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美國貿易統計與全球夥伴關係(2022年)

semmyenator | 2024-09-10 00:40:18 | 巴幣 0 | 人氣 57

美國貿易統計與全球夥伴關係(2022年)

以下為美國前八位重要貿易夥伴

2022年,美國貨物和服務進出口將超過7兆美元。
2022年,美國向全球商品出口總額將為2.1兆美元,比2021年(3,073億美元)增加17.5%。
2022年,美國服務出口將達到9,260億美元,比2021年(1,307億美元)成長16.4%。服務出口9%。
2022年,美國服務出口前五位購買國分別是:愛爾蘭(831億美元)、英國(809億美元)、加拿大(695億美元)、瑞士(524億美元)和中國(422億美元)。
2022年,美國從全球商品進口總額將為3.2兆美元,比2021年(4,137億美元)增加14.6%。
2022年,美國商品進口前五大供應國分別是:中國(5,363億美元)、墨西哥(4,548億美元)、加拿大(4,366億美元)、日本(1,481億美元)和德國(1,466億美元)。
2022年,美國服務進口將達到6,803億美元,比2021年(1,303億美元)成長23.7%。
2022年,美國服務進口占總額比例(373億美元)。

2022年,美國最大重要貿易夥伴加拿大將出口3,565億美元貨物,進口4,366億美元貨物。
2022年,第二大貿易夥伴墨西哥將出口貨物價值3,243億美元,進口貨物價值4,548億美元。
2022年,中國作為第三大貿易夥伴,將出口貨物1,504億美元,進口5,363億美元。
2022年,第四大貿易夥伴日本將出口商品802億美元,進口1,481億美元。
2022年,第五大貿易夥伴英國將出口貨物762億美元,進口服務708億美元。
2022年,第六大貿易夥伴德國進口商品價值1,466億美元。
2022年,瑞士第七大貿易夥伴,貿易總額達48億美元,服務出口達524億美元。
2022年,愛爾蘭第八大貿易夥伴,貿易總額48億美元,服務出口831億美元。

2022年,美國是世界第二大貿易國,僅次於中國。
2022年,美國是世界第二大貨物出口國,僅次於中國。
2022年,美國是世界上最大服務出口國。
2022年,美國是世界上最大商品進口國。
2022年,美國是世界上最大服務進口國。

貿易與匯率:比較分析

美國和中國之間有爭議貿易關係。強調中國在1970年代末期實施經濟改革,導致1979年與美國關係正常化。影響匯率因素包括利率、通貨膨脹和貿易平衡。它解釋了高利率如何吸引外國投資並提高匯率,而低利率往往會降低匯率。文章也提到了匯率對投資者投資組合影響以及監控匯率對於投資決策重要性。

以下是對影響美國與這些國家貿易關係關鍵因素、貿易商品類型以及這種關係在過去十年中如何變化詳細回應

美國與其主要貿易夥伴貿易關係受多種因素影響

比較優勢、關稅和貿易壁壘、貨幣匯率、智慧財產權保護。各國傾向於出口根據其資本、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等要素稟賦能夠更有效地生產商品。這種比較優勢概念推動了美國與其合作夥伴之間大部分貿易。美國歷來在農業、紡織等某些領域維持較高關稅和貿易壁壘,影響了與貿易夥伴貨物流動。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世貿組織等全球貿易協定減少了許多此類障礙。美元與其他貨幣之間匯率波動可能使美國出口競爭力增強或減弱,進而影響貿易平衡。美國經常指責中國和其他貿易夥伴對智慧財產權保護不足,導致緊張局勢和貿易爭端。從貿易商品種類來看,美國向主要貿易夥伴出口主要是高價值製成品、農產品和服務。作為回報,美國進口各種消費品、工業用品、資本設備和原料。

過去十年,美國貿易關係發生了幾次重大變化

美中貿易逆差大幅成長,導致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美國加徵關稅。這擾亂了兩國之間供應鏈和貿易流動。美國尋求與加拿大和墨西哥重新談判主要貿易協定,包括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現為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旨在減少貿易逆差並解決保護智慧財產權等問題。保護主義政策和「美國優先」論調不斷抬頭,美國在與夥伴國貿易問題上採取了更激進立場。COVID-19大流行也擾亂了全球供應鏈和貿易模式,促使各國重新評估其貿易依賴性。美國貿易關係仍然至關重要,但近年來隨著美國尋求解決明顯失衡問題和保護國內產業而變得更加有爭議。

