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熱帶的臺灣及香港,所謂的四季不算明顯,但在溫帶的歐洲,四季的變化可就劇烈而難以忽視。季節常是文學或藝術家們創作的靈感來源,而在古典樂中,最有名的《四季》還是義大利作曲家韋瓦第(Antonio Vivaldi)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
點我和
點我),而今天我們來聽另一個《四季》系列:這是由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所寫的十二首鋼琴作品。其中最為人熟知、也最常被拿出來演奏的是象徵六月的《船歌》(Barcarolle)。
我們以前也聊過柴可夫斯基的作品,《1812序曲》(
點我)和《胡桃鉗》(
點我)。而柴可夫斯基作為俄國浪漫樂派的代表人物,繼承了西歐的音樂作法,可說是第一個在古典樂史上被高度評價的俄羅斯作曲家,也喚醒了俄羅斯音樂上的民族主義和(俄羅斯)國民樂派*1。他在世時就已經享有高度名氣,也常在重要場合受邀作曲(1812序曲就是被委託的作品)。
1875年,此時的柴可夫斯基剛完成著名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並著手撰寫芭蕾舞劇《天鵝湖》。此時的他接到好友,同時也是聖彼得堡音樂雜誌《Nouvellist》的主編尼可萊?伯納德(Nikolay Matveyevich Bernard)的邀請,替雜誌每個月撰寫一首鋼琴曲,主題就是每個月的景象,剛好完成一年十二首的連載*2。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也是非常有名的片段)
(《天鵝湖》的《情景》(Scene),描寫天鵝湖的氣氛,應該也是柴可夫斯基最有名的作品片段)
《四季》「連載」時,主編伯納德還會選取俄羅斯當代詩人的詩作,和樂譜一同發行,作為樂思提示和導聆。而這十二首分別如下:
1. 一月:爐火邊(January:At the Fireside)
2. 二月:祭典(February:Carnival)
3. 三月:雲雀之歌(March:Song of the lark)
4. 四月:雪花(April:Snowdrop)
5. 五月:星夜(May:Starlit nights)
6. 六月:船歌(June:Barcarolle)
7. 七月:收穫者之歌(July:Song of the reaper)
8. 八月:豐收(August:Harvest)
9. 九月:狩獵(September:Hunting)
10. 十月:秋日之歌(October:Autumn Song)
11. 十一月:雪橇(November:Troika)
12. 十二月:聖誕節(December:Christmas)
其中六月的船歌最有名,也最常被拿出來演奏(這也是為什麼伍德挑這個月聊這組曲子)。船歌在古典樂中常有,通常描寫船夫在劃船之際哼的悠揚小調*3,並以6/8拍(可以想成兩大拍)模擬船在水面上搖盪的姿態。不過柴可夫斯基這首船歌使用4/4拍,曲思也帶有淡淡哀愁。伯納德選的詩句是這樣的:
Let us go to the shore; (讓我們到岸邊)
there the waves will kiss our feet. (讓水波輕吻雙足)
With mysterious sadness
the stars will shine down on us. (星光以神秘的憂傷照耀我們)
(作者為俄國詩人普列謝耶夫(Aleksey Nikolayevich Pleshcheyev))
而整首曲子就像伯納德所詮釋的,帶有一股優美卻也神祕的憂傷*4。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整段《四季》中,十一月的雪橇優美而靈動也很值得一聽,完美體現了斯拉夫民族特有的感性。俄羅斯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ff)就很喜歡在演奏會上演奏這首曲子。
那麼這次就聊到這裡,希望大家喜歡。
我是伍德,今日點播,我們下次見!
*1. 比柴可夫斯基嶄露頭角稍早一些,俄羅斯有所謂的「五人幫」(強力集團;Mighty Five),針對西方音樂採取較為批判的態度,強調音樂應有「俄國特色」。與之相較,柴可夫斯基的老師安東?魯賓斯坦則較為強調繼承西歐,雙方曾口誅筆伐。而柴可夫斯基始終和五人幫若即若離,互相尊重彼此才氣、保持君子之交,但也沒太多深入的私人交情。
*2. 據信柴可夫斯基先在前一年十二月寫了一月和二月試水溫,而從六月開始的作品早在四月就寫好放著等了。
*3. 另一首也很有名的船歌應該是德裔法國作曲家奧芬巴哈在歌劇《霍夫曼的故事》所使用的船歌。
*4. 事實上周杰倫的作品《琴傷》就直接採樣了這首船歌,在間奏也化用了莫札特的KV 331的《土耳其進行曲》。而周杰倫作曲標的是自己,但伍德其實覺得標柴可夫斯基比較合適,日本在化用古典樂時都是直接標原作者當作曲者(例如平原綾香的三張古典專輯或《我們這一家》的ED 1,作曲者都是直接標西歐音樂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