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神作巡禮】英雄至此,永不凋零──談《我的英雄學院》中「腳色」的各種風華

混球迪斯可 | 2024-11-21 18:28:52 | 巴幣 12 | 人氣 160

我大概檢視了一下目前神作巡禮的進度,發現我好像太顯露本性,很執著在談從內容延伸的概念(跟女高中生),特別是青春這件事。前三篇神作巡禮,幾乎都圍繞在青春如何被呈現這個議題,是沒什麼不好,但我還是希望神作巡禮系列可以涉及更多不同面向,包含對形式上的討論。想了半天,還是請出剛下班的《我的英雄學院》來作為神作新篇章的起點。

《我的英雄學院》雖然剛完結不久,但其對角色的形塑與操作,我認為在當今主流日漫中是非常有代表性跟突破性的。更有趣的是,透過對角色的營造,堀越耕平老師還很成功地連結到文本上的核心。這番從形式出發,精準切合本旨的操作,就足以讓我把《我的英雄學院》列為神作了。但作為一部長篇連載漫畫,《我的英雄學院》必然還有須多動人的優點,不過我今天設定的目標還是談腳色形式上,就比較遺憾無法一一提及。而至於其缺點,我還是依照我對神作的解釋,因為亮眼處已經足夠讓我不在乎他的缺點,還望諸君理解我必須適度暴雷之後,能與我一同沉浸在《我的英雄學院》令人目眩神迷的腳色書寫中。
 
************************************************************************
防雷洨感慨:
尾田老師在航海王1122扉頁的畫斯摩格致敬少年堀越的曾經夢想,
應證了那句話:「一個熱情的作者,曾經也是個熱情的讀者」,
真的很浪漫。

以下正文
************************************************************************
〈我的英雄學院:流變下的改良者〉


如果觀測近二十年的日本少年戰鬥漫畫,特別是Jump系的商業作品,《我的英雄學院》其中一件特別亮眼的功績,莫過於在這個樣態繁多的故事模型中,找到了重塑人物關係的關鍵手法,並且很忠實地貫徹至尾,這是我談《我的英雄學院》時,最想先討論的話題,因此想先請大家聚焦在本作的人氣擔當──爆豪勝己。

我一直覺得爆豪這個腳色的成功,很大程度來自他有著完整且堅固的情感脈絡。在解釋這件事之前,我們就先對比一下老前輩宇智波佐助。其實我們根本沒有文本內的具體證據,來佐證為什麼佐助在六道仙人面前,稱鳴人是他最好的朋友。疾風傳以後,我們看到佐助登場時,通常都有著明確的情感目標,可能是強烈的憤怒,也可能是對兄長遺願的執念,但並沒有太多的鏡頭告訴我們,佐助對他的跟蹤狂前隊友有什麼具體的感情或想法。

疾風傳以前,佐助對鳴人充滿了競爭意識,剩下的情感狀態更是大範圍的籠罩在復仇這個主題之下。到底是什麼驅動力與動機,讓他最後被鳴人說服,重拾「兄弟」情誼,心甘情願地成為村子的地下守護神,其實在文本內我們是不太擁有具體的證據的。反觀爆豪,從漫畫開篇沒多久,讀者一直能夠清楚掌握,爆豪對綠谷如此粗暴的理由。在爆豪唯我獨尊的世界觀中,我們可以很簡單的想像,意外出現在雄英的綠谷,對他堅信的世界法則造成多大的衝擊,也質疑他一直已來看待綠谷態度是否正確,造成他內心的不平衡與衝擊,顯現出來的就是各種不友善的舉動。

