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是這張
我看以後都用迷因圖當封面好了
來騙點閱量(X
「 老子生來骨性寒,宦情不改舊儒酸。
停杯厭飲得醪味,舉箸常餐淡菜盤。
事冗不知精力疲,官清贏得夢魂安。
故人欲問吾何況,為道春陵只一般。 」
──周敦頤《任所寄鄉關故舊》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後人稱濂溪先生。
他出生自宦官家庭,父輩有三位進士及第。15歲以前都在家鄉濂溪度過。父親去世後隨母入京寄居在舅父龍圖閣學士鄭向家中,被鄭向所器重。20歲時,因舅父鄭向的官位,蔭補入仕為朝廷的「試將作監主簿」。次年舅舅及母親相繼去世,之後調任分寧縣(今江西修水)主簿。有件案子,原先長期無法判決,敦頤上任,只審訊一次,便直接辨明,縣裡的官吏紛紛驚嘆,說道:「老吏也不如他,還是種田比較適合老夫(並沒有後面那句)」![](https://truth.bahamut.com.tw/s01/202201/793154908b6672069a3deb2503cdefb0.JPG)
![](https://truth.bahamut.com.tw/s01/202201/2d9e87247862727f786051d2a792cacd.JPG)
![](https://truth.bahamut.com.tw/s01/202201/927a0305fbdfdec38bc7fe70b5be025b.JPG)
![](https://truth.bahamut.com.tw/s01/202201/22d1992c1ac6d7a7944a43f97aae952e.JPG)
![](https://truth.bahamut.com.tw/s01/202201/7a592ef7539de1be5541a3de4b3db7dd.JPG)
我一定是吃錯藥才寫中哲
後一次調任到南安軍司理參軍,主管刑獄。有個囚犯按法不該處死,轉運使王逵想加重刑罰。王逵是位相當兇狠的官員,沒有人敢與他爭辯,否則在辯贏之前,會先被打斷鼻樑
唯獨周敦頤敢,但王逵不聽,他便扔掉手版回住處,要棄官而去,高歌離席,並說道:「像這種情況還能做官嗎?用殺人來諂媚別人,我不做這種事。」王逵醒悟,囚犯撿回小命
周敦頤20歲出仕,55歲退隱。他的官階都不高,皆只在州縣一級。不過他清廉正直,恪盡職守,不畏權勢,且治理能力強,時常關愛底層百姓,使他受人尊敬。辭官後居於廬山濂溪書堂僅兩年,便在1073年去世,享年57歲。
國中時期的課文《愛蓮說》,想必各位都有讀過。從哲學角度來看,其實《愛蓮說》隱喻著佛家思想。佛家將蓮花視為佛性清淨的象徵,人性恰如蓮花,是清淨的、善良的,即使被俗世的慾望及困惑所玷汙、掩蔽,也不會受到損害。只有無欲、無惑,才能彰顯人性的清靜。
啊不對,放錯張
這張才對
除《愛蓮說》外,周敦頤也有很多思想代表作,其中《太極圖說》是他思想的最高成就。《太極圖說》從字面上來看,就是對《太極圖》的說明,全文僅兩百四十九字,周敦頤受到《周易.繫辭傳》的啟發,闡釋其宇宙觀:「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內容概括了宇宙自然的誕生過程及人類倫理道德和價值規範的形成過程。同時也受到佛家的影響,這種宇宙觀成為日後朱熹理學的重要組成成分。
周敦頤的哲學思想,能用「誠」一字來表達。在他看來,「誠」首先是宇宙存在的根據,是宇宙的本質。在《太極圖說》一文中,他指出人與萬物同樣都是二氣交感所生出來,其根源都是太極,再由太極推向人極,也就是把人的道德、人性看成是與宇宙誕生過程相同的無極太極與陰陽五行的過程,周敦頤為「誠」的理論,奠定宇宙論的基礎。
「誠」之所以如此被周敦頤推崇,乃是因為堅信人類具有真誠善良的本性,他發揮了《中庸》關於「誠」的思想,從宇宙論進而推演出人道觀,建立了以「誠」為本的倫理道德學說。周敦頤將「誠」這種一般術語,提升至宇宙生成和形上學範疇的高度,從而深化其倫理學的內涵。
周敦頤不僅對於日後的程(程顥、程頤)朱理學造成影響,也對明代的陸王心學,發揮影響力。甚至有理學的批判者,用其思想來反對理學。周敦頤在中國哲學史的高度地位,難以撼動。
參考書籍:
一般我提到哲學,往往有90%都是在講西方哲學
不過這篇難得談了中國哲學,對周敦頤這位文人有不一樣的認識
希望各位會喜歡這篇
之後會寫一篇談陸王心學的,作為這篇人文專欄的續篇
不過必須等我一段時間
近期研究生事務繁忙,沒空看其他閒書
面對新的一年,我也Update了人文專欄的寫作形式
內容不再以像教科書般的方式撰寫,會較為清楚好懂一些
以後也會在參考書籍上加入超連結,連結到博客來的網頁
有興趣的話可以點進去看
就這樣,ㄅ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