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導人不要自殺的理由,沒有一個是穩穩站得住腳的。任何事都有解決辦法?這不是真的。而且問題不在辦法,而在於我們對解決事情,已經喪失興趣。想想父母親友會多麼悲傷?這也不是真的。你們拿孤兒們怎麼辦?一個人只要對自己了解得夠深,就會發現,他如果不是戶籍上的孤兒,也會是人生中的孤兒。
書名:永別書:在我不在的時代
作者:張亦絢
出版社:木馬文化
讀書心得寫啊寫得,終於寫到這本書了。說實在的,只要遇到這種文學書,我都很害怕,而且又更容易拖稿了。總之原因就是,我認為我自己沒有辦法去深入內裡去剖析文學。講得直白一點,就是我根本讀不懂。這樣聽起來,閱讀對我來說好像是一件浪費時間、浪費生命的事情?嗯,反正我喜歡就好。
《永別書》是臺灣作家張亦絢。在《永別書》一出版就在小說家、文學家間掀起討論,雖然我也有關注,但起初並不在我的閱讀清單裡。再次遇見這個作家的名字,是她收錄在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書後的推薦心得。於是就趁友人之危,從他手上收購了二手的《永別書》。
此書想探討的主題繁多,除了常見的同志、性侵、生命生存等題材,還有外省與本省、客家人、二二八學運、臺獨等。這些議題在社會結構下是無可分割的,而作者可以將它們處理得很好。作者在書末的問答也提過,這本小說埋了許多小小的種子,希望之後有人可以挖掘、深耕。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以黨外運動知識份子殷海光起名的賀殷殷,在生命兩次大爆炸裡存活了下來,試圖消滅自己的記憶,回到三歲以前的快樂時光,然後死去。既然過去的事件,怎麼樣也無法回覆當初,書寫對她而言,是一種重製與覆蓋,是完美的記憶修復術。「消滅記憶首先要淡化記憶的強度,再來才是記憶的內容」賀殷殷是這樣說的。
主角賀殷殷,是臺灣華文小說常見的、十分早慧的少女,也是書內所要陳述複數個主題的共和體。血緣的生世複雜、性別認同、成長背景,她彷彿是臺灣的化身。書內的敘事以人回憶時的跳耀方式呈現、重重交疊,顯示出了記憶的複雜性與不可捉摸。你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某些人生記憶,甚至是父母、祖輩的人生記憶,都一起交織出了你的人生。而這樣記憶的綜合體,幾乎是你人生、思想的全部。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了解自己會顯得如此困難。就算你知道了全部的、組成你的屬於你和不屬於你的記憶,但每個記憶關於的事件,只存在於當下。每次一的回想、書寫都重新覆蓋了那次事件,幾乎每一次都是某種意義上的重寫。潛意識裡,每次的覆蓋都會將你所想要加強的地方加強、你想要隱瞞的隱匿。因此,你將永遠不知道,那些形塑你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如果是這樣的話,你真的有辦法完全了解自己嗎?
這是《永別書》帶給我的、關於記憶的想法。這是個很有趣關於「記憶」這件事情的書寫,特別是這個書寫牽涉到了臺灣土地上的故事:客家人、外省「甥仔」、被偷走養大的日治漢人(其真實身分有可能是原住民嗎?)。
這本書就推薦給對於臺灣史、同志文學、想要發掘小說題材,以及單純想要讀一個關於「愛」的故事的各位!
小後記:
剛讀完時,有次幫公司跑腿買星巴克。排在前面的小姐姓「殷」,果然一說出來星巴克店員一臉問號。在旁邊的我差點脫口而出說「殷海光的殷」,想來一下,要是說出來,店員臉上的問號一定會更多,幾經考慮下說了「殷殷期盼」,店員才會意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