隨著劇情件展到綁架事件、兩人的決鬥,再到共享OFA秘密以及私下協助訓練。我們可以看到每一次的事件,都會很明朗的揭示爆豪的情感變化。更明確的說,我們透過各個事件,會很清楚爆豪這些情緒觸發的動機是什麼,情感變化的理由是什麼。這個情感上的脈絡建立,其實就是佐助所缺乏的。就是因為擁有完整的情感脈絡,在爆豪身上的轉變跟成長,更顯得充滿說服力。我們會願意相信,這個少年的改變,源自於他善良的本性以及逐漸成熟的視野,而這個相信的理由,便來自因為我們清楚他的情感立基點以及情感變化的過程。

〈爆豪:因為理解弱小,才能強大〉

綜觀爆豪的故事線,完全是一個少年在自我中,理解並包容他者的行進過程。但這個過程,對角色來說,絕對是痛苦的。從不能接受綠谷,到必須面對自己的弱小,再到看見綠谷受到自己的偶像偏愛,爆豪的成長軌跡充滿對自尊的折磨。而這些折磨之所以有效,在堀越老師在爆豪身上訂下了兩個前提,才得以作用,也才能讓我們看到爆豪的顯著成長。

其之一,便來自剛剛一直提及的「理由」,也就是基於情感的動機以及其後所產生的推動力。因為爆豪憧憬歐爾麥特,渴望成為自己定義下的「英雄」,並也下了決心。這是一個可以想見的情感邏輯,因為你有這麼高的覺悟,受到的這些打擊才能成為養分,而不是半途而廢。這股推動力合理化了腳色的前後改變,也讓我們看見為什麼這個腳色需要改變。

其之二,爆豪的腳色性格跟標籤,還明顯是為了呈現故事張力,而跟爆豪故事線的主命題相互配對的。他必須是目空一切的天才,被人超越時的不甘才有力道;他必須是自視甚高的少年,所以向人求救猶如千刀萬剮。但也就是經歷過這些衝突,衝突有效地讓爆豪發生變化,也就是「成長」。這兩點合在一起看,便是爆豪這個腳色的內外在驅動力,讓他去完成這段旅程的過程中,不但閱讀起來合情合理,更能完整展示命題所要帶來的思考。

那爆豪身上的主命題是什麼?就我來看,是英雄的其中一種重要面向──與弱小和解。這個弱小,因為沿著爆豪故事中的情感脈絡與改變,便能拆成兩層面來檢視:自身的弱小和他人的弱小。因為自我和解,不再不能接受自己的任何不堪,所以能成長。因為理解他人,進而開始學會包容、忍耐、妥協,甚至是「承載」他人的念想與希望,這不都是成為英雄的必經之路嗎?而能夠如此清楚地彰顯主題,除了過程的刺激與變化足夠完整,還是歸功於爆豪有著合理且充分的前進動力──人物情感脈絡的「理由」。

說到底,這就是在最大化文本的「說服力」的一種手段。要說服閱聽人,這個腳色的思想、立場、行為是可以被想像的,最古典也最安全的方法就是「理由」。因為他這麼做是合理的,這麼想是合理的,閱聽人接受之後,故事情節的進展就會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只是在《我的英雄學院》對於腳色的「理由」使用上,已經不只是在保護文本的說服力而已,更多是藉由「理由」去探究腳色脈絡,甚至多個腳色的立場差異。

〈轟炎司:因為承擔,我成為我們〉

「理由」是堀越老師極為重視的腳色構成要素。《我的英雄學院》中有參與劇情線的腳色,哪怕是篇幅不多的犯罪紳士,對於其情感與行為,都一定配置相應且合情合理的「理由」。這件事情特別是在「反派」身上,更為顯著。不過在談敵聯合之前,我想先請大家看看《我的英雄學院》另一種對「反派」的操作,也就是轟一家的故事線。因為在這其中,除了對理由的重視,堀越老師完美地操作著「立場」,讓腳色的層次更豐富,也更迷人。

