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膽大黨》第一季完結分析:少年啊,那就是愛啊!

混球迪斯可 | 2024-12-29 00:10:40 | 巴幣 118 | 人氣 130

2024年秋番話題性的絕對霸者,社群流量最穩的密碼,說是《膽大黨》,應該是最沒有爭議的吧!從PV開始就散發著富裕的味道,實際成品也在炫目的聲光效果下,屢屢成為討論的焦點。其中,EP.7的風潮更可以堪稱是世界級的。我想多數人都會同意,《膽大黨》有這般傲人成績,除了原作者龍幸伸創作的有趣故事和世界觀,製作組Science SARU奪目的視覺呈現功不可沒。

這件事就讓我覺得非常有趣,在Science SARU繽紛絢麗的呈現手法下,從文本的角度來看,其實《膽大黨》本質上很「創新」嗎?我質疑。但也就是兩種極端的碰撞,讓《膽大黨》展示了一種不常見的魅力。而我想透過這篇文章,針對《膽大黨》的文本,討論看看,為什麼我覺得這並不是一個很「新奇」的故事。這點無疑是我在看《膽大黨》,不論是動畫還是漫畫,都非常在意的一件事。在故事逐漸飽和的今天,膽大黨選擇的設計路線,好像也可以作為ACGN領域中一種具有代表性的現象吧。

總之,雖然我會盡量聚焦在動畫版的劇情,但也會涉及漫畫版部分劇情,還請在意的諸君,斟酌閱讀。
************************************************************************
防雷洨廢話:
第一季的斷點真有點控射感,
害我對後面劇情充滿遐想。
現在許願巴莫拉篇劇場版會太早嗎?

以下正文
************************************************************************

序論:狂亂外衣下的古典本質。
製作組Science SARU華麗到近乎瘋狂的演出表現,並不影響我認為《膽大黨》的文本本質非常古典。當然,古典或創新的調性選擇,對一部作品來說,並不能用來評價一部作品的好壞,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敘事框架下,與內容互動後的呈現效果。會想從這裡開始討論《膽大黨》是因為,除了跟Science SARU表現手法有著鮮明對比之外,我認為《膽大黨》依然在如此的古典敘事下,創造出自己獨一無二的亮點。

在觀看《膽大黨》的第一時間,《膽大黨》最引人注目的特色,當屬於多種故事型態、題材的拼裝組合,也就是現在流行的用詞──「縫合怪」。「縫合怪」一詞沒有文本上的明確定義,所以像是《魔王2099》那種又是學園生活又是監獄逃脫的情節式組合,或是《膽大黨》這種有靈異、有科幻還有戀愛的主題式組合,都會被統稱為「縫合怪」。

要先強調的是,我在使用「縫合怪」一詞,不帶有任何評價意味。究其本質,「縫合怪」也只是一種該文類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必然會出現的文本設計手段。評價其好壞,勢必是要檢視這個「縫合」在文本中的作用成功與否。說到底,單純否定「縫合怪」的存在或使用,那只會搞的你沒有作品可以看。故事的誕生總是來自對之前故事的繼承,用廣義的角度解釋,大概只有原初的上古神話不是「縫合怪」而已。

那當我們將重點擺在《膽大黨》如何縫合這些各異其趣的題材時,或許我們就可以更貼近《膽大黨》樸實的文本核心。乍看之下,八竿子打不著的各式題材被組合,可能會給人少見、驚奇的直觀感受。但我更在乎的,式這些元素在《膽大黨》中是如何被組合的?這邊引用我自己在秋番開播沒多久寫的幾段評論,供諸君參考:
冷靜想想,少年少女意氣用事闖入禁地、外星人追殺、幽靈詛咒,甚至到最後揭露男主角名字的手段,其實沒有比較不老套。這些都是存在ACGN中很長時間的敘事組件...

