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亞夜。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
亞夜堅持每天發文的動力。
亞夜的日更挑戰,
最早大概是從疫情期間開始。
具體日期是 2020 年 12 月 1 日,
不過中間有好幾度都是跨日前壓線過,
這種「為了更新而更新」無形之中給自己形成了壓力,
果然支撐不到一年就斷了,
斷在 2021 年 9 月 7 日。
現在回想起來,
那個日更計畫根本就只是一時衝動之下的產物。
最初是這樣想:
身為創作者,
那怕一天只有 1000 字也好,
就是要逼自己每天都寫一點什麼出來,
持之以恆才能稱得上是合格的創作者。
然而不可能每天都有能夠搏人眼球的東西可以分享,
「哏」這種東西是用一個少一個,
一年有 365 天,
哪來那麼多新鮮的「哏」可以寫?
那時為了給自己日更的動力,
甚至還逼自己弄一個所謂的「三千流連載」,
也就是一篇 3000 字左右的連載,
結果也是編劇跟不上時間,
畢竟亞夜平常還有班要上,
就算因為是坐辦公室的緣故因此有比較多的摸魚時間可以更新,
也不可能永遠都能每天擠個三、四小時出來更新連載,
因此斷更根本就是可以預期的結果。
後來雖然還是有零星在巴哈活動,
但創作這種東西啊,
爆發的時後會一直寫,
但冷靜的時候真的是屁都寫不出來。
整個 2022 年,
有好幾個月是一篇文章都沒有的情況。
雖然亞夜不是什麼有名的作家,
但在有粉絲的情況下還長時間不更新,
掉粉被拉黑只是剛好而已。
從 2023 年開始,
亞夜重新挑戰了所謂「日更」計畫。
剛好,
這時後巴哈姆特推出了「預約發表」的功能,
有了這個功能,
讓亞夜可以進行所謂的「積稿」。
「積稿」雖然是一種滿令人討厭的行為,
就像是電視劇故意給你在高潮的時後進廣告一樣,
但某方面來說,
「積稿」也是維持創作動能的一種方便的工具。
面對現實。
實際上就是沒有那麼多東西能寫。
一年能寫的新哏有沒有 100 篇?
但一年有 365 天,
換句話說一年下來少說要水 265 篇文章。
水文章這種事偶爾做做或許無妨,
但如果有超過七成都在水,
那還真的不要堅持日更,
改成週更不是更能提高創作的品質嗎?
所以不能想著要靠「水」來過日子。
這時剛好發生了一件白癡事情:亞夜在停車場裡拋錨。
因為這件事實在太白癡,
所以才想把他記錄下來。
由於事在公司裡發生的事情,
因此就開啟了所謂「仕事日常」的這個新專欄,
專門記錄職場上遇到的一些有趣或特別的事。
雖然【仕事日常】專欄的第一篇不是這篇,
但其實創立這個專欄的初衷就是拋錨那件事開始的。
因為延遲七天的關係,
所以才有時間補上前兩天的份額,
導致實際上拋錨成了整個系列的第三篇。
因為是心情日記類型的文章,
所以也就不用特別去管所謂的「營養」,
就儘管把當天遇到的、想到的如實表達出來。
再加上有七天的餘裕可以進行潤稿編輯,
這樣再說無法日更那就是藉口了,
也確實如此,
直到今日 2024 年 7 月 28 日了,
日更計畫就一直沒有斷過,
甚至還有少數幾天是一日二更的。
【仕事日常】專欄是日更計畫的一個很大的緩衝。
一個禮拜七天正常有五天要上班,
因此正常的一個禮拜七篇文章就有五篇會被【仕事日常】給佔掉,
也就是說一個禮拜裡只要有兩篇有意義的文章就能達成日更。
一年有 52 週,
相當於只需要準備 104 篇文章就能達成一年不斷的日更。
當然,
因為還有國定假日的關係,
甚至像這禮拜還莫名其妙多放了兩天颱風假,
所以實際上空出來的篇數不只 104 而只會更多,
但相比以往壓力仍然減少很多。
不過壓力小歸小,
始終要一直無中生有想出新哏出來那創意遲早會枯竭,
所以創作的初衷終究要做出改變。
而這就是今天要講的主題:佈施。
佛教中,
「佈施」是修行得道的一個很重要的過程。
簡單說,
就是透過「奉獻」的方式來修練心靈。
佈施分成三種: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
財佈施,
從字面上來看就很好裡解,
就是施予財富。
用白話文講就是「捐獻」。
做法上就是把自己的財產拿出來佈施,
那種給慈善基金會的捐款當然就是典型的財佈施。
但不一定要是這種捐款,
給你喜歡的創作者一點贊助,
或者購買他們的週邊,
這種「以財富支持他人」的行為就是一種財佈施。
亞夜現在雖然沒有說有特別向哪個慈善團體捐錢,
但在同人場上、創意市集或手作工坊閒晃時,
如果有看到一些作工精細的小東西,
那怕明知道他最後可能只會成為佔空間的小垃圾,
當下亞夜也會掏錢買下。
又或者,
公司做工程的時候,
自掏腰包給師傅們請飲料;
又或者不定期的跟下屬們聚餐;
又或者在出差期間買些伴手禮來跟同事分享,
這些都是所謂的財佈施。
也許你會認為:這不就只是單純的人際關係而已?
