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如何看待「人的悲歡並不相通」「人心都是肉做的」兩個相反命題

οπτασ?α | 2024-11-03 19:21:11 | 巴幣 282 | 人氣 229

這是以前看別人文章時想到的問題

我瞭解人與人之間有一定的隔閡,是無法透過文字完全理解的。但要說彼此完全無法理解這點又說不過去,因為如果「完全無法理解」的話那集體協作現象不該存在。
所以應該理解成一定程度的理解,而不是完全的理解,我按自己的理解畫出地板跟天花板

一般人的道德標準都是在中間擺盪的,最經典的像「我又不偷不搶」,確實稱不上惡,但離善也很遠。而真正頂點的善門檻相當高,只有極少數聖賢可以達成,而且還有別人的善在另一邊又不是善的例子(比如耶穌在猶太教中是褻瀆神的騙子,教徒亂放生把當地生態圈搞亂)

我認為宗教經典或是哲學思辯中,至高無上的善是遙不可及的,給人一個行善的方向,但永遠達不到。


人性很難向上貫穿,但向下貫穿是很容易的。比如歷史上的反社會殺人大魔王,獨裁者,或是壞的不是人而是邪惡的制度,環境導致一群人集體犯罪等等。像《人性悖論》(理查·蘭厄姆)中提到的倭黑猩猩中的雌性會共同壓制雄猩猩的暴力行為的案例。因些我歸納出:人性對善難有共識,但對惡的共識卻高度一致。比如陳樹菊女士的大善群眾不易查覺,但幾個暴力新聞就會讓家長焦慮著急接送小孩子放學


而現代社會比起強調善,更強調止惡。也就是說你能上去,那是你悟性夠,天靈蓋還開著。但是你一為惡,那社會跟集體就會一致撻伐(比如臺灣高達八成反對廢死,惡人就該受罰)。
這也是我認為法庭跟判決案例可能是現代社會最偉大的發明。因為法庭不會獎勵善人,但是對惡的定義是愈來愈精細的,而且各國還會相互參考判例,還有一堆什麼辯論庭,還要跟人文學術或心理醫學新發現交叉參考,都是在討論惡,沒在討論善的。
當然也如《人性悖論》中提到的,社會跟集體對少數的撻伐也未必是正確的。但這確實人與人之間存在相通的最佳證明

所以在談「人與人並不相通」這點,人性從中間向上提升的善較莫衷一是。但是向下貫穿的惡,「人與人相通」有顯著的共通性。所以我認為人性與其說性善性惡,不如說人性共通可能是「止惡」。止惡之外要幹嘛? 止惡等於善嗎? 也是莫衷一是了。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歡迎留言指教討論。

相關影片




他心問題

創作回應

落第武士
善惡這種東西本來就人類自己創造出來的,貓捉老鼠、老虎吃人,其實都是同一件事,不過對於人類卻有善惡之別。
2024-11-04 03:24:48
οπτασ?α
人沒事就是會思考「意義」什麼的,善跟惡只是其中一種標籤
2024-11-05 06:32:08
果凍山姆
「止惡」就是…社會化吧?社會就是一種遵守規範的約定,同意的人取得社會帶來的福利(公正與人身基本保障)而不遵守規範的踢出社會範圍(監牢)。這也是為什麼說,好的制度能創造好人普遍的社會,糟糕的制度相反。
2024-11-05 15:37:33
οπτασ?α
您的說法更能解釋我想要表達的,謝謝
2024-11-05 17:29:48
祜塵
人的善惡觀都是有時間段的,主要是看他當下遇到什麼事情以及環境的影響。

如果一個熊孩子今天只是基於純粹的好奇,玩弄死了一隻烏龜,對那時的他來說就是好玩而已。

不過再長大呢?如果他機緣巧合之下,終於“意識”到自己做的是錯的、甚至慘不忍睹,那他事後再回想這件事,可能當初的好奇害死烏龜,就變成這個熊大人的主要罪惡來源,夜晚想起都會有陰影。

說人是集體也是個體,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人生要走、需要學習的地方。
不是全部社會化就都會有一樣的共識,因為每個人思想都不一樣。這就是彩虹都會有各自的光芒和色彩的原因。


抱歉我不知不覺說了這麼多,不知道有沒有表達清楚??????
2024-11-08 04:09:34
οπτασ?α
你說的這個也很有道理。人的善惡也是隨著成長改變的。小孩搶玩具心態不能延續到出社會
2024-11-10 19:01:22
花閱絹
世間的事情隨時都在變化,善惡始終在拉鋸
2024-11-08 10:08:18
οπτασ?α
是的
2024-11-10 19:01:35
Astray
我覺得大多數人都是不善也不惡的...
但會依照當下的情況來決定是要善還是惡...

最近工作有點累,被人一直好聲好氣的詢問老問題,我累到不耐煩地用著不好的口氣回應對方,我不知道這個舉動是不是惡?或是接近惡?我很難形容這個...
2024-11-09 11:29:50
οπτασ?α
我有時會不自覺將情緒衝向他人,事後覺得自己很丟臉[e26]
2024-11-10 19:04:22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