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從眾籌到季番:機械臂

微笑的貘 | 2024-12-20 20:15:57 | 巴幣 3108 | 人氣 488

這篇文章要介紹的不是動畫本身的內容,而是製作組如何從無到有做出一部動畫。我作為一個獨立遊戲的開發者,覺得他們的經驗很有參考價值。此外這篇文章還會提到製作技術還有文化脈絡等幕後的故事。

起源
機械臂的導演オカモト(Okamoto)從大學時期就參與自主製作動畫的社團 TriF,做過一些動畫。

她並不是傳統2D動畫的專業出身的,而是CG專業的科系。
他想要做遊戲,所以去CC2這家遊戲公司實習。公司的老闆看到了他畫的概念美術圖後大為讚賞,提議把它做成動畫,成為了她的第一位資助者。
於是有了第一部PV
老實說這部影片除了CG之外,與業餘的動畫相比都不算出色。當時應該沒有人會相信她真的可以把一整部季番做完。


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她在2016年展開了眾籌。眾籌的網站今天都還看得到。


這是眾籌時期的宣傳PV

奇怪的是,眾籌的宣傳重點不是從日本開始的,而是在kickstart直接面向國際宣傳。是在國外有知名度後才有日本人知道。最後只有6%的募款來自日本,其他的都來自國外。
接著他們的社團成員組成了動畫公司TriF,據說只有六個人,完成了一集25分鐘的樣片。

樣片的PV
樣片釋出後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獲得了更多的資源,能夠實現季番的目標了。


後半場

樣片釋出後,波麗佳音聯絡了他們。說要觀察他們兩年,認同了他們的實力才提供資金。是叫人這兩年喝西北風喔...從動畫的表現來看,可能是在製作完第三集之後資金才進場的。推論的依據是第三集之後劇本的格局突然擴大,還有下配樂的時間點很奇怪的問題改善。波麗佳音作為一家影音出版公司,提供配樂的技術支援應該不是難事吧?

除了波力佳音外,另一個資助者是北九州市政府。因為該公司設立於福岡,但是作者覺得福岡太老土,北九州市的風景比較有近未來的感覺,就去那裡取景。跟許多動畫一樣,以地方宣傳的名義與地方政府展開了合作。動畫播出後北九州市政府幫忙做了很多宣傳活動。

再來是人手的問題。光是六個人是沒辦法做出季番這麼長的動畫的。作為一家沒沒無聞的新創公司幾乎只能招募到毫無經驗的新人,所以他們花費了很多心力訓練新人。雖然辛苦,但結果應該是值得的。
最終,季番得以在2024年秋季播放。


播出後的反響
就跟大部分的原創番一樣,沒有原著知名度作為後盾,以及強大的宣傳加持,人氣不怎麼樣。
在巴哈姆特動畫瘋的播放數甚至輸給很多廁紙番。雖然這似乎是原創番的常態,我還是覺得他被低估了。個人推測的原因有幾個:

原創番的特性
因為以上原因,會關注原創番的人極少。通常是看動畫很多年的資深老宅,把該季番表看過一輪後刻意挑選出來的。這類人可謂宅界的老饕,標準嚴苛(特別是在劇情方面),品味特殊。大眾王道系的作品他們是看不上眼的。偏偏機械臂就是王道走向,劇情還是其短版。某篇訪談中有提到,因為大家都是做動畫的外行人,沒有人會寫劇本和畫分鏡...再加上製作組想放進去的內容太多,季番根本演不完,情況變得更加混沌…

就算是這樣也不該輸廁紙啊
劇情的好壞是相對的,再怎麼說也比完全擺爛的廁紙強。在動畫製作品質方面甚至能和霸權番媲美(製作組說大家都是外行人?)。但是會看廁紙番的觀眾...根本不會關注原創番…


播出的時段
機械臂播出前的半小時剛好就是本季最強霸權的播出時間,隔天討論流量直接被吃光,哭死。

最後留下的觀眾大概是以下幾類人:被女主角阿晶吸引的人、喜歡機械的人、喜歡中二病的人、喜歡平成年代動畫的人。

關於平成年代的動畫,很多人覺得機械臂像killla kill這部動畫。而我個人認為他更像是該片導演今石洋之的另一部作品,天元突破。可能是天元突破年代久遠(2007),有看過的人不多吧?


製作技術

這部動畫的發想源於Okamoto的一張插畫。他想要描繪人與機械共生的世界。機械很難畫,純手工會累死。但是純3D的話,人物容易顯得太僵硬。想要讓機械與人物完美融為一體,還是必需以3D為主體。所以他們最後得出的方法是:動畫師先畫2D的草圖決定大致的動態,再用3D做動態的細節,然後再用2D修飾讓畫面看起來像2D動畫。
2D->3D->2D
這看似繞了一大圈彎路,卻是實現導演心中理想畫面的唯一方法。
相關的技術細節或許可以從這部影片中得知。我因為不是動畫專業的所以我其實也看不太懂。

這顯然不是主流的動畫製作流程,我問了一些人對此的看法:

-我流絕技-by 會做動畫的美術小夥伴
-聽說成本很高,只有MAPPA那種有錢的大公司用得起-by匿名網友
-業界有人在使用這樣的方法。但是如果作畫太依賴CG骨架的話,可能造型和動態會過於僵化,喪失了作畫感-by某動畫老師

機械臂的畫面擁有3DCG 的立體運鏡,2D的生動表情和誇張特寫,某種程度而言是個奇蹟。缺點是幀數有點低,可能是因為人力不足導致的。

社團起源的團隊

其實在更早之前,也有一個動畫公司的起源是學生社團。Gainax,就算你沒聽說過這家公司,也一定聽說過eva和天元突破。
1981年,一群年輕人為了日本第20SF大會製作了開幕影片,DAICONIII
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機械臂有與之相似的特質。
相隔40年,機器人和美少女都是阿宅的最愛。
機器人...和美少女...分毫不差…


還有不計代價,瘋狂地把想要的元素全部塞進去。彷彿錯過這次就沒有下次一樣。
製作組的野心絕不止步於此,這只是一個序幕。

繼續說 Gainax的故事。Gainax並非一帆風順,他們的第一部正式作品王立宇宙軍叫好不叫座。那畫面的精細度就算跟現在的動畫比也是嚇死人。

為了還債所以繼續做動畫...就這樣一直循環直到公司瓦解為止...在這個過程中,留下了名留青史的eva和天元突破。

TriFGainax沒有直接的關聯,其作品機械臂與天元突破卻有相似的風格。這是巧合?還是某種奇妙的因緣?

傳奇的終幕,或是序幕?
雖然機械臂有諸多遺憾,特別是有一堆角色和設定沒有時間演出來。如果能演個兩季一定更好看。希望他們接下來可以找到合適的腳本家。
他們會成為新生的Gainax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大部分的訪談內容大同小異,但細節上可以互補。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