所謂的「反派」不見得是「壞人」,因為正反派更傾向是立場問題,給予主視角敘事前進上提供阻力的,就可能成為「反派」。一開始,故事讓我們帶入焦凍的視角,我們看到的父親──也就是轟炎司,是一個對「強大」喪心病狂的虎父,焦凍的存在只是讓他能超越歐爾麥特的工具。在這段前期劇情中,轟炎司無疑是焦凍故事裡的「反派」,因為他對焦凍作為一個腳色,甚至是一個人的主體性提出了阻礙。但也因為有阻礙的存在,焦凍才可以在他自己的腳色曲線中去探究自己的主體性是什麼。

不過我們這時候回頭看,轟炎司之所以可以成為焦凍劇情早期的反派,其實可以說是因為觀眾角度裡,轟炎司的腳色脈絡還沒有完全被建立。我們還沒有徹底理解轟炎司遭遇過什麼,尤其是跟轟燈矢有關的過往傷痛。作者透過這個縫隙,合理的把轟炎司放到焦凍的對立面,讓閱聽人在帶入焦凍感受時,更會強化轟炎司的不理性、偏執。透過利用「理由」的空檔,在文本的間隔裡擺弄腳色立場,除了間接強化腳色某項性格,還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優點,就是很容易洗白腳色。

洗白是一個比較通俗的講法,正確來說是轉變立場。「立場」這件事,可以是某個人對某些事物固定的看法。看法當然可以固定,但更應該是相對固定,而非絕對固定。這件事情的轉換,多數作品採取的動力,無非就是「理由」跟「脈絡」,《我的英雄學院》也是如此。不過《我的英雄學院》會再加上一層更穩固的保護機制,讓腳色的立場轉變更有說服力,或是更容易共鳴。許多作品就算有給予腳色洗白的原因,有時還是會讓觀眾感受到這是因為劇情需求而出現的強制力,腳色能不能得到觀眾的認同就有疑慮。而《我的英雄學院》多做的那件事,就是切換視角。

不管事神野事件後的英雄排名發表會,還是臨時證照補考時與歐爾麥特的對話,《我的英雄學院》有意識地讓我們站在轟炎司的角度看待他自己遇到的焦慮跟困境,更試圖讓我們體會轟炎司如何在這困境中突破。雖然以整部漫畫的角度來看,其所占的篇幅不算太多,但在這幾個情節之下,書寫的方式確實是有意要讓讀者帶入轟炎司的視角。多了這套視角切換,不只在理性上有理由、脈絡解釋轟炎司的轉變,更從情感面上去說服觀眾。

〈轟家:我們一起,才是英雄〉

不只如此,《我的英雄學院》對於轟炎司的腳色刻劃還有立場上的手筆。立場可以是固定的,但也可以從不同腳色的不同立場,來展現立場的挪移與脆弱性。這幾年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案例,當屬《奧術》第一季中對於主角杰西的描摹。跟漢默丁格相比,杰西絕對是進步派,更積極追求魔法和科學的融合。但將杰西擺到維克特身邊,杰西又毫無違和地成為保守派,因為維克特對於真理的癡狂追求反而凸顯了杰西的安於現狀。

《我的英雄學院》在焦凍、轟炎司、燈矢三者之間也有類似的操作。焦凍因為接觸了A班同學,開始對「最強」這個目標產生新的想像;轟炎司雖然經過不同劇情事件,逐漸軟化對「最強」的強硬追求,但本質上他對「最強」信仰沒有實質的改變;燈矢則是代表著對「最強」至始至終的執迷不悟。所以在轟炎司的態度轉變上,除了用情節帶給他新的思考,同時還利用燈矢的出現,兩者思想的碰撞去強化轟炎司面對自己不得不調整立場。燈矢的出現,讓轟炎司的腳色思考必須面對自己過往思路產生的錯誤,也就是在腳色立場碰撞之下,反向的讓某腳色合理的修正自己的想法。

