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公共行政學】現代公共行政 Versus 「後現代」公共行政(Farmer, 法默)

Hikari Aoi 藍光 | 2025-03-19 01:23:04 | 巴幣 104 | 人氣 366



BGM:千譯-重寫(霹靂驚濤 ED,周郎填詞)



〈「後現代公共行政」對「現代公共行政」之批判〉

一、理論濫觴:
  1. 提出者:法默(Farmer)
  2. 書名:《Anti-Administration》(不知道的人看了這書名,還以為他無政府主義者,靠北)
     → 其實是anti「傳統公共行政」。
     → (1) 依法行政、(2) 層級節制、(3) 專業分工、(4) 指揮鏈、(5) 本位主義,Weber的理想型。

二、對「現代公共行政」的批判,與現代公行之核心要素:
  1. 界定:
   遵威爾遜「政治-行政二分」觀點的公共行政理論。(NPM:我躺槍了?)

  2. 「偏狹主義」(Particularism):
    指忽略自身所處之系絡(context, 含外環境、傳統文化倫理道德、歷史等人文因素),所產生之「盲目(令人)師法」。(錯將成功的「個例」,視作可以再現的通則、鐵律)
    → EX:把在歐美成功的那套「只要工業化」就會成為「已開發國家」的線性邏輯理論,搬到拉丁美洲實踐,被學者詮釋為「依賴理論」,即拉美沒有得到任何關鍵技術,卻被美國跨國剝削得更加劇烈。(反之則為「依賴-發展論」

  3. 科學主義:
    (1) 以(前)「邏輯實證論」、「經驗主義」作為方法論(method)之奠基。
    (2) 社會科學之學者針對一現象提出「命題」,藉以「詮釋」現象之成因。
       透過研究「變項」與變項間的「關係」性,進而達到「預測」人類行為(行為主義)、「控制」(Control) 結果,使所欲之事發生,預防不所欲之事的發生。上述為邏輯實證論的旨趣。

  4. 技術主義:
    僅重視「工具價值」(3Es, 經濟、效率、效能,工具理性),忽略「目的價值」(實質理性),進而成為「單一向度的人」(One-Dimensional Man, Herbert Marcuse)。

  5. 「師法企業」(B途徑, Businesslike):
    (1) 受「行政學之父」威爾遜的影響,信奉「類同管理」(generic managerialism)。
    (2) 忽略「公部門的獨特屬性」,即公共性。企業管理只需向股東會負責,但是公共管理必須向全體社會大眾負責。



老師一邊說這是trash point,一邊抄黑板抄得很爽,所以這到底是會考,還是不會考???

【後現代公共行政】

一、理論內涵:
  (1) 反「偏狹主義」:
     並非所有歐美、西方(第一波工業革命)發達國家的制度與成功案例,皆適用於非歐美地區。亞、非、拉丁美洲等地區,需更重視自身所處系絡之特質。
   (自社群主義的論點觀之,則是她們適用何種管理方法與論述,需由社區內的分子自行界定,非是由西方學者來界定。)

  (2) 反「科學主義」:
     方法論之奠基為「後邏輯實證論」
     (A) 科學的旨趣在於「詮釋性」:即「交互主觀性」。(對研究對象之設身處地)
     (B) 科學的旨趣在於「批判性」:對「公平、正義」的追求。(4Es, equity)

  (3) 反「技術主義」:重視「實質理性 」(目的價值,自我批判、反思與道德良知。)

  (4) 重視「公共性」:重視「公共管理」(以實踐「公共價值」(群性)為目的)與「企業管理」(以「營利」, self-interest, 為組織目的)間的差異性。

二、「後現代」公共行政理論:
  (1) 囊括所有持「政治、行政合一觀點」之管理方法。
       (2) 強調對公民的「回應性」(Responsiveness),與廣義(第三界定)的「代表性」(Representation, 政府所施行的公共政策,應涵括對各階層、種族、不同多元利益團體具差異性的利益價值,藉以實現公平正義,equity, 4Es。)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0則留言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