無限,所以「道」無法用言語徹底形容、無法被看見、也無法被聽見;而道的「無」與「有」的兼容被稱為「玄」——黑至深不見底且深奧,而且是「玄之又玄」——深奧之後亦有深奧。

面對無限、無善惡之分、深不見底的「道」,人的存在以至時代的存在不過是「道」的其中一點,那作為人類,我們又如何了解道,又如何找到德——這是一個時代的問題,亦是恆久的問題。

道家的解答,是「無為而無不為」。「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自由自在、自己如此、無所依靠的「無」,生出無限的有,而人在道之中,順應而行,才是德。「無」在這裡是指「抹去」,「為」是指「造作」——「造作」有三種層次:最低層來自世界的五彩繽紛,過多不需要的知識、過多不需要的誘惑使人目盲;上一層是喜怒無常,那是一時感性的追逐;最上一層是意念,也就是意識形態,那是一孔之見的知識,是偏見。

「無為」,那就是抹去不需要的知識和事物,抹去一時感性、失去方向的追逐,同時抹去套牢自己思想的意識形態——有如以一孔窺視,只有一點光明,周圍卻是無明(無知),只要化掉窺孔,全部才是明,由無生有,無不為。無為的境界,就是心靈不黏著特定的方向,卻時常有方向,持有去除所有造作、虛偽,發自內心的信念面對千差萬別的世界,不執著生命的限度,才能得心應手,從無生有。

道家提出「無為而無不為」二千多年,有著把思想散播出去的方向,沒有製作的念頭,道依然運行;二千多年後,有了《九日》,用了道家思想寫出一個故事,探討信念,亦探討生死。

無為之後:二千多年後的《九日》講道

蓬萊有九國,九國之一的截國開始了軍事競賽,意圖以武力統一九國,是為「暴君」。道家始祖老子變成了科學家「李耳」(老子的別稱),帶領方士團發展科學,目標是為太陽人帶來一個光明的未來,其中一個目標就是戰勝「截」,為了達至這個目標甚至製造出破壞威力極為巨大的「元能彈」迫使截圖投降,雖然最後沒有使用,但其存在不被後來信仰李耳的教徒承認。

圖/九日、icewindful@youtube

戰勝「截」後,世間沒有迎來和平,李耳昔日同伴不是沉醉於追求力量、追求知識,就是妒忌李耳所擁有的聲望,三者成為了「禍害人間的妖魔」。李耳利用當年為了斬妖除魔才去得到的力量把其斬在劍下,才驚覺自己成為了唯一的魔王。

科學發展至這個階段,科學沒有對錯,但是方士團已失去了「求道」——追求科學,只是追求無盡但無用的知識、追求虛榮、追求漫無目標的力量,追求權力——也就是被五彩繽紛的世界所迷倒,又或個人、一時感性的追逐,令其失去了信念。最後,李耳向方士團發表「無為宣言」——「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最後,無論未來如何變遷,請別忘記,我們都是這片星空下的旅人,願我們能共同守護蓬萊,共同創造一個真正屬於太陽人的未來」,個人只是節點,而「道」是無窮無盡,李耳去除個人欲望,遵循了本心,他的「無為」是解散方士團,否定這個已經找不到理性、內在根據的意識形態,「無不為」,是把科學留給了後人,延綿另一個時代。

圖/九日、icewindful@youtube

對無窮無盡的道,一個時代的興衰不代表開始與結束,而是一個延綿,一個又一個時代的興衰只是道的一部分。來到後世,蓬萊迎來和平但不美好、存在貧窮與糧食短缺問題的時代,太陽人信奉的對象從古樹變成了李耳,道教的信仰盛行,科學在方士團解散之後發展放緩了很多,甚至有不鼓勵的傾向;不過,依然有人不願意停止腳步,為了傳承、平等、公正、忠誠、紀律、革新、無私、博愛、知識,或洞見——為了各自的目標而投身科學而聚首一堂,成為地下組織「天道議會」。

信念是無為的方向,直到信念摻雜了偏離方向的欲望,變成執念為止——所有人都無法避免死亡,死亡代表失去,代表終有一日灰飛煙滅;擁有更多之後害怕失去,同時想擁有更多更多,於是他們嘗試把命運握在手中。

圖/九日、icewindful@youtube

易公得到議會的支持和風氏的資助研究永生,最初發展有所突破,最後卻弄出了無藥可解的病毒「天禍」,且在幾十年間漸漸蔓延整個蓬萊,很多人難逃一死,如果找不到解藥,整個太陽人族群就會滅絕,如果不採用非常手段,滅絕只是早晚的事。

儘管「天禍」其實是人禍,但是在道家的角度並不存在報應,只是時代的興衰,是道的一部分,是世界的千差萬別。既然無計可施,那就以自由自在,自己如此,無所依靠的想法安頓自己,認為留在蓬萊,安然渡過最後的時間也無不妥,而死亡只是回歸大道的方式——那就是羿的妹妹「恆」的想法,不過被羿猛烈批評,被認為是盲目的迷信——羿深信科學一定有方法讓太陽人延續下去,不能就此放棄。

