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日本企業傳統用人與給薪制度的影響,中年轉業往往被認為是相當困難的事情。然而在近年來臨少子化、勞動人口不足的情況下,日本的轉職生態已經逐漸出現變化。
▲ FF5的轉職系統(iOS重製版)
「職業系統」在RPG遊戲中經常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選擇不同的職業除了能夠學會專屬技能外,其能力參數與成長曲線也會有所調整,大大地影響遊戲進行的方式。
有的作品是「下好離手」,職業一旦選定後就只能勇往直前,即便轉職也只能夠提昇為同屬性的高階職業(例如:戰士→重裝戰士),想轉職唯有砍掉重練;有的作品則是「變換自在」,玩家可以在遊戲過程中任意更換職業(如同上頭的FF5,想隨時更換什麼職業都行)。
在日本,中年轉業往往被認為是相當困難的。
一位中年才決定離開原本公司(或者是由原公司被裁員)的求職者,要成功覓得下一份工作的難度遠遠高於剛從學校畢業的新鮮人,許多中年轉業或失業者,往往最後只能應徵門檻較低的低薪工作,甚至得靠打工獲取收入。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原因可以歸因日本企業長期實施的幾個制度:
1. 年功序列:
2. 終身雇用:
既然提到「半沢直樹」,這邊也順便打個岔、推薦一部由堺雅人(半沢直樹)與香川照之(大和田常務)所聯合主演的電影「落Key人生(Key of Life)」。有別於「半沢直樹」沈重且嚴肅的劇情,「落Key人生」是一部幽默詼諧的作品,推薦給喜歡半沢直樹的朋友。
▲ 想看半沢直樹與大和田常務的全新演出嗎?找這部就對了!
以正面的觀點來說,這兩個制度的結合,可以帶來穩定日本企業的作用。對於一個員工來說,只要被某間企業錄用,象徵著可以概該公司安穩做到退休,而且薪水、職位都可以隨著年齡與資歷的增加逐年調漲與升遷。在這樣穩定的環境下,員工自然可以盡心盡力為公司服務,也不太會萌生辭職或是跳槽的念頭。
然而若由反面來看,正因為薪水與職位與年齡或資歷有關,也象徵著有能力的年輕人必須遵循著制度按部就班往上爬,不易獲得加薪或被提拔的機會。在上述情況下,部分剛出社會、有堅強實力的年輕人,可能放棄日本企業、選擇在外商公司任職,甚至直接出走他國,間接導致日本人才的流失。
再者,在優秀人才流失的同時,已在公家單位任職的人卻可能因為過於安逸的環境而不思進取。一來一往之下,企業的作風也逐漸趨於保守,無法求新求變。許多傳統的日本大企業近年來都營運不順,這被認為是背後的原因之一。
除了上述現象外,當日本企業面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部分年紀較大、資歷較深的員工也成為公司裁員時的最佳下刀對象。畢竟裁掉一個資深員工所節約薪水也許可以請兩位甚至更多的新鮮人,是個非常有效率的成本節約方式。
先前我們提到日本企業透過年功序列來決定職員的薪水與位階,對於一個中途轉業的人來說,企業要如何決定他的待遇與職等將會是個略微尷尬且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年對於紀較長的轉業者,依照年功序列的考量,理論上應該給予較高的薪水與職等,更使得企業不願意雇用這樣的人才。
結果這樣下來,在日本企業的求職市場,最具有優勢的還是幾類人:
1. 新卒(しんそつ)
2. 第二新卒(だいにしんそつ)
日本人力仲介公司DODA於8月4日公布了一份「轉職成功者的年齡調查(転職成功者の年齢調査)」結果。該調查以2007年7月~2014年6月(共7年)為統計時間,並以這段時間內曾透過DODA的服務而成功轉換跑道的在職者(共約7萬人)為統計對象。
首先,先來看看轉職成功者的平均年齡:
▲ 2007~2014年,轉職成功者之平均年齡(來源:DODA)
2014年上半年,平均轉職成功者的年齡為31.7歲,而2007年下半年則為29.1歲。換言之,在7年之間轉職成功者的平均年齡上升了2.6歲。
接著,該調查統計了轉職成功者的年齡分布
▲ 2007~2014年,轉職成功者之年齡分布(來源:DODA)
2014年上半年的成功轉職者中,「35~40歲」佔13.9%、「40歲以上」佔11.2%,亦即每四位轉職成功者便有一位是35歲以上。如果比對2007年下半之數據,則「35~40歲」的比例增加了5.9%、「40歲以上」8.7%。
而DODA也特別強調:「中年轉職者的比例提昇,並不意味者年輕轉職者的轉職難度有所增加!」這樣的現象,代表日本企業已經開始以專業技能以及經驗作為求職者的評判標準。
接著,讓我們專注不同職業類別的情形:
▲ 2007~2014年,個職業別轉職成功者之年齡分布(來源:DODA)
首先,與2013年下半年相比,2014年上半年的「専門職系」(+3.2歳)、「企畫?管理系」(+1.4歳)、「技術系(建築/土木)」(+1.3歳)、「技術系(IT/通信)」(+1.2歳)等職業的平均轉職年齡都有提升,可見上述職業的需求程度已有所增加。
其中,「技術系(建築/土木)」與「技術系(IT/通信)」更是職缺數成長最多的,分別為2.02與2.52倍,由此可以看出擁有專業的技術背景仍然是獲得好工作的有利管道!
