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心得】FLOWERS -Les quatre saisons-(四季)

熟魚片 | 2024-07-28 20:24:41 | 巴幣 2442 | 人氣 345


「──因為愛情故事裡總是會發生奇蹟呀。」


就讀寄宿制聖彗星蘭學院,由一群少女歷經春、夏、秋、冬,在繁花盛開至枯萎凋零的四季中,彼此相識、相愛、離別,所共同譜寫而成的花之物語

《FLOWERS》是一款由Innocent Grey開發,於2014年發行的百合系文字冒險遊戲,系列首部曲《春篇》一推出即獲得反響,後陸續推出了夏、秋與冬篇,合計四部曲。

主線劇情貫穿全作,於夏、秋篇另有其他少女作為主要角色敘事。唯美的畫風、柔情的音樂,充滿文學氣息的文本與故事寓意,再加入推理解謎要素,使其即便劃分為全年齡向作品──或說正因如此,奠定了它獨一無二的地位,被譽為百合界經典神作。

FLOWERS -Le volume sur printemps-(春篇)》,講述本作主角白羽蘇芳,轉入設有特殊制度「Amitié」的全寄宿制女子學院聖彗星蘭學院就讀,與自己的Amitié匂坂真由理與花菱立花相遇,墜入剪不斷理還亂的三角關係之中,展開一段苦澀而甜美的愛情故事。

FLOWERS -Le volume sur été-(夏篇)》,第一人稱視角切換為白羽蘇芳的書癡好友──輪椅少女,八重垣艾莉卡。講述其與轉學生考崎千鳥被配對為Amitié之後,所發生的於夏天綻放芬芳的戀曲。

FLOWERS -Le volume sur automne-(秋篇)》,第一人稱視角再次切換,本季主角為白羽蘇芳的前輩,亦是聖彗星蘭學院尼西亞會的會長──八代讓葉。講述其與青梅竹馬、同時為尼西亞會的副會長──小御門奈莉奈,兩人之間如秋季星空般難以評估距離的浪漫童話。

FLOWERS -Le volume sur hiver-(冬篇)》,第一人稱視角回到本作主角白羽蘇芳,講述其試圖解謎從春季發生至今的一切謎題──關於學院的「七大不可思議」之真相,將某個重要之人帶回,也是系列最終曲。

如前述,《FLOWERS》不單單只是講女性間的情愛,還包含了佔據劇本一定比例的推理解謎要素,只要玩家答錯就會步入bed end。就先不提它的謎題設計與推理是否合理,這部分確實為本作帶來另一層趣味性,增添遊戲豐富度,且環扣「七大不可思議」主軸,含有不少怪談成分,搭配BGM有時真的令人發毛,氛圍營造出色。

整體而言,以文字冒險遊戲(視覺小說)為基調,從劇情、美術、音樂到遊戲性,《FLOWERS》給出了不俗的表現,是一部沉浸感足夠,遊玩起來也相當緊扣人心的百合向作品。它不需要靠煽情的畫面(當然還是有)、破壞性的語音或特效,也能夠為正在發生的劇情打造足夠的想像空間,使玩家身歷其境。若你擔心它是全年齡向不到水溫,不用擔心,它依然很香。不如說全年齡向才是王道。

以上是不劇透心得。若上述內容引起你的興趣,本人是懷著務必嘗試的心態推薦遊玩(Steam有簡中版)。一開始建議先自己玩一遍,玩到某個程度後會需要攻略(除非你立志不成為封弊者),網路上都有資源可以參考,但是絕不要搜索自己還沒碰到的季節,你會後悔,跟我一樣。其實我不建議搜尋任何文章就是,評價亦然……

那麼接下來進入全劇透分享,請還沒玩過的客倌先行離開,放張鎮樓圖。
好的,應該都走光了(不是說裙底)。

承前言,雖然我以讚許的角度推薦這部作品,但大多數作品都會有個「但是」,這部作品也不例外。我實在很不想給這部作品起這個「但是」,因為我看到有些評論留下一些惡劣的評語,彷彿用一句話推翻系列作的行為,讓人看了心裡很不是滋味。