但是別忘了,
這些事情並不是所謂的「義務」。
雖然身為中間主管,
但亞夜並不是公司負責人,
再說作工程的師傅們本來就領有薪水,
他們只是奉命行事,
他們只是他們公司裡的小兵,
而我們公司的交易對象是他們公司而不是那些師傅,
所以請他們飲料並不是公司的義務,
更不會是亞夜的義務。
同樣的,
聚餐、買伴手禮這些也都不是亞夜應該要做的事。
而事實上也是,
臺灣人當中間主管的人當中,
完全不管這些事情的人肯定大有人在。
那為什麼亞夜要管?
亞夜圖什麼?
說亞夜全無所求嗎?
非也。
亞夜求的說穿了就是一個「和諧」。
為什麼要給包工程的師傅請飲料?
飲料才多少錢?
但如果師傅拿了飲料後,
能在我們的工程上多留點心,
不要留下一堆後遺癥給我們,
那個回報就是無價。
服務保固又如何?
東西壞了找包商來負責,
叫師傅來處理到好,
沒錯這的確是業界的做法。
但是始終我們還是額外付出了「溝通成本」跟「時間成本」,
更別說這背後的「機會成本」了。
別說這些都是公司的事,
只要今天亞夜還在這個位置,
那麼負責這些鳥事的就會是亞夜自己,
因此表面上看起來是花自己的錢來幫公司省事,
但結果來看終究是在為自己製造安穩。
同理,
請下屬吃飯,
給同事帶伴手禮,
這種稀鬆平常的社交行為,
圖的不外乎就是部門和諧。
雖然花掉的是亞夜的錢,
但萬一同事對亞夜有怨懟,
導致在背後給亞夜捅刀子,
那個損失可就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給喜歡的創作者一點贊助,
給中意的手作工坊一些支持,
給認同的公益團體一筆捐款,
圖的是什麼?
是心靈上的滿足。
如果創作者拿了贊助能創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如果手作工坊得到了支持而能夠繼續堅持自己的產品,
如果公益團體有了資金能夠繼續為社會福利盡一份力,
這一切的利他行為,
最終都是為了自己。
奉獻從來不需要無私,
帶有目的的佈施不一定就是偽君子,
只要你的佈施能達到效果,
那就是好的種子。
無畏佈施,
則是使人免於恐懼。
這個很難,
尤其是對陌生人而言更難。
無畏佈施,
更重要的是對身邊的人負責,
以及對自己負責。
從最好理解的,
「警察」是要給百姓無須擔心治安惡化的職業;
「國軍」是要給百姓無須擔心外國侵略的職業;
「醫生」是要給百姓無須擔心生老病死的職業。
但我們如果不是這些耳熟能詳的職業呢?
為人父母者,
能給予子女一個安穩放心的家庭,
是謂無畏佈施。
為人子女者,
能讓父母不為自己的將來操心,
是謂無畏佈施。
為人同儕者,
能給予同儕信任,
是謂無畏佈施。
所以對身邊的人負責,
以及對自己負責,
就是無畏佈施。
而最最重要的,
是法佈施。
法佈施,
及宣揚佛法使人得道的佈施。
但這樣的說法太過宗教了。
法佈施就是,
給予人們智慧。
有道是,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翻成白話文就是:給人魚吃不如教人釣魚。
這道理想必大家都能理解。
人之所以較其他動物強大,
就是因為人懂得「傳承」。
經驗的傳承,
智慧的傳承,
這就是法佈施。
亞夜堅持每天更新,
除了分享自己在職場上的點點滴滴外,
也將自己知道的,
以及自己認為的新知識,
藉由每日更新的方式發表出來,
能夠讓多一個人了解,
就相當於多佈施了一個人,
這就是亞夜的法佈施。
所以為什麼亞夜可以一直持續維持更新?
仕事日常專欄以及預約發表功能這些僅僅只是表象,
其背後的動力,
正是來自於人性之中那個最純粹的「佈施」。
如果不是這層體悟,
亞夜哪會堅持每天都一定要寫些什麼?
如果不是為了這層「自我實現」,
亞夜又哪需要花費這麼多時間更新巴哈姆特?
【結語】
為善不欲人知是一種美德,
但並不值得推崇。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這是你我所期望的社會嗎?
做善事就該大聲宣揚,
讓大家知道世界的一個角落裡發生了美好的事情,
這樣彼此感染,
世界才會越來越好。
好事就是要傳出門,
而且傳得越遠越好。
為善也並不一定是毫無所求的。
有所期望的善舉也不一定就是偽善。
最重要的是善舉背後的結果。
我們從小一定都聽過:「我是為你好!」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本身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偽善。
也許出發點是好的,
但最終的結果有可能會是糟糕的,
那麼這還算是善舉嗎?
反之,
也許一開始就其望著能夠得到什麼好處才去做善事,
但如果結果他確實幫助到了人,
那麼這樣還不能算是善舉嗎?
我們感謝過的大部分的人,
以前教過我們的老師,
以前醫治過我們的醫生,
幫我們打官司維護權利的律師,
為我們服務創造美好體驗的服務生,
別忘了,
他們的立場追根究柢通通都是為了「錢」。
但你能說他們為了「錢」,
所以給了你「幸福」的這件事不成立嗎?
他們讓你幸福這件事依然是貨真價實的,
所以有所求並不一定事偽善。
就向亞夜現在也能在這邊說,
亞夜發文圖的不過是自我實現,
所以亞夜偽善嗎?
這由看倌們決定,
但不置可否的是,
這是亞夜努力至今的動力。
封面圖片: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