面臨少子化,日本企業也逐漸面臨人力缺乏的現象,目前執政的安倍政權已經提出多項搶救勞動力的政策,未來也可能增加外籍勞動者的數量以及外國白領的工作機會。
有意前往日本發展的朋友,請務必把握這個機會吧!除了加強日文能力外,建議也可以培養額外的專業技能,相信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應該不是夢想。
▲ FF5的轉職系統(iOS重製版)
「職業系統」在RPG遊戲中經常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選擇不同的職業除了能夠學會專屬技能外,其能力參數與成長曲線也會有所調整,大大地影響遊戲進行的方式。
雖然多數的RPG中都存在職業的概念,然而對於「轉職」的處理方式就不盡相同了。
有的作品是「下好離手」,職業一旦選定後就只能勇往直前,即便轉職也只能夠提昇為同屬性的高階職業(例如:戰士→重裝戰士),想轉職唯有砍掉重練;有的作品則是「變換自在」,玩家可以在遊戲過程中任意更換職業(如同上頭的FF5,想隨時更換什麼職業都行)。
相比之下,日本社會中的的轉職情形應該比較偏向前者吧!
在日本,中年轉業往往被認為是相當困難的。
一位中年才決定離開原本公司(或者是由原公司被裁員)的求職者,要成功覓得下一份工作的難度遠遠高於剛從學校畢業的新鮮人,許多中年轉業或失業者,往往最後只能應徵門檻較低的低薪工作,甚至得靠打工獲取收入。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原因可以歸因日本企業長期實施的幾個制度:
1. 年功序列:
年功序列(ねんこうじょれつ),指的是公家單位或者企業在決定員工待遇時,會以該員工的年齡以及進入企業服務的資歷作為調薪的主要參考依據。換言之,年長者以及進公司服務較久的人會獲得比較高的薪水。
存在這樣的制度,其背後的考量在於認為年長者或是入行較久者,他們的經驗以及知識技能都有隨著年紀或資歷的增長而逐漸累積,並且可以在工作時為公司帶來更大的效益,因此值得公司支付較高的薪水。事實上,公司裡的年長者比較容易受到提拔而擔任管理職也是基於類似的思考邏輯。
2. 終身雇用:
終身雇用(しゅうしんこよう),指的是一旦員工進入某企業就職後,直到工作滿一定年限或者退休之前,公司都會持續雇用該員工。
關於終身雇用,有收看日劇「半沢直樹」的朋友應該都很熟悉吧!即便是銀行員在公司裡頭鑄下大錯,導致公司出現虧損,公司也不見得會開除他,頂多將其流放到旗下的子企業任職。當然,沒開被除是一回事,被流放到子企業的員工往往會因為自尊問題以及收入的減少,而在一段時間後主動提出辭職就是了。
既然提到「半沢直樹」,這邊也順便打個岔、推薦一部由堺雅人(半沢直樹)與香川照之(大和田常務)所聯合主演的電影「落Key人生(Key of Life)」。有別於「半沢直樹」沈重且嚴肅的劇情,「落Key人生」是一部幽默詼諧的作品,推薦給喜歡半沢直樹的朋友。
▲ 想看半沢直樹與大和田常務的全新演出嗎?找這部就對了!
言歸正傳!究竟年功序列與終身雇用會帶來什麼樣的效應呢?
以正面的觀點來說,這兩個制度的結合,可以帶來穩定日本企業的作用。對於一個員工來說,只要被某間企業錄用,象徵著可以概該公司安穩做到退休,而且薪水、職位都可以隨著年齡與資歷的增加逐年調漲與升遷。在這樣穩定的環境下,員工自然可以盡心盡力為公司服務,也不太會萌生辭職或是跳槽的念頭。
然而若由反面來看,正因為薪水與職位與年齡或資歷有關,也象徵著有能力的年輕人必須遵循著制度按部就班往上爬,不易獲得加薪或被提拔的機會。在上述情況下,部分剛出社會、有堅強實力的年輕人,可能放棄日本企業、選擇在外商公司任職,甚至直接出走他國,間接導致日本人才的流失。
再者,在優秀人才流失的同時,已在公家單位任職的人卻可能因為過於安逸的環境而不思進取。一來一往之下,企業的作風也逐漸趨於保守,無法求新求變。許多傳統的日本大企業近年來都營運不順,這被認為是背後的原因之一。
除了上述現象外,當日本企業面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部分年紀較大、資歷較深的員工也成為公司裁員時的最佳下刀對象。畢竟裁掉一個資深員工所節約薪水也許可以請兩位甚至更多的新鮮人,是個非常有效率的成本節約方式。
那麼對於轉職者而言呢?這些制度會有什麼不利的影響嗎?
