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現(xiàn)在越發(fā)覺得我寫東西的態(tài)度十分「適當」(隨興),時候到了,自然就會想為了自己能更加清楚的認識世界而寫字。
最近是期末考前一周,看來是時候幹些跟考試不相干活動呢!
總之這篇作業(yè)我以莫名上勁兒的心態(tài)完成了,也覺得久久沒好好更新東西,就來放這篇有點長的「社論寫作」吧。
其實我囤積了幾份化物語的聽打翻譯,不過還沒心情(欸)除錯校對,就先擱著等寒假再繼續(xù)。
希望各位客官喜歡,或者跟我討論以下文章內(nèi)容。
撰於昨日,以下正文。
大一國文 社論寫作 民主的歷史浪尖
內(nèi)容目錄
〇、前言
1. 身處歷史風口浪尖的年份
一、民主在消亡
1. 民主是什麼?
2. 世界在近年發(fā)生什麼事了?
二、原形畢露的極左極右
1. 雨露、語錄均霑
2. 左與右
3. 共產(chǎn)的真身
4. 原形畢露
三、守護自由的選擇
1. 民主的意義
2. 無悔的選擇.
〇、 前言
1. 身處歷史風口浪尖的年份
眾所皆知,2020年有的不是吉祥的回憶,而是一段對全人類而言疑點重重的、生命財產(chǎn)盡失的,甚至失去部分行動自由的一年。這些現(xiàn)象並不會因為翻過12/31號的日曆就能颯爽解決,而是會一直處在那裡,只要不去面對一天,它就會存在一天。
不過或許大眾都沒意識到,現(xiàn)在、當下,一個聳然挺立於人類文明之上的制度結(jié)晶:民主,正受到極大的挑戰(zhàn),而且這挑戰(zhàn)可謂是古往今來前所未有的大危機。相信只要有哪位眼尖犀利、筆鋒銳利的創(chuàng)作者注意到此事,定能輕易以此事為基礎(chǔ),撰寫出史詩級的暢銷作品。不由分說,這事發(fā)生在民主的燈塔:美國的大選風波與其連帶的前因後果。
一、 民主在消亡
1. 民主是什麼?
是制度、思想、主義甚至是信仰?
請先容我在此我先簡單定義上述四者的分別。
制度指的是一定區(qū)域內(nèi)的人類中的部分人類相互簽下的契約,目的通常是維持這區(qū)域內(nèi)人類生活的正常運行;思想指的是個體對於事情的看法與認同,人們會以此搭建制度,同樣的制度會反過來影響思想;主義指的是一件可以奉為圭臬的行為準則,是思想的升華;信仰則是一個默認恆真而不可證偽的思想,常伴有不可動搖的超自然現(xiàn)象佐之,信仰者奉其為圭臬,以此修身養(yǎng)性,可看作是擁有內(nèi)化效果的主義。
由以上定義,可以簡述為思想的強化成為主義,區(qū)域內(nèi)人類的思想與制度相互交融,信仰則是主義的進化。
那麼,民主又是什麼?
似乎上述四的名詞都可以流暢地接在「民主」兩字後面:
「民主制度、民主思想、民主主義、民主信仰」(後者即民主可以奉為信仰)
以上四個複合名詞能夠存在,就表示「民主」一詞符合前面的四種定義,但實際上民主究竟指的是什麼?
既然四者都存在,那我在此定義民主為一種「思想與制度」,而非其他二者,理由是思想做為主義與信仰的根基,具有更大的範疇與普適性;思想與制度相輔相成,有如先有雞與蛋的問題,因此定義「民主」為思想與制度十分合理。但民主依然可以被奉行為一種主義,甚至信仰。
花了這麼多篇幅在定義上,接下來可以以此為根基進入正題了。
2. 世界在近年發(fā)生什麼事了?