遊玩過的人應該都知道我指的是系列最終曲《冬篇》,確實它有不少值得提出討論的部分,但我還是不希望看到明明有這樣的好作品被創作出來,卻要因為沒有滿足個人期待而被批評得一無是處。當然這都是個人自由,我也只能在這裡伸張個人想法發發牢騷了。

廢話不多說,讓我們從《春篇》開始吧。


再度來臨的春天
與暫時的朋友──Amitié一同


先講結論,我真的是被刀爛。應該所有玩過春篇的人都有共同感受,明明歷經千苦萬難,從內心抗拒、互舐傷口到相互理解,才終於走到一起的兩人,幸福happy的百合生活才正要開始,真由理妳怎麼就給我不見了啊!人勒!?留下那把相合傘一聲不響消失,我聽見什麼東西碎滿地的聲音。


「對不起,
  喜歡上妳了
  然後──
  還請把我忘了吧,
  白羽蘇芳第一次,打從心底向神祈求──」

看到這一段蘇芳向神祈求的時候真的是快哭倒。與愛人分別後第一個想到的不是自己或是兩人的未來,而是希望對方不要痛苦,這到底是哪裡來的大天使……

老實說,作為女主角,在一開始我對於蘇芳並不是那麼有好感,這不是討厭的意思,而是那唯唯諾諾的態度、總是想太多的個性,會讓人有些耐不住性子,因為這樣的角色性格並不少見。然而在後續的故事中,白羽蘇芳卻成為了最讓人敬佩的角色,歷經四季,就如同劇中人物的感想一樣,玩家肯定也感受到她巨大的成長,從擔心交不到朋友、因為過去的經歷不想再次被傷害,處於被動的一方,到後來決定尋找真由理下落,被八代誘騙(O)參選尼西亞會會長,獨自一人深入險境,只為求得真相與摯愛。面對這樣的她,你要怎麼不為之動容。

不單單是劇情催化的關係,在《只要有趣就夠了》這本書裡曾提過一個概念,成功的角色具備兩種特質:可親與可敬。「可親」的意思是平易近人,能夠透過鏡像神經元的啟動,讓讀者覺得角色很親近,通常會以犯蠢、或是在面對困境時常有的表現來呈現;「可敬」則是遠離平凡的一面、顯得特別的一面,讓人感到尊敬、敬佩。以蘇芳來說,她飽讀詩書與推理的能力絕對是她的「可敬」之處,看似難解的題,卻在她那看似無害的外表之下,藏有通往解答的鑰匙。

所以在《春篇》結尾我真的是跟蘇芳一樣,跟著劇本一起被虐爛。
這該死的相合傘…

不過老實說結尾有點倉促,雖然在劇情中有數次提及校方教會似乎對於同性戀有曖昧的不相容性,所以以校方拆散兩人的理由來看還算合理(蘇芳被威脅若是不與真由理停止目前的關係就要更換Amitié)。

但重點是明明蘇芳都還在掙扎要不要分手,事件就唐突發生了,而且也不是被拆散Amitié組合而是真由理直接被退學,這些謎點讓我在因結局而心如刀割之際,也覺得就這樣結束未免太不對勁,於是就立刻上網搜尋(當時還以為春夏秋冬是各自獨立的故事),才知道原來這只是主線的開端,鬆了一口氣。

……才怪!我立刻就把夏秋冬篇給一次包下來並馬上打開夏篇(直接沒管立花線),都已經被劇透真由理會在冬篇出現了,誰有辦法慢慢來啊!

總之,作為故事的序曲,《春篇》真的做得相當引人入勝,雖然同樣是三角戀的習題,但沒想到三人間的關係展開會如此錯綜複雜,還頗新奇的。

一個是無微不至照料的人,因為生長在需要比較的家庭環境,也將此一心態套用在Amitié的關係中,結果妒火中燒,以真由理的秘密強迫蘇芳與其交往,最後反成為了蘇芳唯一的守護神,也是唯一一個最後情感沒有落腳處的角色……為難妳了,立花。