...所以乍看之下,《膽大黨》的第一集看是創新又瘋狂,但其實他的根基還是來自很多老要素的萃取。...《膽大黨》活用了這些素材,同時也具備優異的組合能力,讓動畫儘管包含著很多老套路,還是讓第一集的開場看起來耳目一新,令人印象深刻。

而要證明《膽大黨》的組合方式比較傳統,最好的文本對比案例便是藤本樹的《鏈鋸人》。
《鏈鋸人》很多情節素材也來自血腥電影或是B級片,但他已經不是重新拼裝而已,而是重新定義這些素材。不管事真紀真套餐、田中脊隨劍還是那由多壽司,我們都還是可以看到許多取材的痕跡。可是藉由重新定義這個手段,我們看到的素材已經「面目全非」,呈現出全新的樣態了,儘管這些素材的來源多半還是你我熟悉的流行影視文化。

但這些橋段出現在《鏈鋸人》當中,透過敘事位移等等諸多手法,對觀眾產生了全新層面的震撼。而且靜下來想想,這些看似標新立異的片段,回歸到敘事脈絡,有任何不合理嗎?沒有,劇情會走向如此極端的結果,那都可以說是故事中必然的發展,這才是藤本樹可怕之處。何況就算只是單純處理老套情節,藤本樹還由如同《驀然回首》那般花俏又超乎想像,同時還具有說服力的敘述手法,來規避讀者的閱讀疲勞。

我抄襲我自己,懶惰者最佳福音,笑死。話說回來,有兩件事情我要強調:第一,由上可知,相較於《鏈鋸人》,《膽大黨》拼裝組合的方式是沒有動到素材的原始定義的。把我們看過的素材,用我們習慣的理解方式組合,要稱其為創新手段,站在敘事史巨河般的歷史上,我想是很難被同意的。

不過更重要的是第二點,我一直強調,評價手法、技巧本身所帶來的意義是有侷限的,我們更需要去看這樣的手法在文本中是否適切。藤本樹在《鏈鋸人》中展現的創新手法,的確很貼合故事,創造出少見且優異的閱讀感受,確實很厲害。但這不代表《膽大黨》比較常見,中庸的選擇就比較差。因為在這個故事中,更被重視的文本目的,其實是情感的傳達與共鳴,而非像《鏈鋸人》那邊具有更強的啟發性。從這點看的話,我覺得《膽大黨》的操作選擇,依然很優秀的服膺乃至貫徹文本精神,讓這部作品依舊精采。

基調選定:相遇,那就是戀愛的起點。

對我來說,除了「縫合怪」這一特色,在三個面向上,我們都能看見《膽大黨》文本上很傳統的創作選擇,分別是題材的選定、敘述方法的建構以及核心情感的傳達。儘管漫畫尚未完結,但以目前進度來說,還是很容易判斷《膽大黨》在目前的基底題材上,做了什麼選擇。判別的方式也很簡單,由於《膽大黨》各篇章的結構是非常類似的,我們只需抓出每次篇章結束之後,什麼題目是固定會出現,而且會有新進展的,便能一眼辨別。

「戀愛」,我想這應該近乎毫無爭議。每次事件解決,除了胡鬧的進食環節之外,很常出現的橋段就是小桃與厄卡倫的感情進展。某些事件中也會帶到兩人的情感進度,但在事件結束常態性地重複這個部分,我們就可以視其為文本的重點了。而且,回到故事最一開始,連動畫第一話的標題都明講了,「那就是戀情的開端」,把《膽大黨》視作標準的「Boy meets girl」主題故事,我想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所謂的「Boy meets girl」在ACGN作品的場域中,會更傾向創造某一個獨特的情境,讓這場相遇既隨機又注定。當然在多數的ACGN作品中,為了創造故事的獨特性與吸引閱聽人繼續看下去的動力,主要腳色的相遇場景與相遇理由都會充滿張力。例如06年版《Fate/stay night》,士郎與Saber的相遇,就是在充滿衝擊力的情節下發生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此的操作手法本身就淵遠流長,理由也非常簡單,因為有效。觀眾會對這場相遇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畢竟相遇沒有特殊性的話,故事很難讓人產生興趣。

回到Boy meets girl」的本質,就是這場相遇的隨機性與命中注定,創造了獨屬於兩人故事開展的浪漫感。當然如果用廣義解釋,幾乎所有的愛情故事都可以說是Boy meets girl」。但是《膽大黨》的腳色設定,有刻意地在拉出小桃和厄卡倫的腳色對立性。不管事性格、環境、交友狀況,兩人鮮明的對比很顯然是在創造相遇與相遇之後的腳色衝突。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認定,《膽大黨》還是一個戀愛為最大主題的故事,因為他有太多在服務兩人越走越近的文本設計。

