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我閱讀白神龍二的草稿〈三論保守〉。該文尚未完成,但可見議論的架構和布局。白龍君不願將該文公開有點可惜。我偷點雞,寫成閱讀心得。若要原文,可於此處向白龍君索取。
以下是我的轉寫的閱讀心得。
保守主義值得探討的三大理由,以及該思想的五大特徵
作者認為保守主義值得探討。有三個理由:
一、保守主義被誤解成只替權威發聲的思想。
二、傳統不必定差勁。同意保守主義的證據。作者引用黑爾什米勳爵,從目的斷言保守主義的價值:「保守主義的目的是保護社會和諧,舉凡宗教、藝術、學術、家庭、鄉村、朋友、音樂、樂趣和義務。」
三、保守主義是科學的,吸收了吸取了卡爾?波普爾的科學觀,而拒絕事與願違和顛覆社會和諧之嫌的政治思想。
作者認為保守主義的特徵有五:
一、保守主義是務實的經驗主義。作者以邁克爾?奧克肖特的言論論證。邁克爾?奧克肖特類比保守主義者有下列性質:「喜愛熟悉的勝過未知。可信賴的勝過未經試驗的。事實勝於玄理。眼前勝過遙遠。充足勝過完美。現實的歡樂勝過虛幻的極樂」。
二、保守主義不是維持現狀的思想。作者論證,保守主義是能改善環境的。保守主義主張的手段是社會相互交流,而非菁英的指導棋或者流血衝突的革命先鋒。
三、保守主義是改變現狀的。例子:婚姻的改變,是無聲無息,並非突然的「革命」。
四、保守主義比現代進步主義好。理由是:保守主義更能維持社會穩定,不破壞家庭倫理、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因此,保守主義更能維持社會健康。
五、保守主義觀點對死刑、教育與左派經濟制度等釐清。以避免進步主義的觀點繼續作用在這些主題上,傷害社會。作者以邁斯特的言論「反對成文法,認為無聲無息的成長才可靠」佐證觀點。
以上關於保守主義值得探討的三大理由,以及該思想的五大特徵。以下以社會(共產)_主義小型實驗的歷史為例,探討社會(共產)主義為何因公有制而產生失敗。該文章原型可參考:白神龍二,《為何臺灣需要保守主義思維:從歷史的角度》,連結:http://www.jamesdambrosio.com/creationDetail.php?sn=3849639
社會(共產)主義小型實驗的歷史為例,探討社會(共產)主義為何因公有制而產生失敗
共產(社會)主義的核心是公有制,但這很難良好的實現。傅立葉分析共產主義的特徵:共產主義的極端依賴科技。而馬克思不討論公有制如何排除障礙良好運行,而主張共產主義好棒棒。共產主義好棒棒的理由是,人在資本主義不得不為了求生反覆做著某件工作,但在共產主義社會不需要。因為,社會可以調節全部的生產。甚至,共產主義者們主張,若大量工廠免費生產商品,則可期待隨心所欲、快樂工作。但歷史上共產主義者們的實驗都失敗,並給予機會主義者騙取支持與權力的機會。
下兩節舉出各種共產主義的問題:公有制實驗的失敗例子、把衝突當成必要手段
共產主義下三個公有制的失敗例子
一、社會主義者羅伯特.歐文的和諧村的失敗例子。和諧村財產一切公有,並擁有免費的吃住以及醫療教育,但後來生意虧本、貪污不斷、各成員常為使用權爭吵,民主議會也無法解決之。不到三年,和諧村失敗收場。
二、戴爾爵士引入私有財產制,取代詹姆斯敦的英屬殖民地的公有制,進而解決飢荒而人吃人的處境。
三、瓦西里.格羅斯觀察到公有制下烏克蘭農民:易子而食,而且認為此行為有正當性。
共產主義把衝突當成必要手段的危害與例子
其他共產主義的危害。在激進類的思想主張(如傅立葉的徒弟、傅立葉的徒弟)共產主義危害更大。因為共產主義不僅於個人理念,而涉及政治的強制性,並促使強人政治。
共產主義造成這類危害的核心理由是「把衝突當成必要手段」。譬如法國雅各賓黨以此為正當性殺死路易十四與同黨之人。
