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儒家文化 奴家文化?

—— | 2012-08-28 11:58:01 | 巴幣 0 | 人氣 813

儒家真的如某些人所說的,儒家思想是為統治者愚民用的,為何各國不要?
秦朝為何不要儒家,而要法家?儒家又為何到漢武帝才受到重視?

儒家是講君臣的,是當臣民的聽皇帝的話,要皇帝守繁文縟節,是違反君臣之道!
一不小心惹皇帝生氣就來個欺君之罪誅九族,儒家會這麼笨嗎?
董仲舒改一下就受到重用,儒家上上下下都是白癡,只有董仲舒最聰明?
要把人變成奴才的方法一堆,輪得到儒家嗎?
秦朝不就是法家的!
周天子、各國諸侯他們為何廢周禮?復周禮又輪得到儒家嗎?周禮的好處,周天子及各國諸侯會不明白,還要孔子跟他們說?


查一下君權與相權就知道了

一、皇帝制度的成立

1.特徵:君主擁有至尊的地位與絕對的權力

A.春秋以前:「王」是人間最尊貴的稱號,「帝」是天上最高神的尊稱

B.戰國時代:七國相繼僭號稱王,王的稱號已非人間至尊

C.秦王政:自認「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定尊號為「始皇帝」,成為中國傳統帝制時代最高統治者的尊號,也是國家統一的象徵

    a.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包括官吏任免、軍事、律令等,集天下大權於一身,如虎符調兵制度,正是皇帝獨攬軍權的標誌

    b.名義上是一切權力的根源,採「五德終始說」以強調政權的合理性和神聖性

  D.漢高祖:令叔孫通制定朝儀,規定百官的朝賀禮節,以正君臣之位

2.維護:控制思想與嚴刑峻罰

  A.焚書:a.起因-博士淳于越批評始皇廢封建行郡縣

          b.<1>結果-除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外,民間藏書悉數焚毀,百姓以吏為師學習法令

                   <2>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

  B.阬儒:a.起因-方士侯生、盧生譏詆始皇不德

          b.結果-本為偶發事件,卻殃及四百六十多名儒生慘遭活埋

二、秦代丞相的地位與職權

1.中央行政官僚體系

  A.三公:a.丞相-掌行政,其下設有九卿,有左右之分以互相牽制,以右為尊

          b.太尉-掌軍事

          c.御史大夫-為副丞相,掌監察百官

  B.三公九卿各有自己的府寺,為處理日常事務之所在

2.丞相的地位:百官之長

  A.起源:封建時代的「相」,是諸侯朝聘宴享時輔導行禮的官;春秋時,由相禮的官變為總理國政的大員

  B.職權:a.《漢書.百官公卿表》:「掌丞天子,助理萬機」,有選任僚屬、執行賞罰、參與最高決策之權

          b.相權常視皇帝而定:皇帝精明,相權受限;皇帝庸懦,相權濫用

          c.除總匯大事外,議事亦採「集議制」,故有限制君權的作用

  C.作用:a.積極-輔助天子,助理萬機

          b.消極-牽制君權,匡正君主缺失;宰相制度本身實具有理性成分

  D.天子有任免丞相之權,未必有知人善任之明,是中國傳統官僚政治的致命傷

三、西漢時代的君相與政局

1.高祖~景帝:君權獨盛 →君相共治

  A.原因:雖仍採尊君卑臣政策,但丞相大都由功臣列侯出任,備受禮遇

  B.相權上升:被賦予選任臣僚、執行賞罰、先斬後奏、政策決行等大權

  C.制衡:御史大夫與博議(廷議)制

    a.參與者

      <1>富行政經驗的公卿、列侯、二千石的三輔(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長官

      <2>懷藏學識理想的大夫、博士

    b.目的:平衡理想與現實,藉收集思廣益之效,使政策更臻合理可行

    c.表決:非多數決,而以意見的賢明為依歸,決定權在天子

2.武帝的改革:「內朝」與「外朝」之分

    形成原因:君權與相權衝突的結果,君權漸趨於專制獨斷

  B.擢用人才:a.打破封侯拜相之慣例,宰相不為一階級所獨占,如公孫弘

              b.漢政府漸由宗室、軍人、商人之組合,走向文治的士人政府

  C.內朝(中朝)

    a.建立:為削弱相權,武帝另建一官僚系統來對抗以丞相為首的官僚系統

    b.運作:<1>以大司馬為長官,主要任務是與聞朝政,詰難大臣,以侵奪相權

                    <2>特別加重主管文書檔案的「尚書」職權,作為審閱公文、謀畫政事、起草詔令的機構

                    <3>凡有決策,即交由「外朝」的三公九卿公布執行

  D.結果

    a.武帝對外積極征伐四夷,權力亟須高度集中,內朝有助於皇帝的大權獨攬

    b.外朝政府機構被架空,丞相由全體百官之長降為外朝長官,不得過問中朝事務

3.昭帝~王莽篡位:相權愈輕,外戚得勢

  A.武帝死後,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輔政,政權遂轉歸於中朝官的大司馬大將軍,丞相淪為其僚屬