圖/九日、icewindful@youtube

有些人恐懼死亡但接受死亡,同時還有很多人不想死,相信總有方法可以繼續活下去,而這種想法亦無不妥,只是他們不知道「活下去」的意思在這裡是代表什麼。

為了活下去,原本是地下組織的「天道議會」上位,著手拯救太陽人的計畫——羿提議建立可供極大量太陽人居住的飛船「新崑崙」,提供可讓太陽人長時間造美夢的冷凍艙「魂境」,直到研究出解藥為止;由於「新崑崙」需要的算力巨大,需要高智慧生物的腦袋作為燃料,太陽人被病毒影響不適合作燃料,所以新蓬萊需要空間跳躍到存在高智慧生物的星球,以這些生物 (猿人)的腦袋為生物燃料,且餵養他們作長遠打算——雖然故事沒有解釋計劃命名的由來,但是以道教 (注意是道教不是道家)脈絡,解藥為丹藥,猿人為火種,新崑崙是一個煉丹爐,而且是理論上永無止盡的煉丹爐,甚至可以找出永生的解答,是為「永生爐計劃」。

圖/九日、icewindful@youtube

道家不否定、甚至肯定長生或永生,道德經出現,原本就是禮樂崩壞、生靈塗炭下,希望人可以找到道的方向,活得長久一點的理念,追求長生或永生沒有過錯,問題在於追求的方式是否自由自在,自己如此,無所依靠。

永生爐計劃,本質被意識形態束縛——在科學面前,任何事情都可以被允許,儘管得解藥或永生之後可視「特例」,但是「特例」之後又可以有多少?而得到解藥或永生之前,就有很多很多不應該被犧牲的事物,那麼追求解藥或永生是為了本質,僅是為了不讓之前的犧牲「白費」而製造更多犧牲,還是滿足「科學一定可以解決一切」的欲望?

圖/九日、icewindful@youtube

永生爐計劃開始,羿得知「天禍」原來是人禍,自己拿盡光環的師傅就是始作俑者,羿因此要求師傅公開真相,後續開啟復仇的故事——這個要求是不理智的(儘管整個計劃就是用理性來包裝,深信科學一定可以解決一切的盲目),原因可能來自驚覺自身也是令種族和自己重視的妹妹身陷險境、最後身亡的幫兇、直覺上認為始作俑者成為英雄不可理喻,認為所有人都應該知悉真相,但是知悉真相又如何?

本應停止運作的永生爐計劃還是會繼續下去,讓所有人知悉真相只會令計劃出現不必要的阻撓——這也是所有太陽,包括是知心好友的夸伏都不解的地方,而羿在復仇之路上,對自身的動機亦充滿疑問——心底裡永生爐計劃不可以繼續下去,但是依然有「科學一定可以解決一切」或「已經犧牲了很多不能就此白費」的執念,結果拿復仇做平衡、安慰自己的掩飾,是屬於羿的「造作」。

圖/九日、icewindful@youtube

而其他太陽,除了姬之外都有屬於自身的「為」——口說傳承卻把文物替換成風氏的行李,臨死前說出「只想活下去」的欲望;深信物資優渥就能達至平等,平等卻建築在不平等的犧牲之上;開放「新崑崙」讓民眾有生存機會的公正,實質以金錢滲透希望讓家族重拾生機;對傳統與朋友忠誠,卻只能袖手旁觀;深信「苦難鑄英雄」的紀律,餘下的卻只有苦難;對兄長的無私,變成接受不到兄長驟逝的癡迷;希望所有人都能得到美滿的博愛,失敗之後變成了自責與逃避;追求知識、希望掌握命運,結果過多的知識變得目盲,變得執著——儘管他們優秀,亦有跨不過的「為」。

而羿在被易公控制、昏迷後夢到的宣言和已死太陽的身影,也是講述他們的故事,講述他們的為,最根本是來自對死亡的恐懼:

「我們是太陽」
「為了永不熄滅」
「凌駕於所有物種之上」
「為了維持明亮」
「蠶食來自過去的光芒」

「我們是生存者」
「再炙熱的烈火都鎔鑄不了希望」
「即使相擁也只是互相灼傷」

「我們是殉道者」
「徒勞無功」
「卻一遍又一遍」
「將色彩揮灑於蒼穹,摸索萬象」

圖/九日、icewindful@youtube

十名太陽中,唯一能夠正視死亡的是姬——他是永生的存在,卻認為永生是詛咒。

道家不否定、甚至肯定長生或永生,只是道家所認為的永生與一般所理解的永生不同——「死而不亡者壽」,身死而精神猶在者得長生,而「身沒而道猶存」。姬的永生卻不是他所追求的永生,姬從跟隨李耳,到看見太陽種族即將步向末日,姬還想見證的只餘下一件事——見證自己的死亡,是為「洞見」——「洞見」意指透澈的了解察知未明的事物,死亡是未明的,而他正視死亡——蚩尤對刑天的感情,也就如此。