中美貿易關係:有爭議歷史及其對全球經濟影響

1979年,隨著中國決策者致力於促進貿易和投資,美國和中國實現了關係正常化。
1986年,北京申請重新加入世貿組織前身《關稅及貿易總協定》。
2001年,經過與美國和其他世貿組織成員曠日持久談判,中國於12月加入該組織,並提高了其法律法規透明度。然而,中國從未完全擁抱市場這隻看不見手。
2007年,美國副總統切尼表示,中國軍力建設與該國既定和平崛起目標不符。中國表示,正在增加支出,為士兵提供更好訓練和更高工資,以保護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
2017年,美國和巴西均為中國主要大豆供應國。
2018年,美國先後對三項來自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最初目標是每年進口340億美元,然後再增加160億美元,最後再增加2,000億美元。結果,美國從中國進口所有三類加徵關稅商品都大幅下降。由於來自中國進口增加,美國貿易逆差增加,部分反映了提前裝貨。中國加徵關稅後,美國對華出口大幅下降。
2019年,截至3月份,可以觀察到略有下降,但美國對中國出口也在下降。
2024年,包括CFR高級研究員Brad.W.Setser在內經濟學家將中國再次出現出口過剩(特別是電動車、太陽能板和其他綠色技術)稱為第二次中國衝擊。4月,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恢復與中國國防部長董軍上將自2022年11月以來首次對話。計劃和以色列與哈馬斯戰爭等問題。不到一個月後,拜登對中國電動車和其他綠色產品徵收新美國關稅。

中美貿易關係多年來一直存在爭議

兩國擁有相互競爭經濟體系,中國則是由中國共產黨監管國家主導經濟,而美國則是自由市場經濟。美國先前徵收關稅以及中國隨後採取報復措施影響已經在貿易數據中顯現出來。直接涉及國家及其貿易夥伴都受到關稅上調影響。最近宣布和設想新美中關稅預計將擴大到兩國之間所有貿易,額外影響將在短期內使全球GDP減少約0.3%,其中一半將來自商業和市場信心影響。一些美國和中國商品生產商在國內市場與受關稅影響進口產品競爭,以及與他們競爭第三國出口商,都是潛在贏家。然而,受關稅影響美國和中國商品生產商以及將這些商品用作中間投入人是潛在輸家。貿易轉移是生產者受到影響管道之一。美國雙邊總數據確實表明,貿易轉移已經發生,因為來自中國進口減少似乎被來自其他國家進口增加所抵消。例如,在美國加徵關稅部分商品中,美國從墨西哥進口大幅增加。生產者可能受到影響另一個管道是商品交易價格市場分割。沒有什麼比大豆情況更明顯了,大豆趨勢正在上升。儘管此後價格再次趨於一致,對中國大豆出口也有所恢復,但美國豆農遭受損失,而巴西豆農則受益於貿易轉移和市場碎片化。未能解決貿易分歧以及其他領域(例如涉及多個國家汽車行業)進一步升級,可能會進一步削弱商業和金融市場情緒,對新興市場債券利差和貨幣產生負面影響,並減緩投資和貿易。更高貿易壁壘將擾亂全球供應鏈並減緩新技術傳播,最終降低全球生產力和福利。更多進口限制還會降低可貿易消費品價格,對低收入家庭造成更大傷害。

近期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對多個關鍵產業產生了重大影響

製造業、技術與智慧財產權、農業。「中國衝擊」導緻美國製造業大量失業,特別是鋼鐵、鋁和其他面臨來自受補貼中國生產商日益激烈競爭行業。研究表明,製造業就業流失導致受影響地區政治兩極化。美國指責中國實施強制技術轉移政策,要求美國公司分享其智慧財產權作為在中國開展業務條件。這引發了人們對中國獲取美國敏感技術能力國家安全疑慮。美國對華農產品出口受到中國報復性關稅嚴重影響。在中國徵收關稅後,大豆出口尤其大幅下降,使巴西大豆生產商受益。整體而言,自貿易緊張局勢開始以來,美國對中國農產品出口大幅下降。只要貿易協定發揮作用,它們在塑造美國與其他國家關係方面發揮核心作用。美國加入世貿組織被視為將中國融入全球貿易體系、推動經濟和政治改革一種方式。然而,中國尚未完全接受自由市場原則,導致補貼、國有企業和技術轉移等問題上緊張局勢持續存在。近期,美國奉行更激進貿易政策,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並限制某些技術出口。這不僅使美國與中國關係緊張,也使美國與歐盟和日本等盟國關係緊張,這些國家對中國貿易行為感到擔憂。同時,美國尋求透過新貿易協定加強與其他國家經濟聯繫,例如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簽署《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傮w而言,透過協議和政策管理貿易關係已成為美國與世界互動核心部分,對特定產業以及更廣泛地緣政治動態產生重大影響。

