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國際政治學】伊斯頓.政治系統(tǒng)論+拉斯威爾.權(quán)力途徑

Hikari Aoi 藍光 | 2024-11-03 21:30:49 | 巴幣 18 | 人氣 578



一、 伊斯頓-系統(tǒng)論

利益團體輸入意見給政府(黑盒子)->
立法院打架(轉(zhuǎn)換)->
政府執(zhí)行(輸出)->
民調(diào)(反饋) P.S:政治傳播有信息繭房的問題
但是沒有媒體的話,人民無法建立對政治的認知。

政治傳媒:
假如同時有三個議題存在,如1.鄭文燦被抓?。玻挛恼鼙蛔ァ。常鄭u路抗議
媒體會故意忽略3.青島路,然後中天只報1. 民視只報2.
因此媒體會故意通過帶風向的操作,使人民(顯示出的民意、民調(diào))可能對政府的某件事完全沒有「反饋」。(人民的行為可以被媒體控制)

利益團體的輸入:因為企業(yè)家可以為立委、議員助選+政治獻金,有利益交換。
所以其所提出的訴求,比較容易且可能成為輸入項,進而被轉(zhuǎn)換,然後輸出。
(爾等屁民的訴求關(guān)政府屁事)

系統(tǒng)論的終極目標:生存
為了達到生存必須:輸入=輸出(平衡)
輸入大於輸出(壓力過大)=國家崩潰
(P.S:如果要減少輸入的壓力的話,也可以把抗議的人民都鯊光,這樣國家就會很穩(wěn)定)(P33:「輸出項-改造環(huán)境」)

※對系統(tǒng)論的批評:
 其「目的價值」為「穩(wěn)定」。可是像中共一言堂、用網(wǎng)路長城把公民關(guān)在牆內(nèi);北韓獨裁,他們都很穩(wěn)定。因此「穩(wěn)定」=「好」嗎?這是很不盡然的。
 相對地,「革命」很「不穩(wěn)定」,但假如民間有人揭竿起義,推翻習皇帝,建立真正的民主,是否以後能得到更長久的穩(wěn)定?


二、奧蒙-結(jié)構(gòu)功能論

先說,伊斯頓學過結(jié)構(gòu)功能論,奧蒙也學過系統(tǒng)論,所以他們的學說可以參照著互看,會有相通處。

結(jié)構(gòu)功能論的本質(zhì)是生物學。
國家是一種有機生命體,每一種結(jié)構(gòu)都對應(yīng)著一種特定的功能(目的同樣是為了永續(xù)生存)
已開發(fā)國家 vs 開發(fā)中國家 vs 低開發(fā)國家
都有一樣的結(jié)構(gòu) (例如:國防),只是已開發(fā)國家中可能國防系統(tǒng)沒那麼好(例如沒有核武器)。
這個學說其實是一種社會達爾文論,覺得低等國家(簡單生物=阿米巴原蟲)=爛,應(yīng)該要被淘汰。

(政治學本質(zhì)都是在講所有國家之間的賽局博弈,類似遊戲王打牌,我看我手牌,我猜對面手牌有啥,對面看我這一動,想我下一動要幹嘛,我猜對方會不會丟灰、丟隕石;這個賽局理論詳談)

但是已開發(fā)國家會有其不足之處(就像一個人可能看似很健康,但其實脂肪肝)
也就是說他的結(jié)構(gòu)會有的很好,有的很差。

至於開發(fā)中+低開發(fā),都可以透過學習再進化。(例如非洲國家的政體可以逐漸走向民選,前提是不要再被前宗主國或美國操控)


三、班特萊-團體研究途徑(Approach)

