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氛營造
很重要,絕對不能忘記,任何有關文章簡潔的教學基本上都不可能鼓勵創作者省略氣氛營造。更正確的說,人物或許可以減少,對話也可以精簡,甚至把非必要的寫景和內心戲都給去除,也好過把主角面對老師卻很在意他身上有什麼怪味這一段刪去。
上面提到的例子出現在麥田捕手中,主角是個愛裝酷的孩子,滿口髒話,會妨礙宿舍安寧,也曾破壞不少東西。他在回家的路上帶了一張唱片,在學習方面不是很順利。談起未來,他對自己的想像很模糊,卻很積極回憶一位家庭成員的種種,也很把和別人的承諾當一回事,那怕對方也只是隨口提到。
他跟一個合不來的人分享故事時,心中抱怨連連,偶而還會為了一些堅持而與人起衝突。社會經驗有限,運氣又不算好的他,常常過得很狼狽。
好玩的是,他明明不是很有錢,酒量也不怎樣,卻堅持要請不認識的人喝酒,哪怕很清楚自己在別人眼中不過是個小鬼,他還是很積極示好。
這些看上去是日記內容,但可不是流水帳。從去和老師面對面,到他踩到花生殼等段落,全是能夠讓他個性個更為立體的描寫。
很讓讀者們驚訝的是,這部經典名著真正提到捕手和麥田的次數都不多,主角成天不爽這個不喜歡那個,卻又無力改變現狀。他試圖面對眼前的一切,也很積極的追求溫暖。雖然會跑去喝酒,可強調自己故意帽子反戴等段落又暴露出他不屑太快成為大人,而在許多看似反社會的思想背後,他還有著關愛特定對象的一面。
這是一部經典名著,好不容易改編成電影卻評價有限。不因為別的,就是書中的魅力透過文字最好表達,幾乎九成以上的段落就是在聽主角抱怨,然後許多衝突的起因其實很沒營養。我們總希望這個角色能夠更聰明,或至少運氣更好,但作者就是故意讓他在關鍵的時候連耍帥都做不到,等於以他的乳臭味乾為賣點,把他的不足之處給強調再強調。
它很有反覆閱讀的價值,也被許多當代的作家推崇。更正確的說,這樣容易消化的好書很適合做為寫作教學範例,但要說到其他類型的改編則讓人很難想像。
就算配上音樂和畫面,電影稀薄的文字段落必然讓文學趣味降低,本來存在朦朧感的情感描寫可能會因為呈現得太直白而降低直感,而簡單的說故事方式(哪怕實際看來就是照搬小說),也必定導致本來就顯得不那麼具有新鮮感的衝突給變得更不具魅力。麥田捕手電影的影薄,證明有些小說確實無法透過電影編導的手獲得進化,哪怕成本再提高許多也一樣。
另一部名著《香水》是走完全不一樣的路線,作為驚悚代表,它的影視改編極為成功,甚至可以故意排除大量旁白,讓音樂和畫面來負責講解故事。
無論電影還是原著小說,本作的兩大描述重點分別是幾個重要人物的不幸遭遇,以及主角的詭異舉止。有些人物在電影中沒啥戲份,就算有談及事件的前因後果也是省略他們的大半內心戲,但這不表示原作中的相關描寫都是多餘的。
它和整體特色和《麥田捕手》不同,部分優點倒是和《綠色奇蹟》重疊,都是以動作段落為賣點,殘酷的描寫讓人光看文字還不過癮,想要更直接體會視覺衝突所帶來的刺激。
當然,《綠色奇蹟》的核心探套和《香水》完全不一樣,只是兩者都具有適合改編成影視作品的優點,所以拿來和《麥田捕手》做出比較會很好突顯出氣氛營造的必要性,以及不同呈現所帶來的化學反應。
總而言之,在開始創作之前,和實際開始創作的當下,我們都要計算觀眾會有何想法。凡事都有運氣成分,但在談及常識、習慣與流行時,都是可以用科學手段去分析和預料的。
能夠正確計算許多場面帶來的必然效果,既可以提升創作者的勇氣,也有助於強化優點,和刪改不足之處。
同樣的,我們也不難發現,特別有名的經典作品在氣氛營造方面都十分精彩,像《鵝毛筆》連椅凳的外型都很讓人感到不安,《INSIDE》則是常常見到辦監獄風格的灰色場景,可說要區別業界老手和高手,首先比較他們在這方面的能耐差異準沒錯。
契訶夫之槍
一個相當常見的寫作理論,也適用於電影和漫畫,意思就是如果看上去很有趣的道具若沒有派上用場,那連描寫都不需要。雖然被過分引用有外行裝內行等問題,外加上許多試圖強調這套邏輯的人可能只是想說服大家接受自己的更多歪理,但無可否認的是,談及減少閱讀負擔和令創作的焦點集中,契訶夫之槍確實是數一數二重要的概念,應該在新手階段就開始研究。可以說如果都已經成為老手卻還是不懂這套,那無論是多認真創作,成果也必定是二流甚至三流的。
但別忘了,我先前也提到過裝飾性情節,裡面有很多看似非必要的描述,連剛才強調的氣氛營造也是以人物立體化為重點。意味著對高手來說,讓可能被指控是流水帳的東西看來充滿趣味,讓邏輯不算有營養的東西在實際呈現時具有必要性,以上,和契訶夫之槍不存在衝突,只是細節上好像彼此不相容。