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及其對多個產業影響

美國和中國之間貿易緊張局勢對兩國和世界其他地區產生重大影響。2018年至2020年中美貿易戰,導緻美國農民損失數十億美元,中國糧食價格上漲,改變了大豆等農產品生產和貿易結構。2018年,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目標是每年進口340億美元,然後再增加160億美元,最後再增加2,000億美元。這導緻美國從中國進口所有三類加徵關稅商品都大幅下降。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也對全球經濟產生影響。最近宣布和設想中美新關稅預計將在短期內使全球GDP減少約0.3%,其中一半是由於對企業和市場信心影響。緊張局勢也導致關稅生效前進口成長加快,以及來自中國進口下降,但被其他國家進口增加所抵消。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也對農業部門產生影響,中國正在探索基改大豆商業種植和替代蛋白質開發等新方法。中國也實施了進口多元化、增加國內產量、降低動物飼料中豆粕含量等措施,並取得了顯著成效。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也對科技業產生了影響,美國官員擔心中國獲取美國敏感技術將增強中國軍事實力,而使用中國技術美國公司可能使美國國家安全面臨風險。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也對兩國政治關係產生了影響。自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訪問臺灣以及拜登總統多次表示美國將在軍事上保衛臺灣以來,臺灣問題緊張局勢加劇。事態急劇升級。核子大國之間爆發「熱戰」可能性持續上升。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也對兩國經濟關係產生了影響,中國在鄧小平領導下於1970年代末進行經濟改革導致國家對經濟控制放鬆以及私營工業發展。中國於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承諾實施一系列全面經濟改革,包括大幅削減進口商品關稅、保護智慧財產權以及提高法規透明度。然而,中國經濟體係由中國共產黨主導,它透過集中管理國有企業、控制金融機構和強大經濟計畫委員會來監督經濟。

對美國農民長期影響、其他國家反應、受影響技術

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對美國農民產生了重大長期影響,其他國家也以多種方式回應美國對華貿易政策,美國對特定技術實施各種出口限制。中國徵收報復性關稅後,美國對華大豆出口大幅下降,導緻美國豆農價格和利潤大幅下降。這導緻美國大豆產業債務增加、生產成本上升和農場收入下降。美國政府必須提供數十億美元補貼和援助計劃來支持受影響農民,但這些補貼和援助計劃針對性不強,並造成了不平等,一些地區比其他地區獲得了更多援助。貿易戰擾亂了全球農業供應鏈和貿易模式,迫使美國農民尋求替代出口市場,而這可能具有挑戰性且利潤較低。貿易緊張局勢造成不確定性和波動性使農民難以做出長期種植和投資決策,削弱了他們計劃和適應能力。歐盟、日本和加拿大等美國貿易夥伴對中國補貼和強制技術轉移等不公平貿易行為表示擔憂,並支持美國解決這些問題努力。不過,這些國家也批評美國使用單邊關稅,認為這破壞了多邊貿易體系,損害了各國經濟。巴西等一些國家受益於貿易轉移,因為它們能夠增加對中國農產品出口,以取代不斷下降美國出口。中國因應措施是實現進口來源多元化,增加國內產量,並減少對大豆等某些農產品需求,以減少對美國供應依賴。半導體及半導體製造設備、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電信設備、軍民兩用技術。美國對中國先進半導體晶片及相關技術出口實施限制,旨在限制中國發展本國半導體產業能力。美國也限制了人工智慧和量子運算相關技術出口,這些技術被視為對未來技術主導地位至關重要。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在美國網路中使用華為和其他中國電信設備。美國加強了對既有民用又有潛在軍事用途「軍民兩用」技術出口管制,以防止這些技術被用來增強中國軍事能力。這些出口限制旨在減緩中國技術發展,保持美國技術優勢,但也擾亂了全球供應鏈,引發了人們對中美技術競爭可能進一步升級擔憂。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