人類在封建制度隨著不斷相互侵略活動下日漸土崩瓦解後,建立起的新興帝制。又世界在大幅加速且相互角力下,制度的受害者們最後在一片新大陸上,建立起標新立異的制度:民主。這是基於這些人的基本思想所建立你的新制度,以古時先哲的民主雛形為底,搭建出一個能與時俱進,並讓制度的受眾心悅誠服的,如桃花源一般夢幻的制度,而那片大陸就是美國,由此,美國成為民主的燈塔,開始照耀世界。
美國的開國先父為這片土地開創(chuàng)了民主思想與制度的先河,用簡潔的文字撰寫出服務於基本人類的憲法,構(gòu)建出能自我除錯、修復、演進的民主制度,就像一個青春永駐的女孩一般。至此民主成長茁壯已有二百餘年,可以稱得上是長壽的制度了。
曾經(jīng)這個處在花漾年華的制度受過兩次明顯的沉重威脅,但仍然挺過來了,那便是數(shù)十年後的南北戰(zhàn)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第一次的本質(zhì)是內(nèi)部關(guān)於「合治」與「分治」的矛盾,最後放下仇恨的兩位大將握手言和,並搭配憲法與思想的修正,讓民主女孩成長為心智堅定的少女。特別注意這次威脅並非基於「黑奴」一事,而是與制度的漏洞有關(guān),也就是這是遲早會觸碰到的火種,事件本身僅是將其引燃,礙於篇幅在此不展開敘述。第二次則是外部強權(quán)的武力與思想的侵略,原本第三帝國認為美國的民主終將是頭睡獅,等到要動員起來也許早已完全稱霸大陸,美國最後卻以強勁的絕對力量成功守護了自身,同時將這份思想制度向全世界傳遞,即馬歇爾計畫。
艷麗鮮花與幽蘭露水灑落於無邊,信者取其所好而植。
在二戰(zhàn)後,選擇哪一種「制度與思想」成為一大難題,是要選擇以統(tǒng)一戰(zhàn)線來批鬥一切、擁立極端的「共產(chǎn)」,還是方才的主角:「民主」。
無論世界怎麼選擇,單就鮮花與白露的吸引力而言,顯然共產(chǎn)更具魅力,至少社會進化主義與唯物主義合璧的感染力以及為其擴張服務的手段:統(tǒng)一戰(zhàn)線所擁有的力量實在不容小覷。統(tǒng)一戰(zhàn)線作為列寧發(fā)明的看家本領(lǐng),成功的顛覆了俄國,翻轉(zhuǎn)了二戰(zhàn)後的世界,在亞洲的人們也無法倖免於此。而在中國,俄國的共產(chǎn)以兩面下注的精湛手法,成功撒下了因,如今成長為果。
在近數(shù)十年間,人們意識到鮮花久而腐潰,露水仍清而澄澈,因此紛紛作出了新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民主成為人類公認的良好制度,甚至被認為是能無止境延續(xù)的制度之一,但世界有一處即便是鮮花腐臭了,也依然供奉在那裡,不會有汰換的一天,而不巧的那正是我們的鄰居。
彷彿是民主制度的反元素,共產(chǎn)在冷戰(zhàn)結(jié)束後的如今鋒芒畢露,在韜光養(yǎng)晦數(shù)十年後的今日,已經(jīng)準備好向民主的燈塔:美國蓄勢待發(fā)。
二、 原形畢露的極左極右
1. 雨露、語錄均霑
學會韜光養(yǎng)晦的共產(chǎn),彷彿習得真經(jīng)的江湖老手,在鄰居改革開放起,悄無聲息地藏入世人的視野底下。此時的鄰居面臨的是一次的歷史選擇,是只要在經(jīng)濟上向民主制度下生成的資本主義看齊,還是要更進一步把整個民主雨露給接納過來。這裡簡略定義資本主義為以保護個體財產(chǎn)、任市場自我運行與修復漏洞的主義,是民主制度下的產(chǎn)物。
正如各位所見,鄰居明著觀望雨露,暗地保留了語錄,那本小紅書。
說到這本小紅書,那可真不簡單。作為「青年」、「新」、「革命」、「運動」等名詞壯志激情蕩漾字裡行間的產(chǎn)物,很快的為世界各地有志青年所接受,他們都知道遠在中國有一個革命份子,以這樣熱血的激情,成功將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植滿血紅的花束,建立起了共產(chǎn)制度國家。因此,這些有志青年甘願揮舞著這本小紅書,悄悄的開啟屬於他們統(tǒng)一戰(zhàn)線(如思想教育、批判鬥爭、政治正確……)。
話說共產(chǎn)一詞,在整個西方世界裡惡名昭彰的程度應該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經(jīng)歷過冷戰(zhàn)前沿的東歐、德國與兩大陣營領(lǐng)主俄國以及美國。更甚者在許多俄國文豪的作品裡還可以看到不少雋永名著,其中多少也觸及了從十月革命以來的慘烈過往。雖然他們對這份源自於共產(chǎn)制度的惡意十分敏銳,不過這些人也上了年紀,是時候?qū)⑻煜陆桓督o壯年們了。然而,此時他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
2. 左與右
這理想先問問讀者,請問何謂左派、右派?或者更精準一些,左翼思想或右翼思想為何?
