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月我都在忙,所以都沒上來發文。
我很喜歡把這個月當成一種搶灘登陸的感覺,就好像《搶救雷恩大兵》那樣,一大票人爭先恐後佔據這塊陌生的土地。這段時間當然有很大的犧牲也有很多值得好好修改的地方。但最後回過頭看看這個月的成長,多少有些欣慰。即便還是可以更好。
這個月是我第一次到新的醫院擔任專科住院醫師。因為過去PGY第二年在外科組,所以去的時候被當作是第二年住院醫師。
這就很文字遊戲了,為此還特別打給神經外科學會的秘書。秘書表示我還是神經外科第一年住院醫師,但會被標註不用訓練六年,訓練五年即可。主要是因為神經外科這六年來的前兩年都在大外科輪訓,所以少的一年也是算大外科的。
換句話說,我未來結束可以同時拿外科專科執照以及神經外科專科執照。我的理解是,目前的我是外科第二年住院醫師,然後神經外科第一年住院醫師。
聽起來很複雜,但我還是把自己當第一年住院醫師看待。畢竟能力上來說比較類似。
第一個月就被安排到加護病房幫忙,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也是我要求的自選科。因為我明白下一年住院醫師就要顧加護病房了,裡面的生態環境還是要多了解一下。於是這個月我就被安排要顧外科和神經外科加護病房的病人。
外科加護病房有兩種病人,一種是開完刀進來觀察的,一種是生命徵象嚴重到進來治療的。前者病人很簡單,手術後拔完管沒事情就轉普通病房。後者病人比較麻煩,很多內科問題都要處理。病人也動不動掉血壓掉血氧甚至需要緊急洗腎的。
神外病患也是一樣,可以是那種出車禍只是當下意識稍微喪失需要做觀察的年輕人,也可能是那種嚴重腦出血送進來一直脫離不了呼吸器的病患。
總之日子就這麼過去了,到現在也差不多要做個結束,趁著空檔上來整理一下。
外科加護病房的生活很樸實無華。一早來看一下病人然後跟值大夜的學長姐交班,之後跟查房,然後就一直處理病患。等下班前再跟值小夜的學長姐交班。其中還要接新病人或是安排病患轉普通病房,已經發各種會診或是聯繫安寧團隊。
看起來很簡單,但最大的問題就是病患很需要全方面的評估。不同普通病房有時候關注病患進來的主要問題即可,加護病房的病患很強調一套完整的時間軸。
在跟查房前,你要了解:
1.這個病患身分
2.這個病患的病史和手術史
3.是什麼原因進來的
4.當初做什麼手術
5.手術過程有沒有掉血壓或血氧
6.手術流失多少血
7.手術輸了多少的血
8.手術有無做病理檢查
9.病患術後情況
10.病患目前生命徵象、意識狀態、血氧、體重、攝取/排出量
11.病患有用什麼點滴或管路,有沒有流出液
12.病患目前用的藥物
13.病患飲食狀態,營養師有什麼建議
14.病患最近抽血結果
15.病患最近影像判讀
16.手術當科有沒有來看過病人有給什麼建議
17.會診什麼科別有獲知什麼建議
18.昨天值班有沒有遇到什麼事情
19.病患有沒有人照顧,之後轉普通病房會有誰照顧
20.病患目前呼吸狀態,呼吸器設定參數為何
21.病患有沒有開始在訓練拔管
這些都獲知了,老師查房就比較會回答。不然呆在那邊看老師不耐煩地開資料來看,還蠻尷尬的。
在加護病房也更容易看到社會層面,有的病患隔天看就去世了。有的病患因為家屬分身乏術照顧不了只能簽署拒絕急救,有的病患沒有家屬被丟在加護病房延後轉出,有的病患情況好轉卻要面臨鉅額醫療費。
處理這些,在加護病房也是訓練自己臨床技能操作的好地方,在這裏除了以前很常見的導尿管和鼻胃管,我也訓練了好幾條中央靜脈導管或是豬尾巴胸管。另外也學到了很多重癥的知識,例如呼吸器要看什麼數值、病患拔管的條件、休克種類、心搏過快、胸腔X光或是抗生素使用等等的。
總之,這一個月,我學到很多很多,也更有能力去面對未來的神經外科生活了。
有成長,也有很多要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