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浪者出現在網飛上,一看是與惡的編劇我就知道這片的大概風格是怎樣,主題不意外的是那種政治正確大滿貫,大概什麼詭異到家的進步議題都來一點。
從以前到現在,許多看上去最合覺青胃口的東西往往都是勤趕流行,到最近是開始有點趕不上流行,但都是走黃色香蕉路線。說得更露骨些,白左複製品當好當滿,但不談什麼社會責任。
覺得廢死很酷,就透過虛構的故事來譴責受害者家屬,讓活在粉紅小泡泡裡的人感覺舒服些;曉得講述同志族群有什麼陰影很有存在感,就在同志性侵案一度倍增但同婚合法的國家講述起他們受壓迫的故事。
我怎麼沒聽說還有人想拍阿宅給誤解的連續劇?
因為抗日神劇般的邏輯在格調方面往往沒甚麼好期待的,客觀成分有限的歷史劇往往會強迫幾個關鍵段落的氛圍停留在某個階段並多次加工,這種營造衝突的手段不僅缺乏藝術高度,還有道德疑慮。
也因為與現實不重疊的部分越來越多,無論粉絲們怎麼說,劇組到最後基本上都不敢說自己是真人真事改編,只是為了強化說服力,也順便幫一下社運圈內向心力,還是要強調這有參考真實事件。
這也是為什麼淺綠、深綠都會對這些人有點感冒,只是畢竟投票前這些人蒸發選票的能耐可能強過其他勢力,所以就算跨運玩到後來有點太過複雜,廢死也弄得極為狼狽,和一票活動家切割起來仍是沒那麼方便。
馬政府時期走過的老路在疫情期間是變得更加嚴重了,但臺灣的反洗腦抗體一直都有在持續強化,所以有些最不受歡迎的左膠選項讓投機政客變成過街老鼠,就連看來點滿政治正確屬性的小黨代表也不得不拋下過去的堅持,選擇當個好舔狗來更新碗中的飼料,也順便把防疫期間的失言問題給沖淡一點。
但在劇中,不少奇怪的娛樂效果和帶有政治訴求的煽動確實能給本來死氣沉沉的社運圈帶來些許鼓勵,讓廢死的少去複習什麼殺警案家屬,讓同志族群不要去看跨和蕾絲邊的衝突,最好臺灣人忘記加州經歷的種種,那些對於想永遠待在粉色小泡泡裡的人來說都不好。
此事證明臺灣人有時和中國人真的太像,先是需要一層濾鏡,然後是使出渾身解數來營造出一個封閉的圈圈,差別在於我們的愛國主義往往也結合對西方歪風的吹捧,已經超越了囫圇吞,直接進入越膠越純潔的錯覺循環中,然後還有更好笑的。
有人認為裡面的好人代表是指時代力量,畢竟穿著配色也像,但也有人堅稱是民進黨才對。
我們都知道左膠要有多一點生存空間都會試著黏附政黨,執政中的不用說,曾經與大黨貼貼但後來鬧翻的基本上更是這票人的集中處。
從此類堅持中我們可以看出,找到寄生對象左膠有多麼頑強,死也要告訴大家自己支持的政黨有出現在連續劇中,還絕對不是反派。
我真希望他們把更多的熱情用在受害者家屬身上,而不是像當年那樣看到警察老父掛了就躲起來;至於傑哥為什麼會走紅,以及政府為何要出資拍這樣的宣導短片,怎樣的社會亂象多次出現在小角落?
以上,對於要HIGH又要無辜形象的社極左運圈來說不僅是該被遺忘的,更是可能給扭曲成另一種版本,和談到跨運就提父輩陰影一樣,有些人一聊廢死也會試著在母輩陰影中冒出更多心得,要不就是大力譴責主流媒體,好像自己睜眼說瞎話絕對不比小粉紅糟糕。
會有人用戲劇討論幾次殺警案帶來的不幸嗎?
我很期待,可現階段只有試圖把隨機殺傷的受害者家屬描述成是卑劣媒體人的劇本出現,還有觀眾希望他們被設定成是共匪,這樣就算砍死他們家最小的成員也不是什麼壞事,至少良心上不那麼難受。
看過這些缺乏道德底線的瞎扯人們終會曉得,深陷社運邪教不可自拔的那一群終究不重視常識和正義,因為他們口中的目標全來自社運圈的故事接龍,由一票左撈定義出的大是大非會徹底壓過現實,哪怕是個性沒那麼糟的,也是會在端迷湯出去後發現少有人能和他們一樣接受洗腦,然後開始與社會越來越缺乏共識。
別忘記,有些參考真實社會案件的片子與現實重疊程度極為有限,只是透過嘶吼來強調加害者的可憐之處,跟我們常聽到左膠談到受害者只願意承認他們就衰一樣,也是個幫忙洗地的行為。
受害者的眼淚就成為社運的絆腳石,跟受害者站同一邊的也一定位於社運目標的對立面,所以不奇怪的,透過戲劇手法來重新剪接再多扭曲幾下,這就算道德方面充滿瑕疵,也不利於探討歷史真相,卻絕對有市場。
我的結論很簡單,不要因為是國人創作就瞎支持,也不要因為同儕或網路上的阿貓阿狗跟大家說一碗迷湯怎樣調味更好喝就照單全收。任何戲劇都要仔細檢視,有政治訴求的尤其要小心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