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個不知所云的標題,看這樣會對流量更好還更糟 (X
我們先從類型(Type)的角度切入吧,
神明信仰方面,通常相對容易分成兩種類型,
也就是天父神與地母神,
▲ 可能是避諱,型月並不常使用「天父」這個詞,
因為現(xiàn)實世界中,通常提到天父指的都是那個「主」
文明圈給人的印象,可以用這張圖來表示:
這也就是經(jīng)常提到的消費與循環(huán)的本質(zhì),
父系屬性為了促進繁榮而選擇消費,
母系屬性則接受一切,將世界圍起,使其循環(huán)。
文明剛誕生,生命體相當薄弱時往往都會需要崇拜地母神來守護自己保障生存;
逐漸發(fā)展後,便會開始崇拜天父神來謳歌繁榮與擴張(發(fā)動戰(zhàn)爭);
發(fā)展鼎盛後,人們雖然對神的崇拜會下降,
但集體無意識仍會繼續(xù)支持父系屬性,
並往各種方向上冒險與發(fā)掘世界真相(星之開拓者);
當各方向都被探索完畢後,發(fā)展逐漸走向停止,集體無意識便會傾向保留至今為止的成就,
沒有更進一步的獲得,但至少不能再失去、不能死亡、不能在這裡結(jié)束,
於是走向支持母系屬性的支配(如Extra的雷歐、奏3的BB杜拜),
也就是作品中常提到的「完成世界」;
Extella用語集:

目前大多數(shù)考察對於剪定的著眼點是偏離主要方向、失去分岐可能性,
但我會更傾向是「已經(jīng)完成並完結(jié)、失去持續(xù)觀察的必要性」,
也就是這個世界主動斷絕一切與外界的因果,不會再有任何改變了,
即「宇宙(人理)不再需要觀察,才會發(fā)生剪定」,
稍稍有一點微妙不同,雖然大方向相同,但更能明確定義根本原因。
我這裡也會避諱一下,
這邊講的父系母系,並非是男性女性的意思,
而是指職責、權(quán)能、屬性、性格方面,並非生理性別,
普通人身上往往是兩者皆有。
▲ 請相信Moi,他都說身為魔術(shù)師,屬性與男女無關(guān)了
像是明顯具有的父系性質(zhì)的角色有:
SN遠坂凜、伊斯塔
明顯具有母系性質(zhì)的角色有:
Extra遠坂凜、艾蕾
對,遠坂凜自己就可以包下父系和母系,
SN凜跟Extra凜是沒有那麼純粹的,
兩位神則是相當明確,伊斯塔是純粹父系、艾蕾則是純粹母系。
那麼間桐櫻呢?
櫻在除了HF線以外,並沒有特別的父系或母系,
因為整個SN凜都貫穿了父系傾向,HF櫻則是往純粹母系靠攏,
但與SN凜那邊比較不同,因為HF的櫻又帶出了「虛」、「無」類別,
所以到了 Extra的AI櫻 和 FGO被神憑依 後,
由印度神系那邊收下了純粹母系的性質(zhì),
而「虛」、「無」則交給了BB,
而從BB分離出的Alter Ego又有著父系與母系的特質(zhì)。

▲ FSN的凜明確表示對支配自己之外的世界(母系)毫無興趣
可能有人覺得奇怪,HF櫻明明就強調(diào)虛數(shù)魔術(shù),
無屬性是從哪邊來的,
那方面其實也很容易說明,就是安哥拉曼紐。
不過有鑒於大多數(shù)人對虛無屬性不熟,
那麼就從根本上來說明。
這裡的「虛無」是指無屬性,也就是「0」的概念,
也就是英靈安哥拉曼紐的本質(zhì),無屬性的惡魔。
虛屬性則自然而然的是「1」了,
也就是在 「0」(開始之前) 和 「0」(結(jié)束之後) 之間的某種存在,
你也可以視為無限,或者是宇宙,或者是世界,或者是夢境,
具體來說就像以前文章中提過的圖一樣。
無屬性的特質(zhì)即為,空空如也、能夠填入任何東西,
而吸收各種事物後,
最終成為形成世界的「前提」,
如果沒有「1」,
那麼各種事物只要維持其方向性,就自然而然會離開,