不過光看開局的基底題材選擇,或是說整體故事框架的建立手段,也不能輕易斷言整個《膽大黨》整部作品的古典調性。反而應該說,近年非常流行用傳統式的開局,不只是經典的Boy meets girl」形式,去誘導讀者進入「阿,又是這種故事」的預期騙局。這種手法在近年競爭最激烈的異世界賽道可說是層出不窮,我最近很喜歡的漫畫《勇者再次啟程》可說是箇中翹楚。所以有沒有將開局定調點設為誤導結構的一環,重點還是後續故事如何發展,而才是我認為《膽大黨》古典調性如此鮮明的主因。

高速婆婆:揭幕者的身姿。

故事如何被講述,才會是決定整部作品屬性的最主要歸依。這邊我會建議從兩個角度來檢視這件事情:各篇章的選材與其詮釋跟整體的敘述手法,跟故事中因劇情而產生的感受如何被展現。先看篇章選材的部分,《膽大黨》目前的每一段故事,幾乎都是選自都市傳說或鄉野奇談。我好奇的是這些傳說軼聞,在《膽大黨》中如何被重新詮釋?

包含「高速婆婆」、「長髮女」等動畫中已經出現的都市傳說,我們可以很簡明的判斷,《膽大黨》在處理上最主要的手法,就是情感過往的賦予。「高速婆婆」的都市傳說,因為本身比較片段,沒有完整的前後因果,所以作品中將其與地縛靈結合,再將受難少女們與地縛靈連結,作為這個篇章的主要情感脈絡。往比喻意義的角度去思考,高速婆婆對蛋蛋的執著,回望她結合了地縛靈少女的悲願,其實已經是一個透過性別特徵指出的情感暗示──復仇。

我們可以將高速婆婆、地縛靈、受難少女視作文本上的同一主體,因為三者在同一體系中確實也分工合作。婆婆作為表徵、少女完成理由,地縛靈則將兩者連結。雖然不至於將三者當作同一個腳色,但至少從這樣的文本分工來看,三者的腳色意圖與立場是一致的。在這個前提下,《膽大黨》對這個主體的操作,就在意圖、理由兩個面向上都滿足了,即使在意義書寫相對鬆弛的開場篇章,仍然展現了一定程度的感受重量。回頭來看這一段故事的情感賦予方式,以及預計達到的觀看感受設計,都推導向一個問題:這樣的處理,是常見還是少見的?

處理這個問題之前,得先一定程度專注在篇章主旨本身,先不討論這個篇章擺在故事前頭,同時具備架設世界觀的功能。還有一個前提要面對,所謂的常見、罕見,追根究柢是非常個人經驗的。但我想多數人都可以同意,受難少女的過往,這是我們不論是不是ACGN作品中,都算是很常見的過往故事。所以在地縛靈的塑造中,《膽大黨》依循的還是比較典型的方式去賦予情感觀點或價值,而不是提出不同以往的新觀點或是新感受。

但以讀者會抵達的第一個開頭大篇章來說,高速婆婆的段落選擇比較尋常的情感賦予方式是相對安全的選擇。不止是剛剛一直提及的世界觀架設,前期篇章更有替整個故事調性定調的重要工作。例如我們看到即將要動畫化的《SANDA》,開場男主角便被女同學拿刀追殺,大概就能想像這部作品的瘋狂調性。而一個有苦衷、有理由的反派被擊倒,心懷虔敬的主角團前往祭拜,也在一定程度揭示了《膽大黨》將會如何前進的故事定性。

長髮女:你的感動,怎麼來的?

然後討論到長髮女的篇章就會很有趣,EP.7幾乎可稱為世界級的傳播力,無數人為其留下傷心的眼淚。不過如果從解析的角度來看,Science SARU所創造出絕美的畫面與音效,應該歸類為筆觸,甚至可以當作修辭法來看待。而這個筆觸有超越自身的限制,進而與劇情進行深入互動嗎?就我來看是沒有的,因為這些音畫效果的功能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就是為了加強劇情的渲染力。

所謂筆觸穿越自身限制,進而與劇情互動,係指如同《化物語》或《小市民系列》中,經常會有大量畫面的符號被超過鏡頭鎖定當下的意義呈現,而這被賦予的意義作為某種象徵和文本互動。回來看《膽大黨》EP.7,河面上的芭蕾舞確實不是具象現實,但仍屬於腳色的心境呈現,而非超越文本、腳色、劇情的指向符號。