國家是由個人組成,但是個人的訴求關(guān)國家屁事?(不必成為學者的研究對象)
在沒有被施壓(即輸入)的前提下,國家不會有任何回應(yīng)性的政策。

因此,人民才會成立各種利益團體、政黨來對國家施壓。(包圍青島路就是很明顯的一種輸入,即給政府(黑盒子)壓力)
企業(yè)也算這其中之一,通常有錢人的訴求最容易被轉(zhuǎn)換然後輸出呵呵。(所以雖然沒有權(quán)力(暴力)、權(quán)威(合法暴力),但是有影響力(沒有暴力))

這個團體途徑基本上跟伊斯頓的流程差不多。最後的輸出(政策執(zhí)行)通常是漸進途徑(枝節(jié)途徑,愛尊尼:混合掃描)。
因為N個利益團體都來跟政府施壓,政府要「滿足」每個臺灣鯛的需求,因此政策往往是「看起來」有調(diào),反正大家最後都有個開心的結(jié)果= =

※同頁下面:施密特的(利益)團體研究途徑

這個比較進階,分兩種講:


1.多元主義:
國家只是一個仲裁者,擂臺上,各利益團體開始打架,誰贏了,政府就去執(zhí)行他們的訴求。
其他團體自己打輸就打輸,不然能怎樣?(壓迫別人的人(施壓者),跟被壓迫的人後面會說)
只有「民主國家」可以這樣搞。

(民主國家還有第二個選案:「社會統(tǒng)合」,就是國家已經(jīng)有政策,用法律或補貼,讓利益團體(含企業(yè))跟著走,算半強制 or 增加配合的誘因。)
(說強制是因為,如果民間不遵守法規(guī),可能會被撤照,觸犯刑法可能坐牢,如果刑法跟行政罰競合,可能會分別裁處)


2.統(tǒng)合主義:
只有獨裁國家會用(北韓中國)。
上面的多元主義,國家是裁判(一個旁觀者),下場打球的是利益團體。
「社會統(tǒng)合」是「國家相對高權(quán)」(可以用補貼或法律來迫使民間跟隨政府執(zhí)行政策)
「國家統(tǒng)合」是國家絕對高權(quán),目前要推行一個政策(例如一定要Covid採檢),不遵守的人直接抓去關(guān),或者被消失??傊疇柕绕窀h走就對了,沒有你還價的餘地。


四、菁英途徑(柏瑞圖、莫斯卡、密契爾、熊彼德、道爾,P45)

菁英途徑只研究菁英,因為只有菁英能對黑盒子輸入。
(爾等屁民的訴求關(guān)政府屁事)

先不管密契爾(我不知道他哪宗哪派)

一、古典派(柏瑞圖、莫斯卡):
有的人天生就比較會讀書,而且道德鐵定比別人更好,這種人就是菁英。
例如:高中讀建中、北一女、武陵、成功的人。

二、實證派(熊彼得、道爾):
我不管他小時候讀啥高中,他讀臺大干卿底事?
重點是他「現(xiàn)在是」護國神山臺GG的董事長。(實證主義,眼見為憑,他現(xiàn)在對政府有影響力,他就菁英)
因為多的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人(在實證派眼裡,你臺大博士後學位,去賣雞排照樣爾等屁民,叫什麼叫?)(沒資格對黑盒子輸入)


※重點:五、拉斯威爾的權(quán)力途徑
政治本身就是有很多不同的利益團體,利用各式各樣的方法,去讓政府實行社會價值(與資源)的再分配。
誰有資格上桌吃飯,而不是成為盤中飧?有「權(quán)力」的人。

有權(quán)力才有支配,才能獲得所欲的價值(錢、權(quán)、社會地位、強制力)


三種權(quán)力:
1.權(quán)力,有強制力,例如路邊的強盜拿刀逼你把衣服都脫光(沒有正當性)
2.權(quán)威,有強制力+正當性。例如:路邊的警察追捕十大槍擊要犯,還沒掏槍對方就舉手投降。
3.影響力:沒有強制力(就是Weber所謂「暴力」),但使人自願服從。(如紫衣教那位活佛上人)