從這邊我們可以注意到,不管是利用立場去合理化腳色的修正,或是脈絡的不完全顯示強化腳色的特性,《我的英雄學院》在經營腳色的時候,不是很全然的依靠劇情、情節去做潤色。我認為這還是可以歸功於堀越老師對於理由與腳色脈絡的重視,讓敘述時有更多的餘裕可以進行這些複雜、不直覺的腳色描摹,而非要專注在情節對腳色的影響上。同時這也會牽涉到說服力的問題,單靠情節去推動腳色的成長或轉變,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侷限性。首先光是情節有沒有這麼強的說服力,讓讀者可以接受「因為發生這件事,所以他變這樣這樣思考」,就有一定難度,因為每個讀者對相同情節的共感、理解程度很難完全相同。

轟家描寫上的有趣之處,更在於除了焦凍─炎司─燈矢這一條立場鏈,姐姐冬美、二哥夏雄以及母親轟冷在主立場之外,依舊象徵著對於這個以「最強」為宗旨的家族裡,各種可能的情緒立場樣態。雖然我一直強調堀越對於「理由」建構的重視,但在轟一家的描寫中,冬美跟夏雄被收納進焦凍─炎司─燈矢父子三人的回憶脈絡中,反而是透過二人的性格去擴增整個情節描寫的面向。而母親轟冷,透過延遲揭露其真心想法,在中前期扮演著轟炎司故事中的「壓力」,去脈絡化的手法類似轟炎司在焦凍故事裡的運作。

如此錯綜複雜的情感交纏,再經由種種事件整合家族內所有人的最大共識,這些描摹手段不只在腳色刻畫上有所助益,同時也在維繫維繫情感運作時,給予了更穩固的倚靠。從腳色到腳色關係,《我的英雄學院》都有著複合的手法,確保不會過度倚賴劇情給予的強制力。巧妙的是,堀越老師花這麼多心力經營轟家的故事線,最根源的目的還是在書寫「英雄」的另一個面向──承擔。不管是焦凍決定為自己負責,走出自己的路,還是轟炎司要面對自己過去的錯誤,在轟家腳色各層面的情感互動之後,都更彰顯了他們所要面對的「承擔」背後有多純粹的腳色動力。

《我的英雄學院》從始至終一直相信著,不是只有使用超能力拯救眾人、解決危機才是英雄,勇敢的面對他人、過去乃至於自己,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奮力前情,也可以是英雄情操的一種展現。在這個創作意圖之下,整部漫畫用了這麼多篇幅講述轟家的故事,目的不言自明。人與人的關係本來就是雜亂而難以理清,《我的英雄學院》將轟家複雜的往事概念上設定為一種困境,家中的英雄更是需要突破這項挑戰映證英雄的本質。這樣透過小的群體來呼應大的群體,讓「承擔」這個主題依舊涵蓋在整部作品的「英雄」討論之下,更有一種「做自己的英雄」的浪漫感。

〈反派們:有多壞從來不是重點〉

提到立場,那就不能跳過我認為《我的英雄學院》可說是最精彩、最令人注目的設計──反派。我曾經看過有網友很困惑,到底能不能將敵聯合稱之為「壞人」?這個問題的癥結點,很有可能就是堀越老師重視「理由」構成腳色情感所展現的面向之一吧。從故事模型來看,帶給主角威脅與挑戰的死柄木一夥,其中更是充滿了各種帶有傷害性的暴力手段,當然是故事中的「壞人」。但構成對立的動機,以及腳色的情感出發,又會讓人感覺死柄木及敵聯合多位要角,只是站錯位置的英雄。所謂正邪,出發點可能只是立場問題,手段讓他們被稱為「壞人」。

回到源頭,我覺得如果這部作品如果單純只採用敵聯合的視角,完全有機會成為一部反英雄主題的有趣邪道作品,其原因在於作品給予敵聯合的脈絡跟帶入空間太完整了。不過在此之前,另一件需要注意的事情是,抵達敵聯合各種有趣的「反派」設計之前,我們更應該看看整部作品「反派」是如何被呈現的,因為堀越老師對於作品中的「反派」規劃,是非常有層次的。

