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了 謝謝你的詳細解答 我還是早點聯(lián)繫教授比較好
前情提要:
QA和綜合討論 →【攻略】考上東大 問都問
留日攻略-大學時期與先備知識 →【攻略】自學上東大!從零開始,手把手帶你留學日本頂尖名校 - Vol. 1
前言:
上篇談及想留學與考研,從大學時期就得兢兢業(yè)業(yè)。這段路黑暗又兇險,你有很高的機率得獨自撐下去。一個明確、合理的目標在心理上將幫助你堅持下去,現(xiàn)實上讓你實現(xiàn)考研留學夢。
我的目標也數(shù)度更動 : 阪大、東北大研究生 → 東工大IGP(C) → 東大院試直考
大學與入學管道的選擇往往是交互影響的,而對於強教授制的日本而言,設定目標的落點分析不只有擇校與管道,同等甚至更重要的是挑選指導教授。讀哪間學校? 怎麼進去讀? 要找誰拿內(nèi)諾? 怎麼找? 上述至關重要的問題將是本篇的核心。因此,你將在本篇看到 : 擇校、受驗管道、挑選教授的經(jīng)驗分享。
那麼就開始吧
【確立目標校】
↓ 日本學制主要有以下4種 ↓
■ 大學院
等同臺灣的研究所,本攻略系列的重點。在日本,碩士學歷的角色與臺灣不同,往大學院進學的人整體而言是少數(shù),不過等級越高的學校,進學率就顯著提高,而理系進學率又比文系高很多,東大理學、工學等繼續(xù)讀大學院者高達8~9成,RD等職位也仍以招收碩博士為主。
■ 大學(學部) / 短期大學
日本大學分為4年制與2年制(短大)。大學學部不用說,臺灣也是承認短大學歷的,和二專一樣以視為副學士學位。有趣的是,在日留學生的構(gòu)成中,學部比大學院還要多,出乎筆者意料。
■ 語言學校*
通常被當作報考大學院的跳板或體驗遊學的一環(huán)。常見的問題是到底該不該先去語校再考大學院? 經(jīng)驗上來看,如果有N2~N1的實力就不建議再從語校開始讀。大學有時也會為有志進入大學或大學院就讀的外國人開設提升其語言能力的教育課程,稱之為「別科」,例如慶應別科。
■ 專門學校
簡單來說就是技職體系的學校,畢業(yè)後拿的是「專門士」學位。不是本篇重點所以不贅述,要注意的是臺灣不承認專門學校的學歷。
*註 : 之前提過G30計畫,30指的是2020年前擁有30萬留學生。結(jié)論來說是提前達標,不過從學部/大學院留學生來看根本沒增長這麼多。合理推論日本政府把語校也算進去。從語校本身的定位來看,真的有符合G30的根本目標(解決少子化/增進國際化)嗎? 學生簽沒有特別申請是不能工作的,而日本近年黑工問題甚囂塵上,或許跟寧濫勿缺為了達標廣發(fā)語校學生簽的方式脫不了關係。
〔擇校〕
標準不外乎就是學術實力、專科實力、就業(yè)力、立地等。頂校通常擁有前3者均優(yōu)秀的總和實力。因此綜合排行通常是第一考量。除了QS和泰晤士,日本人也有自己的大學ランキング,如果要回臺灣,可能要參考國際大學排名和在臺知名度;留日的話務必參考日本國民對自己大學的排序。
參考諸多日本人自己的排序,大致上都符合這張圖的分區(qū)。如果想要藉留學加強學歷含金量與追求一定品質(zhì)教育的話,筆者建議至少挑選Bランク以上的地方中堅以及難關私立大學。本圖的詳細板與各區(qū)間大學的詳細介紹可至大學序列和日本の學歴。
一般來說,就業(yè)力與綜合實力高度掛勾,不過有時會被一個特別因素影響 : 「靠近東京」。在「東京一極集中」下,光是與東京的距離就會對學校與學生產(chǎn)生巨大影響。例如芝浦工業(yè)大學是B級底靠近C,因為位在東京江東區(qū)而讓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實力超過同級甚至一些A級的地方名校。未來打算在日就業(yè)的話和東京的相對立地也是考量的重點。至於東京以外的立地因素和生活成本等考量點很次要也因人而異就不討論。