在此之上,對於EP.7的文本討論,我們幾乎可以跳過音畫效果的表現,不是說其毫無影響,而是他作用的時刻是比較後端的,在故事行進的過程中,並沒有獨立提供更多的詮釋空間。在這段劇情中,是先有文本故事,在以直觀效果加以豐富、點綴,如此明確的位階關係下,回到文本的討論時,便可以合理先忽略筆觸所帶來的影響。

回到文本,首先我們能看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對這則素材的基礎處理,是有異於高速婆婆那個篇章的。對比處理起來相對簡略的高速婆婆傳說,《膽大黨》在處理長髮女的傳說時,著重在跳樓、渾身傷痕兩個特徵,賦予了充分的想像緣由來解釋這些特徵。因為少了縛地靈這樣的居中連結,長髮女被塑造的腳色脈絡在面對愛羅時,就可以有更直接、更具互動性的情感理由。這也是使觀眾產生共感的兩大步驟,首先透過長髮女的過往,去建立觀眾對這個腳色的認同。再來長髮女所持有的情感必須與該篇章主角,也就是愛羅的過往產生交會,在情感統合中尋找更大的共同共鳴點。

而若我們仔細去看長髮女的過往,這段往事所依歸的衝突非常簡單純粹:善良努力的母親,對抗拆散其家庭的「壞人」,因而失去女兒。利用二元對立的光譜,這段故事裡的善跟惡可以毫不拖泥帶水地各就各位,觀眾要找到情感投射的窗口也就變得非常簡單。我們不曉得長髮女更過去遭遇什麼,不曉得她為什麼會欠下巨額債務,不清楚她的生活是如何墜入如此窘境。可是她努力工作,不惜出賣肉體,都是為了悉心照料女兒,這樣的資訊已經足夠觀眾將其視為好人、「善」了。所以她所遭遇的打擊,便能成立完整的衝突,讓二元另一端的壓迫創造這則故事的張力。


二元的設立,幾乎可以說是社會化人類本能般的直覺反應。不論是在觀看文本、看新聞,甚至是聽朋友轉述某段八卦,腦中都會不自主地從取得資訊中,依照意識形態、價值觀歸類誰善誰惡。而文本有意識地讓觀眾對劇情中的腳色做二元分類,是一種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極其古老的敘事手段。所以我非常推崇水島精二執導的《樂園追放》這部科幻電影,他在誘導觀眾進入二元思考的窠臼後,引入第三元的價值觀衝突,很有意思。不過說回《膽大黨》,使用二元立場創造衝突,進而引導觀眾情緒,可以說是毫不猶豫的。

所以這段故事的基底,本身的書寫方式,我們甚至可以說是相當平鋪直敘的。往下前進,不管是長髮女自殺前,河面上的芭蕾舞,還是之後用愛羅的過去與其情感相交,本質上也沒有改變本身相對簡單的講述方式。愛羅的過往在這段敘事裡,功能性就會很鮮明,鮮明到這個功能的優先級會高於帶出愛羅的腳色背景。

從後續的篇章來看,至少到目前最新進度,儘管愛羅仍然是出鏡率高的主要腳色,但我們很少看到文本繼續使用她的背景故事來完成敘事,最多也就是在最新的篇章中提到她以前參加鋼琴大賽獲得冠軍。所以至少以目前的漫畫進度,以及動畫版涉及的內容,我們幾乎可以肯定,愛羅的過往使用,更多是為了與長髮女過往故事中的情感交織,甚至我們可以說是用來服務長髮女故事蘊含的情感。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眾多文本要素在這個篇章中,操作的原則都是很純化的,近乎沒有跨越篇章,乃至跨越要素本身的定位。如此專注在情感傳達的文本操作,還不古典嗎?我不認為這只是單純技法上的單調,因為很明顯可以感受到這些手法的選擇是有意圖的、有目的性的。但如同我反覆提醒的那一點,評價技法本身意義不大,我們更須看中在文本脈絡中,這個技法如何被使用。

而單論長髮女篇中,這些純化手段讓情感有更大的書寫空間,觀眾不會被干擾,可以更專注的進行情感投射。這裡說的干擾,我覺得近期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應屬《嘆息的亡靈想退隱》。為了追求情節上的變化莫測,以及腳色的各種鮮活樣態,有時會讓觀眾不太掌握篇章甚至整個故事的真實情感,到底想表達什麼。不過這也是選擇問題,《嘆息的亡靈想退隱》側重的就不是情感的共情。而《膽大黨》服膺自己的文本目的,使用這麼古典的手段塑成情節與腳色,效果還如此強烈,確實當屬一流。

