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PTT的BOOK板有人提到這本書,《極簡閱讀》,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7253。
我還沒看過這本書。稍微看兩篇心得,還有該書目錄、前言後,我認為該書核心主張是,「書的價值,在於閱讀後產生多少行動」。
不過,許多人對現況其實是麻木的。就像琴海上個PARA提到,「有許多人檢討被害人而非結構性的加害人」。因此,讓麻木的人「開始省思」是下個目標。於是,作者用許多角度和例子,「提醒」讀者,你的現況、可能的問題是甚麼,那麼,你閱讀時,打開你的記憶庫,想想哪些經驗相關與書本相關,對話,並計畫行動。
職是之故,讀活書,就是邊讀邊回憶相關經驗,或者想像。
回過頭來,為何一般的書本,尤其是經典大部頭的書籍,大多讀者的動機是崇拜或無感?從此,也可以推敲。經典的大師著作大多有豐富的心靈和思緒,他不見得鳥讀者跟不跟得上自己。無論讀者是否連結書中內文與自身關聯,或者停下腳步專注產生連結。這些大師,只顧著寫下去--與自己對話。
不鳥讀者似乎是大忌,但這些書在商業無疑是成功的,因為大師的名氣成功吸引了關注、信徒與消費。你也可以模仿這本書的寫法--只要你也是大師。
真正的大師,而非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