能否一眼看出必要性,取捨時又是否具有足夠的膽量和創意,考量的不只是眼光,還有技術。
要強化觀念,一個簡單的捷徑是透過分析多個評價優良與評價不佳的作品來獲得強烈印象。以《變形金剛三》為例,劇中的置入性行銷一點也不高明,讓人光看一段就很不舒服,但若是講到《破壞之王》中的名牌眼鏡,看過的觀眾都普遍認定那一段娛樂性極高,是不可省略的,甚至要等到有人講解才發現那原來也是置入性行銷。
這類探套的正評和負評當然也可能出同時現在一部電影中,以《終極戰士團》為例,劇中的高人一堆,但有些人太快退場,等於先讓大家滿心期待卻又很快落空,這實在稱不上高明,但劇中有許多表現的角色可能人格評價本來就不高,除談話風格猥瑣,連身上的刺青也有著讓人不忍卒睹的故事,既有大量的刻板印象,卻也在關鍵的時刻有豐富轉折。就算此片人氣普通,也比動作場面好看但整體情節千瘡百孔的《終極戰士掠奪者》要好上太多。說真的,《終極戰士掠奪者》的畫面很清晰,純粹為娛樂考量加入的殺戮段落也很優秀,本來有可能成為不可多得的新一代經典,故事設定也不那麼糟糕,但因為內部成員的指控,為了排除紀錄不佳的演員而進行的一連串重新編排,這可能毀了一切。編導保留內容無聊的笑話,但沒有在幾位重要人物的情感聯繫上有更多著墨,哪怕血腥段落很精彩,並在結尾丟出很適合續作發展的新玩意兒,這片的評價還是很糟糕。
基本上,《終極戰士掠奪者》除了幹架場面優秀,其餘的部分多半只是湊合,連湊合都稱不上的就只是差勁。觀眾們希望刪去的就是最後的這個部分,爛中之爛的場面硬是加進去只是給大家帶來尷尬,當初不小心拍出來就認了,可能一時糊塗,但剪完了還選擇保留就是不應該。
我得強調的是,契訶夫之槍是很容易招致誤會的理論,也很容易給濫用,但它的核心意義不容小覷,是應該常常用於提醒自己,就算精進空間不明確,也該避免類似的低級錯誤大量出現。再說了,創作其實具有高容錯性,許多觀眾也願意給予機會,甚至幫忙隱瞞錯誤,糟蹋他們的善意有時透露出的不只是創作功力不足等問題,還包括人格方面的。
取材適可而止
不用為了搞清楚槍械的歷史和使用方式就囤積幾十本書,除非你非常非常喜歡,打算真正深入研究。單純的補充皮毛,或只想在描寫時避免犯下低級錯誤,都不需要在家裡造一間圖書館。
只因為自己是創作者就覺得有義務再買幾百本漫畫,或督促自己非要看完某個年代的多數大作不可,這聽起來有點邏輯,但實際上極不經濟,還相當費時。
李奧納多·達文西的創作實力雄厚,但他為了畫馬就解剖馬,還開始照顧活生生的馬,就為了研究。這種個性聽來是既認真又講究,卻偏離他的專業。導致他的作品常常延期發表,甚至只停留在草稿階段。
他很少密集創作。為了確保特定領域知識的全面性,勤寫筆記認真且到處尋訪特定領域的高人是替他留下不少美談,可也有紀錄顯示,這位大師在壁畫面前沉思許久,一直未下筆,然後又跑不見好一陣子,這不僅讓金主困擾,在旁人眼中看來也是可疑的。因為過分要求模特兒得符合腦中的想像,以及對細節的絕對追求,導致他明明活過當時的平均年紀,留下的作品卻特別少。與其他文藝復興的藝匠相比,他的名聲確實響亮,卻也微妙。以上問題連他自己都曾抱怨過,卻又一直改不了。
沒有太多證據顯示他的自我陶醉一定比自我懷疑要少,不過客觀來看,即便搞研究是可敬的,拖延也是避免過勞,但也要顧及工作效率等才有可能帶來更多收穫,也會避免給自己造成太多不必要的壓力。
這年頭要免費學習外語或者參考專家的意見遠比過去要簡單,但資訊密度高也意味著可能養成蒐集強迫癥。剪接和保留特定訊息確實有利於文化傳播和知識累積,可囤積到一定程度只會給生活帶來負擔。不僅整理困難,雲端等其實也不是一定保證你能夠長時間擁有。使用AI協助審查的企業往後只會越來越多,他們都是寧可錯殺也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協助犯罪的使用者,也不可能對自己的誤判進行任何補償。
獲得資訊的管道已經十分發達,保留圖文的技術更是已經足夠成熟,但就算是培養出興趣,還有同好陪伴,也要懂得適可而止。看書架上只有十年前的東西,那沒什麼不好。幾套書不會再翻,但扔了可惜,那就賣給二手書店,或者乾脆送出去,就利用社群網站的力量。
出遠門和花大錢買道具好調整創作心態,這聽起來很酷,但也是非必要的。弄出舒適的創作環境,維持身體健康等更為重要。擁有玩具無傷大雅,被自己喜歡的東西包圍,簡簡單單就能舒壓,確實也有輔助創作的效果,但千萬不要搞到沒錢吃飯,或者害家裡變得太像倉庫。那只會讓自我厭惡的感覺提升,還可能降低生活品質,進而導致創作慾望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