但若有「1」,也就是虛屬性存在,便能夠?qū)⒏鞣N事物拖入夢境(世界、宇宙)中,
使其在內(nèi)部產(chǎn)生混沌、因果,
這些被捲入的事物因為離不開星球,就會在星球內(nèi)部相互拉扯、相生相剋,
這就是型月的故事舞臺,蘑菇歡樂大雜燴世界。
當然,一切都是假想的,
只要夢境出現(xiàn)破綻,拘束力就會瞬間消失,
各種事物的方向性該往哪前進就往哪前進,
離開星球、無事發(fā)生,只要吸收量與排出量相同就不會產(chǎn)生矛盾。
不過從俯瞰的角度觀察,
實際上更像是,
A事物被星之卵觀測到、星之卵記下A事物的資訊與方向、A事物離開,
B事物被星之卵觀測到、星之卵記下B事物的資訊與方向、B事物離開,
C事物被星之卵觀測到、星之卵記下C事物的資訊與方向、C事物離開,
星之卵想要成為孕育生命的星球,而開始作夢,
如果A、B、C都同意,就會派分身進入夢裡,成為夢境裡的一部分要素。
星球內(nèi)部的夢境 與 外側(cè)的時空間無關(guān),
也就是從外側(cè)的角度看,作夢到夢醒都只是「甚至不能稱為一瞬間」的事,
完全沒有影響到外面的任何事物方向性,
但內(nèi)部的夢境(對人類來說的現(xiàn)實世界)卻是過著相當長遠的時間,
經(jīng)歷過文明的誕生、生存、繁榮、擴張、支配、滅亡。
希翁也有用類似的說法描述過異聞帶,
嘛,總之虛屬性、無屬性,就是微觀的「1」與宏觀的「0」。
在 無 - 虛 - 無 這個文明發(fā)展之夢的流程中,
虛則可以拓展成父系與母系,
就會變成這樣,
無 - 母系 - 父系 - 父系 - 母系 - 無,
大概就是這種關(guān)係,其實就跟BB與BB系的關(guān)係很接近。
從原型(Type)方面切入,
型月現(xiàn)在比較常見的有三種原型,
第一種是「Original」,
第二種是「Prototype」,
第三種是「Archetype」
第一種是Original,
比較合適的解釋叫做「原典」,
強調(diào)的是從無到有的唯一性以及首創(chuàng)性的存在,
也就是所謂,被發(fā)明的概念。
第二種是Prototype,
比較合適的解釋是「試作品」,
也就是某一種事物的概念早已存在,但是並不能拿來使用,
所以透過限定的條件,讓他能在某種情境下能夠被利用的產(chǎn)物,
往往是作為後續(xù)迭代的準備而誕生的實驗作。
第三種是Archetype,
比較合適的解釋是「典型」,
強調(diào)的是某種概念,從各種創(chuàng)作中都能找到的「普遍性」,
例如故事中的勇者小隊,
就會有持劍的勇者、持魔導書或魔杖的法師、持匕首的盜賊、持聖典或權(quán)杖的僧侶等等。
蘑菇曾自爆學過語言學,很多字詞句最好不要從漢字/字幕上理解,
經(jīng)常會刻意使用全部都寫作A,但是分別讀作B、C、D的情境在,
而且是明確存在故意要人誤導的意圖在,
讀這些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根據(jù)前後文/讀音/字幕上的小小字來辨識才行。
最後的Type,應(yīng)該很多人就猜不到是什麼了,
其實就是「鍵入(Type)」,也就是打字的意思。
至於打字是把訊息輸入到哪裡去,
第一是,將經(jīng)歷輸入給個人的「精神」,也就是將經(jīng)歷打成紀錄,
這裡小字將載明(詳細、清楚的紀錄)讀作Type。
第二是,輸入到「經(jīng)典」中,
像是小安寶具-Verg Avesta 的原典,Avesta。
遍く示し記す萬象(遍示記載之萬象)(アヴェスター)
自動記錄事情的補助型寶具。
如自動打字機一樣程度的東西,對戰(zhàn)鬥完全沒有用。