  B.只要冠以「領尚書事」之銜,其他將軍即可參與輔政;輔政將軍均為外戚,丞相只是備員而已

  C.王莽以「大司馬大將軍」輔政,終至篡位

四、東漢時代尚書權力的發展

1.光武帝的改革

  A.原因:鑑於西漢外戚僭竊國柄,君權旁落

  B.方法:a.不設輔政將軍,改設司徒、太尉、司空(掌重大水土工程)三公鼎立,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權

          b.三公雖是外朝最高官職,但徒有虛名,實權則歸於內朝的尚書

2.尚書權力擴張

  A.原職掌傳宣詔令奏議,最初不過預聞國事而已,武帝後成為內朝的核心,取代了部分的相權

  B.成帝時,正式組成了宮廷內的政治機構,尚書實權已超越宰相

  C.東漢光武帝益倚重尚書,成為國家權力的中樞,組織漸擴大為尚書臺(中臺)

  D.章帝時,「尚書出納王令,賦政四?!梗蔀闆Q策及發號施令的中樞機構,三公九卿不過奉命行事而已

  E.終東漢之世,太傅或三公均須加「錄尚書事」頭銜,始得參預中樞決策

3.宰相制度的演變

  A.三次重大的變遷

   a.秦漢三公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行政、軍事、監察三種職務

   b.隋唐三省制

  <1>三省分權且合議制:三省長官皆是宰相,有事則合議於政事堂,君權雖然高漲但不專制,故隋唐的中央官制最受後世稱頌

 
始置時間
長 官
職  權
似今機構
尚書省
東漢光武帝
尚書令
執行機構,綜攬全國政務,下設六部
行政院
中書省
三國魏文帝
中書令
決策機構,掌制法出令
立法院
門下省
南朝劉宋與北魏
侍中
審駁機構,掌審核和封駁中書所出法令
監察院

   <2>宋代政制採行政、軍事、財政三權分立,分削並制衡相權
   <3>南宋丞相兼掌軍事(軍政合一,故多奸相),但就制度與地位而言,相權仍舊是漸趨沒落
    c.明清內閣制
   <1>明太祖廢除丞相,皇帝親統六部,建立專制政體;成祖另設內閣為皇帝的顧問,內閣大學士僅有「票擬」之權,無昔日丞相權威
   <2>清代閣臣權力有限,出現軍機處,皇帝大權獨攬,君權之高為歷代之最,成為真正的君主專制政體
  B.演變動力:皇帝欲維持其至高無上的君權,當相權發展到某種程度時,皇帝便出來打亂行政系統,以微臣取而代之,使之重回「君尊臣卑」的格局
  C.結果:a.時代愈前,相權愈重;時代愈後,相權愈輕
          b.君主的私臣轉化為公職的宰相,內朝壓制外朝,丞相職權被侵奪
  D.意義:顯示中國的官制往往由天子的近侍微臣漸攫取大官的權力,成為正式的官員 →相權下降,皇權上升
http://content.edu.tw/senior/history/ks_rs/page/w9.htm


亞洲(中國附近的不算)、歐美各國把人民當成奴才都是因為學了儒家?儒家思想何時傳出去?
還是說中國人統一天下?
共產黨沒有儒家照樣也把人民當成奴才!
歐洲很早就有民主政治了,為何到近代才開始實施民主?

要把人民當成奴才,讓人民乖乖聽話,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宗教把當統治者神化就沒什麼人敢反抗了!耶教就是最好的例子,耶徒一點不敢罵耶和華和耶穌,聖經前後矛盾錯誤百出,耶徒當作沒看到。一天到晚在那裡哈雷路亞感謝主,說凡事要高舉耶和華依靠耶和華,不能高舉自己依靠自己,要耶和華做他們生命的主子,做耶和華的溫馴的小綿羊!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