只是這樣的選擇,若在光譜上檢視,會更接近早期王道漫畫,為了讓閱聽人更完整的接收作品想傳達的情感或精神,大幅度降低可被詮釋性。如此指定性的情感溝通,確實在近年來隨著更多突破性、顛覆性的文本操作,會看起來更傳統、更古典,卻也更適合《膽大黨》。請注意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雖然我反覆論證EP.7的各種的古典、傳統性質,但我從來沒有說這並不令人感動。反而我認為就是敘事精神如此古典,這段演出效果才能震撼這麼多人。

人體模型:看好了少年,我只示範一遍!

而EP.11、12的人體模型篇章,充分的展示了上述種種論述:在傳統的敘事架構下,愛情主題的抒發得到更充足的伸展空間。人體模型太郎與花的愛情,建立在一個非常典型的悲劇愛情故事框架內。我會判斷其為典型,最大的根據是這段故事中,衝突跟阻礙是什麼?很明顯都是人體模型太郎與花的「出廠年份」。儘管在多數以人類為主體的悲劇愛情故事裡,我們不會真的有「出廠年份」,但可以非常輕易類比到我們的「年齡」。而「年齡」造就的戀愛悲劇,還少見嗎?

在製作組Science SARU刻意選擇的配樂,與黃昏場景的推波助瀾下,這段愛情故事更是展現了我們印象中的「老式浪漫」。當然更重要的是,這個支線故事如何在主文本中被使用?《膽大黨》在EP.11先建立了厄卡倫面對的感情挑戰──他不知如何面對寺仁的出現以及小桃對其的親密狀態。而作為「指桑罵槐」的素材,人體模型的愛情故事去啟發厄卡倫面對自己的感情,對小桃展開更積極的行動。

這樣的敘事選擇相對含蓄,也更有餘韻,我們在這之中能更完整的體會厄卡倫的掙扎與難受。有些要傳達給腳色的資訊或體悟,真的很忌諱直白地透過口白或旁白說出來。雖然以目的性來看,最終腳色都會得知這件事,但中間心理狀態運作的空間很容易被取消,帶入感或共情性必然大打折扣。可是如果將比喻事物描述的過份複雜,能不能讓腳色跟觀眾也抓到這段故事想傳達的念想,那也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過猶不及,所以要簡單乾脆的設定象徵物與象徵義,抓到兩者之間的中間值,才會使作品的溝通有效。

所以回到人體模型的戀愛故事中,之所以選擇如此老派的戀愛架構,意圖就非常明顯了。就結果而論,這一段是我認為動畫版《膽大黨》在敘事與意義上的平衡,拿捏得最好的段落。長髮女故事固然令人感動,問題在於從敘事的角度來看,那段故事所帶來的啟發,作動在哪個主要腳色身上了?除了獲得能力外,我們在劇情中其實看不到長髮女對愛羅後續還有什麼影響。而對厄卡倫與小桃的戀愛主線進展來說,長髮女篇章的影響力可能還不如蝦蛄星人事件後,促使兩人更坦率地面對對方那種效果。

因為《膽大黨》不是純粹的單元劇,所以腳色受到的影響跟成長必須連貫性地看待。而人體模型給厄卡倫的啟示,到了EP.12的寺仁家時還在發揮影響。太郎對愛的態度,不只當下震撼了厄卡倫,也讓他改變了對小桃的行為,甚至也改變了他對待寺仁的態度。我其實喜歡這段勝過長髮女的篇章,還有一點是因為這個對比很絕妙。刻意被展現出老派愛情的人體模型,去映照厄卡倫的感情困境,一新一舊對比能夠成立,不也等於在暗示「愛」這種東西,是不分時間、地點甚至物種的嗎?

而人體模型的戀愛故事之所以對厄卡倫有效,乃至對觀眾有效,主要還故事框架夠典型、夠簡單,卻也夠深刻,厄卡倫與我們才能有所體悟,也更方便我們想像或共感。而這剛好也是我反覆論證的一件事:簡單、傳統不代表差,重要的一直都是在文本中如何被使用。我自己的猜測是,這段源自於原作的文本,應該是龍幸伸老師在前面幾個篇章成功熱身後,開始找到適合《膽大黨》的敘事模型。因為往後看漫畫接下來的進度,這種平衡度的掌握越來越熟練,意義的傳達也愈發精確,我認為從原作目前的整體進度來看,是一個文本操作上,滿重要的轉捩點。

結語:這一切因你而存在阿,少年!