此寶具的優(yōu)點為對言語不通的感情或本人也沒發(fā)現(xiàn)的感情都能作為語句記錄。
有「經(jīng)典(アヴェスタ)」之名的寶具,對誰也沒有傷害力的寶具。
月靈晶體(Moon Cell)也是相同的類型
節(jié)自《Fate/EXTRA Material》 Moon Cell [事項]
(前略)
因此,這個演算器沒有善惡的意識、也沒有對於未來的慾求、就連結(jié)束也不存在。
僅僅是存在於那裡的器物。
神所留下的自動書記[タイプライター,TypeWriter,打字機]。
貫穿月亮的觀測水晶。
這個只是映射著夢的水晶體之後也被這樣稱呼:
「月之眼」、
「沒有底的クラインキューブ[Klein Cube]」、
將這個行星[地球]的一切進行解讀的,沒有持有者的「TYPE MOON」。
上面兩個都是原文,就真的是寫打字機。
其實兩個是一樣的意思,
差異只在是記在有形或無形的東西上。
比較廣泛接觸型月作品的,
應(yīng)該開始感到某個地方逐漸變得越來越恐怖了。
因為將世間萬物都輸入進某樣事物,作品中有非常多例子,
比方說魔夜提到的北歐之泉(尤米爾)
或是印度的空界(阿迦奢)
不得不說官中翻的空界有水準,
我看到好幾個個人翻譯都翻成阿卡夏記錄了,
空界:
佛教用語,色聚(rūpa kalāpa)之間的空隙,即物質(zhì)與物質(zhì)之間的空間,
因為有著空界存在,人類才可以分辨出每個色聚的差異,
也就是因為彼此存在界線,才分得清楚自己與他人,不會在存在上混淆。
或是我這邊提到頻率不算低的聖典特萊汀
還有重製版月姬的羅亞一世
以及FGO的主角,藤丸立香
阿,貼錯了,這張也是羅亞一世。
比較大的機構(gòu),像是月靈晶體(Mooncell)也有強調(diào)不斷記錄的這件事。
因此也可以這樣解釋,
所謂的Type:天體,也就是可以視為象徵著天體所有紀錄所形成的存在。
至於載明(Type)的東西是什麼,
一般我們會稱之為Word,
Word比較常用的意思是單詞,
但實際上他還有很多意思,
包含
全盤接受(Word)、
消息/資訊/謠言(Word)、
道(the Word),
因為Word原先在希臘語為邏各斯(Logos),
在古希臘的斯多葛主義明確表示邏各斯(Logos)是宇宙中貫穿一切的理性原則或神聖法則,
也對往後的基督教有著深厚影響。
《約翰福音》1:1開篇寫道
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
一般翻譯為
太初有道, 道與神同在, 道就是神。
爾後的《聖經(jīng)恢復本》則將the Word重新翻譯為「話」,
但我還是認為「道」翻得更傳神。
型月中符合這個邏各斯性質(zhì)的,
從聖堂教會人士的角度看,一般稱之為「主之愛」。
世界是透過主之意識而被創(chuàng)造之物。
窮極人類的組成(靈魂.肉體.精神),
完整地化作書籍的話是否就能將主之愛給明確地提示呢。
這麼想著而將任何事物都記敘,
開始創(chuàng)造原型的考拜克,窮極森羅萬象使其成形,
結(jié)果便做出了宇宙標準模型。
(直到完成為止,都沒注意到那是宇宙標準模型)
因此,這個宇宙(即使沒有生命)正確地在運作著本身,
對於世界就存在著「主之愛」,是被公認的超級誤認 (超思いこむ)。
巧合的是,
作為約翰的敵人,也就是基督教的對立者,西門馬吉斯,
以及斯多葛主義代表思想家,塞內(nèi)卡,
兩者分別為尼祿的宮廷魔術(shù)師與教師;
兩者也時不時會從尼祿口中透漏,
尼祿的狀況大家也熟了,
羅馬皇帝的暴君尼祿是強調(diào)父系方面,
巴比倫大淫婦的妖妃德拉科則是強調(diào)母系方面,
Word這個關(guān)鍵字也是有實際出現(xiàn)過的,雖然很少,
那就是玄霧皋月,
