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兔二隨筆] 孤獨太久,太知獨處之樂,才冀望作伴

兔二:見不平戰你娘親 | 2022-09-15 02:37:55 | 巴幣 1564 | 人氣 392

  上禮拜,拜訪市立圖書館,是個懷念的體驗。

  讀大學後,被大學圖書館寵壞,許多圖書館和書店都看不上眼;然而,現在生活只剩下睡覺、工作、運動。偶爾想往外走,也有一堆罣礙。於是,我也有脾氣叛逆一番。往寧夏夜市走走後,就跑到旁邊的圖書館。

  不同圖書館暗示著不同的閱讀品味。裡頭的成員分佈,書本採買,既顯示這個館的品味,更代表這地區民眾的閱讀水準。在這裡,你會看到不要臉的學生(國中或高中)情侶互摸,但暗自又祝福他們,因為你太知道現代有許多「因素」阻礙人的交往,你不禁想像,這對狗男女時誰先會冷淡對方、出軌、提分手。然而,你又希望故事戲劇化些,他們這一摸就摸到白頭偕老。哪怕他們臉上洋溢的青春,尤其女方鏡框下的淫笑,9成來自荷爾蒙、白癡無知,或暴露的快感。

  離開網際網路後,在線下世界常見的風景。

  另外,來聊幾本書好了。從大學時期,我就很喜歡哲學---知識之母,聽起來超屌,但到後頭知道「研究」是甚麼,實際讀過社會科學的碩士班,才知道哲學在其中無用。回頭看,哲學一詞在年輕人間很容易高潮,跟文學、心理學是差不多的同潮詞。然而,有用的書沒有充分的智力和資料庫是毫無意義。我年輕時期也是如此,讀了和買了非常多「沒意義」的書,包括這本「哲學」書。這解釋,儘管這本書很早(2012)就買,但看出味道卻是最近(2022)。


  先說說瞎子也看得見的內容。書裏裡頭討論的主要是死人們的觀點,有死了上百年(涂爾幹),也有死了幾十年(K. Popper),也有還活著但這輩子大概接觸不到的人。然而,作者的分析與比較卻讓這些人的觀點活了起來。理由是,好的批評不只是指出缺失,而是包括功績,甚至是功績帶來的必然缺失。舉例來說,在解釋波普的否證論時,其功績是換個角度評估理論是否有效,積極找錯,而還沒錯就當有效;但作者也追問,條件滿足後,多久生效?跟機率有關的干擾如何否證,好決定「該捨棄這理論」。

  我也不知,為何過了十年,突然讀得懂這本書,看得到論點、看得到支撐的脈絡。或許,也因如此,思考清晰,事情遇多,資料庫多了,問題意識也多也濃了。主題閱讀不成問題了。

  場景回到圖書館。當時抱了三十多本書到桌上,主要是社會科學,少數是程式語言,幾本有關健身。我知道,短時間內肯定細讀不完,但閱讀的目標很簡單:
  • 1. 瀏覽,問問自己有什麼問題意識,有就看看,看看這堆書能不能回答自己答案,或問出更新的問題。
  • 2. 滿足好奇心,這些書,無論主題、作者或封面,裡面是什麼。就像是瞥一眼喜歡的女生,看看他眼眸中,是臺婊,還是聚精會神。
  • 3. 確認哪些書值得繼續讀。就像確認,哪些女生值得繼續來往,即使追不到當紅顏知己也好。

  有幾本書啟發很大,不是教科書的規格,但帶來的啟發比教科書還大。

  第一本是《不當決策》,作者敘述自身學習與研究的過程,娓娓道來自己在經濟學領域的突破,包括批評西蒙的「有限理性」的模式,認為這給予人好藉口對待不當的決策,包括容忍資訊不對稱等。另外,作者整理舉例說明的概念,來自己自己成長經驗,而不是教科書中作者不痛不癢的外例。舉例來說,作者說明稟賦效應,同樣東西,失去的會比可能得到的更讓人有感,作者舉例大學期間,免費拿到足球賽券的兩人,不同的思維。我會明確感受到,喜歡和感受深刻這本書的理由,作者誠信介紹自己的體悟與學習過程,而不是一些書,作者一開始彷彿天神降臨,講道授典。讀這種「神」書,培養的是你崇拜和不假思索;我寧可讀些更有「人」氣的書與言談,你會相信,有為者亦若是。

