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下了「魏武奇謀」,一來我覺得有點中二,很適合我的風格,二來其實我對曹魏方的史識相對淺薄,一時間找不到有更好的修辭,前陣子我曾和讀者說想開一篇歷史人物系列,藉由人物的品評、生涯作為讓大家在閱讀時能感受歷史生動活潑的身影,於是我左思右想,重寫了好幾篇,我的目標是「即使是笨蛋也看得津津有味」,所以這陣子很頻繁請笨蛋室友試讀我的短篇,二來我希望讓文字簡練,在大家「讀到不耐煩」之前,能順利找出樂趣,因此主要以短篇的形式示人,當然這一切都還只在嘗試中而已。
程昱的謀臣形象深植於三國迷的心中,然而事實上他不只謀略出眾,還是個能文能武的通才,我在這以「通才」稱之,而非全才,主要還是程昱仍是以謀略較出色的。
程昱字仲德,東郡東阿人,東阿即現今的山東聊城市,位於黃河北岸,是一座充滿歷史底蘊的小城,它最早記載於《春秋》原名柯,原屬衛國,後來從屬齊國,秦一統後始稱東阿,日後那七步成詩的曹植最後也徙封於東阿,死後葬於此地,最後成了觀光景點。
程昱字仲德,東郡東阿人,東阿即現今的山東聊城市,位於黃河北岸,是一座充滿歷史底蘊的小城,它最早記載於《春秋》原名柯,原屬衛國,後來從屬齊國,秦一統後始稱東阿,日後那七步成詩的曹植最後也徙封於東阿,死後葬於此地,最後成了觀光景點。
題外話,戰國時代最後一個亡國的嚴格來說是衛國喔,事實上衛國早早退出了爭霸行列,衛王成了衛君,到了秦二世時代才被廢為庶人,衛祀自此才斷絕。
回到程昱的故事,史載程昱長八尺三寸,美鬚髯,比七進七出的趙雲還高三寸,對照漢尺的比例,程昱是個接近兩百公分的高個兒,當然史書的形象描繪向來不會少,只是這表明了他不同於一般文臣,而是位人高馬大的大漢。
他發跡於黃巾之亂,當時家鄉東阿受到了兵災,史稱:「縣丞王度反應之,燒倉庫。縣令踰城走,吏民負老幼東奔渠丘山。」
回到程昱的故事,史載程昱長八尺三寸,美鬚髯,比七進七出的趙雲還高三寸,對照漢尺的比例,程昱是個接近兩百公分的高個兒,當然史書的形象描繪向來不會少,只是這表明了他不同於一般文臣,而是位人高馬大的大漢。
他發跡於黃巾之亂,當時家鄉東阿受到了兵災,史稱:「縣丞王度反應之,燒倉庫。縣令踰城走,吏民負老幼東奔渠丘山。」
縣丞是個古老的職官,算是縣令以下的重要角色,當時東阿的縣丞王度反叛,燒毀當地倉庫,結果縣令踰城而走,逃命去了,眼見老大跑路,地方居民也跟著騷動,然而程昱洞燭先機,認為王度只是一時的反叛,沒有足夠的力量佔據東阿,他因而慫恿縣中大戶薛房:「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勢可知。此不過欲虜掠財物,非有堅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相率還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穀米,今若還求令,共堅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
薛房想了想覺得有道理,然而被嚇怕的縣民寧可逃亡也不願一起奪城,程昱看著這些媽寶嘆息:「愚民不可計事也」。從這裡可看出程昱的性格,他才懶得費勁去安撫那些黎民百姓,換作是咱們劉皇叔估計又是一片溫馨的「百姓不可棄也」,哭一哭就哭出buff了,他先找縣中大戶,是因為他深知這些有錢人眷土難移不可能放棄家中的田宅資產,只是沒膽量罷了。
然而空有大戶支持,他還缺了一同分擔風險作戰的戰友,於是他耍了點小聰明,史稱:「吏民不肯從,曰:「賊在西,但有東耳。」……(昱)乃密遣數騎舉幡於東山上,令房等望見,大呼言「賊已至」,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隨之,求得縣令,遂共城守。度等來攻城,不能下,欲去。昱率吏民開城門急擊之,度等破走。東阿由此得全。」他秘密遣人偽裝成黃巾賊,出現在吏民逃亡的東方,於是被嚇破膽的吏民算一算覺得還是回去群聚比較劃算,就這樣程昱東拉七扯湊出了一批人馬,奪回了東阿。
這件事突顯了他城府之深,同時還是位優秀的說客,初平年間,兗州刺史劉岱曾辟任程昱,當時河北兩強公孫瓚與袁紹情勢白熱化,夾在強權之林的劉岱問計於程昱,程昱答曰:「若棄紹近援而求瓚遠助,此假人於越以救溺子之說也。夫公孫瓚,非袁紹之敵也。今雖壞紹軍,然終為紹所禽。夫趣一朝之權而不慮遠計,將軍終敗。」
他認為公孫瓚非袁紹對手,其審時度勢的遠見在此展現,然而盡管劉岱有意聘請出山,但程昱依舊婉拒了,此年程昱早已年屆五十,不惑之年卻尚未建功立世,任誰都該相當著急才對,但這程大聰明不幹就是不幹,他在等待明主,一個值得他奉獻一生的英雄。