稱號是「偽神之書(GodoWord)」,
指的是神代才有的統(tǒng)一語言,也就是巴別塔的故事,
使人可以與世界對話,並且決定意義的語言,
能夠取出世界的紀錄,並且提取出來作為記憶交給其他人類,
而巴別塔的「巴別」,也就是巴比倫,
從他們語言來看是「神之門」的意思,
在型月作品中同時也是通往根源的門,巴別塔即通往根源之門的塔,
根源之門其實就跟上面提到的空界之門是相同意思,
掌握了統(tǒng)一語言,便可以前往根源,不過他本人不懂魔術(shù)打不開門。
從前面這樣讀下來很容易產(chǎn)生某種誤會,
應(yīng)該得再強調(diào)一次,這些類型(Type)並非獨立存在,
相反的,若要成就天體,所有一切(Word)都必須被輸入其中(Type),
需要既父系又母系、既虛又無、受盡苦難(累積經(jīng)驗)、擁有足夠的時間。
我們先以地球姬來做說明,
本身從Archetype開始,
要成為星之卵,
首先必須有能力清除(吸收)軌道內(nèi)的星際塵埃或小行星,也就是對外的父系精神,
必須具有對生命的吸引力,也就是對內(nèi)的母系靈魂,
而在星球內(nèi)側(cè)能夠作夢,讓被吸引進來的生命蓬勃發(fā)展,也就是虛,
而如果沒有合適的身體(模具),則無法現(xiàn)身,也就是無,
當夢裡面的文明成熟,星球累積足夠的精神,
則可以鏡像出屬於自己的型態(tài),也就是星之頭腦體Archetype:Earth,
天體到了這時候才被視為「完成」,
但完成與死亡是同義詞,一但完成天體也就代表即將迎來死亡,
這也是為何蓋亞快死了,並非是環(huán)境汙染或是壽命將至,
而是因為天體即將完成(目前故事大多還沒到這階段)。
不過宇宙/概念完成,即為死亡這點,
是每種事物都相同,完成不代表能成為天體,這點要分開來看。
因為地球姬的情況可以說是自然發(fā)生的,
但有些人類是想要人工製造,
父系、母系、虛數(shù)(夢),這點人類都是自然而然就有了,
「無」往往是最難的,
因為越接近無就越容易死亡,也就是容易被世界給排斥,
目前有幾種手段讓人類接近無,
第一種是,
存在意義上的死過一遍,與世界斷絕一切因果,但肉體卻還活著。
例如:
志貴,
七夜志貴被遠野四季殺死後,
七夜志貴的肉體還在,
但七夜志貴的存在(一切因果)卻從世界上被抹去,不再存在於世界任何地方,
而遠野志貴則使用了七夜志貴的肉體,取代了七夜志貴的位置。
青子
士郎、式、草十郎、「岸浪白野」,
在成為現(xiàn)在作品中的他們前,其實也都經(jīng)歷過相同的事。
第二種則是把方向抵銷,
自己如果有方向性(缺陷),拿走別人的方向來抵銷就好,
吸血鬼大致就是是走這個方向,
廣泛的學習或調(diào)查也能夠抵銷方向性(如黑桐幹也),
覺者的修行也可能與這種方式類似,
以及兩儀家的「兩儀式(根源式)」也是這樣,
▲ 這裡的原型讀音是Archetype。
極其少數(shù)的例外:
岸波白野是透過 精神性上的父系 與 靈魂性上的母系,
來實現(xiàn)接近無的存在(肉體本來就接近無),
這也就是為何尼祿會被整個岸波白野的精神所吸引、以及想將整個岸波白野帶走;
也就是為何玉藻前會被整個岸波白野的靈魂所吸引、以及想將整個岸波白野帶走;
除了無與無之間也會互相吸引以外,
有著強烈方向性的存在,會希望與近似「無」的存在一同前進,
並且從無的身上看見某個與自己相似的方向性(側(cè)面)而受到吸引,
志貴與愛爾奎特/希耶爾/秋葉、兩儀式與黑桐幹也、士郎與三女主、青子有珠草十郎,
都可以套用這種關(guān)係。
不過不只要創(chuàng)造無,還必須得維持住無才行,
所以若從外部跑來一個具有明確方向性的存在,
自己為了要維持住「無」,就得將其抵銷,這也就是安哥拉曼紐提到的「反擊」。