※正當性
Weber(三本柱)說過有:
1.傳統(tǒng)型(藍血貴族)
2.法理型(賴皇依照法律規(guī)定選上總統(tǒng),所以他是賴皇;賴皇的正當性是憲法、法律、體制所賦予)、3.卡里斯瑪型
  希特勒給當時的德國人希望,強調(diào)雅利安民族的血統(tǒng)高貴,而且「德國會輸,很明顯是被國際聯(lián)手欺騙+壓榨,威瑪政府卻屈從於列強的壓迫」←他說的,不是我說。所以讓當時的德國人想跟隨。
  現(xiàn)在的川普也差不多,反正就有種煽動性,或民粹特質(zhì)極強。

舉正面例:至少從真三裡面(我沒看三國演義也沒看三國志)
劉備是因為「仁」所以萬民歸心,他是卡理斯瑪(魅力型)。

舉例:
朝鮮半島,北韓覺得南韓是叛軍;
南韓覺得北韓是叛軍。
二者都有領(lǐng)土、徵兵、納稅。所以在雙方的眼中,彼此缺乏的都是「正當性」(就是法理上的正當宣稱……有玩過P社遊戲的都懂)


六、權(quán)力三向度
1.道爾:單向度
2.巴克拉赫&巴拉茲:雙向度
3.路克斯:三向度


1.道爾單向度:
佐助不顧鳴人的反對、抵抗(「可觀察的外顯衝突」),強姦鳴人。
單方面的施暴,對方無法反抗=單向度。

從政治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藍+白國會一起通過法案(決策制定情境),民進黨含淚執(zhí)行。
賴皇可能覺得很苦楚,但他被多數(shù)暴力是事實,這就是「單向度權(quán)力」。(「決策制定情境」)


※多元主義模式:
只有鳴人才會螺旋丸,佐助如果無法學會螺旋丸,就無法畢業(yè)。鳴人威脅:「你讓我嘿嘿嘿,我包你學會螺旋丸」,佐助只好含淚被嘿嘿嘿。
→每個人在「不同的專精領(lǐng)域」都可以藉此優(yōu)勢發(fā)動暴力,因此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暴力的發(fā)動者,這就是一個互相傷害的社會(我沒價值性、律則性的評價在其中,這都是價值中立的。)


2.巴克拉赫&巴拉茲:雙向度

一、非決策制定情境(也就是不在立法院打架(轉(zhuǎn)換)的時候)
前述,單向度在決策制定情境,就是藍白兩黨用多數(shù)暴力讓民政黨含淚執(zhí)行。
(所有被單方面接受暴力的受暴者都有其苦楚,也會很清晰地顯示出雙方的衝突)

※偏倚動員
佐助想讓宇智波一族全部搬回木葉村居住,尤其是已經(jīng)被判十個無期徒刑+十個死刑的宇智波鼬,他希望能無罪釋放。
此時,鳴人是木葉忍者村的村長(即金字塔最頂端的決策層),於是召開會議(也就是議會),開始府會協(xié)商(=轉(zhuǎn)換)。
在場所有其他人都反對這個提案,但因為佐助已答應(yīng)事成後以身相許,因此鳴人直接拍板定案此事通過。

鳴人體內(nèi)有九尾(好像其他神獸也都是他的了?),在場也沒人敢反抗(反抗者一律當場殺掉=「國家統(tǒng)合」,直接幫黑盒子減少輸入的壓力),於是提案成功通過,最後佐助也以身相許。(完成利益交換)

即:私人與政府官員(黑盒子內(nèi)的構(gòu)造)有利益關(guān)係,該私人的訴求就更有可能被實際轉(zhuǎn)換並輸出。


再來個反例(※「非決策」):
同上,佐助想讓宇智波一族+鼬回木葉居住。鳴人說:「只要以後你每晚都作我的女人,這事我?guī)湍愀愣?。」佐助直接搭嗄口頭哇嚕。
因此,木葉召開議會時,這個選案鳴人連提都不提,因此「沒有被討論」、「沒有被表決」。
(佐助遭受到暴力,有苦難言,此為「內(nèi)隱的苦楚」)