如果我們列出一個光譜,將《我的英雄學院》符合反派通俗定義的腳色擺上去,首先,我們能看到像B班物間那種討厭的同學,完全不是「壞人」的「反派」,只是在特定的劇情中站在主角的對立面。然後有著像犯罪紳士或Lady納甘,具有「壞人」──也就是破壞或傷害的既定事實,也一度站在主角群的對立面。但由於本身的立場並不穩固,在「反派」的深度淺到足以改變陣營。再來則是如治崎、汙點等,有明確的立場或信仰,而這個立場或信仰是超出以主角群對抗AFO為中心的二元陣營。同時因為捍衛信仰不擇手段,可以說是具備「壞人」行徑的第三元「反派」。

光是這三個面向,就已經凸顯了《我的英雄學院》宏大的野心。從少年戰鬥漫畫的歷史流變來看,《我的英雄學院》之所以設計這麼多有差別的「反派」,很大程度是在規避書寫所謂「純粹的惡」。不管是《北斗神拳》、《金肉人》、《七龍珠》,早期熱門的戰鬥漫畫很容易簡化「反派」的成因,讓作品在帶入上得到較大的發揮空間。然而,簡化的反派隨著時間發展,因為真實性不足的問題越來越容易讓閱聽人厭煩,所以會有《火影忍者》那樣階段式揭示反派意圖,營造出隨著故事進展才理解像長門或鼬那種,反派誤入歧途或另有所圖的敘事陌生化。

在這點上,《我的英雄學院》可以說是立足在《火影忍者》上的改良。階段性揭露反派的意圖,只要出現超過一次,閱聽人的耐性值就會直線下降。而且還有個問題,是在這個框架之下,倘若接續登場的反派沒有足夠強的動機說服力,會導致整部作品淪為「大家其實都是臥底\容易被嘴砲洗腦」的鬧劇。與其跟《火影忍者》一樣讓腳色動機受到質疑,《我的英雄學院》從意圖上就很大程度顯示該反派的性質,再從「壞人」跟「反派」的綜合定義上區分哪些反派是「有救的」、「沒救的」、「可以救看看的」。

最重要的,還是《我的英雄學院》採取的作法,不只是在「壞人」跟「反派」的定義上找出各種差別,從差別中建構反派腳色的特性。更重要的還是對於反派腳色理由的置放。語帶褒意地說,堀越老師對於理由脈絡建立的堅持,堪稱喪心病狂。但也就因此,《我的英雄學院》的腳色都帶有強烈鮮明的動機意識,但我相信這應該是堀越老師長年閱讀主流戰鬥漫畫後得出的結論。特別是《週刊少年JUMP》,其上連載的作品可能因為篇幅,可能因為想特寫戰鬥等種種原因,直至今日都時常出現簡化脈絡的戰鬥漫畫。

〈AFO:必要之惡〉

可是,難道《我的英雄學院》就沒有所謂純粹的惡,或是沒有理由可以解釋意圖的惡嗎?當然有,自然就是最終魔王AFO。AFO的最終目標是成為世界的支配者,但綜觀整部漫畫,其實我們也找不出一個明顯的情感緣由來解釋為什麼他想這麼做。幾乎整部《我的英雄學院》的反派都有明確的情感驅動,而當作為故事最頂層的大魔王卻缺乏這項要素,讓我們可以反證,這應該是故意設計的。

不只是情感動力,AFO甚至連過往背景等脈絡都受到一定程度以上的遮掩,我認為這一眼就能看出的突兀安排,應該是配合敵聯合,甚至死炳木弔所設置的定錨點。如果AFO也有著強烈的背景故事,讓讀者有機會共感他的癲狂,死炳木的腳色立場、成長曲線就會受到挑戰,因為讀者會很自然地把AFO跟死炳木兩者抓出來做對比,比較誰的理由更合理。如此一來,作為綠谷對立面的死炳木便不會那麼「純粹」,綠谷的象徵也不見得能夠完全對標在死炳木身上。