一個是自己憧憬之人,因為擁有相近的過去與不想公諸於世的秘密,使兩人互相接近、舔舐傷口。儘管最初由於情感投射,以為自己喜歡上的是另一名Amitié,但在歷經下雨受困、被汙衊為襲擊八代的犯人,到最後差點放棄聖母一職的一連串事件裡,總是有那個特別的她前來拯救,使她悸動。

正因為憧憬,所以不允許真由理放棄聖母祭聖母一職。蘇芳表示如果她放棄了,有預感自己的人生也會就此完蛋,真由理只好乖乖聽從老婆的話回到崗位上。真有妳的,蘇芳。雖然說如果當初沒有成為聖母,也不會有後面那一連串麻煩事就是了……

令人心潮洶湧又使人心碎的春季結束,接著進入《夏篇》。


夏季已至──
珍愛著孤獨與寂靜的少女,第一次體會到了
戀愛的歡喜。


來到了風光明媚的夏季,彷彿要替補真由理離開留下的空缺,聖彗星蘭學院轉進了一批轉學生,其中一名不茍言笑的少女──考崎千鳥,成為了輪椅少女、八重垣艾莉卡的Amitié,兩人的人生自此有了天翻地覆的轉變。

四部曲當中,就屬《夏篇》的調性特別鮮明、快活。或許是配合季節使然,或是主角兩人的個性就適合打打鬧鬧,或是考量春篇沉痛的結局後要來一點快樂的糖吃,總之,《夏篇》遊玩起來在心態上相對輕鬆許多。

從春篇就富有存在感的八重垣艾莉卡、傲嬌貓,其角色塑造本就吸引人,同為飽讀詩書的書癡好友,其在事件發生當中的定位與蘇芳相像,都是擅於從繁複線索當中理出頭緒並找出解決方法的人(雖然艾莉卡曾說蘇芳更能看破本質),但這樣的兩人在個性上則是天差地遠。

有事沒事總喜歡酸人一句,愛引經據典卻要別人幫忙解釋(通常是蘇芳)、自由自在隨心所欲,不愛出席課堂,開鎖小達人。這樣的她卻被硬塞了一位與她對著幹的Amitié,考崎千鳥,為夏篇的開端埋下了引人期待的種子。

前面有提到綜觀四部曲而言,個人認為屬蘇芳的成長幅度最大,但新登場的角色考崎千鳥的轉變也相當驚人(各方面來說)。一開始的她口無遮攔、面癱,與其說不畏世事不如說未經世事,有著對焦慮本身感到焦慮的眼神,渾身散發使人難以接近的氣息,在與艾莉卡成為Amitié、歷經朗讀會與芭蕾舞發表會後,才逐漸卸下心防,學會吐露心事、變得坦率,最後跨過自己設立的那條防線接納他人。

艾莉卡亦然。八代曾指出艾莉卡之所以會在千鳥身上感受到一股違和感,那是因為違和感是在眾多共通點之中所發現的異樣之處,正代表著兩人是如此相像。

憋著過去的傷,活在自己的世界,堅守原則,在某些地方顯得固執,將自己束之高閣。

然而意外地成為Amitié後,看似水火不容實則相似的兩人,在歷經衝突與磨練的過程愈靠愈近,逐漸坦率,在某個時間點向對方吐露的自己的脆弱,並因此受到鼓舞,然後在某一天跨越了彼此間的界線,伸手擁抱了對方。

只是如此簡單。不必去刻劃己身的自卑,或是因受困過去而不願向對方伸手,只是有個人陪在身邊,理解、側耳傾聽,自然而然便發展出了特別的關係。猶如淡淡的白桃香氣與婉轉歌聲,在夏季的樹林裡恣意飄盪,她們兩人的故事沒有驚天動地,卻平淡得刻骨銘心。

在《夏篇》,除了講述兩人成為戀人的故事,也不忘推進主線。在真由理消失之後,蘇芳陷入了低潮,整日如行屍走肉,最後由艾莉卡一句話,給予蘇芳再次前進的力量:


「要不要試著去把真相挖掘出來──」


原本佯裝接受真由理退學事實的蘇芳,在書癡好友的鼓勵(推進火坑)之下,決定尋找真由理退學的原因──此時的她還未知曉自己將會挖掘出一連串關於學院的真相──並開始行動。