(3)、路克斯的第三向度(Dimension)暴力(新馬克斯主義觀)

「洗腦」

美國有一個邪教,邪教裡所有人都共同住在同一個莊園裡面,教主一個人娶了99個老婆,而且所有老婆生的女兒,教主都會臨幸。
因為小孩從小就在那邊長大,所以不知道自己被強姦,莊園外面是有法律的,就算身心覺得非常痛苦,可是教主說:「我將神的精華賜給妳,妳死後就會上天堂跟耶穌同在;妳如果墮胎,死後就會下地獄」(價值觀的塑造)

因此小女孩即使未成年就被強姦然後生小孩,也會覺得「教主對我真好」,給我上天堂的機會。

※ 激進主義:
很多加入邪教的人,要讓他們離開邪教的方式並不是單純身體離開那個莊園,而是「價值觀重構(gòu)」。
即把已經(jīng)被洗腦的價值觀,整個打碎,從幼稚園程度開始重新建立,讓她們知道任何她們不願意與之上床的男子,強迫她們發(fā)生關(guān)係都是觸犯刑法的。
因為要「打碎」、「重構(gòu)」所以是激進主義。

複習:
1.單向度暴力:佐助不顧鳴人的反抗,強姦鳴人
2.雙向度的暴力:(A)佐助跟鳴人屁眼交易,實現(xiàn)佐助的訴求(偏倚動員)?。ǎ拢┳糁活娕c鳴人屁眼交易,他的訴求直接在議會不提起、不討論、不表決(非決策)


3.三向度的暴力:洗腦,唯一解決方式只有思想重構(gòu)。

這個向度的暴力被稱為「新馬克思主義」是因為人都認為「天賦財產(chǎn)權(quán)」,可是資本家擁有生產(chǎn)工具(公司),我是一個達利特,替資本家生產(chǎn)商品。銷售後淨利潤,一顆Gucci 30萬,成本不到600塊(夜市跟蝦皮都有A貨),我工資30,000,剩餘的新臺幣269,400都是我老闆的。
我跟老闆說我很窮,老闆說:「你要努力工作??!」(洗腦)
我就更努力再做一顆包,下個月,我總財產(chǎn)變6萬,我老闆的財產(chǎn)變六十萬左右。

越努力越幸運:X
越努力,你老闆買越多保時捷、賓利、瑪莎拉蒂:O

社會達爾文主義很讓人詬病的一點就在於,西方先進國家很愛說非洲人就是懶、不努力所以貧窮,問題是IMF整天到晚操控他們國政,不準他們開工廠、產(chǎn)業(yè)升級,只許他們繼續(xù)種咖啡可可(初級產(chǎn)業(yè))然後出口。
被洗腦的人(農(nóng)民)會覺得自己好蠢,活該忙死忙活跟頭畜生一樣活著。
「被洗腦的人」會認為自己正在做一件「主觀上對自己有益的事」:只要我多種田,收成好,我就可以賺更多錢。
但實際上(客觀上)這正在傷害他自己(同樣的工時,同樣的勞動力,如果他去做紡織業(yè)或觀光業(yè)或別的工作,薪資會直接翻倍。)

洗腦你的人會透過否定你讓你覺得「我真的好蠢、好爛」,然後控制你的行為(例如讓你自殘),然後你還感謝他「謝謝上人的教導,謝謝上人願意為我播下龍種」etc
這都是有害於受暴者,受暴者卻還主觀上認為自己受益的情形。


七、理性抉擇途徑(唐斯、奧森、尼斯坎南)


我覺得這裡張楚講得比較清楚(雖然公共行政學也是政治學出來的子科目)
來源:「新古典經(jīng)濟學」→社會學科(政治學、行政學 etc)

