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氣:芒種之尨種
我們常稱天氣狀況改變為「氣候變遷」,但「氣候」一詞更早用於表示「時節」更替。
舊曆以十二辰為一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三氣為一節,二節為一時,四時為一歲。現今多以「年」為計時單位,在不同朝代則有不同稱呼,《爾雅》曰:「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郭璞注曰:「歲取星行一次(地球繞太陽轉一周),祀取四時一終也,年取禾一熟也(小麥成熟一次),載取物終歲更始者也。」
一氣分為初候、二候、三候,此次是之前二十四氣系列靈獸的延伸──「七十二候」取自天文、氣象、物候知識,以指導農事活動之曆法,我則結合古文中的描述命名,以印象與想象設計此系列的靈獸。
二十四氣「芒種」之二候──「鶪鳴」!
芒種二候,鵙始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鵙始鳴。鵙(ㄐㄩㄝˊ,伯勞鳥;ㄐㄩˊ,「鶪」之異體),百勞也,《本草》作博勞;朱子《孟》注曰:博勞,惡聲之鳥,蓋梟類也。曹子建《惡鳥論》:百勞以五月鳴,其聲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稱濁溫。故《埤雅》禽經註云:伯勞不能翺翔,直飛而已。《毛詩》曰:七月鳴鵙。蓋周七月夏五月也。
《類經圖翼》卷一《運氣》:...二候,鵙始鳴;鵙,居畜切,伯勞也。
鶪鳴
靈界/羽蟲門/水屬/雀鴉種/鳥族
鶪(ㄐㄩˊ)鳴,陰類之鳥,感微陰而鳴,能模仿其他種鳥類的聲音,以吸引他們靠近方便狩獵,常挑戰、捕獵比自身體形還大的獵物。
因其身形較小,且鳥喙與鳥爪不具撕裂屍體的力量,習慣將其串刺在樹枝上慢慢撕碎,更發展出只要接觸植株,就可使其快速長出刺枝、攻擊目標的能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芒種,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ㄐㄧㄚˋ,禾的穗和果實;耕作)種矣。
今天除了是芒種二候,還是端午節,雖然晚了點,還是祝看到這篇的人端午佳節愉快!
這次再次使用了新買的灰色筆,上次出現是七十二候(大寒三候)──結澤。
不知不覺間這系列也畫超過三分之一了,之前開始畫的起因,其實是因為工作開始變得很忙,還有時需要出國出差,就決定提早啟動這系列的繪製,除了希望能藉此將氣候的文化傳遞下去、介紹更多字的相關故事,並在其中做出些創新,更是為了訓練自己畫些不同面向、挑戰不同風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