《夏篇》做得很好的一點是,劇本不只是將焦點著重在艾莉卡與千鳥身上,也透過朗讀會與考崎千鳥這名角色──外貌與真由理神似的她,側寫了思念真由理的蘇芳內心。

在萵苣姑娘(長髮公主)的朗讀劇之中,艾莉卡負責飾演萵苣姑娘,然而她卻一直無法抓到演繹的訣竅。直到在與黛莉婭教諭的一對一練習,艾莉卡在劇本之中感受到了蘇芳注入的心情,並將自己代入她,才終於逐漸理解萵苣姑娘的心境。

將自己畫地自限,受困於囹圄之中,直到與王子相愛後祈求兩人永不分離的人,是白羽蘇芳;有如突然現身的王子般,將她從高塔拯救出來的則是匂坂真由理;而如魔女般在一旁堅實地守護,頑固如石、曾誤入歧途,最終被原諒的人則是花菱立花。

白羽蘇芳將最重要的Amitié、三人的關係寫進劇本,讓不論是劇中角色或是玩家,再次感受她的思念之情。不只是朗讀劇,在千鳥的第一人稱視角裡,於兩人在聖堂對峙的片段可見一斑:


「沒有不珍視自己Amitié的人。」
反駁的話語已經湧到嘴邊,但一看到白羽蘇芳那雙似黑洞的深邃眼瞳,我什麼話都說不出來。
我覺得,她透過我,正在注視著另一個人。
不,我也一樣。
透過八重垣艾莉卡看到了那個孩子──


除了勾勒千鳥過去的傷痛,也透過如鏡子般映照真由理的自己眼中,側寫蘇芳的心意。藉由不同的角度與人物,不僅推進夏篇的主軸,也維持著一定的主線濃度,讓玩家滿足於《夏篇》兩名主角的故事之餘,也引頸期盼後續的發展。

就這樣,季節往後推移,來到我個人最喜歡的《秋篇》。


色彩斑斕的清秋即將逝去──
細雪霏霏的寒冬正欲降臨──
兩位少女心中真實的愛甦醒。


本篇以童話《綠野仙蹤》為主軸,由尼西亞會會長──銀髮的樂觀者,八代讓葉作為主角,講述她與青梅竹馬暨尼西亞會副會長──金髮的悲觀者,小御門奈莉奈之間的愛情故事……噢還有雙胞胎沙沙貴姊妹,不是三角戀而是四角戀,簡直是修羅場之秋。

先來說說為什麼會最喜歡《秋篇》。其實在《春篇》八代讓葉這名角色登場時,我對她並沒有特別的感覺(參考網路百科,據說是因為春篇的應援,才使她得以活躍於秋篇,不然她原本只會作為怪人會長出現於四部曲中,沒有安排感情線),或者說有點沒有出場必要的感覺嗎……但因為夏篇的出場,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也漸漸理解這名角色,直到《秋篇》,才讓我對這名角色有了真正的了解。

她其實整體調調還是很像那種校園戀愛題材會出現的輕浮男子,喜歡撩妹、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其實就連形象確實都很中性。但是因為第一人稱視角的緣故,玩家得以深入她的內心,逐步了解她所佩戴的面具裡側究竟長什麼模樣。

還有一點重要的是,作為尼西亞會會長,八代與「學院之謎」有著密切的關聯,讓她與主線產生重要的連結性,自然也會對於這名角色所懷抱的秘密感到好奇,吸引人追下去。

因此,角色塑造已經成功了,另一點《秋篇》引人喜愛的關鍵就是,那真的有如修羅場般的愛情試煉──

處變不驚的少女、渴望停滯的少女;純粹的友情、真摯的戀心;沒有心的鐵皮人、追尋勇氣的膽小獅。八代曾用這類的描述,來詮釋她與小御門奈莉奈的關係與角色性。

處變不驚的少女,來自於她對於《綠野仙蹤》中女主角多蘿西(以下均用遊戲翻譯名稱)在自家被龍捲風捲走後的情感表現印象,劇情中沒講明,我猜八代在此處暗指的是奈莉奈。在幼年時期,八代與奈莉奈的個性與現在基本相反,在學校備受矚目、從容不迫的人是奈莉奈,因為多次轉學而逐漸失去與他人交際動力的八代,在某天於學校被奈莉奈搭訕後,兩人才因此成為「好朋友」。

