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草民隨筆】對哲學、思想的懵懵懂懂,到鬼話連篇

兔二:腎人棄於酒泉 | 2017-09-15 19:15:59 | 巴幣 87 | 人氣 539

  這篇文章當胡說八道,還有一些專業內容,但我不想負起查、引文獻的責任,僅當作娛樂性隨筆。
1. 您對哲學哪個主題感到興趣?
→政治哲學、科學哲學,下詳述。

2. 至今,哲學是否幫助您解決任何問題?
→協助我有個框架看待世界,下詳述。


  政治思想史的教職?


  事情是這樣的。今天查文獻,查得我有點感慨。也不是感慨被壓榨,是查到一個做政治思想的老師,她受到聘用,在這博士流浪的時代殺出血路;她做得是沒市場的思想研究,卻甘之如飴。一份訪談錄,我看得百感交集,回想起當初信誓旦旦,也想研究哲學和思想的自己。

  (※訪談錄:https://www.ntpu.edu.tw/admin/a3/people2_more.php?id=286

  曾經,我憧憬哲學,後來不難接觸到。到了大學,在圖書館隨便找本書,或者聽課,都是容易的事情,無論西方古典(希臘)、中世紀、歐陸哲學、英美哲學,或者中哲\中思,就像是菜市場內隨處可得的,平時在網路、世間,這些神秘又B格高的事物,就現形在眼前。

  容許我跳過中間的許多思索,反正,深深懷疑我在念甚麼?每個說法,無論看不懂或看不懂,看起來都很屌,而且背出幾句,瞬間B格就很高,好像自己是真正的知識分子,別人拚死拚活做實驗、算數學都是白癡一樣。

  這種浮誇心很快就過去了,浮出的問題很簡單,我到底在念甚麼?


  念甚麼?


  「認清自己在念甚麼」。是恩師最重要的教導。

  大學部,有位很照顧的老師。我剛大一入學,還生疏。畢竟,我一副問題學生的樣子(又不是應屆,年紀也很大,上課也很喜歡問問題),恐怕,老師對我沒多大好感。一直到期中考,諸多成績不錯,老師才發現我是願意在內容上下功夫的人,而不是耍嘴皮子。此後,他給予我許多關照和栽培,更多時候像是救濟兄弟一樣。

  不過,恩師罵我廢的時間更多,尤其是概念的濫用,或者亂訂研究目標。詞被濫用問題不小,濫用的結果,該詞失去原本的重量,譬如「研究」。我「研究」一下,這句話很常使用,當作「我看看」的意思,但研究是一個「想問題-想途徑-蒐集資料-分析-結論與建議」的過程。回首過去,我常用「研究一下」的詞,但我並未做到這些事情。

  於是,很能理解恩師罵我的心情了。當他聽見「我想研究康德」會有多吐血。因為這句話背後有多少成本我沒計算到(你要學德文嗎?學多久?你能花出多少時間和錢學?)又有多少效益(學了能換多少生涯優勢?只是學好玩嗎?你不知到家裡有多少債嗎?)

  當下,我只能回答,我沒想過,或者傻笑裝傻,讓恩師替我繼續操心。

  現在,我重新想:哲學很爽,但有比一個月四、五萬收入,買眼鏡娘的片片爽嗎?

  沒有。

  哲學,也許是一個鴉片,喚回自尊,讓我忘記聯考爛,數英差勁,但我還是好棒棒。

  撇開自我厭惡。平心而論,我該認真談一下(但不查文獻),我對哲學的想法。


  哲學


  我很討厭一個問題,甚麼是「哲學」?因為接下來就是作文大賽。很多人就會開始提出詩意的語言描述哲學,似乎不是在定義,而是在抒發,告訴大家自己多有文學創造力,也沒有替理解哲學邁進任何一步(退步有可能)。

  算了,討厭歸討厭。這只是我的立場和情緒,但不代表「詩化哲學」真有甚麼問題,或許該檢討的是我。

  的確,哲學也沒有無爭議的定義,就跟「邏輯」一詞到底是指「邏輯學」還是「說話低能與否」的一種判斷原則?

