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通說乍看之下又是一個不自量力, 進而挑戰已經成形的武家社會的天皇,
老實說, 比起一百多年以後推翻鎌倉同樣多邊形(?)的後醍醐天皇,
後鳥羽上皇可能是最後有翻轉機會的治天之君了.
【欠缺之君】
後鳥羽登基的時候虛齡4歲, 他是高倉天皇的第四皇子,
登基的背景是源義仲攻入京都, 平家帶著安德天皇與三神器逃離,
在這個朝廷無君的情況下, 後白河法皇徵求朝廷眾議,
從安德的皇弟中, 選擇了聰敏的尊成親王倉促之下即位,
正因為是倉促即位, 後鳥羽就成了第一個沒有三神器加冕的天皇,
就算是後來平家滅亡, 後來源範賴打撈回神鏡與神璽(勾玉), 後鳥羽成了第一個沒有御劍在位的天皇,
我們知道造成這個問題的就是九郎判官源義經, 堪稱義經迷惑行為.

之後伊勢神宮獻上了御劍的形代, 後鳥羽讓位給土御門的時候就用了這個代用品進行登基儀式,
雖然後鳥羽退位成為上皇開啟院政後, 還是有派人去打撈御劍一無所得,
但因為後鳥羽的承久之敗, 導致這個「欠缺御劍的治天之君」成了闇君昏君的代名詞,
欠缺三神器的不祥之兆就這樣讓後鳥羽身為國君的評價一落千丈.
【六邊形上皇】
正因為是第一個缺乏御劍守護的天皇, 所以日本一些中世歷史研究家就認為後鳥羽可能因此化悲憤為努力,
雖然在位期間幾乎是公卿與源賴朝的政治場地, 村上源氏出身的土御門通親鬥攝關家的九條兼實,
源賴朝就只是在旁邊作梗, 兼實不跟自己好就轉向支持通親, 鬥到兼實下臺出家, 勝出的通親1202年也急死.
在位6年後, 1198年後鳥羽讓位給皇子登基, 為土御門天皇, 成為上皇的後鳥羽如同解放般展開上皇院政,
1199年源賴朝病死, 這下子鎌倉自己在忙著世代交替, 後鳥羽更能發揮自己,
這時好像啥開關打開了, 六邊形的參數的治天之君, 就漸漸成形了.

除了弓馬, 游泳, 相撲這種武士階級的練武, 後鳥羽在當代的個人技能也是水準以上不說,
當時視為貴族娛樂的音樂(擅長琵琶), 蹴鞠, 和歌, 也因為他親自下來推廣, 展現出來的領袖氣質,
把這些當代的娛樂 (戰國時代的話就是茶道相關的作法與器物) 變成跟政治相關.
不要說公卿自己下來跟著玩, 就連這些娛樂的達人也因為上皇的賞識地位也跟著提高,
例如當代頂尖歌人藤原定家流傳後世就有後鳥羽推廣之功,
甚至二代將軍賴家專攻蹴鞠, 三代將軍實朝專攻和歌, 就是後鳥羽推廣的影響,
這已經不只是娛樂, 可以說是想跟朝廷打好關係, 武家的領袖也要練習.
另外跟六邊形相關的, 就是後鳥羽也擅長鍛刀,
還有在位期間隨著勢力的擴大, 後鳥羽也擁有龐大的莊園,
這些莊園後來承久戰敗後, 就被鎌倉這邊主持瓜分給其他皇室, 但都有設置地頭左右權限.
【跟鎌倉的關係】
後鳥羽展開院政後, 正處於鎌倉失去源賴朝這個巨人的時期, 後鳥羽對於姿態較低的鎌倉也欣然接受:
。梶原景時死後, 其部屬城長茂想要報仇找了朝廷索討院宣, 後鳥羽反而下院宣給鎌倉討伐長茂
。賴家被迫下臺後, 後鳥羽承諾讓賴家的弟弟千幡繼任鎌倉殿的位置, 賜名實朝做為成年之儀
。允諾實朝迎娶自己的小姨子坊門氏為正室 (劇中人名: 千代)
。對於在京御家人能拉攏的就拉攏, 包括平賀朝雅, 源賴茂, 大內惟義, 惟信父子, 三浦胤義... 等等
。允諾實朝親王將軍繼任構想, 讓賴仁親王前往鎌倉為實朝養子, 實朝因此短時間連升至正二位右大臣
對於自己的治世成效頗有信心的後鳥羽來說, 這樣就等於將鎌倉掌握手中,
但三件事件後鳥羽對於北條義時這個名不見經傳的鎌倉執權頗有戒心,
其一是牧氏事件, 寵愛的平賀朝雅就鎌倉一聲令下不由分說直接殺掉 (平賀有後鳥羽賜的兩國國主之位),
其二是鶴岡八幡宮的實朝暗殺事件, 導致後鳥羽對鎌倉產生了更大的懷疑, 跟北條義時進入鬥智的階段,
其三是源賴茂大內裏之亂, 事件理由眾說紛紜, 說是賴茂想要當鎌倉殿, 或介入了攝關將軍繼承人失敗,
討伐賴茂的過程中導致放著皇室寶物的大內裏火災,
災後重建後鳥羽要臨時課稅, 但北條義時代表鎌倉拒絕了這項命令
這些打擊多少程度給了後鳥羽不小的影響,
包括組建西面武士團, 收回親王將軍改派攝關將軍接任鎌倉殿, 最後就是下院宣討伐北條義時.
【承久之亂】
後鳥羽先罷黜軟禁了公武融合派的公卿們, 殺害了不願合作的京都守護伊賀光季(義時的小舅子),
以西面武士團, 在京御家人為主, 聚集對鎌倉有恨的武士們, 策動全國起來追討北條義時, 將義時貶為朝敵;
鎌倉半官方史料《吾妻鏡》以三浦胤義向後鳥羽建言拉攏胤義之兄三浦義村, 發了敕令,
三浦義村將這個敕令交給了義時與政子, 政子便發表了世紀大演說(?)將坂東武者重新凝聚了一次;
另外的史料《承久記》則描述了後鳥羽發了8道飭令給重要的鎌倉御家人, 包括義時的弟弟北條時房,
同樣政子也發表了大演說, 但是承久記的演說內容比較偏向動情這一面,
大家要看在三任源氏將軍與尼御臺的面子上.

