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說六月是除權(quán)息旺季,
去年進場的時候,
亞夜也會對於開始逐漸累積的配息金額感到開心。
甚至還發(fā)下豪語說,
要(靠領(lǐng)息)每個月幫自己加薪一萬。
亞夜七月的領(lǐng)息來到 14000,
已經(jīng)超過一萬元大關(guān)。
不過嘛,
七月可以領(lǐng)這麼多主要是因為臺積電跟 0056 都是一、四、七、十月配息的緣故。
老實說,
五月跟六月都只有領(lǐng) 4000 多而已,
換句話說,
三個月下來只有領(lǐng) 22000,
相當於平均一個月只領(lǐng) 7300 左右。
在這個月的時候,
亞夜抱著練習操作的心態(tài)玩了一下「00921 兆豐龍頭等權(quán)重」這檔 ETF。
這只是一個實驗操作,
目的是驗證自己的理論。
因為資金量有限,
所以只拿一萬左右出來玩。
由於股價大概在 19 塊多附近,
所以最終買了 489 股。
這檔 ETF 在 6/19 除息,
除息前一天的股價來到 19.88,
但亞夜沒有賣掉,
不小心抱過去了。
但也因為抱過去了,
正好可以驗證亞夜的理論而催生出今天這篇隨筆。
這檔 ETF 除息 0.58 元,
因此隔天股價就只剩下 19.30 了。
亞夜貪心一點有高賣,
賣到 19.32。
乍看之下是賺了,
因為一股配息 0.58 又賣 19.32,
合計是 19.90,
比昨天賣還多賺了 0.02 元!
如果不考慮交易成本,
的確是賺了。
但實際呢?
如果除息前賣掉,
那實際收入是 19.88×489-19.88×489×0.001425-19.88×489×0.003 = 9721.32 - 13.8528 - 29.16396。
後面減掉的部分是交易手續(xù)費跟交易稅,
四捨五入以後,會變成 9721 - 14 - 29 = 9678 元。
但是實際是怎樣呢?
實際收入是 19.32×489-19.32×489×0.001425-19.32×489×0.003 = 9447 - 13 - 28 = 9406,
兩者價差 272 元。
但是這只是賣掉的部分,
並沒有算到除息的部分。
由於除息的關(guān)係,
實際上還會有一筆配息收入是 0.58×489-10 = 274。
為什麼要 -10?
那是配息的轉(zhuǎn)帳手續(xù)費。
沒錯,
基金公司配息給你時都會內(nèi)扣手續(xù)費,
摳得很。
帳面看起來多拿 274 還是比少賣 272 要多賺 2 元,
但是別忘了,
這個 274 要拖到七月才會入帳,
而且股息收入要嘛分離課稅課 28% 固定稅率,
要嘛併入綜合所得稅合併計算。
如果今天亞夜是免徵綜合所得稅的低收入戶那確實還能賺個 2 元,
但那怕只繳最低的 5%,
稅額都有 14 元,
根本賺的都不夠繳稅。
另一方面,
如果今天考慮的不是賣掉而是要轉(zhuǎn)投資呢?
請記得,
交易稅是賣掉才要付,
買是不用的。
因此如果除息前賣掉,
除息後再買回來會怎樣?
實際成本是 19.32×489+19.32×489×0.001425 = 9447 + 13 = 9460,
等於前一天賣掉 9678 來買除息後的同樣部位可以找 218 元,
那確實不如乖乖放著領(lǐng) 273 的息就好了。
其實亞夜覺得最痛的還是每次除息都要扣一筆 10 元的手續(xù)費。
尤其是買債券,
債券的配息率都很低,
例如亞夜最近賣掉的幾支都是每個月配 0.1~0.2 元,
由於都只有買 1 張(分散風險),
等於每個月只配 100~200 元,
然後每次都要負擔 10 元的手續(xù)費,
相當於直接被抽 5%~10% 的重稅,
這還沒算所得稅的部分喔。
如果本金很少,
很顯然配息的總額也會很少,
這時固定費率的手續(xù)費就會顯得很重,
尤其是那種只買零股的,
利潤都被手續(xù)費吃掉了。
同樣的資金,
如果量很大那當然可以不同類型的標的都買,
分散風險嘛,
畢竟有漲有跌,
這個部位利息少但那個部位利息多,
整體的收益只要自己能接受就好,
因為我們不能準確預測未來,
所以分散風險是比較不會血虧的做法。
但是如果你分散很多部位,
每個部位都只買一點一點一點,
結(jié)果你的手續(xù)費就很高很高很高,
本來利息就在少了還進一步被吃光,
血虧。
所以分散風險分散投資固然要做,
但還是要集中資金拉高一個標的配比。
例如啦,
亞夜丟 30 萬買 3 檔債券每檔各 10 萬,
假設(shè)殖利率 3%,
也就是一年各配 3000,
那一個月就是各配 250,
平均每檔每個月能拿 240 元的利息,
一年下來共可以拿 8640 的利息,
當中 360 元是手續(xù)費,
手續(xù)費的虧損率將高達 4%。
但如果集中一檔而且是季配,
它一年一樣配 9000,
分四次配每次配 2240,
一年下來可以拿 8960,
手續(xù)費才 40 元,
虧損率還不到 0.5%。
【結(jié)論】
如果部位很小,
領(lǐng)息的手續(xù)費就會占比很重。
所以必須要集中部位並且減少配息次數(shù)才能相對容易獲利,
因此目前把「月配」的部位都出清掉了,
畢竟跟「季配」比起來就是三倍的手續(xù)費。
每個月領(lǐng)錢當然很爽啦,
但是只要買個三檔季配的錯開不就等於每個月領(lǐng)錢了嗎?
當然歐印一支買月配也是可以,
但這就是在集中部位跟分散投資中間取得平衡的做法。
同樣領(lǐng)息 12 次,
集中一個標的就是把雞蛋放一個籃子,
但分散給三檔季配的就等於分散在三個籃子裡了,
而只分成三份的話資金部位也還算有一定規(guī)模,
不會全部都只有一點點導致領(lǐng)息都不夠手續(xù)費的情況。
不過最後當然最重要的是還是每個月要持續(xù)買進,
不管是拿利息還是拿薪水去填,
只有把本金做大,
未來領(lǐng)的利息才會更多,
這點是無庸置疑的。
不過話說回來,
既然領(lǐng)到的利息如果沒有要用就通通都要拿回去轉(zhuǎn)投入,
那為什麼要領(lǐng)出來(配息)?
別忘了領(lǐng)出來本身要負擔手續(xù)費以外,
買入也要手續(xù)費,
這一來一往都是成本。
直接挑不配息的標的不是效率更好嗎?
封面圖片: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