這位英主不是劉岱、不是公孫瓚,更不是當代公認的河北袁紹,而是逐漸發跡的梟雄曹操,當時曹操還只是眾多軍閥中的一員,然而真金不怕火煉,曹操拿下兗州後,辟任程昱,程昱亦欣然赴往,這一去就是三十年,此年他已五十有二,多少英雄豪傑早已揚名立萬。
初來曹營,程昱很快地貢獻了自己的才能,當時曹操正困籌於和呂布的拉鋸,在曹操征討徐州之際,發生了張邈投誠呂布的事件,各地郡縣多有響應,呂布情勢一片大好,唯獨鄄城、范、東阿三縣依然堅守著。
當時他與荀彧共守後方的鄄城,荀彧告訴程昱「君,民之望也,歸而說之,殆可!」於是,程昱星夜起程展開了遊說工作,告訴當地縣令靳允說:「聞呂布執君母弟妻子,孝子誠不可為心!……陳宮叛迎呂布而百城皆應,似能有為,然以君觀之,布何如人哉!夫布,麤中少親,剛而無禮,匹夫之雄耳。……君必固范,我守東阿,則田單之功可立也。孰與違忠從惡而母子俱亡乎?唯君詳慮之!」這番話動之以情,說之以理,講的縣令痛哭流涕,點頭如搗蒜。就這樣勤跑基層的程昱凝聚了眾人之心,同時還派遣騎兵截斷重要渡口,讓對面的陳宮望河興嘆,以區區三縣之力努力支撐到曹操主力歸來,此戰程昱雖無馬上英勇,但憑藉三寸不爛之舌,盡顯其出謀劃策的本事,立下了赫赫之功,三城抗呂算的上是程昱仕途的起點,此後他終於也擠身謀臣之林了。
然而正當平步青雲之際,發生了一件歷史懸案,《魏晉世語》這本書有段驚悚的記載:「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世語》這本書頻繁的被徵引在《三國志》中,故有一定可信性,加上漢末天下大亂,所謂的「人相食」確實時有所聞,然而程昱是否真以「人脯」作為軍糧上供,這點其實可以從兩方面討論。其一河北頻繁的動亂,民間確實有所謂相食現象,恐怖的人肉是否早已流入飢荒的民間,而程昱只是在前線急需糧草之際縱兵掠奪,剛好從中獲得了這些物資?又或者更黑暗面的程昱利用了某些違反道德的方法,獲得了這些「人脯」,而他和曹操其實都知情,只是情勢所逼?
當然這已是歷史羅生門,《三國志》裡並未做更詳實的記載,然而若對照程昱的種種作為,無論是把吏民匡來抗賊,或是日後進言殺害劉備以免坐大、勸進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等,為了成功,不惜遊走於是非黑白之間,倒也不無可能。從這些簡略的史料中,我們逐漸勾勒出程昱輔佐曹操,隱身幕後的謀臣本色,他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忠臣,對風中殘燭的大漢亦無眷戀,他是能洞燭先機,在渾沌的世道,遊走於灰色地帶,在阿諛我詐的情勢中殺出血路的堂堂人物。
此後,曹操與呂布鏖戰多時,曹軍面對飛將呂布的威壓,數次於戰陣失利,坐觀虎鬥的袁紹遣人說和曹操,時逢曹操新失兗州,正愁著無處可去,此時程昱力陳不可見:「竊聞將軍欲遣家,與袁紹連和,誠有之乎?」太祖曰:「然。」昱曰:「意者將軍殆臨事而懼,不然何慮之不深也!夫袁紹據燕、趙之地,有并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濟也。將軍自度能為之下乎?……今兗州雖殘,尚有三城。能戰之士,不下萬人。以將軍之神武,與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業可成也。願將軍更慮之!」太祖乃止。」
這段對話中,程昱依舊把袁紹罵成了一無是處,所謂「智不能濟」白話「這人太笨」,他認為即使只剩兗州三城,依然能與呂布抗衡,只要收攏殘卒持續的對抗,量呂布袁紹在強,我們曹軍依然有戰勝的可能,這席話給了曹操當頭棒喝,從心理上給予了莫大支持,而程昱亦非光說不練,他親自出馬攏絡兗州剩下的三城,並不斷的給予實質上的支持,上述提到的「略其本縣,供三日糧」很可能就發生於此時。
此後劉備勢窮,轉來投奔曹操,程昱不失時機的上言劉備將來必反,為免坐大不如趁早除去,然而另一位謀臣郭嘉則認為:「殺一人而失眾望」不利於將來攏絡人才,曹操採納了後者之見,此後的歷史亦無需言語,劉備成就了三分鼎足之勢,再為漢冕延續了一段光景,程昱的深謀遠慮、洞悉人心的遠見,事實上相較於郭奉孝不遑多讓。
題外話,根據史料的推論,程昱早除劉備的建言,其實應該是程、郭二人的共識,只是在演義中,寫成了兩人有所歧見,或許是藉由文本的描繪,藉此突出了曹操的惜才,郭奉孝的文人本色,與抬高了劉備的英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