然而在「好朋友」這一層假像被八代臥病在床的母親無情戳破後,奈莉奈內心受到動搖並於後生了一場大病,自那時起,八代開始轉變性格,逐漸成為現在的模樣。而她之所以改變,全都是因為從小她就喜歡上了自己的摯友,也因為這份情意,讓她不斷痛苦著。由於奈莉奈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心知肚明她不會接受自己的情感(就遊戲說法),如果告白了兩人的關係將不復以往,可想而知,這對於從小將奈莉奈作為棲身之木的她而言,是莫大的煎熬。因此「渴望停滯」的象徵意義,斯認為應該是在指八代。

純粹的友情、真摯的戀心這一句,很明顯是從八代的角度來說明兩人是如何看待彼此的關係。而《綠野仙蹤》當中沒有心的鐵皮人,指的是八代讓葉,追尋勇氣的膽小獅則是奈莉奈。


「現在的自己只不過是模仿別人做出的樣子罷了。」

這是八代於《秋篇》的自白。她總認為自己是空有一副生鏽軀殼,失去了心臟的鐵皮人。這部分還算好理解,以她的角度而言,自己只不過是一路追趕的奈莉奈來到這所學院,但自己並未獲得真正的幸福(因為奈莉奈沒有接受她的心)。

而膽小獅則是在故事前中期比較難以理解的比喻。在眾人眼裡的小御門奈莉奈是一名備受尊敬的尼西亞會副會長,看起來有點天然呆,卻擁有吸引人的特質,儘管多數人因其美貌與氣質不敢主動接近她,但她喜歡說話也不害怕面對人群,因此這樣的寓意確實令人難以理解──不過也造就了後期揭露童年瘡疤時所產生的角色深度。

簡單來說,幼年的小御門奈莉奈是個性格扭曲的女孩子。她接近八代並非出自純粹的善意,而是基於像是多了個聽話的「寵物」的心態而把她帶在身邊,直到被八代的母親看穿。

這邊算是《秋篇》的神來一筆,令原本只有八代一人在糾結的情況,導向了其實雙方都各自抱有煩惱的局面。而八代知曉這一切,這也才是膽小獅所代表的真正含意──


「小御門奈莉奈明白自己背負著罪過,將其一味掩飾。我不認為這樣的她很卑鄙,她只是膽怯而已。」


所以奈莉奈會拒絕八代第一次的告白,除了與自身信仰有關之外,也來自於過往八代母親言語的牢籠,那份無法寬恕自我的罪惡感。這些內心的矛盾與糾葛,更因雙胞胎沙沙貴姊妹的出現、捲入七大不可思議之一的「鐘樓的狼人」後,有了讓奈莉奈重新審視自我,並向八代坦白的機會。

平常總是在講相聲的沙沙貴姊妹在《秋篇》扮演了很關鍵的角色,除了給予八代失戀後一個避風港,也讓奈莉奈直面自己內心「醜惡」的一面──沒有惡意為之,卻也姑息地放任謠言發展,最後想透過犧牲自我來抵銷罪惡,最後被八代給阻止。

鼓起勇氣、歷經失戀、得到寬慰,最後決定再次面對的八代讓葉;隱瞞過去、獨吞罪惡、受到寬恕,最終背棄一切承認情意的小御門奈莉奈。

互相拯救、互相依賴,將彼此視為唯一的歸屬,於白雪紛飛之中攜手私奔天涯──
這一對真的是太尊了……你要怎麼不愛《秋篇》。

艾莉卡曾說過「義理荒蕪則永世為夜」,下聯應為「金銀不配乃天誅地滅」。

當然,除了《秋篇》兩人的感情線外,主線也依舊進展著。除了艾莉卡與蘇芳與八代有了更深入的交心,隨著聰明伶俐的蘇芳逐步撿拾線索,她也更加接近「學院之謎」的真相。

為了從八代口中獲得解開「真實的女神」的關鍵鑰匙,尼西亞會會長代代相傳的一句話──「博愛的幻人」──即為最初的七大不可思議,蘇芳依照約定選上了尼西亞會的會長,來到聖彗星蘭學院舊聖堂遺址,刻有「BASQUIAT(巴斯奎亞)」字樣的墓碑前……