至於落點分析,在強教授制下,與其說自己實力要怎樣才能上哪間,不如說自己如何才能先被哪間的教授發(fā)內(nèi)諾再來考過院試。故筆者認為可以先把目標設高,有心儀的頂校教授就聯(lián)繫看看,履歷寫的明明白白教授自己會衡量,再來就是從院試過去問評估合格可能。日本對體質(zhì)三圍不突出的學生算友善,有對到電波的教授加針對該系的院試衝刺備考一下,先天條件不好也能進頂大。
※ 小故事,筆者當初在明確告知背景與目標下被代辦的落點分析推薦廣島大學公衛(wèi),免考試僅書審的管道...很明顯就只想送學生去容易過的學程洗榜單,無視學生真正的實力與需求
【選擇入學管道】
一般來說常見的大學院入學管道如下:
◆ 院試直考 / 一般入試
直接與本地生一起考大學院入學試驗之意。基本上整套流程完整包含找教授、出願申請、筆試與口試。基本上不會限制只有本地生能報名,大多數(shù)報名文件也能接受形式略有差異的外國文件或具有相同意義的替代文件。然而,對外國人限制最大的應該是一些需在留資格、海外無法報名的一般入試。研究生、別科生或語校生常被作為直考的跳板。
◆ 外國人特別選拔
有點像專門開給外國人的院試,但是構(gòu)成上會與一般院試有些微不同,更加「契合」外國人,例如有提供國際上普遍的9月入學、英文試卷和面試、不要求在留、甚至筆試難易度與一般院試有別、僅有口試皆是有可能的。通常錄取名額相當少,未來仍是日文授課。
◆ SGU
如前篇所述,在中央統(tǒng)籌的強化國際競爭力的G30取消後,各校自行舉辦的英文授課項目泛稱。普遍上提供9月學制、完全線上申請、免筆試,未來將接受英文授課。
再來回顧一下不同入學管道分別看學生的什麼特質(zhì) :
〈直考〉 GPA > 研究 ≧ 課外活動
〈SGU〉研究 ≧ GPA = 校名 > 語言
※差異在於是否有統(tǒng)一的筆試來加強測試除了GPA以外的學術基礎;此外,因SGU的全球性而必須篩選來自不同國家和背景的高素質(zhì)競爭者,研究成果與出身校成為了一個更顯著、便利的區(qū)別標準,其帶來的科研潛力亦更能強化國際競爭力
那麼,哪些人適合走什麼管道呢? 以下筆者的主觀建議~
→ 院試直考 ←
● 日語能力達標 (至少N2)
● 有充足準備時間或預定要gap year
● 對專業(yè)課所學有信心 or 自我學習、情報蒐集能力好
● GPA與研究經(jīng)歷不突出 / 0研究經(jīng)驗
● 未來想在日就職 (不管怎麼說,在日就職日文能力的養(yǎng)成以及趕上就活季的時程還是相當重要)
→ 外國人特別選拔 ←
● 日語能力不太行
● 想畢業(yè)後無縫接軌9月開學 (依招考規(guī)定可能沒有)
● 想減少競爭者 (名額也少可能無法)
● 有特別條件如 : 優(yōu)異研究成果或強力的推薦函 (沒有筆試的情況)
→ SGU ←
● 完全不會日文
● 不喜歡畢業(yè)後空窗期
● 準備時間不足 / 偏好簡單的申請過程
● 非冷門或本土化領域 (SGU以二類科系和社會學、國際政經(jīng)文化等國際、跨域性領域為主,醫(yī)藥衛(wèi)生領域鮮少SGU)
● 有出色GPA和研究經(jīng)歷 or 好學校出身 or 強力推薦信
※SGU與院試直考的報名和應試通常會錯開,筆者曾經(jīng)思考過是否能兩個都報名? 感覺理論上可以但對於內(nèi)諾教授來說觀感不佳,有找備胎沒有全力以赴的感覺。此外,也想過已有日本學籍的研究生是否還能報「外國人」特別選拔或SGU? 到底是看出願時的身分還是出生地呢? 待筆者知曉答案後再來分享。
【篩選教授&實驗室】
