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完人:
在傳統觀念的教育下,小時候的自己是個沒什麼主見的孩子。
總會產生一種想法,那就是爸爸和媽媽所傳遞的規矩和想法都是正確的,他們所告誡自己的話,通常都來自於他們人生裡所累積的知識和經驗。
爸爸、媽媽、和哥哥都是那種在升學成績表現上明列前茅的人,以至於自己在求學的過程中總是懷抱著一種自卑感。就算他們並沒有在明面上談起成績的事,自己還是時常抱有一種比不上家裡人的想法。
也許是自己真的笨,或者可能是自己努力不足。
自己大概從國中開始就一直陷入一種迷惘。
在那個大多數仍然以成績來區別學生能力時代裡,自己眼裡所能看到的,都是自己不如人的那一面。彷彿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自信,好像無論跟誰相處都覺得自己平凡得不值一提。
然而自己卻又沒有辦法在真正意義上擺爛放空,直接放棄一切讓自己完全的放鬆。那樣平凡而又不值得一提的人,也只能夠成為不斷努力卻又總是收穫苦果的人。
自己為什麼要努力?反正也不可能真正超越那些真正的佼佼者。
總有人做得比自己好,總有人能夠想得比自己還要周到。
那樣的矛盾感始終困擾著自己。
因為不管怎麼做,到最後自己都沒有辦法成為那種心裡認為「厲害的人」。
自己不會讀書、沒有特長、就算是稍微有點天分的寫作和文學部分,也只能堪於抒發心情的水準。
而那樣的想法,突然在某的時間點產生了變化。
雖然我也不認為這是好習慣,但我開始嘗試著將自己看人範圍拉大,不再只是看著人的優點和長處。而是更仔細的去感受一個人的行為舉止、一個人品行修養、還有那些人們在生活中的進退應對。
我才突然瞭解到,一個人或許能夠在某些方面成為佼佼者,能夠成位令人稱羨矚目的存在。他們展現了屬於他們最好、最強勢的那一面,但那並不代表那人就是全能的存在。
從小到大教我道理的爸爸媽媽,也會因為沒有辦法跟上時代的流勢變化而固執己見;看似學業萬能的哥哥,其實在時間管理和家務方面都表現得非常糟糕;那些自己曾經羨慕過的,在某些方面有出人成就的,未必在他們生活中也同樣順風順水。
其實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完美,也沒有真正全能的人。
看待的方式不同了,比較的基準就不同了。
拿不足的地方去和別人的強項鑽牛角尖,那自然不可能相提並論。倒不如就這麼接受自己不足的地方,以對自己來說最自然的方式前進就好。總想著要比過誰,那麼到最後就誰也都比不過。
脫離學校生活、走入社會之後,那樣的感觸便顯得更加強烈。
哪怕能力再好的人也有短板;哪怕再平凡的自己也可能有過人之處。其實真正困著我們的,反而是自己心裡始終與人比較,那一腳跨不過的檻。
人無完人,做自己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