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長輩們都是說當學生最幸福,沒有經濟壓力、工作壓力,但經過當學生、考生、上班族的生活,我覺得真的沒有,各有難處。
要說壓力的話,學生、考生的壓力應該是更大的,原因是「長期不間斷」。
當學生拿爸媽的錢生活,雖然不需事事順從爸媽,但許多事情終究還是要聽爸媽的話,這是一種不能自主的壓力,尤其是如果已經成年,是可以自己去打工賺錢的,若選擇伸手要錢、住在家裡,又多了一些需要配合爸媽的義務(有羞恥心的話啦),畢竟這個社會沒有唯獨讓你一個人天天過年的,大家都為你付出、順著你,所以我覺得這樣很合理,但是始終會是壓力。
現在學生也是壓力越來越大,除了課業成績,課外活動也很重要,不僅是一般性的課外活動,大學生以上還包括找工作實習,努力充飽經歷為未來累積。尤其是有些大學放寒暑假的時間越來越長,放假才是最關鍵的時候,同學之間履歷、能力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而認真的學生很少有假日的,假日就是補足讀書、寫作業的時間,學生的身分一直都在,直到畢業。尤其若在比較競爭的環境,更是如此,若想放假就要很專心的放假,因為或許只有短短一週,其他時間必須善用讀書、補強、超越同儕。
考生除了學生有的壓力外,還有自我心智的考驗,因為投入的時間成本更大,未來也更加未知,還會遇到一直有人叫你不要考了、考不上啦。
也有可能真的考不上,那停損點是什麼時候?會不會努力一點下次就考過了?許多萬年考生之所以還是考生,就是因為考的越久會更不敢離開考生生活,因為會覺得已經與外界脫節,心裏的自我貶低更強,如果不能重新振作,就會一直這樣下去,直到有不得不的轉捩點。
而上班族,主要的不同是有獨當一面的經濟壓力,還有遇到奇怪老闆的壓力(有一些上班族是自己有問題,比如做事沒責任感、上班必遲到、曠職、很需要人力卻上班前10分鐘才請假,卻怪到老闆身上,這個就另當別論…)。至於同事相處的壓力、擔心被開除的壓力,這些是學生時期的壓力變形。
經濟上的問題,也與學生時期的努力多少會有相關,先苦後甘、先甘後苦,所以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種延續吧!只要不是花錢大手大腳,一定要吃好喝好住好的那種,通常是還過得去,學生時拿零用錢也是一樣,需要自己學著節約。優點反而是自己有賺錢了,更多自主的掌控權,可以花在自己想花的地方,名正言順犒賞辛苦在泥沼中掙扎的自己。
至於老闆/主管的壓力,不得不說有些主管真的是有病,所以苛刻、精神虐待下屬,不過我自己是主張不要因為「人」離開自己還算喜歡的工作、環境,我也遇過同事間感情很好,唯獨非常不喜歡主管,這樣子離開對我來說有點可惜,當然除非那個人不會走,如果是在幾年內會流動的,就當作修行了。但還好上班族大部分是有名正言順的假日的,稍微喘口氣、放個假,然後繼續Monday Blue(我上班很不開心的時候還會Sunday Blue…)。
如果遇到好主管好同事,會覺得像天堂吧!工作再鳥的事都鳥不過人,遇到好主管會承擔,好同事會分擔。
每個角色都有他辛苦的地方,會覺得當學生最幸福,要嘛以前都在混,要嘛好了傷疤忘了痛,要嘛你變了(有些人年紀越大越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