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蒐集資訊的過程,我常常看到一種令人遺憾的故事
「我被校園霸凌,但老師也完全沒有要處理的意思,甚至老師也是幫兇」
雖然我小時候遇到的環境也是一直告訴我教師是很崇高的職業,要尊師重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但我不管怎麼看都覺得...大部分的老師就是普通人吧?
尤其說著「因為公務員是鐵飯碗」所以當老師的人,感覺從一開始就不是真的要對培育英才多有熱情的人吧? 倒不如可能完全相反?
所以我其實搞不懂為什麼感覺很多人對教師的期待很高,好像發生在學校的所有事他都能解決,比哆啦A夢更萬能,我自己常常覺得很多老師就是很普通的工作者,也沒有打算擺爛,但自己責任內的事已經做好,就希望麻煩事別找上自己
所以像校園霸凌這種超麻煩的事,尤其在老師的立場他根本就搞不清楚發生什麼事,所以通常很難行動,而且尺規也很不準,除非很能換位思考,不然很多成年人就喜歡告訴年紀更輕的人那些事都不算什麼大事,忘記身為小孩時會在意或是會痛苦的事也是貨真價實的感情,所以我覺得沒有理由去期待也沒有受過反霸凌專業訓練的老師,去處理校園霸凌這種問題
所以不是老師的錯嗎? 不是這個意思,是為什麼會認為要期待老師解決這種問題? 如果他是少數存在的富有熱情和智慧的好老師,那可以考慮借力,但如果只是普通人,那就跟海水雖然是水,但卻無法用來解渴一樣
真正麻煩的是小孩常常很無力吧? 遇到霸凌能選擇的手段是很有限的,尤其常常不能選擇最有意義的那個選擇--遠離,因為就是不能離開學校,還得一直一起上課,所以霸凌才有機會慢慢升級
但全都是霸凌者的錯嗎? 沒錯,的確大部分都是他們的錯,但那又怎麼樣,因為是他們的錯霸凌就會消失嗎? 反而得從根源來看,如果環境壓力很大,那本來就會誘使一些在常規管道三大需求得不到滿足的學生,把壓力和需求扭曲的發洩在其他人身上
成年人會情緒勒索和職場霸凌,那麼人生經驗更不足,精神更不成熟的小孩當然也會,因為大家全都是,非常符合馬斯洛需求理論的普通人
但正因如此霸凌者證明了自己是普通人,那麼對付普通人就適用普通人適用的手段,最基礎的就是調整利害關係,例如霸凌會失去很多好處,或是得承受很大的壞處
不過這就是我常常不懂的地方,我認識的很多人和蒐集到的案例,當事人都選擇把改變現狀的可能性,全權交到別人手上,例如希望老師或主管處理,但如果事與願違後,就覺得自己已經束手無策,因此只能接受現狀,選擇自己隱忍
然而在我研究和觀察的案例,接受現狀常常是最差選項,因為在敵人的立場,就會變成有安全的空間嘗試繼續侵略,例如試著再更過分一點,可以說接受現狀就是把控制情況的主動權繼續交給敵人
所以我也不懂為什麼很多成年人不知道不坦承不知道,要煞有其事的說一些自己也不確定的建議,例如
「面對霸凌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理他,人家覺得無聊就不會有興趣繼續欺負你」
這有可能是對的,但前提就是霸凌者是為了緩解無聊,如果不是那這個最好的方式可能實際上是非常糟糕的選項
但是在我研究和觀察的案例,從小孩到成年人,會選擇接受現狀的人幾乎在性格上都有強烈的共通之處,那就是極端的害怕衝突與冒險
他們會習慣性指出每一種嘗試改變情況的行動,都可能有某個風險會導致情況變得更糟,因此他們最終會認為他們其實束手無策,而最佳策略就是維持現狀,但看起來這個思考過程主要是感情主導,也就是只有什麼都不做維持現狀這個選擇,就算情況變得更糟也完全不是他們的錯的這種感情主導他們拒絕所有主動行動
據說迴避風險,這是人類很強烈的天性,而且有行之有年
所以好的格言常常鼓勵人: 「不冒險才是最大的風險」
而情緒勒索的爛建議正是: 「對霸凌袖手旁觀的人,也是霸凌者」
但兩者都是在試圖調整大眾對風險的評估
不過回到本文起點,我感覺要對一個人抱有什麼期待,不應該根據環境對那個人的期待,應該根據那個人自身採取的行動與實績,和背後的理念
所以當面對一個不理想的情境,並且希望更好時,最該抱有期待的對象,果然應該是自己才對
因為那份不理想和希望更好的感情,很可能都只屬於自己,主動放棄對自己的期待,去期待那些對現在可能相當滿意的人來改變情況,是勝率幾乎不存在的賭博,白白浪費自己的心情和心願的一擲千金
所以果然還是要由我和我的夥伴來做,預計45歲要和夥伴一起建設的大學城
其中一個關鍵果然就是要避免評價單一、資源有限、流動性差的封閉系統
在動彈不得的環境中,一直飢寒交迫,那麼久了就會寧願落草為寇也要溫飽,例如優秀只有成績好或考績好這種指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數人類是像水一樣的存在,有餘裕就願意對他人好,窘迫就可能選擇傷害他人
之前思考練習也得出相同結論,抑制犯罪最好的策略絕不是極刑,反正死不足惜就死不足惜,因此最好的策略是讓人愉快到捨不得犯罪
而解決很多人在意的問題就是創造價值,所以我跟我的夥伴,應該贏的了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