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有的。
時不時會有對直播、實況職業的質疑,覺得他們隨便就賺一堆錢,對經濟沒有貢獻。
這種觀念是完全錯誤的,因爲無論直播、實況、網紅等等,都是作爲商品存在,滿足市場的娛樂需求,跟你玩遊戲、看漫畫並沒有本質區別。
那麼對經濟的貢獻到底在哪?
關鍵就在反復強調的,交易不是等價交換,因爲如果兩樣東西對你完全相等,你無法做出主動選擇,所以必須你認爲所得大於所失,對方也認爲所得大於所失,才會發生交易,也就是互利行爲。
回到對經濟貢獻,我們就能解釋了,今天你選擇看任何一個直播,就代表得到的娛樂大於付出的時間。如果你選擇給任何一個直播抖內一千,那也代表得到的娛樂大於付出的一千。“得到”的部分就是經濟貢獻,這“大於”的部分就是經濟增長。
進一步說,我們能認定直播的經濟貢獻比別的產業低嗎?答案是不行,因爲經濟貢獻其實是無法客觀量化的。
從個人來分析就很好理解,你能説出你從玩遊戲受益了多少嗎?買機車又受益了多少呢?看漫畫受益多少呢?你會發現受益是完全主觀的,無法進行客觀量化。
如果個體都無法量化經濟貢獻,那把不同人受到的經濟貢獻加總比較,顯然是荒謬且不可行的。簡單的例子,你跟朋友一起看籃球,享受到的娛樂能比較嗎?能加總嗎?當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對於你看不慣的產業,你大可說他們很愚蠢,但指控他們沒有經濟貢獻或貢獻很低,那是不可能的,因爲任何產業只要存在,並發生交易,就是有經濟貢獻。
最後多説明一點,照我這麼說,各種經濟增長、統計數據都是錯的?對,就是錯的,而且毫無意義。
問題就在於只統計貨幣,如同前面所説,你購買商品、娛樂、服務的受益是主觀的,且無法量化,各種數據沒算進去也無法算進去,就註定了偏頗與錯誤。這問題在進出口數據上也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