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簡單描述感想,這部作品教會我,對甜言蜜語反胃。更進一步說,甜言蜜語是謊言的代名詞,掩飾內心欠缺勇氣,欠缺勇氣採取行動愛對方的懦夫。
聊聊正題。本願寺的人渣(クズの本懐,2017,EP01-13),意外是嚴肅的作品。大抵而言,作品前半段的命題,是一群愛不到的人,不斷的尋找替代品和替代手段,譬如假交往、性、傷害他人等,在各種感官刺激中,越感到心靈空虛的作品。然而,各自膚淺的道德天平,在放任自己傷害他人者後,以為能憑藉自身的判斷,予以公平補償,但只是持續失衡,持續空虛。
首先,這部作品的標題雖然是「人渣」的本願,但在我的理解上,「人渣」是一種自嘲的說法。這種自嘲的功能是,已經先自我預言,促成的傷害不會被原諒,並且放任傷害蔓延,而且完全不在意。然而,自嘲不會發生預期的功能,只是一種逞強,心底還是在意,還是良心不安。最終,由於可以持續合理化原先不安的行為,從而持續放手傷害他人---故自嘲「人渣」。
諷刺的是,聽起來很「渣」,但「人渣」沒從「渣」得到任何真實好處,儘管他們說服自己,「傷害即是康復」、「專一即是愚蠢」、「自傲即是自信」。然而,即使貫徹了「渣」,也只是人格撞碎成渣,傷害自己,是謂「人渣」。
職是之故,本文嘗試從故事發展與人物命運,歸納兩類:1)自甘墮落(自憐);2)堅持信念(自私)。當然,本作既然名為「人渣的本願」,則自甘墮落(自憐)會是重點。畢竟,作品歸納許多人渣的動機、心智活動、行為類型。其中,關鍵在於人基於甚麼動機,自甘墮落(成為人渣)。
1)自甘墮落(自憐)
首先,女主角假惠惠是人渣面最複雜的角色。
第一,他喜歡的鄰居大哥後來成為老師,被某個放蕩的音樂老師吸引,但明明是假惠惠先到的,因此不爽;第二,又被音樂老師挑釁,除了不夠善用自身女性的魅力作為武器外,更嘲笑專情一事---得不到的人就是輸家,輸家就是得承認客觀上能力不足,並且接受挫折感。
更進一步說,假惠惠認為自己是受害者。那麼,受害者理當獲得補償,譬如擁有利用他人讓自己釋懷得不到的鄰居大哥之權利;以及退一萬步,即使鄰居大哥愛的不是自己,也不該所愛非人,而且音樂老師是個婊子。接著,假惠惠輸得不甘心,被二度傷害。因此,假惠惠自認也有善用女性魅力的權利,從而玩弄、利用與傷害他人的權利。
再來,談到男主角與音樂老師。這兩人代表兩類人渣表徵。第一,世界上,作為某種性別族群一份子,普遍具備炫耀性佔有的傳統,意即---交往或幹越多的男/女人,代表你越了不起,甚至玩弄他人感情是成熟的表現,不能接受被玩弄反而是一種幼稚。第二,他們認同性的能力和掠奪,並從中獲得滿足和認同,性是一種善用(或者說濫用)外在魅力的一種行徑。更進一步說,本文言之「人渣」,並非站在批判的角度,而是就結局來看,能圓滿他們人格的,並非更多關係上的破壞或性上的掠奪,而是找到能令自己敞開心房的契機,或者人,從而圓滿人格不再破碎。換句話說,這也是音樂老師最終與自我訣別的理由---他找到了堅持信念,真實面對自己,也讓自己願意面對真實自己的那位鄰居大哥。
最後,來看到堅持信念的這組人:鄰居大哥、雙馬尾羅莉、長髮頹廢男。
在作品中,這三位角色似乎代表正面形象,尤其鄰居大哥;但很不巧的,這三個人能堅持信念得到救贖的理由,正是因為他們的自私---毋寧說,真的用負面人渣一詞(如果我們定義人渣就是自私),或許描述他們最好。
首先,鄰居大哥喜歡上音樂老師的理由,只是因為音樂老師長得像自己媽。這是戀母情結,而且也沒看向真正的音樂老師,更不用說其內心,只是滿足自己的憧憬罷了,所以甚麼都好,即便音樂老師宣示自己會出軌,仍然不為所動。即使如此,音樂老師反倒感動,認為是真正的自己被接納,但他只是遇到難以理解的,缺乏佔有感表示的對象,從而感到新鮮,想嘗試罷了。職是之故,如果有續作,我們仍然可以期待音樂老師的出軌演出,直到他老和沒錢到沒人要。