假定:所有人的分析能力都=不會產(chǎn)生「生成式假資訊」的ChatGPT
所有人都會選擇工具價值(效率、效能)最高的選案。
且人具有完整(無延遲、周延)的情報收集能力,因此人有「廣博理性」(根本途徑)。


批評:賽蒙說人是「經(jīng)濟人」,即人有有限的時間、精力、學識。
像我正在打這篇沒有人會去看也沒有人會去鳥更沒有人會留言,而且阿摩丟筆記搞不好還過不了審的文章,但我其實費了很多心力去複習我今天上了六個小時的課。
人又不是神、更不是電腦,我打完這篇就去洗洗睡了;我不可能再讀更多書。再多人洗腦,我也不吃毒雞湯,我的身體跟精神就是很累,我需要睡覺。

※重點:人的情報、資訊收集能力是有限的;人的時間、精神是有限的。人不是電腦、不是神,「廣博理性」的假定與現(xiàn)實不相匹配。
→這種具有「有限理性」的「經(jīng)濟人」,只能做出令自己與身旁的人都滿意的「滿意決策」。
(P.S:「決策」行為很重要,因此賽蒙稱其為「行政行為」)

新古典經(jīng)濟學的假定(廣博理性)我說完了,接下來我說「條件」:即「目的價值/認知價值」(律則性的)。
這個例子,張楚跟劉沛都說了,我不敢不說:
以殺人來說,毒氣室殺人速度最快。所有人在毒氣室外面排隊,毒氣室外有輸送帶,直接連接著焚化爐,毒死掉之後就把屍體丟上輸送袋,送進焚化爐裡燒掉。

這樣很高效率(高CP值)(其實也很高效能,假如目標是要殺掉六百萬人的話,那這樣的選案是做得又快又好,距離目標非常接近),很符合工具價值,但是非常不道德。

因此,所有人的決策行為,將會是所有選案中,工具價值最高者,但要從中扣除不符合目的(不道德)價值者。
否則會「目標錯置」,發(fā)生「把工具當成目標本身」的情形,成為「單一向度的人」。

我知道我舉的例子都還滿噁的,但講真的「暴力」、「強制」、「壓迫」,是政治學(也是起初的公共行政學)不得不提的。

尤其是時政的例子,阿摩的留言時常在那噴我,但問題是你讀政治學然後不看臺灣的政治新聞,我也是不知道你讀的哪門子政治學?

※理性抉擇途徑理論(共六種):

這裡介紹「摩根斯坦、紐曼」賽局理論(零和/非零和博弈)、「亞羅」不可能定律+「麥克維」混沌理論(以上都選擇題選項,我親手做過的題目……)


1.賽局理論
A、因為是比賽,所以要有兩人以上才能成立(兩人才能打一局遊戲王)
B、兩人心中最佳的替選方案,都是「贏牌」,而非「輸牌」
C、衝突:我跟我隨機匹配的網(wǎng)友打一局Master Duel
D、合作:藍白兩黨因為知道贏不過民進黨,所以結(jié)盟(合縱、連橫)
E、奇貨可居、待價而沽:民進黨是民調(diào)第一,但假如藍白合體,其民調(diào)就會被超越;故,民進黨的最佳選案是分化、離間藍白。
  對白而言,不論與綠還是藍合作都沒差(因為他不可能執(zhí)政),但是綠、藍可能都會給他「利益交換」(政權(quán)交替後的官職);因此白會觀望,看哪邊「出價更高」,他就跟誰合作。在那之前,白絕不會表態(tài)自己要跟誰結(jié)盟。
(人都會考慮自己最大的利益,除非萬不得已,否則絕不會去考慮次之者,這個行政學張楚會教)

→雙方都要「既思考自己的策略」(我該怎麼做招)、同時預(yù)測對方的下一步(他會不會「灰」我)、假如被對手擋下的話,我的下個選案是什麼?(我還有什麼手牌?我的招還可以盡量做到哪裡?)

