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去過一次植物園,單純只是想找個花草樹木多的地方走走。
「??這裡的花都會有專人定期養護?!共贿h處是個戶外教學的場合,解說員正在導覽。
稚嫩的聲音在人群中擠出,「為什麼花朵會枯萎?」我被這個問題吸引,就靜靜站在遠方觀望。
「這個問題很複雜,不過澆太多太少水,或是肥料的比例不適當,都會造成植物枯萎?!?/font>
「那這樣,為什麼還是有花朵會枯掉呢?不是都照顧得好好的嗎?」我對於導覽員的答案已經感到滿足,但有學生繼續問,於是我繼續站在遠處偷聽。
「那應該就是時間到了吧。」導覽員接著說,「植物也有壽命,再怎麼好好照顧,也會有枯萎的一天。」問答到此結束了,我信步離開。
我不確定那群學生有沒有聽出端倪,我卻是被感動。我首先想到的是養蠶。小學的我,曾經捧著一盒蠶,細心養著。小時候回家的路上,都會繞道去某個有桑樹的路旁,摘採幾片桑葉。回去清水洗滌,瀝乾後給蠶當作食物。蠶愈長大愈大,之後結繭、羽化、交配、死去。
我記得我看到蠶死去的樣子,心裡有股說不上的酸楚。明知道課本說過蠶的終局,我卻怎麼也不情願它發生。知道,卻不情願。這是我第一次渾然付出,卻知道結果是必然的逝去。多年後回過頭來細想,才瞭然當年自然科學的課堂上,其實是哲學的實踐。
我們謹慎端著買來的蠶,悉心養護;我們在布丁盒裡置放綠豆與濕棉花,天天澆水緩看豆芽成長。然後,漸漸迎接他們的終局。那是生命完成自己的莊嚴。
不只生命有終局,情同天底下所有的情感,也都有終局。我們把自己活成一座花園,我們身上時刻都在生滅緣分,新的緣分盛開、無緣的凋謝。然而,我們卻執於某株奇葩,忘記他與其他花草一樣,有自己的壽命。壽命這件事,是不論怎麼努力澆灌也無法延長的。「那就是時間到了吧。再怎麼好好照顧,也會有枯萎的一天。」
到底是沒有恆常不滅的情感,只有生離與死別的差異。所以,我們都提醒自己,不要抱持著天長地久的期待去愛,也不要對所有花開花落過度悲觀??v使快樂無法永久,那麼,痛苦也不會恆常。你不會永遠快樂,也不會永遠因失去而悲傷。
席慕蓉的《抉擇》這麼寫:
「假如我來世上一遭
只為與你相聚一次
只為了億萬光年裡的那一剎那
一剎那裡所有的甜蜜與悲悽
那麼 就讓一切該發生的
都在瞬間出現吧
我俯首感謝所有星球的相助
讓我與你相遇
與你別離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詩
然後 再緩緩地老去」
當完成了某段緣分、完成了某起生命史的莊嚴,我們又可以好好坐看我們身上的花海、又可以再求五百年的緣分,只為下一段盛放的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