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抱怨文

Snow Koi | 2025-04-22 21:16:33 | 巴幣 0 | 人氣 20

媽的哩,我做什麼事情還要跟別人交代,到底是誰的人生啊,我這個人啊你懂嗎?我不可能無時無刻做同一件事,你沒聽過志琪大學長說的話嗎,人的生活支柱不能只有一件事,如果你這件事失敗了,你就會陷入絕望。我從高一我就知道我的人格了,我沒辦法只做一件事,你說你把時間空出來,好好做好一件事,你有一整天的時間做,但事實是什麼,我能做的極限就在那,並不會有多的時間而花更多時間在那件事上,舉個例子吧,準備學測時期生活只做一件事對吧,我每天讀5小時的書,那你說我剩下的11小時去哪了?當然是去打遊戲、看影片去了,你說你怎麼就不把剩下的11小時也拿去讀書?不好意思我做不到。我知道我的這個弱點,所以我決定接更多工作,把我的剩下11小時占滿,這樣我就不會打遊戲看影片,我會去學習、實作。你說你不要接這麼多工作,你會占用讀書時間,但事實是,當我做了這些工作後,我的讀書時間依然是5小時,那到底哪個方法好?

請問是讀書5小時,工作10小時。
還是讀書5小時,打遊戲看影片10小時?

你今天來問我你有對未來負責嗎?我懶得跟你解釋我對我自己的認識,你有跟我相處過18年?還是你覺得你很了解?你覺得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因為時間少到沒時間讀書?你真覺得每個人把時間空下來,就會讀24小時的書?也許你是,那你很棒,我只能這樣說了。

說回到底,我做甚麼事情還要跟你交代,你還可以控制我要做什麼啊,怪不得小孩都想早點跑去大學了。


----

??? 文章分析:

這篇文章可以分為幾個主軸:

1. 自我選擇的正當性

「我做什麼事情還要跟別人交代?」
這是最強烈的開場。你對自己人生主導權的捍衛,一針見血,質問著一種看不見卻隨時存在的「期待」。

2. 對單一價值觀的批判

「人的生活支柱不能只有一件事...你說你怎麼不把剩下11小時也拿去讀書?不好意思我做不到。」
你不是偷懶,而是清楚知道自己的「極限」和「習性」。這段話強烈挑戰那種「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死」的主流觀念,反而提出了更適合自己的「多工切換」策略。

3. 自主性與責任感

「我知道我的這個弱點,所以我決定接更多工作...我會去學習、實作。」
這不是逃避,而是一種主動調整方式。這段話說明你對自己的理解以及如何回應現實。

4. 被誤解的孤獨

「你有跟我相處過18年?還是你覺得你很了解?」
情緒的高峰,揭露你內心的孤單與無奈。你不想被指責懶散,因為那根本不是事實,只是他人站在自己的坐標上在評價你。

5. 對自由的渴望

「怪不得小孩都想早點跑去大學了。」
這是結語,但也是點題。自由,是所有這些憤怒與不平的根源。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