F、零和賽局:勝者全拿。我打一局遊戲王,我輸了,贏家只有一個,贏家奪走輸家的一切。
G、非零和賽局:雙方各自讓利。我去印度叫Tuk Tuk,對方開價1400盧比,我從四折開始砍,最後砍到800盧比。對方有賺到錢,我有省到錢,雙方都沒贏也沒輸=雨露均霑。


2.不可能定律
假定(前提):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偏好排序」。
(一)投票矛盾:每個人投票的選擇都很理性,但最後投票的結(jié)果卻呈現(xiàn)非常不理性的結(jié)果。
例如:賴清德當上總統(tǒng),但立法院過半都藍白,所以賴清德屁事不能幹,因為不論他想推行什麼,立法院都不會讓它通過。

(二)集體選擇理性的不可能
薩胡拉:最喜歡阿波菲斯>內(nèi)弗爾卡拉>蘭尼弗雷夫
內(nèi)弗爾卡拉:最喜歡薩胡拉>蘭尼弗雷夫>阿波菲斯
蘭尼弗雷夫:最喜歡內(nèi)弗爾卡拉>薩胡拉>阿波菲斯

誰是最受歡迎的那個人?(根本沒有共通點,因為三個人的排序都是不一樣的)
例如阿波菲斯對另外二人而言,是墊底的那個神,可是他是薩胡拉最喜歡的神。
所以誰是最受歡迎的那個人(神),取決於他在誰的眼裡。(情境、背景)

這就類似在討論:本多忠勝 VS 呂布、關(guān)羽戰(zhàn)秦瓊,誰會打贏誰一樣。去脈絡(luò)化(時空、背景、情境、前因後果)的討論是不可能有客觀結(jié)果的。
(同樣,所有集體大眾的偏好遞移性無法一致)

例如:阿扁當初如果鮪魚肚不中那一槍,他可能不會贏。
例如:如果今年柯文哲不要出來分票,或國民黨不要派侯友宜出來選,賴清德可能不會贏。

民眾總是自認「我去親自投票,履行參政權(quán),選出我心目中最想要的那個人」但那個人「很可能不是『全體公民』都想要的那個人」(最佳選案)。
(因為「全體公民」的最佳選案本身就不存在,所有人的偏好順序都是不一樣的,這會反映在總體的偏好順序上,使得順序產(chǎn)生隨機性)

誰會「贏」,完全取決於當時的時空環(huán)境、對手是誰、發(fā)生了什麼事。
(例如:拜登會贏很可能不是因為美國人想要他當總統(tǒng),而是因為不想要川普當總統(tǒng)=「反面投票」,臺灣俗稱「含淚投票」)
(所以,假如拜登的對手不是川普的話,很可能不會當選;這就是「捉對廝殺」的情境)


3.渾沌定理
這個理論主要說明的是民主決策(多數(shù)決投票)的隨機性。
前述,不同的制度、情境、對手,都會導致不同的贏家產(chǎn)生。在不論任何制度、時空下都能贏的人(孔多賽贏家)是「不存在的」。

美國川普當選、阿根廷米萊當選都是實例。

民眾常常不知道自己在投誰,自己在幹嘛。(←雖然依照假定,所有人的投票都是理性的;只是集體投票後產(chǎn)生的結(jié)果是「隨機性」的)

所以勝選的人不可能是「全國國民」的最佳選案(因為所有人的偏好順序都不一樣,最後所有人都去投票之後,很可能會投出一個所有人都不喜歡的人來當總統(tǒng)……)

(這個定理說到後面,會越來越覺得民主投票到底是在幹嘛……好悲哀的結(jié)論)

送禮物贊助創(chuàng)作者 !
0
留言

創(chuàng)作回應(yīng)

追蹤 創(chuàng)作集

作者相關(guān)創(chuàng)作

更多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