  我比較能接受的說法,是思想和哲學的差別。可以這樣理解:劃一個圈圈,哲學在思想的裡面。會有這樣的原因,是哲學起碼要有三個科目,倫理學、存有論、方法論,這是西方哲學的傳統[出處來源?]。從這角度講,國學當中,可能沒有「嚴格」符合西方哲學定義者,但仍不失啟發人的價值,或者自成另外一種系統。

  就像,我們不會認同:因為先秦思想不是哲學,所以毫無價值。哪怕現今,不\非科學的事物也有它們的功能,科學也有科學面對的問題。


  問題意識、因果、解決方案

  回到定義,我就心得提出簡單的想法。我受的訓練和體悟提醒我--任何學說的提出,都包含問題意識、因果、解決方案。

  哲學也是如此。哲學不是讓人打打嘴砲、玩玩語言遊戲「我說的是真的『我說謊』」,誰比較高等的玩具。科學也一樣,哪怕神學也一樣。但說到底,既然都一樣,我又何必執著哲學?主要是,它仍留下了先賢面對問題的遺產。換句話說,哲學內含「某種問題意識、因果、解決方案」。

  那麼,這會是甚麼?以我對哲學的樸實且粗淺(甚至缺乏美感)定義「哲學是樸素的模型,用以描述、測量以及推論世界。」


  哲學是樸素的模型,用以描述、測量以及推論世界

  為什麼是「模型」?模型比較好針對問題運算各種方案,表達損益。

  首先,簡單的說明「模型」。在科學哲學中,模型是簡化某種東西的代表,在思考上,它用以代替某些現象,譬如「系統(有進有出)」是模型的一種。

  回到哲學。首先,哲學的歷史很早,從沒有複雜數學符號運算的時代,它就出現了。

  再來,為什麼可以理解哲學是一種模型?因為使用者試圖推論一些結論,於是必須找因素,而且許多:效果和原因並非單一,而是複合、甚至多重。到最後,使用者必須不斷完善「前因」,進而必須描述整個世界。由於描述世界,不可能絲毫不被簡化(使用語言就是第一層簡化),於是哲學可以當作一種模型,描述、推論之用。

  譬如希臘時代,一個婦人的自殺(果),可能來自於人際關係、家庭階層和地位(社會學紀錄與探討),個人認知失調(心理學)等。

  這些變數組在一起,呈現了對世界和其包含的人事時地物的描述或因果推論,於是出現了「一組模型」。哲學可能是純文字表現,也缺乏經驗證據的累積(光紀錄就有問題),大多是思想實驗,辯論者提出可能性挑戰對方的模型,以此驗證。

  而在近代,由於各種技術發展,許多單獨的面向都可以獨立探討與紀錄,因此,譬如社會學、心理學都能介入原本哲學的業務。

  現代,主要以「經驗」的普遍性,挑戰對方命題的真偽,尤其實驗法或是調查研究,加上科技發達,資料紀錄和運算(包括文字、影音)已經不是難事。可惜的是,仰賴人腦和語言的哲學思辨能力也就忽略,直到爭論時某一方啞口無言,才想起有哲學思考這麼一塊東西可以借助。

  因此,接觸哲學還有甚麼好處?(尤其西方古典以降的脈絡)。或許我們可以如此詮釋哲學:在紀錄資料不方便、無方便資通科技的時代,「哲學」是人們集思廣益界定、分析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的某種過程與結果,而且蘊含某種模型。是模型,這代表,我可以如何把世界的各種可觀察到的事物,化成值,丟進其中運算以及討論,以預期或檢證結果,更完善模型本身,以及我們的世界。

  不然,為什麼要討論世界如何組成?世界又有哪些力量(亞里斯多德四因說)?若用「問題意識」、「因果」、「解決方案」的角度來看,哲學很有用,只是需要萃取(不要只注意文字多美,還有語言轉化的問題)和整合(對照歷史背景看)。