死炳木與敵聯合,本質上就不是「純粹的惡」這件事情,是《我的英雄學院》非常用心在處理的要素。因為《我的英雄學院》最終要追求的不單純是「善」的勝利,更多的是對「英雄」的理解與展示,彰顯人與人透過「英雄」精神所產生的穩固連結。所以作為主角綠谷前進上最大的挑戰,死炳木就也不能是單純的「惡」,也要具備同等於綠谷,源自孤獨的偏執。可是這樣之下,作品被困境推動的力量就很難聚焦,同時也有機會淪為各說各話,讓情節的串聯性降低。所以AFO的存在是必要的,身為一個定錨點,AFO可以做為「惡」的起源解釋,推動整個敘事往前走之外,更能與死炳木做出對比,讓死炳木還殘留「人」的氣息。

《我的英雄學院》整體立場框架設計下,還是能稱為二元的。因為最主要的雙頭馬車──綠谷和死炳木太具有對比性,而且主要故事也是圍繞二人開展。不過《我的英雄學院》在這兩大反方向驅動力的拉扯中,擺上了形形色色的各種「反派」,我認為是對傳統少年戰鬥漫畫的一大改良,讓整個故事能涉及的層面更加豐富,並且精彩地說明「英雄」要面對的阻礙是什麼。在此之上,「絕對的惡」AFO的存在穩固了故事立場的闡述空間,提供主劇情動力跟前進方向,不讓故事流於太形式、太不具體的討論。

〈渡我:在魔道中執迷不悟,因為她是人〉

理由與脈絡可以讓一個腳色擁有更高的真實度,讀者在理解上會找到明確的鑰匙,不論是帶入情感或是認同腳色,追根究柢都還是讓虛構作品能夠經由真實、可想像的路徑進入故事。但這並不是《我的英雄學院》採用的唯一方法。理智上我們可以透過理由與脈絡去跟腳色對話,但腳色身上最動人的永遠是情感。如果說理由跟脈絡在建立腳色的真實性,情感的書寫便是在更往上,讓讀者與腳色共感的關鍵。

敵聯合之所以迷人,在於他們並不像傳統作品中,只為了「惡」這個文本意圖而服務。有情感的反派,在主流作品中也不算少見,而我認為敵聯合的腳色們之所以特殊,是建立在「人性」的真實模仿上。堀越老師其實也沒做什麼太別出心裁的舉動,他只是讓敵聯合的重要腳色在成為反派之前,經由各種方式讓我們知道,他們也曾經是「人」。

除了用回憶去解釋死炳木、荼毘、雙倍等人成為「反派」的理由,《我的英雄學院》在這些「反派」身上,還特意特寫了他們的選擇與感受。雙倍會因為同伴被殺而質疑治崎,渡我被身子因為雙倍的犧牲而陷入迷惘等等描述,都在闡明《我的英雄學院》很重視敵聯合腳色面對情節變化後的感受轉變與呈現。因為我們是人,所以不可能對跟自己相關的重要變故無動於衷,也不會如同許多作品被簡化為單純的憤怒而以。說到底,《我的英雄學院》就是把敵聯合的主要成員作為「人」在描寫。乍聽之下好像沒什麼特別的,但放在日本商業少年漫畫的流變中,這種不把反派是為劇情推進工具的做法,絕對是費時又費力的。

當敵聯合的主要腳色的選擇與行為,是透過殘存的「人性」運作時,這些未完全捨棄的「人性」,反倒成為敵聯合這些反派前進的重要推進力。這些經由「人性」所開產的情感,驅動敵聯合主要腳色的選擇時,還是可以聯繫回敵聯合主要腳色自身的脈絡中。因為這兩者從來就不是各行其事,反而是因為過往的痛楚過濾後,剩餘的「人性」更凸顯了敵聯合腳色的自身特色,更使其在行為上,能達到與脈絡吻合的舉動想像。
 