緊接著,隆冬到來,系列曲最終章《冬篇》登場。

誠然,在《冬篇》,基本上的任務便是將從春、夏、秋至今為止一切的謎底揭曉,包含真由理消失的真相、與「真實的女神」之間的關聯、七大不可思議的起源與代表的涵義、學院黑暗的真相……等。而大致上走完冬篇後,這些問題也得到了解答。

直接就結論說起吧,真由理並沒有退學,那只是避人耳目編構的謊言。實際上她在這將近一年來,都居住在距離學院不遠處的洋房,扮演因意外去世的「紫苑.巴斯奎亞」陪伴在管理這所聖彗星蘭學院、被尊稱為Mother Elder──「阿莉烏姆.巴斯奎亞」的身邊。這位Mother Elder,正是最初的七大不可思議──「博愛的幻人」。

真由理所扮演的紫苑.巴斯奎亞,是阿莉烏姆.巴斯奎亞的孫女,由於一場意外,阿莉烏姆的兒子──也就是黛莉亞教諭的養父阿斯特──連同孫女紫苑一起葬送火場,於舊聖堂。傷心欲絕的阿莉烏姆自那之後,便罹患了記憶障礙病癥,會錯將長相相似於紫苑的少女,視為自己的孫女。因此每當聖母祭,當扮演聖母的人被阿莉烏姆指認為自己的孫女後,校方便會請求那名學生作為「紫苑.巴斯奎亞」休學,來到阿莉烏姆的身邊。這就是「真實的女神」的真相。

話雖如此,記憶障礙並不會持續太久,通常維持兩到三個月,長至半年,記憶障礙就會恢復,屆時扮演紫苑的學生便可以離開。可是由於真由理與紫苑實在過於相像,導致阿莉烏姆的記憶障礙一直持續著,也使真由理無法抽身。

而真由理選擇這麼做的動機,與曾背叛她的母親有關,這也導致後來她因為在褓姆身上尋得母親的影子而愛上對方,直到轉入聖彗星蘭學院,與Amitié相識,才使真由理繁亂的內心歸於平靜。但過去的傷痕不會被輕易抹除,真由理在Mother Elder的身上再度看見了母親的幻影,因此明知自己在逃避現實,仍舊自願來到Mother Elder身邊,陪伴她的「祖母」,使自己的心得到撫慰。

而在蘇芳一行人得知真相,來到洋房之後,阿莉烏姆不經意間看見了蘇芳的臉,想起了那曾與自己的孫女紫苑建立親密關係的Amitié「貴船沙由理」,才終於從夢境中甦醒,回到現實,並於兩隻藍色的蝴蝶(紫苑與阿斯特的靈魂)相伴之下斷氣,真由理得以復學,回到Amitié的身邊。

因此七大不可思議之所以總是與「擄走」的意象有關,這大概就是原因。由於命運的巧合,蘇芳與真由理的出現,才終於為這段巴斯奎亞家族的悲劇史畫上休止符,她們Amitié三人得以再次相聚。

歷經繁花盛開至枯萎凋零,少女的心願終於實現,她將與摯愛的Amitié一同度過每一輪四季,一同感受花兒盛開的喜悅、潑灑清泉的沁涼、踩踏落葉的清脆、白雪飄落的寧靜。在每一輪四季的初始與結束,緊緊牽繫著對方,永不分離。

真是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嗯?你說草莓有話要說?

