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國際書展,延續了去年書展最讓人稱讚的優點──許多講座。一館除了官方的紅藍黃沙龍、文學沙龍、主題廣場、青春舞臺和直播室外,也有出版社在攤位上的小小演講會。比較可惜的是,各方出版社安排的演講活動並沒有統合起來,整理資訊比較困難,也無法讓參觀者事先安排「講座攻略」。
今年的書展,礙於種種因素,我只參加了三場官方舉辦的沙龍活動,分別是:張翠容的無國界記者之路、偽譯解密!臺灣戒嚴時期翻譯怪象大公開──《翻譯偵探事務所》分享會、文青?流浪──臺灣文學史上流浪案例:聶華苓與鍾理和。以下速記講座內容心得感想,當作備忘。
這場是我最期待的講座,因為讀過她的著作《行過烽火大地──戰地女記者遊走邊緣國度的採訪實錄》,今年書展赫然看到她有講座,當然是不管怎麼樣都想來參加。於是拖著頭痛到不行的身體,來親眼見見張翠容女士了。
身為一個稀有的戰地女記者,從不帶翻譯、身材嬌小的她,為什麼能次次深入險地,全身而退並帶回寶貴的新聞呢?除了運氣之外,她也在講座上面分享了她採集新聞的寶貴經驗。
張女士認為每個地方,總有會說英文的人,只要跟那些會英文的人搭上線,那麼翻譯的問題就解決了。如何找到會英文的人?除了在採訪當地詢問熱心的民眾外,張女士也會買一份當地的英文報紙,循線找到該英文報社拜訪,與他們聊聊當地的情況,順便請他們介紹值得採訪的人。或者是拜訪當地的大學,一個大學裡總有外文系。這些地方都可以找到會說英文的人。
她在演講中不斷強調的是,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不要被綁架是基本的安全考量。因此每次出發採訪前,一定要找到當地的朋友陪同。除了能有個翻譯外,也只有當地人能夠知道哪裡是安全的。
展覽期間,張女士看似輕鬆寫意描述了很多趣事,但卻讓人了解到,身為戰地記者必須要有一顆臨機應變的大腦,為了不讓伊朗祕密警察懷疑,不注重在伊朗政治轉而訪問文化;為了到羅興亞族的難民營內,假裝頭暈,趁著守衛不注意帶著臨時作為翻譯的小男童跳上難民營公車。
身為出色的戰地記者,堅毅、勇氣、好奇心、靈活的大腦,在張女士的身上表露無遺。很期待她在三月新出版的新書!
偽譯解密!臺灣戒嚴時期翻譯怪象大公開──《翻譯偵探事務所》分享會
《翻譯偵探事務所》其實已經不算是新書了,書剛出版時,也舉辦了不少講座。但就像作者賴慈蕓教授所說的,有些事情要一講再講。在臺灣戒嚴時期,許多中國、香港譯者被隱其姓名,或者各家出版社出的名著全是同一個譯本、譯者卻不同。
賴教授認為,如果不去處理、尋找每個文學名著的譯者,那麼現代的我們如何去談譯者的人格、翻譯者的權益呢?
講座裡分享了至今為止翻譯調查的結果,共有四百多位譯者被隱去姓名,不管是中國人、香港人、臺灣人,都是在他們共同的努力下,讓臺灣初步接觸到許多世界文學。那些被隱去姓名的人,實際上是培育臺灣文學的培土,基於這樣的理由,更應該讓那些人的姓名重見天日才對。這就是目前翻譯偵探社所做的工作。
講座的最後,賴教授也提出了一個未解之謎,在戒嚴時期,到底是誰偷偷夾帶了中國的譯本進來臺灣的呢?
文青?流浪──臺灣文學史上流浪案例:聶華苓與鍾理和
朱宥勳今天總共有三場講座,我只選了一場來聽。不得不說不管是文筆還是口條,朱都非常好,還會用很多流行用語,讓講座一整個輕鬆很多。其實這場講座算是介紹聶華苓與鍾理和,兩個臺灣文學家給聽眾認識,是一個很棒的介紹分享,聽完對他們兩人超級生火,好想把他們的作品找來讀一遍。
其實他們兩個人的故事,在朱在聯合鳴人堂的文章內就略有提到了,包含鍾肇政與鍾理和的故事,以及美國新聞中心提攜大量文學作家的歷史事實。而兩個作家的共同點,就是「離散」(diaspora)文學。但朱此次的焦點並不放在文本,而是藉由兩位作家的遷移史,來對刻劃作家大致的輪廓,並鼓勵大家去發掘。
剛開始先講戲劇性起伏較大的鍾理和,因為同姓婚姻的關係,從屏東移居到瀋陽再到北平。一心向著所謂祖國、認為只有回到原鄉才能讓血液停止沸騰的他,在八年抗戰後的北平遭受歧視,原來中國人的心裡與他同朝鮮人類比,而不是中國人。受不了這樣的精神虐待,鍾理和最後逃回臺灣,帶著一副得肺病的身體在美濃山上定居。
回臺後遇上了賞識他的鍾肇政,好不容易遇到一次臺灣人可以在文壇發表作品的機會,鍾肇政希望他可以寫一篇長篇小說在報紙上連載,卻為了趕稿身體支撐不住而病逝。死後才被其他人發現,遠離臺北文學圈的他,原來有一批默默等著他出書的讀者。他在病塌前吐血完成的小說《雨》,最後透過群眾募資的方式發行,用驚人的速度出版,趕在他入土前送至靈堂前祭弔他的亡魂。
與鍾理和的遷移軌跡和最後結局對比,聶華苓的結局似乎幸福許多。因為擔任《自由中國》文藝欄編輯的她,因為雷震被捕而遭受便衣員警監視,與鄰居殷海光一般行動受限。幸運的是,在一場美國新聞中心舉辦的文學作家見面會上,遇見了詩人安格爾。
兩人見面後迅速陷入熱戀,聶華苓受安格爾之邀,前往愛荷華參觀其主持的文學作家工作坊,並於美國和安格爾結婚。之後更擴大文學作家工作坊的規模,每年廣邀世界各地的文學作家與會,最後讓聶華苓有了「世界文學組織之母」的歷史定位。
朱宥勳爬梳了關於聶華苓的人生故事,最終提出了一個,在自傳裡、在作品來作家都避而不提的事情。當時聶華苓身為中華民國的政治犯,為什麼可以拿到護照去美國呢?進一步調查安格爾背後的組織──洛克菲勒基金會,原來是美國CIA的外圍組織。美國政府願意幫助聶華苓,是不是有其政治上的目的呢?這樣政治、文學、愛情攪和在一起,自傳裡不能公布的密事,只有相關當事人才知道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