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剛結(jié)束,但滿滿的行程,卻讓人感受不到放假的氣氛,趁著難得的晴天午後,我們出發(fā)前往新港,尋找美食曬太陽,走訪老街踏踏青,將煩躁的瑣事暫時拋下。這年頭快樂的事得靠自己,社會早遺忘了它應(yīng)有的溫度,所以妳必須自己加溫。趁著那出類拔萃的大老闆們,正如喪考妣的詛咒一例一休時,妳遠離那些雜音,讓自己沉浸在單純的快樂裡。
位於新港的姊妹蒸餃,是在地小有名氣的店,價格便宜、用料實在,深得當(dāng)?shù)厝撕陀^光客的喜愛,早上十點半開始營業(yè),下午五點便收攤,即使在非假日也能看見滿滿的人潮。
不過對於第一次造訪的人來說,它的店面不太好找,它位於住宅區(qū)內(nèi),和熱鬧的新港大街有一點距離,對我們這種天生沒方向感的人來說,需要花點時間尋找。我們來時又剛好是中午最多人的時段,隊伍的人龍排成好幾列,等待之際,我們只得望著蒸餃乾瞪眼。
俗話說出門在外,要學(xué)著會認招牌,這家蒸餃店的紅色布簾招牌很醒目,遠遠的便能看見,除非妳跟我們的司機一樣,不曉得眼睛看哪,不然正常情況下是很容易找到的。
雖然人潮眾多,不過他們的上菜速度卻很快,沒一會兒已經(jīng)輪到我們上桌了,一籠九顆蒸餃,價錢45元,這家蒸餃非常有特色,首先它的形狀很有趣,圓圓的富饒趣味,餃皮是自己手工製成,餃皮較薄,甚至能看見內(nèi)餡。
很少有蒸餃店的餃皮能做得如此薄而透明,在宜蘭有家正常小籠包,它的皮也和這家姊妹蒸餃類似,都是既薄又充滿嚼勁,我很喜歡這種餃子皮,它不會有厚重的麵粉味,又能保持彈性。
這是被我吃掉一半的蒸餃,透過餃皮甚至能看到它的內(nèi)餡,薄而彈Q的皮,將肉汁完整的包覆在內(nèi),一口咬下,肉的鮮味和韭菜的香氣在口中散開,再加上清爽的湯汁,讓蒸餃的美味更加飽滿。它不需過多的調(diào)味,切記!醬料只需沾上一點,沾多了便會影響餃子的風(fēng)味,單純的咀嚼餃皮和內(nèi)餡,去體會香菜和肉汁混合的感覺,如此便能享受到餃子的原汁原味了。
說到餃子就一定不能忘記酸辣湯,這種傳統(tǒng)起於中國北方的飲食習(xí)慣,因為用來下餃子的熱水,會帶有麵粉和濃稠的感覺,於是便將一堆配料混雜下去,煮成了種口味的酸辣湯,這種「原湯化原食」的習(xí)慣,久了,便被保留了下來,即使現(xiàn)在不會再有人拿煮水餃的湯去做酸辣湯,但吃餃子一定要配酸辣湯卻成了傳統(tǒng)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了。
這家店的酸辣湯維持水準(zhǔn)以上的口感,味道不至於過重,湯的餡料分量十足,一大碗公30元,算是平價又親民的美食。
文末,附上大口享受的蒸餃與伽羅留影,祝福所有人,在這煎熬的期末之後,能靜靜地享受一段美好時光,預(yù)祝所有人寒假愉快。
題外話,蒸餃店的人潮眾多,在等待之際,不妨四處走走,對面的小公園有不少值得駐足的美景,例如可愛的小火車。
我們因為晚到等了不少時間,於是也留下了幾張值得回憶的瞬間,時間就這麼喀擦一聲被妳收進懷裡、放進心底,人們要的其實不多,就是一份滿足而已,只是有人要的太多了,多到不願分享,於是大老闆與小職員的距離越來越遠了,他們應(yīng)該去吃吃蒸餃,看看九顆餃子能帶給他們多少回味,美食之所以美味,是因為它值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