再來,雙馬尾蘿莉從頭到尾,就是一個活在自己世界的公主,想獲得炫耀和矚目。至於喜歡男主角到放棄,不過是發現自己的自尊心無法再透過男主角而提高罷了。結尾中,他體會到一個人的快樂,華麗的走秀中秀出自己製作的精良衣服,獲得更多矚目,即是證據之一。換句話說,雙馬尾蘿莉的喜歡也是基於自私,一種想要獲得更多關注的自尊心,儘管如此,他卻意外因自私獲得解脫。
最後,愛上自己女同性戀親戚的長髮頹廢男,應該是最光明的角色了吧?他也是基於自私,守護自己喜歡的人就感受到自我滿足,從他擅自跟著女同性戀旅遊的行動,就能發現他的動機是基於自私,只是很好的克制這種佔有慾,並保持基本尊重。
由此可見,即使是堅持信念的一組,其根源並非來自於對愛、戀愛、喜歡的某種相信或熟練,而是對於「自私」的貫徹。他們沒有愛到「為了喜歡」而「破壞社會秩序」、「破壞人際關係」。更進一步說,對比「人格化為渣(簡稱人渣)」組,以及「自私」組,我們可以發現:
1. 人渣組比起自私組,更需要外在刺激、肯定與明確關係,才能獲得滿足與快樂;2. 人渣組比起自私組,更傾向認為,自己是天生的受害者,於是擁有傷害別人而獲得補償的權利;3. 人渣組比起自私組,更傾向於因為自認可憐而可以可惡;
結論,整體來說,這部作品的立場,在第一個層面上,應該是贊同專情;但技巧上,反面鋪陳故事:描述一群人格化成渣的自認可憐人,合理化自己傷害他人而且得不到滿足的手段,其中無法改變自己的一群,便理所當然最終得不到救贖,反之則得到救贖。更進一步說,救贖的形式不見得是有情人終成眷屬,譬如女主角假惠惠和男主角便選擇不再相互取暖,倒是分道揚鑣。
那麼,用人渣(人格化為渣)的概念反面思考,這部作品第二層倡導的,就是「完善自己的人格」。回頭過來看人渣組,他們各自在成長歷程中,都認為自己缺了甚麼,所以理所當然認為上天要彌補自己些甚麼,譬如假惠惠家庭並非健全,於是認為自己喜歡的鄰居大哥理所當然要喜歡自己;男主角的初戀自認是被學姊欺騙,失去了青春期,之後也在尋找下一個替代的幻影;音樂老師認為自己除了耍婊剝奪其他同性的機會外,一無是處。
對照自私組,他們找到了圓滿自身人格之物,並與社會保持和諧關係,職是之故,能比較「正常」的生存下去。譬如,鄰居大哥心滿意足考上好高中,後來成為專任國文老師,進入精英之位;雙馬尾蘿莉發現更能彰顯優越感的服裝事業;長髮頹廢男從一開始就知道分寸,默默守護就好。
總的來說,作品前半段的命題,是一群愛不到的人,不斷的尋找替代品和替代手段,譬如假交往、性、傷害他人等,在各種感官刺激中,越感到心靈空虛的作品。然而,各自膚淺的道德天平,在放任自己傷害他人者後,以為能公平給予補償,但只是增加失衡,持續空虛。最後,後半段,就是正面例子(自私的正面人格者)出場曉以大義、以身作則,倡導一種圓滿自身人格才是首要之務的思想。
最後,這作品值得看嗎?我認為可以看,但毋寧是一種「索引」,提供許多問題和衝突,讓觀眾整理自己的體驗,並且刺激一些沒遇過或想過的情境,卻非真正的解答。換句話說,沒有足夠的「體驗」,這作品提供的「索引」也沒太大探索自身的功能。這是索引性比例較高的作品之極限,但這也不是壞事,就是因不同功能,而被歸類成不同工具。比起傳遞某一種特別與完整的體驗,更傾向於把某些主題的衝突,從生命的片段分割呈現,讓觀眾回憶體驗,並再度萃取,從而令自身人格更完整,面對人生旅途。無論獨自一人,或並肩、或攜手前進,都是心安理得。
筆者資訊 |
|
兔二(nobuusa) 遊戲愛好者,尤好「粗鄙之語」與「王司徒」,現居於臺北市。 最近的興趣是ANKI+學習理論與實踐的應用,尤其在遊戲領域,譬如如何玩遊戲學英文。請多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