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無劇透
三兄弟的印度心靈之旅,雖然從宗教的角度來說這心靈之旅是失敗了,卻也真因為這一趟而成全了某一種心靈之旅。
畫面編排上特意讓故事中的三兄弟一個順著一個來,一種不符合現實的秩序感就這麼順滑自然地出現在電影之中,這次也明顯感受到這部作為Wes Anderson的作品,突然拉近的鏡頭是變得多了。
此外他們說話實在太不符合顯示正常對話應有的flow了,但另一層面又因為他說話實在太沒重點的感覺,反倒因遠離電影應有的呈現程序而顯寫實。
正文
劇透區
“Maybe we could express ourselves more fully if we say it without words.”——這是我覺得最能總結本作的一句臺詞,通篇對家庭背景又或是心態轉變都沒清晰的臺詞或流程暗示,但各人對各事的不同反應,便是事情進展的最佳答案。
三兄弟在電影中的表現與一種三人家庭,或友誼關係頗為類似:三人行,一旦其中兩個有了矛盾了,那剩下的那個也會自然地被其中一方招手結黨。但這樣的結黨也不是永遠的,哪個瞬間想要推託對方又或是更傾向另一方的時候,曾經結黨的那個結盟訊息就會被。年紀大的兩個與在其中被拉鋸的那一個。
劇中我覺得有好幾處我是特別喜歡的:
一是當三人因為毒舌而被趕下火車時,Peter和Jack的對話。好像當人捆在一起了,這種為誰負責任、承擔誰的後果就成了共同的事,不問各人選擇。
一是當三人因為毒舌而被趕下火車時,Peter和Jack的對話。好像當人捆在一起了,這種為誰負責任、承擔誰的後果就成了共同的事,不問各人選擇。
"I wonder if the three of us would've been friends in real life. Not as brothers, but as people."
"Well, we probably would've had a better chance, I guess."
二是當三兄弟找到媽媽時,媽媽和大哥Francis的對話。也就到了這時候才開始明白Francis到底為什麼會騎車受傷,他那種非得為他人作主的性格又是從何而來的。
"What happened to your face?"
"I smashed into a hill on purpose on my motorcycle."(原本只有jack看著他,說完Peter也看著他了)
"I'm sorry to hear that. There's so many things we don't know about each other, aren't there?"
每個人,甚至是觀眾,看到的都不一定是它的全部 也是他的全部 畢竟在自己面前的就是這個人對自己而言的一切了。明明是最接近的家人,要感受到對方反倒要用更多的力氣和更多的契機,就是連語言都不能表達。正如這個故事一直透過不同的事上各人的取態,來暗暗告訴你為何不能對那時家人的抉擇治罪。
我認為這部的結局也同樣是有這樣一種半推半就,就這樣繼續面對家人的意味的——你的事會被這樣回應:未出生的孩子是個兒子,買了的馬甲正好更適合男孩子;繃帶會拆掉,傷和表現的真相會在母親那解答;而故事的人物,確實就是我們。承認了,否認了,拋棄一些讓大家指責大家的事(=父親的行李),是他們的答案。
最後附上幾張我很喜歡的電影截圖:
?三兄弟救了另一群木筏反了的三兄弟,但其中一個Peter就是負傷了也救不到了,即場死了,大哥就這麼一直牽著弟弟的手。
?這段很溫馨但也很好笑……Jack為了阻止兩哥哥打架真的是煞費苦心了。
Francis: [Francis and Peter are beating each other up] You don't love me!
Peter: Yes I do!
Jack: I love you too, but I'm gonna mace you in the face!
?這邊的構圖和情節都跟後來Wes Anderson又執導了的《毒》有異曲同工之妙……Peter買了一條毒蛇,車廂沒位所以就這麼把放了毒蛇的箱子放在自己肚子上睡著了,醒來發現蛇不見了?!抖尽分杏质沁@樣一個故事,某人看書睡著了,對來到的朋友說讓他輕手輕腳,在他睡得暖暖時書下面來了一條大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