選校與管道固然重要,但能否日本留學的大前提是聯(lián)繫教授、拿內(nèi)諾。學校端通常不會主動分配教授,沒有內(nèi)諾的話,可能無法報名考試,或是考試合格了也沒人指導被動辭退你。
筆者主要藉由以下標準來篩選教授與研究室 :
(1) 研究興趣匹配度
作為未來共事至少2年的人,能否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探索至關重要。因此筆者將自身與教授研究主題的匹配性放在第一順位。要注意研究室HP上的研究介紹可能教授已經(jīng)沒有在做了,務必和教授往來時確認。自身對該領域的熱忱與經(jīng)驗也能大大增加拿內(nèi)諾的機會。
(2)研究室HP有無在經(jīng)營或表明招募院生
官網(wǎng)作為研究室門面之一,多或少能看出教授對研究室經(jīng)營的心思與招募新血的意願。瀏覽HP時應該注意以下資訊 : 研究主題、論文產(chǎn)出質(zhì)與量、成員構(gòu)成(後面詳述)、研究室經(jīng)營方式(core time、指導方式、meeting頻率等)。筆者偏好能在HP上清楚得知這些資訊的研究室與教授。
(3) 成員的外國人與博士生數(shù)量
外國人太少或完全沒收過的話突然接受留學生的機率很低,寄信過去很可能只是浪費時間;PI是本國人但成員盡是外國人的也要小心,這在不管哪個國家都是警訊,可能有某些原因讓自己人都不選 (筆者已經(jīng)被很多前輩警告過)。沒有博士生也是個不好的徵兆,博班作為研究主力,沒有博班透露的是這研究室可能資源匱乏、教授指導風格有問題、缺乏學術傳承與產(chǎn)出的長期發(fā)展能力 (這點從論文發(fā)表也能得知)。
(4) 教授核心價值與管理風格
如上述提到的core time、研究題目確立方式、研究室作息與風氣等。每個人適合的風格都不同。
一開始筆者以研究科為中心尋找目標領域的教授,然而看了幾間帝大的藥學研究科都以傳統(tǒng)藥學的領域為主,想做的DDS和nanomedicine沒人做。之後改以目標領域為中心,找到符合研究興趣的一些教授後再順藤摸瓜從研究室HP或日本研究者網(wǎng)站找相關的其他教授,口袋名單就順利增加許多。以下為好用的日本研究者搜尋網(wǎng)站可以參考 : KAKEN、researchmap、日本の研究.com (這能查研究經(jīng)費)
※ 如果你一樣想留日且非東京大學不可,生物醫(yī)藥領域可以從以下這些大學院去尋找心儀的研究室,大致有 (1) 総合文化研究科 - 広域科學 生命環(huán)境專攻、(2) 新領域創(chuàng)成研究科 - メディカル情報生命専攻 (3) 醫(yī)學研究科 (4) 薬學研究科 (5) 理學研究科 - 生命科學專攻 (6) 工學系研究科 - バイオエンジニアリング専攻、先端學際工學専攻 等等。
最後談談筆者自己。一開始將目標放在頂層的舊帝一工神,希望讓學歷多鍍點金,增加未來留日的機會,且想要先以研究生入學之後再拚直考,這時仍自覺東大遙不可及。之後覺得研究生還要額外花一筆錢於是把目標轉(zhuǎn)向東工大的國際正式生管道IGP(C),然而可能是太晚找教授了所以不得其門而入。徬徨了一陣子後,諮詢一位東大博班友人時他覺得我考東大蠻有機會的怎麼不試試看,於是看了考古、研究了院試直考發(fā)現(xiàn)好像有那麼一點機會,於是便把最終目標訂為東大且非東大不可了。
以上就是筆者東大之路的第二彈內(nèi)容,裡面的許多部份相信也適用臺灣研究所。。如果對本篇、日本留學或任何想問的問題都能在這或問都問串提出。下一篇預計討論教授來往與內(nèi)諾,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