從我個人最能感同身受的渡我來看,她對於「喜歡」的執著近乎癡狂,在她的「喜歡」上,往前看可以看到她因為「喜歡」傷害了青梅竹馬,被家人視作怪物。而這個過往又可以放在她的個性與社會本質的衝突脈絡中。而往後看行為跟發展,又可以去解釋她對綠谷、麗日、蛙吹的偏執追逐。且在跟麗日對比上,透過麗日的視角跟反思,我們也能更清晰地看見渡我的「喜歡」有多純粹。如果說社會的和諧需要「英雄」來統合象徵包容,那怪物的出現,不就是社會的不理解與不接納?在渡我身上的議題深入地指責,社會性的排外有多恐怖,她不過就是一個執迷於「喜歡」這種強烈情感的女高中生,這,不就是「人性」嗎?

既然也是個人,身上還有人性的殘存,那所謂的「惡」就會被展示的很立體。我們在渡我身上可以看見脈絡前後到腳色行動,完整被包覆在人性某一面向的使用方式。和渡我的運用方式大致相同,死炳木的「孤獨」、荼毘的「想被認同」、編織者的「崇拜」,這些毫無疑問都是很「人性」議題。《我的英雄學院》透過敵聯合身上的腳色主題,反面在書寫缺乏「英雄」精神展現的社會現狀,可以多悲哀。這何嘗不是也再次重申,《我的英雄學院》中複合的「英雄」概念,可以在許多面向救贖眾人。

〈綠谷:英雄之路,從不孤獨〉

從反派的設計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英雄」二字在作品中有多沉重,所以回來看《我的英雄學院》的主角綠谷,就不得不感慨「無個性」的設計實在太巧妙。主流少年漫畫,不論是奇幻、戰鬥、運動作品,為了讓主角的成長曲線有明確的起伏,也更方便讓觀眾共感,通常都會有類似綠谷這種「無個性」的缺陷設計。對排球無比熱情,卻是個矮子的日向翔陽是這樣,一心想成為火影,卻是忍者學校吊車尾的漩渦鳴人也是這樣。這種出場「負重」的主角設計淵遠流長,目的大多數都是為了凸顯主角突破天生困境的意志有多堅定。

但有趣的是,這種先於劇情的腳色設計也出現在綠谷身上,可是隨著故事發展,這項設計卻在更多層面與文本對話、呼應劇情。因為是無個性,作為能力容器的綠谷可以像歐爾麥特一樣,更長時間持有OFA之外,也象徵著綠谷作為末代英雄繼承人的「容器」,可以涵蓋更多的英雄定義。象徵繼承者的綠谷,他背後所彰顯的英雄特質必然是「包容」。所以他總是那個最能想像個性怎麼運用的書呆子,同時也會是死炳木最深刻的理解者。

「你才不是什麼魔王,你只是一個怕寂寞的人!」不只說明綠谷對死炳木的理解,同樣也在暗示他對「惡」並不是一概而論。因為作為一個承接、包容的「英雄」,簡單的一律簡化「惡」之脈絡,並不能踏向「理解」的康莊大道。就因為願意瞭解脈絡,包含「敵人」的脈絡,綠谷的英雄之道能夠有宏大的空間容納所有阻礙。這樣對英雄的解釋已經超出了強大的能力、受人景仰等平面的角度,是從精神層面去想像「英雄」的不凡與偉大之處。綠谷的強大,可以是OFA給予的超人力量,但也可以是他是全劇中最願意理解他人脈絡之人。