在遊戲中,玩家所控制的羿可以選擇兩條路線,對話亦會有所不同,一個是開始對自己的行動感到疑惑,從一開始的肯定,到最後承認自己「其實也不太清楚」;又或從始至終都肯定自己的所作所為,以拯救太陽種族為依歸。不論是哪一個選擇,羿在選擇結局前的最後都會看到太陽的宣言,宣言的最後道出羿的處境:

「但日終落,我們已是殘陽」
「在黑暗前,對錯都無關緊要」
「天要黑了」
「誰都沒有錯」
「我們也只是太陽」

圖/九日、icewindful@youtube

「天要黑了」除了可能代表死亡,也可能代表「玄」——黑色且深奧,而「玄」是「道」的形容——在「道」面對,對錯的確是無關緊要,終究只是選擇,無論如何選擇,道都是永恆不變,道本身就無善惡之分。

但是道歸道,人歸人。道家提倡人順應道而行,人是道的一部分,人的選擇對道來說沒有對錯,不代表人的選擇對人來說沒有對錯——道家希望人可以自由自在,自己如此,無所依靠,可以抹去套牢自己思想的意識形態、抹去不需要的知識和事物,抹去一時感性,去選擇前往符合自己的道路;正因如此,道家傳授的不是決定「對錯」的知識,而是如何看待事物的「智慧」。

《九日》的一般結局,是羿依然執著於太陽種族的延續,而一路走過造成那麼多的犧牲,讓他的想法更加堅定。在打敗易公之後,就會有以下對話:

易公:「為師不得不承認……你進步了。」
易公:「招式間少了躊躇,看來是下定了決心……」
易公:「……羿,你本該是我此生最大的成就……」
羿:「我是,所以我阻止了你。」
易公:「……哈,希望你是對的……真正的敵人……從來都沒有消失……」
易公:「太陽人……交給你了……」

易公在這裡說的「真正的敵人」是死亡,在開打之前,易公會說:

「自我們種族誕生以來,在命運面前,太陽人就是隻愚蠢的野獸,追逐著自己的尾巴。」
「而今,你該慶幸我們即將跳脫出這個循環,步入不生不滅之境。」

圖/九日、icewindful@youtube

那條路線的羿,在打倒易公之後就會繼承易公的意志,研究解藥、研究永生,繼續永生爐計劃,只是這個意志並非「死而不亡者壽」,而是單純的執念,是盲目和迷信。

在真結局,不斷給予軒軒舊時代產物與幫助了神農的羿在無意間被他們所改變——植物不用不斷生長,足夠就好、無心插柳柳成蔭;又或看到神農變得坦率,不侷限於「只想大家活下去」的想法,由衷希望族人們都能看到有著無限可能的世界;亦與李耳對話,聽了犬妖的寓言,明白李耳對斬殺昔日同伴的後悔,明白李耳想抹去意識形態的對錯,卻後悔莫及的想法。

當羿決定拯救猿人,羿與夸伏會有以下對話:

夸伏:「這樣永生爐會停止運作,要知道過去多少人為了這個計畫犧牲……」
羿:「所以才不該再有更多的犧牲者。」
夸伏:「你認為猿人比我們更值得被救贖?」
羿:「我認為……他們有機會比我們活得更像人。」

一般所說的得著是「擁有」,但道家的得著是「抹去」,羿抹去了對科學的迷信,抹去了對太陽族人延續的執著,決定不能一錯再錯,而是順應本心,把餘火送回去。
在打敗易公之後,對話會與一般結局的有所分別:

易公:「為師不得不承認……你進步了。」
易公:「招式從容,甚至不帶一絲恐懼……」
易公:「……羿,你不害怕嗎?知道這一切有可能灰飛煙滅……」
羿:「我怕。」
羿:「但也學會了接受失敗。」

圖/九日、icewindful@youtube

道家不否定人的欲望、不否定意識形態、不否定世界的五彩繽紛,但正因如此,道家希望人接受這些事物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不值得死死黏著,遵從本心,從容面對才是重要。在最後的最後,羿遵從自己想拯救猿人的本心,決定捨身,決定親手破壞一直都想拯救的種族延續,在這之前,羿與軒軒通話,交待後事時有以下對白:

軒軒:「不要再說了!我不要你走……你不可以走!嗚……」
羿:「別哭……你知道嗎,曾經有人告訴過我……」
羿:「生死本是一體,最終我只是回歸天地——」
軒軒:「嗚……為什麼又剩我一個人……不公平……我想你的時候怎麼辦……」
羿:「所以別擔心……」
羿:「每當你被陽光擁抱,或是躺在那片無邊大海裡的時候……」
羿:「時時刻刻,我都會是你的一部份。」

道無限且永恆不變,不為任何物、人而生,人不過是道的一部分,人的壽命在大道面前不值一提。但是生命的限度不止表面,身死而不亡,「死而不亡者壽」、「身沒而道猶存」,羿的生命意義由軒軒延續,軒軒的生命意義則由其他人延續,就算種族滅亡,儘管道沒有善惡之分,道還是會把生命意義延續下去。

圖/九日、icewindful@youtube

參考來源: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