說得好,沙沙貴莓!官方吐槽最為致命,就衝著妳這點誠意我鞭小力一點(不是

誠如前面提及,《冬篇》有不少值得討論的部分,也就是不少玩家詬病的「但是」,容我娓娓道來。

如前述,我們可以得知在冬篇的劇情裡頭,解謎佔據了相當的篇幅。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學院的歷史、各個人物的行為與動機,包含了感情線的延續與豐滿,這些都考驗著《冬篇》的劇本與演出。

原本我們玩家期待著的應該是在《冬篇》劇情能給出一個合理的真由理消失的理由,以及學院背後的真相,還有先前埋下的各種伏筆揭曉,包含黛莉婭的背景、《春篇》八代被襲擊的真相、血腥瑪麗與三年級生大量退學的關聯、《夏篇》另一名鉤爪男的真身……等。

然而這些謎底都還沒解開──甚至有些根本沒有在遊戲中給出解答,新的問題接踵而至:八代與奈莉奈回到學院的動機、是誰教唆的、美術教室的隔壁是什麼、為什麼蘇芳不先去調查那裡……等。可想而知,要將如此大量的資訊結合遊戲,讓玩家感到有趣並獲得逐一解開真相的滿足感會是一大挑戰,可惜《冬篇》在這部分沒有做得很到位。

首先是「真實的女神」、也就是真由理離開的動機。我相信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接受真由理離開蘇芳、選擇到一名非親非故的人身邊陪伴的決定,老實說我也有點不能接受。我原本以為會是更加不可抗力的原因導致真由理退學,例如教會對於同性戀的排斥(說真的有了春篇的PTSD,我在玩夏篇跟秋篇的時候都很怕那兩對CP被拆散),或是牽扯到更加「大人」的因素,畢竟能就讀這所全寄宿制學院的學子,想必多少都有堅實的家庭背景,扯上政治之類的方式或許也是一種辦法。

結果真由理妳居然是自願的。

撇除個人接受度的問題,還有一些疑點沒有解開,最大的敗筆或許在於八代在《春篇》中被襲擊的事件。
這是學院唯一一起發生見血的事件,雖然一開始被分類為事故,但是後來得知了並非如此,那勢必會引發玩家的好奇:究竟是誰下這種狠手?這樣的安排直接拉高了劇情的緊張感,而八代則在最後主動承認那是巴斯奎亞家下的手,目的大概是為了阻止她繼續調查。

那麼這就很奇怪。蘇芳一行人解開了真相,結果卻什麼後果也沒有發生。如果是不惜要襲擊學生也得隱瞞的秘密,那麼在《冬篇》蘇芳一行人──甚至更早察覺到有人在暗中調查一切的時候,背後勢力應該就要有所行動。也是有啦……本來離開學院,卻又在《冬篇》回歸的金銀CP,八代讓葉與小御門奈莉奈,但這點又是讓我摸不著頭緒的地方了……

兩人行動的動機太薄弱了。儘管知道她們是基於某種理由而扮黑臉,實際上本質還是我們所熟知的兩位可靠前輩,但是行動的依據沒有說明清楚,只能從隻字片語當中去推敲。

從黛莉婭曾在洋房提及「前陣子就聯絡不上」、奈莉奈曾說的「我們的事應該由我們解決」,以及八代重複過兩次的「人情已經還清了」這幾點線索來推敲,委託她們回來阻止蘇芳一行人調查的應該就是黛莉婭教諭(我只能說服自己黛莉婭不認同春篇襲擊學生的作法,因此冬篇改以柔性的方式希望終止蘇芳的行動,畢竟她仍是為學生著想的師長),而八代與奈莉奈則是為了償還教諭過去的教導之恩,或是有什麼把柄被巴斯奎亞家族抓在手上不得已這麼做。然而故事沒有交代清楚,最後兩人依舊離開了學院,看似不回來也無傷大雅……?真希望志水はつみ老師可以告訴我解答。

如上所述,學院真正的黑暗面,似乎根本沒那麼黑暗,充其量只能說是一場悲劇。為了Mother Elder而帶走「真實的女神」的立意還算良善,至少校方保證了那些學生後續的出路,算是一種替代報償。只是不惜動用暴力也要隱瞞的這個真相,似乎沒有與之相對必須隱瞞到底的必要性,但若這都是Mother Elder還在世時所抱有的堅持,那還說得通,畢竟先前似乎沒有「真實的女神」復學的例子,真由理是第一位,可能的原因便是掌握學院權力的Mother Elder過世了(本人動機又是另一個疑點,但我已經不想思考了……