以上討論結束共產主義的問題,包括支持其美好「不工作」幻想的基礎───歷代「公有制」制度的失敗,以及「衝突為必要」所造成的促進殘殺。以下以教育為主題:相對主義使放棄思考者虛榮、製造大量大學生造成教育品質低落
教育的問題:相對主義使放棄思考者虛榮
本節談論相對主義的問題。相對主義哪裡不好?施特勞斯學派之代表布魯斯批判相對主義是不好之處。第一,消除價值(如是非、善惡、高低、美醜)的差異。第二,承上,相對主義不必然是價值中立,但卻滿足放棄思考者的虛榮。
既然如此,為何有人支持相對主義?有人捍衛相對主義的理由是認為,捍衛相對主義(相對主義主張「沒有真理或者暫時性的結論,只有數不清的各種角度」)就等於思想平等。但若真實踐相對主義的原則,則等同沒有思想需要捍衛。因此,捍衛相對主義捍衛不了思想平等。
也有人認為相對主義等同言論自由與多元,但作者反對,認為捍衛相對主義也不等於捍衛言論自由與多元。J. S. Mill主張的言論自由版本,認定「發現真理」是目的,言論自由是「發現真理」的手段。故言論自由有真理觀,但相對主義的「沒有真理」,兩者不等同。
以下談論教育品質低落的主題。
教育的問題:大學普及的代價,高等教育水準降低、深奧的理論被放棄並失去地位,教育的手段與目標錯置
大學生人數的增加以及受教權的普及背後,以高等教育水準降低為代價。理由是,讓沒這麼聰明的學生畢業。深奧的理論也被放棄,以「實用」取代,並民粹化而失去地位。教育也手段與目的錯置。作者以諾克對教育的諷刺,佐證自己想法:「徹底平等了,尤其砌磚和賣鞋也需要學位。」
(作者之文僅至此。)
結語:讓人更深思的「保守」與「共產」
閱讀完白龍君文章,不難發現白龍君的文章架構條理分明。也擅長引用思想言論,佐證自身在社會、經濟與政治措施上的各類批評。他也擅長修辭,淺顯易懂且毫不隱瞞地展現自身觀點與立場。他挑選的議題十分重要,關係生活甚深,儘管人們日常生活很難察覺這些公共事務的影響。
整體而言,我很期待這篇文章完成。但我有一些想法,簡單書寫至此:
- 對於公眾為何相信共產(社會)主義的著墨略少
無論是被騙,或者共產(社會)主義本身也有可能如同保守主義一樣,慢慢轉型的可能(譬如新馬克斯主義的想法)?從這點來看,「公有制」和「衝突是必要」才是白龍君批判的核心內容,但前者為何無效率(修正後是否能比在私有制運作得更好?畢竟私有制可能不導致,但也存在其他問題,譬如資源分配問題),後者也許可以視為「實然」而非「應然」現象:衝突不該被倡導,但在被強權逼迫時,人似乎得自衛。自衛一定程度就是衝突,或者引發衝突。
總之,作為能煽動全人類將近100、200年的政治思想,恐怕有它獨到之處,或者有甚麼環境條件,使得它能蓬勃。我猜想,或許馬克思與恩格斯的著作,除了具備學術思維的系統性外,更迎合廣大民眾解釋發生在自身的鳥事從何而來,而且符合他們對那些頤指氣使的上司、資本家的怨恨。就這觀點來看,消滅共產(社會)主義,無助於平息民怨,而是深入探討每個人不滿足的理由。從這點來看,馬克思提到「每個人做著不情願的事情」,或許是關鍵。
或許,我們不需要支持共產(社會)主義,但我們如何借助科技,讓人不再須要強迫自己做著不情願的事,以免餓死。這或許是這個好方向。不見得要完全公有,但以科技提高生產效率,能紓解問題。現在工作上大多的煩惱在於,那些不懂得利用科技減低自己負擔的人,譬如還用紙本,用歪七扭八的字,一筆一筆紀錄資料的老人。
- 如果所引言論有出處更好:但這是小問題,只是讓有興趣的人能深入查閱。
- 如果佐證資料不只是思想類的言論更好:譬如簡單的歷史資料(重要事件的年分、敘述或數據)或統計資料,這樣更能幫助讀者釐清眾多思想提出的背後脈絡,這些思想家是拼湊哪些細節才推論。
一些想法,分享給白龍君。
筆者資訊 |
|
兔草民(nobuusa) 閱讀愛好者,尤好「粗鄙之語」與「王司徒」,現居於臺北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