回到那個源頭,我會一直覺得《膽大黨》是個很傳統、很古典的文本,最大的主因其實還是這個故事底下運作的根源訴求。儘管沒有朋友,沒有人試圖了解過我,但只要能遇到展示自己的機會,我能證明,我是值得被愛的。所以厄卡倫被捲入妖怪跟外星人種種事件中,不斷展現他正直、善良,以及值得被愛的各種本質,讓越來越多的夥伴認同他,讓小桃逐漸喜歡上他,這件事情就很「少年漫畫」啊!

被人理解,被人認同,這確實是許多人一生的追求。而對這件事情的渴望,在青少年時期達到高峰,是很常見的心理狀態。「少年漫畫」作為少年讀者們在虛構中追求欲求的場域,就算沒有在文本表層揭露這層骨幹意識,透過劇情進展的揮發,讀者依舊能從中下意識感受到,自身渴望被虛構作品實現的滿足感。而這樣的追求,從《灌籃高手》、《火影忍者》到《我的英雄學院》,一路被承襲過來,對我來說,就足以證明在光譜上,《膽大黨》仍屬於典型「少年漫畫」那邊的作品。

今天從幾個頗具代表性,且是動畫版《膽大黨》有出現的段落,來聚焦討論《膽大黨》敘事光譜的調性選擇及其應用。我舉出各種文本證據,來應證《膽大黨》的古典性質,既不是在批評這樣好不好,也不是刻意要反駁誰說《膽大黨》是很創新的作品。沿著這篇文章一路下來,我相信諸君可以明確感受到我的立場:如何與調性互動,才是重要的。而《膽大黨》依據自己的故事性質,定性在種種古典的敘事操作上,確實充足地展示了這個故事的魅力。

說到底,論證、討論這件事情,其實還是在回答我自己,為什麼華麗炫目的《膽大黨》總給我似曾相識的熟悉感?我是在死火海、《銀魂》、《鋼鍊》連載鼎盛時期成長的,對於這種書寫少年情懷的作品總是念念不忘。儘管年歲虛長,看了越來越多五花八門的作品,但總是在像《膽大黨》瀰漫著傳統精神,卻依然展露優秀敘事的作品出現時,忍不住駐足回首多看兩眼。追番的路,只要你想,就不會有盡頭。而時不時與這種熟悉的新朋友相遇,不就是令人無法放棄追番的魅力之一嗎?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martini
這篇分析深有同感,終於看到有人長篇討論膽大黨~好感動~
漫畫看完感覺膽大黨很像是鬼滅之刃,都是在經典、老套的王道少年框架下,用很單純的公式玩出獨特的風格與節奏。剛開始看的時候我以為龍幸伸到後面會敗於節奏單調缺乏劇情主軸上,如同鬼滅原作看到後面會對砍鬼後來一段角色回憶的套路感到疲乏(好在打無慘不拖戲不然肯定膩到煩躁)但讓人很驚奇的是,他做到在所有篇章中用相同公式進行,還能把我看下去的慾望黏住且不會產生倦怠感,且把各種元素大鍋燉在一起沒臭掉就算了,居然還能這麼香,屬實是難得一見的佳作,不過隨著角色數量增多開始有些人被邊緣化這點感覺就有一點點可惜了,很期待後續作者怎麼扛住多角色的劇情平衡問題。
文筆欠佳難用文字表達,簡單來說看這部就是帶感吧,能明確感受到龍幸伸就是帶著"逗樂讀者"的純粹在創作,同時也能從精緻的畫功中看出作者是真的很享受也熱愛這部作品,他成功用最經典的模式呈現出漫畫最原始的享受。除了感情線持續推進外,最喜歡的莫過於是看著原作中孤獨缺乏自信的男主成長為能大膽說出自己內心想法、收穫一群死黨並為身邊的人挺身而出(不得不讚美臺版翻譯過於完美)。另外在看動畫時,比起聲光本身帶來的良好觀影體驗,更讓人高興的是看到這部作品能被同樣熱愛它的科學猴以充裕的資源將其製作的如此精彩,還有由同樣有看膽大黨的Creepy nuts製作op,此生無憾~祈禱明年人氣能持續成長,熱到jump願意投資一部劇場版~
2024-12-29 22:04:42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