  小小的想法與鬼話。紀錄一下。

筆者資訊
兔草民(nobuusa)
閱讀愛好者,尤好「粗鄙之語」與「王司徒」,現居於臺北市。

創作回應

殺神浪客小馬哥
學以致用真的很難,令人聯想一個飽讀詩書的學究坐船渡河,遇上船難卻不會游泳的故事。
2017-09-16 08:41:14
兔二:腎人棄於酒泉
仔細想想,看到→背下來→化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需要一些提煉。
2017-09-19 22:45:13
艾爾琈
哲學定義蠻廣泛的
我覺得哲學就像學歷史一樣
只是歷史有既定過去,只是考古從多方面角度去詮釋一個結果
而哲學就如兔汁所說,集思廣益,然後衍生出不同結果
2017-09-16 10:47:18
兔二:腎人棄於酒泉
其實那些學科概念在西方都有一些固定含義,還有在分類上的意義,譬如史學是西方針對歷史的一連串研究和界定,不過東方在引進時望文生義(外加鴉片戰爭之後崇拜西學),沒有與自身的文明很好的連結,更對自身孔孟以降的中學系統全面摒棄。

日本這方面反而做得比清末民初的中國好,畢竟他們擅長學習,也有一群專門的知識分子和階層,志業於新學的內化(對於日本,漢學和西學都是外來種,他們善於轉化外來種為己用)。

其實哲學和史學或任何學問,沒什麼崇高的地方,就只是診斷問題和開解方的虛擬儀器,但許多人崇拜之、神秘化之,工具變得越來越玄,後來成為虛榮感的來源。

真的可惜了。

因此,我寫這文是想呼籲,學問(譬如哲學)應該是診斷和解決問題的工具箱,不是拿來炫耀的百寶盒——水管工會把吃飯的傢伙當炫耀品嗎?那麼,哲學作為診斷知識的知識、史學作為診斷紀錄的知識,也該予以正名和尊重。
2017-09-19 22:52:21
小伽羅
或許換個角度說,討厭是因為對這門領域的一種敬畏,因為學科使然,必須經常與哲學打交道,即使有時懵懵懂懂,至於定義的問題,平心而言,就我自己的角度來說,哲學與歷史都是一種變動的學門,研究的方法、切入的視角、價值的判斷,似乎都離不開時代的氛圍,阿...我好像有些離題了 哈哈
2017-09-29 12:57:23
兔二:腎人棄於酒泉
巨無霸大伽羅好。
其實問題還是回到「每個學科如何被劃分」。我的觀點一直是,清末民初產生對西學的莫名崇拜,以及對國學的不屑,以致我們所使用的學術系統出現混亂。

子曰,「必也正名乎」。到底哲學、史學、甚至文學到底是什麼?我較偏好的界定,是研究對象區分了學科,而非有什麼方法論上的立場劃分了學門(但可以劃分學派)。

我最感冒的,就是「文學」界定的錯亂,最常聽到的錯亂可能來自望文生義,就是一個人可能寫了一篇小說,接著就問「自己的小說是不是文學?」

我第一個疑惑是,「文學,所以這是學術著作嗎?」更多時候,我看到的是「書面文字為媒材的藝術品,藝術品本身有其價值,但價值不見得是「學術性的」。可能對方的文學表達的意思是,「你覺得我的文字之中是否富含學問和意義?」

老實說,我挺感冒這種錯亂,這又產生我的第二個疑惑,「文學作為文字藝術品,其作者追求者,是難以言喻的形式美,還是引經據典的說教?」。我很不懂一些覺得自己文字很美,但沒什麼特別觀點的人,為何很在意自己有沒有「有用的觀點而且被認同」。因為,一個作品應當往其宣稱的項目下,以此項目被評價。換句話說,一個作品,以美為目的製作,以釐清論述為目的製作,評價標準應當不同,用美評斷論述作品「枯燥」,用論述評斷美的藝術作品「缺乏理性」,暨莫名其妙也毫無幫助作者。

最後,回到我最初最想說的,哲學和史學都是一種學術項目,在方法論上沒有必定排斥,甚至相互協助。唯獨在臺灣,我最搞不清楚的是「文學」這個詞,究竟指「書面文字之研究」還是「書面文字之藝術創作」。我隱約直覺,又跟清末民初抄了一堆和製漢語有關,「文學」一概念要嘛脫離原本的脈絡,要嘛望文生義了→有價值、有深度、有美感的文字組合。

稍微牢騷多了一點,問好。
2017-09-29 17:31:35
塞奧提亞
哲學,在臺灣是門生意啊!
2018-02-11 00:57:33
兔二:腎人棄於酒泉
大生意!
2018-02-11 01:09:32
塞奧提亞
哲學搞得好,政治打手沒煩惱~XD
2018-02-11 01:11:33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