  人若不是為了成長,人若相信天份、命運完全侷限自己,你不會嘗試學習和突破。何必讀「神」書加強自己的宿命觀?除了會拿來出題以外。第二本是Allison寫的《是否一戰》,在談修西迪格陷阱。看過這本,除了佩服Allison的資料累積和解讀的紮實外,我懷疑為什麼一堆中文的國關書、文章的中文用詞可以這麼畸形,大概他們外文太優秀,優秀到中文寫不好。

  不當決策和是否一戰,兩本不是教科書,但給予的啟發,還有閱讀體驗,比那堆教科書好多了。即使如此,有一些教科書不錯。

  《經濟學的思維工具》。這本雖然沒有不當決策那般有血有肉,然而對於一些詞彙和數據的說明,例子包含的情境舉得很完整。如利率這詞部分牽涉到實質利率、票面利率,我一直搞不太懂差別在哪,書中舉例買債券的兩類人差異,也就秒懂。另外,對於函數變動的圖說明,書也編輯得不錯,能看見不同曲線變化有什麼意義,圖上如何表現。

  《五種質性研究途徑》。這本也不錯,把一些相似但不同的研究途徑放在一起,譬如敘事分析和現象學分析,我一直搞不懂差別,尤其現象學那句「探求本質」。直到書中說明,在訪談時,敘事分析觀點,在訪談你會問訪談者的是「訪談者做了什麼」,而現象學的觀點,會訪談不同訪談人,在經歷某些經驗的感受如何,在統合不同人表達的感受,試圖「接近某些現象的本質」。延伸來說,我突然懂「荒謬感」的研究,就是一種現象學途徑,從許多人經歷的事情是否荒謬,荒謬的感受如何,找出荒謬感的本質更是什麼。

  另外還有一堆書,未來不必看。首先,程式語言的讓我有點失望。文山區那邊的圖書館藏一些不錯的Python教學書,尤其應用在金融,然而,關鍵是寫作格式和章節分佈讓人驚艷,可惜這次並未有類似斬獲。再來,是一些圖解的書。即使圖解是不錯的途徑,但不同圖解書的品質也是參差不齊。通常百科全書式的圖解書讓人看了如墜五里霧,還不如找一本想了解的領域,學有所成的作者自傳式的悟道歷程,比較容易建立入門知識。再來就是好的教科書,儘管這類書缺乏體悟,但仍然是不錯的學習地圖。最後,就是解題為主的教練式書籍,你若遇到某些問題,找相關實例的解析和步驟,自己能跟著就算會了6成,能憑空重複就會了8成,可以繼續深入。

  整體來說,我挺喜歡這圖書館和部分找到的好書。這圖書館有許多不方便的地方,但我正喜歡這些不方便,譬如沒有電梯,就排除一堆的閒雜人等。再來是空間空曠,營造好的沉思氣氛。曾幾何時,生活都是趕進度。睡覺擔心沒睡好,工作擔心遲到,運動當心浪費時間,吃東西怕吃到垃圾減脂增肌不利……理由無外乎,人得先花一堆時間在不情願的事情上,擠壓了自己情願和想做的事情的心情、時間與活力,甚至降低生活品質而不自知。於是,空曠而無打擾的環境,讓人心曠神怡。按照自己的節奏釐清和解決問題是舒服的,但現代社會壓著人事倍功半。嗚呼。

  順帶一提,我是一個喜歡人陪伴,大於獨處的人,並不是說,我一個人沒有可以做的事情。相反地,我一個人的時間太長了,我太知道獨處的時候怎樣可以獲得樂趣,然而,我卻不擅長在人群,或是與人相處中得到樂趣。於是,我想知道、我想了解這類事情。換句話說,能被我選中,相處很開心的人,如果積極一點想,是中了大獎。不過,我想沒人可以樂於接受。

  就是因為孤獨太久,太知道如何在獨處中找到樂趣,我才冀望作伴。


筆者資訊
兔二(nobuusa)
遊戲愛好者,尤好「粗鄙之語」與「王司徒」,現居於臺北市。

創作回應

夢遊人
挖!「哲學」
我直接原地高潮了喔喔喔喔

感謝你分享的書籍
聽下來《社會科學哲學》跟《五種質性研究途徑》我都蠻有興趣的
已加入待閱清單
2022-09-15 12:41:25
兔二:見不平戰你娘親
哈哈哈,稍微翻翻。
2022-09-15 15:19:58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