可見冬篇費事的不只是劇本,還有玩家的腦,在遊玩時必須不斷去思考這些遊戲沒有給足線索的事件與真相,再加上各個人物動機不明的前提下,時常會發生情感跟不上劇本的情況──猶如舞臺劇真由理的現身。

照著上一幕的劇情鋪陳,理應要由已經知曉真相的蘇芳主動去把真由理抓出來,結果蘇芳還沒行動,其他人卻率先安排了真由理的現身。驚喜是驚喜,我也很想感動,可是都還沒解釋清楚謎團,就讓最重要、玩家最在意的相逢登場了……這邊結合灰姑娘與王子的戲碼不算壞棋,不如說它有成為漂亮一手的潛力,結果因為劇本的設計導致情感鋪陳沒有到位,真的好可惜。

至於其他的謎底,就當作個人推理給各位參考吧,有誤的部分歡迎提出,畢竟我只是針對遊戲內觀察到的部分做推測。

一、《春篇》襲擊八代的兇手
我猜大概是巴斯奎亞家的兩個隨從之一,曾在冬篇一周目時與黛莉婭及Mother Elder一同出現過,不然沒有其他人了。

二、《夏篇》時黛莉婭教諭想要包庇的鉤爪男真身&美術室的隔間
我們都知道初始的碧身鉤爪男是為了潛入美術室調查而易裝的白羽蘇芳,但是有一次黛莉婭假裝昏倒,則是為了包庇「另一名」鉤爪男──我猜想應該是真由理。

在這張與蘇芳隔牆對話的CG中,可以看到真由理的牆邊放著幾幅美術畫,讓人聯想到這可能是美術教室的某一塊獨立隔間,或是為了方便利用美術畫材設置的隱蔽空間。真由理的興趣是美術,因此她確實有可能抽空來到這裡繪畫,為了不被發現,喬裝成鉤爪男確實不失為一個好點子。

三、為什麼蘇芳在發現真由理的存在後,不先去調查美術室的隔壁?
我不知道。

四、血腥瑪麗儀式集體「幻覺」的真相&《春篇》大量退學的三年級學生的真正離去原因
這裡在《冬篇》有給出一些線索,可是那只是為了勾勒八代洗刷奈莉奈冤屈的事件而用,實際上沒有提到究竟為何那些學生會退學。

後來我在網路上查詢有資料寫到,聖彗星蘭學院會特別收留患有疾病的學生,並希望在求學期間能夠治癒(例如考崎千鳥的愛麗絲癥候群,其實每個來此地就學的學生多少都有一些心理問題),如果無法康復或中途惡化則會休學。因此很有可能這批退學的學生與這件事有關。至於血腥瑪麗的集體幻覺……只能用靈異現象來解釋了吧。

以上是補充的部分。

總體來說,《冬篇》確實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主要來自於劇情和邏輯的未完善,導致部分角色行動也匪夷所思。我猜製作團隊或許在《春篇》時對於後續劇情有大致構想,《夏篇》與《秋篇》也刻劃得有聲有色,但到最後必須「合」的階段卻發現了許多的困難點,綜合評估考量後,給出了這種「看似不好但其實已是最好」的劇本……不知為何我有這種想像,若是的話也能夠體會。

我並不覺得《冬篇》是隨便亂做的,畢竟放眼四部曲《冬篇》肯定是最難處理的一部,儘管沒有做出最漂亮的成績,但它仍舊為令人喜愛的系列劃下完美句點。因此我相信製作團隊仍有注入心血和靈魂,我個人也從這部系列作品當中體會跟收獲許多。

自己玩過的百合AVG並不算多,但若是要向他人推薦一部百合AVG,我一定會推薦這一部──
────《Flowers》

最後,就用《冬篇》大結局的序語為這篇心得作結吧。


──四季流轉,旋又一春。
群芳結新芽,學院染繽紛──
「此情此景,我永不會忘記──」
若不投入愛意悉心培養,花朵便極易枯萎。所以人要為它澆水、施肥。
「我們也是如此。」
培育自己的心。
以受之於Amitié和友人的,無可替代的眾多珍寶為食糧,我們步履不停。


「──願你也能遇見與你並肩前行的Amitié。」



謝謝觀賞。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