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恐有劇透,請閱覽者注意。
「人生總有脫軌的時候。」
書名:利器〈Sharp Objects〉
作者: 吉莉安?弗琳〈Gillian Flynn〉
譯者:張思婷
出版社:木馬文化
版本:繁體中文
分級:輔導級
相關標籤:自殘、亂性、心理異常(精神獵奇)、孟喬森癥候群、代理孟喬森癥候群
內容簡介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脫軌的時候。
我第一次是妹妹去世那天;第二次則是舉起刀的晚上……
13歲那年,卡蜜兒最疼愛的妹妹久病過世,就在同一年的夏天,她找到了解放生命痛苦的出口──她上癮似的,無法自拔地用尖利的器具在自己身上刻字,唯一完好無缺的部位是上背部一小塊皮膚跟她貌美的臉龐。
18年後,在三流報社擔任記者的卡蜜兒,極不情願地奉命回到故鄉追蹤兩起女童兇殺案件。遭到謀害的女童被發現時牙齒都被拔光,腿毛被刮掉,塗上口紅。兇手殘忍的手段,讓整個小鎮陷入極端的恐慌,居民們個個人心惶惶。
就在卡蜜兒一步步深入探究兇殺案件的真相時,卻也不小心挖掘出埋藏在自己家中的駭人秘密。而這個秘密所揭露的真相將她逼到了生命的邊緣,迫使她身上唯一僅存的完好皮膚也即將難以倖免於自殘的刀口下……
──以上摘自該書簡介。
貓的感想
有習慣去注意原作者才追蹤作品的話,應該不難發現吉莉安弗琳就是幾年前小說作品被翻拍成同名電影《控制》的作者。這本《利器》是她初試啼聲的處女作,我重看兩次,本打算轉手給其他人,但現在仍舊躺於書櫃。
文筆很滑順又淺顯易懂,句中不乏美國青年戲謔他人的嘲諷語調,尤其是字句上與性、泄物的連結有著流俗的形容。這本書最初吸引我的點是『自殘』,而這個自殘者就是女主角卡蜜兒,藉由她過去與現在的生活牽連出一連串在故鄉曾發生過的駭俗真相。 第一次閱讀時我很討厭這本書。卡蜜兒的心有著某種病態,這並不是最糟的事,而是我覺得她的故鄉風谷鎮所有鎮民,包括卡蜜兒在內全都有毛病,放浪形骸、荒誕不羈、淫穢噁心、土裡土氣卻矯揉造作地自以為清高華貴。
本貓的價值觀方面,向來對『性』是擺在一種崇高聖潔,當下兩相喜歡才相互託付。即使最後情感無奈結束,也不會因此造成過度遺憾。無論男女,潛在心底確確實實不喜歡不懂潔身自愛的人,濫情濫性兩者都讓我唾棄。當然價值觀這方面井水不犯河水,別相互來往就當作沒事,有些青少年的開放程度真令我不敢領教。
回歸正題,所以當讀到風谷鎮青少年動不動就亂性當好玩、自以為了不起、霸凌他人、幼稚荒誕,我當下想法是譏笑著,全鎮青少年都去死了結,整個故事就結束。卡蜜兒也曾是那群裡的一個,只不過故事開始她以三十多歲起始。個性隨便的卡蜜兒身上藏著她多年的刻痕,與她母親間的惡劣關係令我把對風谷鎮的厭惡感注意力轉移。卡蜜兒的隨便從故事中處處有跡可循,尤其描述她採訪警察時,到處注意其他無關緊要事物的狀況,那段看似贅述,實則說明她是個很不專心的記者。
本書的人們刻畫鮮明,讀者可以發現由於全然都是藉由卡蜜兒偏向鄙視的認知,所以角色優點通常不很明顯。卡蜜兒的敘述感覺得到她對這群人某種程度上的不屑,但她自己又身在其中,或多或少說明著她也對自己有著不屑的自卑。以女童殺人事件包覆著看似推理小說,實則推理成分比例較不完全,它更多應該歸屬於心理驚悚,也就是說除了體會女主角自殘背後的動機,更應該需要理解並討論的是宗旨所要闡述的心理疾病『孟喬森癥候群』與『代理孟喬森癥候群』。
我曾經在自己的企劃故事裡描寫過原創角色亞絲杜嘉有這方面的問題(不否認本貓是心理精神獵奇控),所以親自搜尋部分資訊匯整,多少有些理解。首先這兩種心理疾病屬於較嚴重妄想癥,透過幻想假裝自身有病,乃至主動傷殘自己或他人以博取同情。簡單說是某種程度的欠關愛及不滿足。
孟喬森一名取自德國男爵——閔希豪森男爵(Freiherr von Münchhausen)的英文發音,有興趣可以點名字進去閱讀考據文章。相關此人物的著作可見德國作家埃·拉斯伯和戈·畢爾格後續改作之《吹牛大王歷險記》(童書)。孟喬森與代理孟喬森的最大差異點在於前者以自殘或佯裝謊稱疾病纏身以博取同情為主,後者則傷害身邊親近者借由看護及博取讚賞以獲得滿足,後者便是本次故事的重點核心,另外代理型孟喬森癥候群現實相關案例,可查閱英國死亡天使──貝弗麗·艾里特護士事件。
綜合上述,有機會確實可體驗一下這本晦澀小品,人的心理疾病百百種,能藉由如此生動描寫,並得到知識實在是不錯的另類學習。
相關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