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鶴:「你說過,我的名字是『能實現任何願望的千紙鶴』。然而,世上多是如何祈禱也實現不了的--那麼,別再自欺欺人了。」
第二季的最後一集(24/24),解決我的疑惑。大家口中的廢物男主角(和也),到底有甚麼吸引力可言。
少爺背景的和也,其內心戲,以及流瀉的自卑感,常會被認為是廢柴的證明。
因此,不意外。去年看完S1,考察資料。在《彼借》的漫畫更新討論串中,沒人不臭和也。原則上,跟著漫畫連載的人,總能目睹和也最新不堪入目的所作所為。另外,動畫版才參與的讀者(譬如我),則會認為,和也亦在學習與成長,可以給予多點耐心。於是,世論就分成兩派:「把和也罵成豬的」,還有「把和也罵成豬也不如的」。
然而,看了千鶴的回憶,似乎能夠理解。一方面,為什麼千鶴奶奶中意和也,另一方面,千鶴本人,儘管對和也多有數落,卻很難徹底不管---和也與回憶死去的爺爺,同樣是個愛耍帥的笨蛋。
動畫版故事上,千鶴的回憶篇,位於《彼借》S2 C12(C24)。大致是千鶴奶奶(小百合)宣判病危不久之後。於是,千鶴的心願是,在奶奶死之前,能夠站上大螢幕。
某方面來說,也是悼念心中的遺憾,悼念死去的爺爺。但對於生者,同樣活著的人,會有更強動機。然而,千鶴的試鏡落空,願望停滯,奶奶的死期越來越近,於是更加焦慮。在這情境下,回憶起初心,似乎是理所當然的。
即將離世的奶奶。當初8+9的自己,如何憧憬當個演員。
千鶴回憶起笨蛋爺爺的一切,但他就是如此支持自己。
努力向前的同時,憑藉似乎只有信念。
千鶴嘲笑爺爺的同時,打從心裡又愛著爺爺。
事到臨頭,沒有人不是笨蛋。
想起當初一冊冊三國志演義,是爺爺最愛的故事。
千鶴吐槽「浪花掏盡英雄」的同時,又感到浪漫。
是非成敗轉頭空之際,一眼望去,是病危的爺爺。
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
重複起爺爺清醒時講過的渾話,
千鶴折返跑祈願之地,跑到腳起水泡。
「對菩薩誠心祈禱千遍,願望就會完成」
哪怕,千鶴早知道,信仰儀式都是安慰劑。
即使是安慰劑也好,確實,現在只需要安慰與鎮定。
失去至親之痛是痛徹心扉的。
回首,千鶴回到現實。
眼前是爺爺的遺照,落選的通知。
三次元的日常,就是如此糞得樸實無華。
不識時務的敲門聲,象徵和也的出現。
也不意外,和也帶來異想天開的笨蛋發言。
果不其然,千鶴回想起。
和也一切的愚蠢,竟與遺照裡的爺爺,幾分相似。
「真是,真的都蠢得沒救。」
「你們兩個都一樣。蠢透了……但我喜歡。」
我相信和也會繼續蠢下去,甚至結局可能也會出現像隔壁棚六等分的垃圾袋般的爭議。
不過,作品就是這樣。借物觀己,增加鏡子,觀照自己的機會。每個角色就像面鏡子。只是是單調的鏡子,還是多面向的鏡子。越精緻的鏡子,越能觀照出疏忽與啟發。另外,觀看作品也算是一種療程。一些傷痛回憶,是不堪獨自回想的。作品像拐杖,協助觀看者,爬出一些傷感。劇中的角色,一部份也陪伴著你。於是,你的逞強、你的傷感也不孤單。
療程動畫,我印象最深的是Clannad和紫羅蘭。
紫羅蘭主線就是Violet越過死亡後,面對摯愛的失去。他一步步面對各種寄信者與收信人間的情緒衝擊,最終,也面對自身命運。在體驗各種小故事,還有Violet自身傷痛時,和緩的音樂與宜人畫面,訴說一篇篇心靈煎熬與救贖的故事,同時,觀眾亦有治療體驗。不是光光逃避傷痛,而是如何在作品慢慢撫摸傷痛,無論陳痛或新傷,在旋律與彩り間,湧血與縫合。
相較下,《彼借》輕鬆的層面較多,甚至被包裝在一個男性向戀愛喜劇的外皮,甚至不少時候還有猥褻下流哏。然而,人如何面對在乎與失落,自卑與挫折,這些描寫仍然銳利。戲劇的好處,就是人物表達非常直接與誇張,呈現明確且層層提高的衝突,以及懸而未決的期待。過程中,觀眾可以置身事外,思考一些自身的憂慮,於是,更輕鬆的思考,說不定死結就打開,能走出活路。
如今,我仍然喜歡戲劇,也想必是如此。自己獨思獨愁,留下更多的只是痛苦。
千鶴:「這個故事蠢死了,
沒人是勝利者。
但是,我喜歡這個故事」
筆者資訊 |
|
兔二(nobuusa) 遊戲愛好者,尤好「粗鄙之語」與「王司徒」,現居於臺北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