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網(wǎng)路文化】哥布林與山洞 | 一點個人想法

Fentus678 | 2024-12-29 23:34:54 | 巴幣 0 | 人氣 37

最近,「哥布林」是一個臺灣網(wǎng)路上很熱門的詞,很多人喜歡用它來自嘲自己,用來形容自己條件普通、不受愛戴。這其實也反映了很多人對於長相等外在條件的焦慮。當我們的社會日漸注重表面給人的形象,而我們自身的條件又不夠好時,便容易產(chǎn)生無力感,認定自己註定無法獲得別人的青睞。戲謔背後藏著一種無奈:「我們就只是哥布林,天生只能躲回洞穴。」


社群媒體的發(fā)達也助長了焦慮的氾濫,在這個資訊透明的時代裡,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變得格外明顯,我們每天刷著手機,看到那些擁有完美外表、優(yōu)越條件、光鮮生活的「人生勝利組」,不禁感嘆自己有多平凡。過去沒有這種強烈的對比,因為資訊隔閡如同高牆,讓我們無法隨意窺探其他人群的生活。但是如今這些高牆早已在網(wǎng)路的普及下被拆除,演算法不斷的向我們推送著別人光鮮亮麗的生活,這些資訊不斷的讓我們產(chǎn)生焦慮:「為什麼他們的人生那麼完美,而我只能當個哥布林?」這種心態(tài),無形中成為現(xiàn)代人精神上的枷鎖。


有趣的是,「哥布林」們在網(wǎng)路上找到了一種獨特的認同感。認同自己難以改變差距,用一種自嘲的方式舒緩內(nèi)心的矛盾。他們在網(wǎng)路上報團取暖,形成專屬的同溫層。比如,當看到電視劇中光鮮亮麗的男女主角談著浪漫愛情時,哥布林們會互相提醒:「回家吧,回到洞穴裡吧,不要妄想這種事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聖誕節(jié)這種充滿情侶氣氛的節(jié)日,他們也會用幽默自嘲的語氣說:「單身哥布林乖乖待在家,安全又舒服。」這些看似消極的言論,反而帶著一種樂觀的集體幽默,讓彼此找到歸屬感,坦然面對自己的平凡。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確實存在,但是真的有這麼絕對嗎? 如果總是用單一的價值標準來評判自己與他人,我們就容易忽略了那些難以量化、標準化的價值,而人真正的魅力往往來自多個面向。
 
試想:有一個人,他的外表、財富、性格都「完美無缺」,這樣的人對你來說就真的最有魅力嗎?未必如此吧!如果我們捫心自問的話。其實真正打動人心的,往往是那些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感受到的獨特之處,是那份只屬於彼此的特別連結(jié)。所以,過於執(zhí)著外在的標籤,反而讓我們忽略了自身的獨特價值。
 
當我們跳脫單一價值觀的框架,會發(fā)現(xiàn)我們不是別人世界裡的NPC,每個人都能在提升自我的過程中,發(fā)展出獨特的價值。並非只因為在某些主流的條件上不如人,就只能乖乖當個山洞裡的哥布林。


當然如果當個哥布林就是很舒服的話,選擇回到山洞裡過一段時間也未嘗不可。
追蹤 創(chuàng)作集

作者相關(guān)創(chuàng)作

更多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