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通曉多門外語,並打開迎向這個多彩世界的大門,我願意窮盡一生去實踐與追尋更好的學習方式。
今天要介紹給大家七個語言學習的成功祕訣,不過這可不是什麼偷吃步(笑)的小祕訣傳授,更多的是要達到通曉某門或數門語言(當然所謂的通曉定義因人而定)所需的習慣或態度。但必須要說的是這些不是我原創的,而是從著名加拿大多語者(Polyglot)史蒂夫·考夫曼(Steve Kaufmann)的YT影片內容整理下來的,同時他也是我的偶像,一名會15門語言的語言狂人。
以下正文開始。
1.花時間在語言上(Spend the time)
學習一門語言直到通曉程度所要花費的時間通常是以百小時為單位計算,這取決於你學習的語言和你的母語或你已通曉的語言是否結構(以語言學來說取決於是否為同一語系和語族,跨語系學習難易度增高,當然語言類型也是因素之一)或詞彙相似。
但所謂花時間並非在教室聽講、解題庫、背單字表或背文法規則,而是去探索語言本身。
語言先有聲音才有文字,因此聽是核心,聽音樂、聽Podcast、看電影等等都很好,有文本的話更能降低學習初期的難度且能更容易抓到重點。如果有外國朋友更好,即使大部分時間都在聽對方講話,也是很好的訓練。
看文章、故事、寫日記並請母語人士批改等也都很好,重點是透過大量的輸入慢慢習慣語言的形式與結構。
2.做自己想做的(Do what you like to do)
倘若你不喜歡做某件事自然也不會花時間在上面,大腦在沒有足夠多巴胺的情況下會選擇拖延,也就無法達成第一要素。但好在科技進步飛速,我們能找到許多有趣的資源來塑造我們的學習過程,而不是選擇死板板的傳統方法來學習。
我喜歡的學習模式和考夫曼先生一樣,著重於聽和閱讀,並且搭配跟讀(同步跟讀或逐步跟讀)來訓練發音和語調。聽歌很好,看影片學習也很好,但我容易被影片內的吸引所以很少透過影片學習。有些人喜歡翻譯練習像是多語者蘭帕里洛(Luca Lampariello),又或者有人喜歡馬上開口說,但我喜歡先大量的輸入後有了足夠的信心才開口說。所有的方法都很好,重點是要找最適合自己且實踐起來最享受的學習方式。
3.察覺語言的細節(Learn to noice)
這大概是一個成功的語言學習者和其他人最大的差異,主動去觀察和發掘一門語言有何獨特之處。不過這個行動的前提是建立在大量的輸入且已對該語言有一定程度的感知(語感),原因是你無法去察覺一個你不熟悉的事物當中的細節,只會被大量的未知訊息占滿你的記憶體。
察覺的第一步是你本身想察覺,專注在一篇有內容的文章、Podcast等等,去注意說話者的句型結構、特定單字,又或者是發音語調並加以模仿等等,取決於你想精進哪個方面的能力。
期間對於不熟悉的細節可以查閱單字釋義和文法工具書,重點是透過反覆去注意和曝光來積累知識形成長期記憶。
4.單字為本(Words over grammar)
事實上,如果有大量的單字積累,文法在大腦中建構的過程會變得輕鬆且自然。反之即使擁有大量的文法知識,單字積累不多一樣無法聽懂讀通完整的內容。但前提是單字並不是照表去背誦或默寫,而是從一篇有意義的文章或視聽內容去學習單字,一來可以在不同的句子中看到同樣的單字解決背單字一字多義的難點,二來也可以知道單字的用法和擺放在句中的位置(語序)。
以口說為例,即使文法知識不足以使用複雜的長句來敘事,也可以用大量的字彙各種花式述說,且單字的積累在培養語感上來說是至關重要。
5.沉住氣(Be patient)
忘記單字、搞不懂文法結構、看不懂文章內容、同樣的電影看了十次還是抓不到重點?事實上這些都很正常,卻又讓我們容易陷入焦慮甚至放棄。大腦無時無刻都在學習、更新,但大腦有自己的排程,學習不代表就能記住。語言學習是個漫長的過程,很著重於過去的積累,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會有那麼一天過去百思不得其解的內容就如水晶般透徹明瞭(End up being crystal clear)。更重要的是,所有的焦慮與負面情緒其實都會妨礙大腦的吸收與學習,保持信心與耐心去迎接學習上的挑戰,你將會學到更多。
6.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Get the tools)
做任何事選對了工具都會輕鬆許多,學習語言也不例外,不論是軟體或是硬體方面都該去選用合乎自己需求且能將學習效率最大化的工具。例如,選用輕薄的影音撥放載體、有趣的語言學習軟體、克服拖延癥用的番茄鐘等等。
7.成為獨立的學習者(Become an independent learner)
這是最重要卻也是最難的,全世界每年有數百萬學生在不同機構學習外語,大部分的人都無法達到流利的階段,甚至放棄的人佔了大多數。除非有辦法成為真正的獨立學習者,否則邁向成功的路會坎坷很多。
其實不只是語言學習,我們總想著要有一個人、一個機構能夠教導我們。但事實上自己是最好的老師,每個人對於成功的定義不盡相同。找尋適合自己的學習題材與方法、調整自己的態度與價值觀、勇於去探索知識,這些才是學習任何事物最關鍵的要素。而支撐起這些的是發自內心的學習熱情與動機,為了加薪或升學等原因是不足以支撐起如此繁重的使命的。
許多人害怕非系統式、非結構式(Unstructured)的學習會打亂步調,但事實上我們生活周遭的事物何嘗不是這樣,只要有足夠的體驗與時間,大腦都能應付自如。相信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老師只是替你打開知識之門的引路人,知識的道路還是要靠自己的雙腳走完。
祝各位都能享受學習的樂趣,實踐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