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到十六夜聊到自身過往,尤其是異性緣不好一事。我也是如此感受與評價自己。
大抵來說,理由除了外貌外,就是性格了。我遇到喜歡的人、愛的人會非常執著,執著到任何技巧和原則都忘記。然而,這是錯誤的途徑,也促成我進一步認知自己異性緣差的關鍵。相反的,同性緣卻好到難以置信,雖然更進一步分析,無論生理性別如何,合得來的人,都有一種強烈的孩子氣,尤其是男孩子刻板印象中的那種孩子氣。
回首過來,交過的三任較長的女友,也有類似「男孩子氣」的特質。她們追求自我、想挑戰現狀,以及改變人生。起初,我相信彼此都認為,在一起是有機會「改變」些什麼,尤其是跳脫人生原本環境,但往往一陣子,感受到現實的力量,也就各自妥協奔東西。有人是找到更好的下一站;有人是徹底放棄人生,在家人的照料下,了結殘生。這過程中,我徹底體驗作為人類的極限,能理解DIO為何不當人類,但我終究還是人類,而且是較弱小的那一階層。職是之故,表面看來,我的問題是缺乏異性緣;更深層的問題是,無法跳脫現在的階層,往更上的階層流動,無論是有無及早意識到問題而蓄力,或者早已錯過機會---即使曾經是有少數有緣的異性,也選擇奔東西,就是好例子。
當然,若問到「異性緣」這件事情代表甚麼?之前,我在《出租女友》與《鬍子JK》中探討過,那是一種「求偶焦慮」下,生理男性在社會性上追求「像個男性」的「標準」。若是沒有異性緣,則不是一個好男性。更進一步說,沒有異性緣一事,促進了生理男性的焦慮;然而,有焦慮不代表能解決問題,反倒可能促其適得其反,譬如更積極用躁進的方式接近女性,最後落得噁男的名號。
因此,我現在非常坦然接受異性緣差的事情,因為不接受事情也不會好轉,甚至可能蔓延更多災難。另外,我更享受與哥們之間的情誼。我們都享有一種自由,不必為對我們期待的女生負責、犧牲時間與心力;我們不只每一季可以換婆,甚至每看一集動畫,都可以改變心意,換另外一個人物的本本尻尻,而不須負擔任何倫理義務。
畢竟,誰說非得結婚、非得有女朋友不可?是吧。然而,遇到有羈絆的人,並相守走下去,即使痛苦也是幸福,但並不是生理構造是女性,就能帶給你羈絆。羈絆,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即使有,對方沒意願與你結緣,羈絆也只不過有了一半而不完整,即使沒有,也不是找個生理女性,就自然而然羈絆出感情來,不是嗎?
現在科技這麼發達,生理需求就交給生理需求。真的沒必要拿感情開玩笑,你只是為了睡一個人一輩子(而且通常睡不到一輩子),就逼自己穿一雙不見得願意被你穿的鞋,還可能磨破腳。你有感覺,先去解決,再來談是不是愛和羈絆。
異性緣差?管他的,我打我的底特律:變態人;我肛我的隻狼。你有女朋友或老婆,反而讓你有被分手的機會。況且,人終歸一死,萬般帶不走,包括你的婆。
筆者資訊 |
 |
兔二(nobuusa) 遊戲愛好者,尤好「粗鄙之語」與「王司徒」,現居於臺北市。
最近的興趣是ANKI+學習理論與實踐的應用,尤其在遊戲領域,譬如如何玩遊戲學英文。請多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