另一個面相來說,《我的英雄學院》很浪漫地相信,願意理解他人之人,必然也會被他人所理解。所以從歐爾麥特的「已經沒事了,因為我來了!」到最終決戰眾人的「我們,來了!」,眾人的象徵到眾人齊心協力,更讓開荒者歐爾麥特到繼承人的綠谷,在這個凝聚眾人的英雄之路上,闡釋了英雄精神之所以生生不息,還是源自人與人信任、依託所相建立起的連結。

也就是說,《我的英雄學院》對於超人與凡人的討論,看似更傾向界定在內在精神而非表面力量表現上。但精神內在與表面真的可以完全分割嗎?綠谷若沒有繼承OFA,還有機會展現他超乎常人的「包容」精神嗎?或許我們可以向最終話的路人奶奶一樣,對陌生人伸出善意的援手,但《我的英雄學院》整個故事進程也不是一刀兩斷的二分法。因為從故事主旨來看,超人與凡人真正的界線,雖然是從內在信仰價值出法,但依然必須體現在手段、方法等外顯事務上。

所以綠谷必然從「無狀態」出發,最後抵達的終點仍需要友人出資的裝甲來讓他繼續行使英雄的使命。「無狀態」的人物設定在這個角度來看,就已經不是單純的情節阻力這麼簡單。而故事前中期,綠谷對歐爾麥特的追逐跟焦慮,也不斷地說明內在與外顯的「英雄」,兩者不是那麼絕對的二元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的。

「英雄」在《我的英雄學院》有許多被討論、被呈現的樣貌,但在綠谷的主線故事中,更大程度是聚焦在「凝聚眾人」這個大主線裡的。而透過綠谷與爆豪、焦凍、麗日乃至死炳木的互動,綠谷這個腳色確實也起到了收納眾人對英雄的詮釋,還是在不同角度上呼應「無個性」的綠谷身上,「接納、理解、凝聚」的大主旨。

〈結語:已經沒事了,因為,我們一定會來!〉

「腳色」可以說是我個人認為《我的英雄學院》最精彩的手法表現舞臺,而這些表現並沒有為了特別而流於形式上的遊戲,依舊非常精準地與《我的英雄學院》整體文本整合。許多直觀上不一定會注意到的細節,與本質上溫暖沉厚的故事主題完整契合,讓《我的英雄學院》不只在打鬥上吸睛,其想講述的故事也一樣觸動人心。

作為《周刊少年JUMP》後死火海時代的代表作之一,《我的英雄學院》明顯是繼承並改良了許多「標準」少年戰鬥漫畫的性質。這篇文章中沒有提到的超能力運用、群戲腳色刻劃、劇情結構安排等諸多方面上,《我的英雄學院》都有許多超出常規,甚至創造新「標準」的創舉。不過今天的主題還是在「英雄」定義詮釋跟「腳色」構成兩大面向上。話雖如此,就算針對腳色形式上的規劃討論,《我的英雄學院》漫長且精彩的篇幅,諸多如同我的主推通形未吏生等等迷人腳色層出不窮,沒辦法讓我這麼全面地在一篇通通講完。

坦白說,我現在是真的有點看衰《周刊少年JUMP》。隨著《我的英雄學院》完結,下一部因其不可取代的創意,而可以執掌大旗的作品我現在看不到。就算後期遭人唾棄的《咒術迴戰》,我們也不能不承認,他的前中期故事依然有許多獨特且優秀的文本設計。而邪道霸王《鏈鋸人》跟好看到根本不像《周刊少年JUMP》連載的《琉璃龍龍》都被移到《JUMP+》了。

雖然當前整體我個人看法偏向悲觀,可是《周刊少年JUMP》就是養了這麼多如同堀越耕平老師一樣的讀者,對過往的故事有著許多嶄新看法,並相信自己能創造出有趣的新道路。或許只是時間還沒到,說故事這條也是承載、凝聚眾人的英雄之路,勢必在不遠的終有一日,東山再起。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