先前我們提到日本企業透過年功序列來決定職員的薪水與位階,對於一個中途轉業的人來說,企業要如何決定他的待遇與職等將會是個略微尷尬且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年對於紀較長的轉業者,依照年功序列的考量,理論上應該給予較高的薪水與職等,更使得企業不願意雇用這樣的人才。
結果這樣下來,在日本企業的求職市場,最具有優勢的還是幾類人:
1. 新卒(しんそつ)
「新卒」指的是應屆的畢業生,日本的學生習慣是畢業前就開始到企業參與求職活動,而應屆的畢業生也是日本企業最愛採用的族群。
2. 第二新卒(だいにしんそつ)
「第二新卒」指的是原本已經找到工作的新卒,但在2~3年內決定放棄原本的工作,重新求職的族群。這樣的族群雖然不是應屆畢業生,但由於脫離學校沒有太久遠、可塑性仍高,加上已經歷經一小段時間的職場歷練,許多企業認為其穩定度會比新卒更好而仍然願意採用。
畢業數年卻遲遲未找到工作的族群被稱為「既卒者」,因為其履歷已經出現中斷,企業願意採用的比例就降低了。因此許多無法在畢業前找到工作的學生,只好採用技術性留級的方式,讓自己保以學生身份,以免變成既卒者,這樣的做法被稱為「就職留年」。
無論是既卒者(又被稱為「就職浪人」)或是中途轉業者,都是相對不容易找到工作的族群。還在日本訪問時,個人也聽過有畢業生由於長期無法就職而想不開尋短的案例。
然而,面臨少子化、勞動人口不足的情況下,日本的轉職生態已經逐漸出現變化!
日本人力仲介公司DODA於8月4日公布了一份「轉職成功者的年齡調查(転職成功者の年齢調査)」結果。該調查以2007年7月~2014年6月(共7年)為統計時間,並以這段時間內曾透過DODA的服務而成功轉換跑道的在職者(共約7萬人)為統計對象。
首先,先來看看轉職成功者的平均年齡:
▲ 2007~2014年,轉職成功者之平均年齡(來源:DODA)
2014年上半年,平均轉職成功者的年齡為31.7歲,而2007年下半年則為29.1歲。換言之,在7年之間轉職成功者的平均年齡上升了2.6歲。
接著,該調查統計了轉職成功者的年齡分布
▲ 2007~2014年,轉職成功者之年齡分布(來源:DODA)
2014年上半年的成功轉職者中,「35~40歲」佔13.9%、「40歲以上」佔11.2%,亦即每四位轉職成功者便有一位是35歲以上。如果比對2007年下半之數據,則「35~40歲」的比例增加了5.9%、「40歲以上」8.7%。
如果由以上的現象來看,近年來中年轉業者的就職情況似乎有好轉了!
而DODA也特別強調:「中年轉職者的比例提昇,並不意味者年輕轉職者的轉職難度有所增加!」這樣的現象,代表日本企業已經開始以專業技能以及經驗作為求職者的評判標準。
接著,讓我們專注不同職業類別的情形:
▲ 2007~2014年,個職業別轉職成功者之年齡分布(來源:DODA)
首先,與2013年下半年相比,2014年上半年的「専門職系」(+3.2歳)、「企畫?管理系」(+1.4歳)、「技術系(建築/土木)」(+1.3歳)、「技術系(IT/通信)」(+1.2歳)等職業的平均轉職年齡都有提升,可見上述職業的需求程度已有所增加。
其中,「技術系(建築/土木)」與「技術系(IT/通信)」更是職缺數成長最多的,分別為2.02與2.52倍,由此可以看出擁有專業的技術背景仍然是獲得好工作的有利管道!
面臨少子化,日本企業也逐漸面臨人力缺乏的現象,目前執政的安倍政權已經提出多項搶救勞動力的政策,未來也可能增加外籍勞動者的數量以及外國白領的工作機會。
有意前往日本發展的朋友,請務必把握這個機會吧!除了加強日文能力外,建議也可以培養額外的專業技能,相信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應該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