(大部分被視為平庸卻能接近無的人,主要會缺乏這方面)
聖劍使可以從更大的事物借來能量,
用來消除(抵銷)威脅,用的也就是這個原理,
題外話,聖杯戰(zhàn)爭之所以對人類無害,
從弗蘭切斯卡(弗朗索瓦)的說法上甚至能促進文明發(fā)展,
筆者認為也是從能夠抵銷方向性的角度看待的,
個體擁有過強的方向性便會產(chǎn)生扭曲,
聖杯戰(zhàn)爭便是以願望作為誘餌,捲入擁有各種不同方向性的人,互相抵消的機制,
這些人互相抵銷(可能甚至是戰(zhàn)死)後,
作為勝利者的人便能夠?qū)崿F(xiàn)願望(然而根據(jù)前幾屆,結(jié)局基本都是無事發(fā)生,甚至很容易失敗),
這些互相抵銷的個體雖然受害,
但對於局外人的觀測者來說卻是接觸世界真實規(guī)則的機會,
而大聖杯內(nèi)擁有的魔力,在CM3中也被稱為無色之力。
這裡的「反擊」除了會互相抵銷以外,也有鏡子的性質(zhì),
這也是為何戴比特可以召喚相同戰(zhàn)力的外援、
第一部第四節(jié)的偽所羅門會嘴臭、
與「無」相對接近的人會容易親近人,卻又往往不會過於深交,
雖然互相抵銷和鏡子聽起來有矛盾,這時候可能就需要畫個圖了,
這種情況下是完全的抵銷沒錯,
但並不是每個事物都如此純粹。
這種情況就會像是鏡子了,
可以看到兩者在這種情況下,大方向是相同的,
而且兩者的方向加起來便會與鏡子平行,
這也是御主在沒有聖遺物影響下,往往會招喚與自己命運相似的從者,
而從聖杯戰(zhàn)爭活下來的御主,
看待世界的角度會完全不一樣(參考二世、倫敦凜/士郎),變得明顯接近世界真實。
OK,這時候把實體當作御主、鏡子當作空界之門、鏡像當作從者,
差不多就是這個狀態(tài)了。
雖然會扯的更遠些,這個合力要多少才有辦法抵達根源,
對,這個也可以量化的。
Extella那邊給出了標準,
月靈晶體為了避免遊星本體直接入侵,
所以對銀河全域進行強力干擾,
也就是對世界外側(cè)的事物進行干涉,因此從外側(cè)無法觀測內(nèi)側(cè),
不過這跟一般的Fate不太一樣,
因為Extra世界線的蓋亞幾乎死得差不多了,所以真正干涉的是月靈晶體,
一般的Fate世界干涉者,應(yīng)該視為蓋亞較妥當,畢竟也沒有月靈晶體,
總之,雖然月靈晶體的干涉範圍是整個銀河系,
但蓋亞的干涉範圍應(yīng)該是太陽系,
依據(jù)大致有幾點,
首先是鋼之大地的部分,那邊提到臨死的蓋亞找來八大行星的UO,
代表蓋亞應(yīng)當是可以跟太陽系內(nèi)的行星溝通,
不過人類也看不見八大行星上的UO,
畢竟我們看見的也只是星球的夢,並不是醒著的星球所存在的空間。
(八大行星UO的概念是有的,但被蓋亞隱藏,說好了蓋亞死後才入侵)
因此人類所謂的抵達世界外側(cè),一直以來都應(yīng)該是脫離蓋亞的干涉範圍,
鋪陳了這麼久,所以到底要怎麼量化,
哦,很簡單啊,掙脫太陽系的引力束縛就可以了,
也就是第三宇宙速度。
再講更細點,這裡的干涉並不是控制整個太陽系,
而是不讓太陽系的其他存在發(fā)現(xiàn)地球上的人類,這種程度而已。
另外月靈晶體雖然沒有攔人類的必要或想法,
但畢竟他很會讀空氣,
比方說地球認為太陽的概念比月球強大,
當他以月球的概念面對太陽概念時就會自降規(guī)格,
所以像這種地球給人類出的作業(yè),應(yīng)該是不會隨便取消的,
人類該寫完的功課,不會讓他沒做完就跑走,
也因此雖然干涉範圍到整個銀河系,卻不會讓人類要加速到第四宇宙速度才能離開。
不過全人類加速到第三宇宙速度並離開的方案,奏3表示行不通,
而人類的集體無意識也不可能只讓部分人類離開,
所以能離開的,只有能加速到這速度的非人類,
