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時候,我的學習傾向就是完全順著「內在動機」。無論課程或授課老師本身,無聊的、世俗的、沒樂趣的、同學低能的課,我都不太想投入和認真。
仔細一想,今天我的處境和能力有很大的偏差,也是自己的選擇使然。我認定(但沒清楚意識)自身最重要的問題是「在ACG外,找尋埋藏已久的內在動機」,手段是「大學期間狂接觸不同課程和老師、同學」。一定程度而言,不管謀生能力,譬如就業之後,具備哪些職能?有哪些就業管道?總之,我的心靈是滿足的,而且逐漸上升,儘管如此,不面對就業問題,只是擱置未來災難的發生。
也因此,我忽略國關裡面簡單的「理想主義」、「現實主義」二分法,能說明大部分人(群)矛盾的思維。放在個人,這傾向不明顯,許多思想太看重「一個人自身,決定行善或惡的權重」。但國關就是一群人的決策,甚至是高度部門化組織下的決策。這些例子,難道還不足以說明,人們想懷抱崇高理想活著,但又不得不舉起利刃,威脅、斬殺未必邪惡卻是利益衝突的人(群)?
最後,我是這麼理解追求好學歷一事。好的學歷就像利劍的其中一種,理所當然當然不是萬能,卻能排除特定條件下的困難。當然,有了倚天劍就無往不利,還得看你劍技、劍指向誰,還有背後有沒有人偷偷把核彈對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