應該這麼說, 政子很巧妙地把針對義時這件事變成上皇針對整個鎌倉, 一手逆轉的精妙政治操作.
總之院宣敕令並沒有太大的效果, 官軍以藤原秀康, 三浦胤義等人為首, 總計19000騎,
鎌倉軍則是分三路總計190000騎, 東海道大將為北條泰時, 北條時房與三浦義村共100000騎,
東山道大將為武田信光50000騎, 北陸道大將為北條朝時40000騎;
但是一開始相較於義時, 泰時父子的慎重進軍論, 其他鎌倉高層如政子, 大江廣元主張主動出擊,
因此泰時一開始就率親兵18騎上路, 一路上越滾越大, 就總計190000騎分三路進軍了,
這個快速進擊的效果讓官軍意料之外, 後鳥羽想要召集西國武士, 他們接到敕令, 還沒動身這仗就打完了.
一開始官軍以濃尾木曾川為防線抵擋鎌倉東海道與東山道軍, 但很快就被衝破,
接著京都最終防線的宇治川, 瀨田川, 鎌倉軍經過一陣苦戰後也是隨即衝破,
後鳥羽本來想避禍於比叡山, 被拒於山門之外, 最後敗戰時給了藤原秀康, 三浦胤義這些賣命的人閉門羹,
也學起了他那個人稱大天狗的爺爺後白河一樣,
鎌倉軍兵臨城下反送秀康他們一個讒臣朝敵誤國的敕令...

殘黨掃討肅清或流放完畢後, 最終鎌倉決定後鳥羽要承擔這個敗戰的責任,
後鳥羽流放至隱岐島, 偕同的順德上皇流放佐渡島,
沒有介入的土御門上皇自請流放至阿波國, 後鳥羽諸子雅成親王與賴仁親王分別流放但馬與備前,
在任的仲恭天皇廢位 (當時稱九條廢帝或承久廢帝, 諡號仲恭要明治以後追封),
改立後鳥羽的哥哥行助入道親王之子即位, 是為後堀河天皇.
流放後的後鳥羽上皇也沒有很安分, 還是繼續和歌的創作與間接展開歌鬥大會,
包括慈圓僧正等人也有替上皇回京向北條泰時請願, 但最終後鳥羽還是薨於隱岐.
--
北條義時在承久之亂三年後病死, 在政子的主導下北條泰時與北條時房繼任了雙執權,
泰時更是建立了武家的第一個成文法律『御成敗式目』, 有別於朝廷使用的各項律令,
以三代源氏將軍與政子的執政為過去經驗與精神, 保障了御家人最基本的權力.
所以百年之後的另一個六邊形天皇後醍醐雖然靠武力鬥倒了鎌倉,
但終究只是覺得恩賞不公的武士階級只想要換個可以主持公正的上位之人,
推行建武新政的後醍醐想要要重新分配地權, 這反而讓全國的武士階級開始選擇跟隨了足利尊氏,
後醍醐就算鬥倒了鎌倉, 但他沒有辦法解決鎌倉晚期的問題, 想搞重新洗牌反而失敗,
比較起來後鳥羽的時機可能是對的, 但是他的一生之敵可能不是北條義時, 反而是女流的北條政子.
--
SnowChill《PeriT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