可能像是魔法使、像是航海家一號、像是Archetype這種東西吧。
而宇宙速度,通常是以平行於地表方向的初速來算的,
就是像這樣,
不過有點要注意,
第三宇宙速度是一個速率,不是速度,
這是早期用錯後,就將錯就錯的問題。
回到聖杯戰(zhàn)爭的部分,也就是說聖杯戰(zhàn)爭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
抵銷多餘方向後,讓自己的方向性平行於世界外側(cè)交界處後,
作為超級加速器以及對根源的錨定裝置,
讓想抵達根源的獲勝者直接往根源撞過去的投石機(?)。
…你以為這在開玩笑嗎,
2021年,名為SpinLaunch的美國公司真實現(xiàn)了這種東西,
也就是為了讓人造衛(wèi)星能以最低成本進入地球軌道上而設(shè)計的裝置,
搭載人造衛(wèi)星的火箭,會在圓形範圍內(nèi)不斷旋轉(zhuǎn)加速,
達到指定速度後,直接從洞口方向瞬間停止旋轉(zhuǎn),
火箭便會從洞口被垂直拋出,直接丟到卡門線上,
最後火箭再用一點點的燃料調(diào)整至標準地球衛(wèi)星軌道就好,
目前估算成本約為原來的十分之一不到。
恩?我們原本是要談什麼東西啊?
我給忘了。
哦對對對,Type,
還有第三種創(chuàng)造無的方式,
其實就是,不要以人類為主,
透過創(chuàng)造人造人,並賦予無屬性的靈魂,在FGO會稱為亞從者,
不過第一個這種性質(zhì)的存在,也是被稱為擬似從者,而不是亞從者,
還是不曉得實際上的區(qū)別在哪。
也就是要成為天體,條件實在非常複雜,
因為對外要獲得資源而呈現(xiàn)父系、
因為對內(nèi)要保護生存而呈現(xiàn)母系、
因為要能作夢而需要虛數(shù),而且一點破綻都不能有,一出現(xiàn)破綻這個夢就會瞬間毀滅、
因為要接納外部一切所以必須確保自己是無屬性,
但也不能完全接納或排除,遇到外星人要接納,遇上侵略者要抵銷、
蓋提亞已經(jīng)算是除了地球姬以外最接近的存在了,
但缺了接納外星人的部分,
所以宇宙中只有自己(魔神柱),其他什麼都沒有,並不能形成卵,
其他Beast明顯都是母系性質(zhì)爆炸,缺乏父系性質(zhì)。
不斷的輸入(Type)外在要素,才是抵達天體之路,
從內(nèi)部孕育出的生命應(yīng)該是要自然而然產(chǎn)生的。
這篇說到這裡,有潛力的人選非常多,
而有個已經(jīng)成為天體,並已經(jīng)在內(nèi)部展開宇宙的存在,
就是蒼輝銀河,也就是俗稱的從者宇宙,
他的宇宙裡面至少存在有以下粒子
▲ FGO側(cè)可還沒接觸過威爾帕(遊星本體)
而從者宇宙裡面的從者,
仍然沒有脫離需要存在與御主的「契約」才能活在世界上的規(guī)則,
目前大致能確定從者宇宙是獨立存在於世界外側(cè)的另一個宇宙,
也就是說,並沒有時間先後矛盾的問題,
即使是未來才成為天體的宇宙也可以視為英靈被召喚,
因為世界外側(cè)的時空間皆與這個宇宙無關(guān),
那麼從過去現(xiàn)在未來會誕生的那位,能維持從者宇宙的天體,會是誰呢?
以上資料參考來源:
以及 FGO 文本截錄、
以及 Fate / SN、Fate / HA、Fate / Extella、
以及 月姬、月姬plus-disc、歌月十夜、月姬-A piece of blue glass moon-、
以及 空之境界、魔法使之夜、魔法使之箱、Notes Angel Voice、
以及 型月稿本、老CM3、約翰福音、
以及 學術(shù)用圖、自己畫的幾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