相信大家肯定聽說過兩者分別代表的主義,即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也許這裡的「自由」主義(liberalism)在翻譯上不夠精確,但若如對立者翻譯成「放縱」又有失公允,我認為翻譯成「自在」比較貼近原意,事實上這個詞彙的意義已經(jīng)與以往的「自由主義」大相逕庭,是源自於小羅斯福推行的新政被貼上社會主義的標籤後,由於美國正強烈反對共產(chǎn),因此他改以「自由主義」自居。因為這個詞彙重新定義成實在非常「自在不拘」的意義,所以在本文統(tǒng)稱為「自在主義」。
這個「自在主義」在政治上被稱之為「左翼自在主義」,主張人人擁有平等的自由與權(quán)利,因此希望建立大政府與一定程度對經(jīng)濟的干預來保證福利制度的穩(wěn)固;相反的,所謂「保守」主義(conservatism),並不是字面上守舊不前的意思,而是主張人人擁有基本全方位的自由,為此希望建立小政府與全面開放的自由市場。
這裡請注意,平等並不屬於自由的範疇,即便我們常常將「自由平等」羅列在一起看待,但此平等非彼平等,容我概略解釋。
首先定義「自由」為一種主義抑或信仰,主張人人擁有基本人權(quán),可以在「一定限度」下行使之,並相信若將此奉為圭臬,能為全人類帶來福祉,因此民主制度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設(shè)下「限度」。
再來,既然人人都有基本人權(quán),我們可以將其解釋為「人人擁有平等的『自由』」,這不代表人人都「平等」的擁有除了基本人權(quán)以外的權(quán)利,這部分正是左翼口中的「平等的自由」與「自由平等」的相異之處。
總結(jié)而言,「自由」一詞,兩種政治表述:左派提倡大政府與全權(quán)平等,右派提倡小政府與無為而治,至少在小羅斯??偨y(tǒng)以前的過去兩者並無絕對的是非分壘。
今天的美國,左派多半較為激進,在民主黨裡占大多數(shù),右派多半較為溫和保守,在共和黨裡占比較高。
不知道讀者有沒有發(fā)現(xiàn),左翼自在主義的思想與社會主義的口吻不謀而合,即便美國再怎麼厭惡共產(chǎn)(思想與制度),左翼與激進思想者對於自由的認知使共產(chǎn)思想很輕鬆的移花接木,悄悄地溜進美國政治界、學術(shù)界乃至於教育界裡而不可遏止。
3. 共產(chǎn)的真身
這裡特別解釋所謂「共產(chǎn)」的身分。
共產(chǎn)思想本於社會進化論,崇尚認為破舊立新是時代潮流,過去種種已經(jīng)為歷史所淘汰,不再擁有價值;但在認為社會所有人都平等而無階級的同時,樹立了不可動搖的統(tǒng)治階級。也就是以極左(平等)之名,行極右(不平等)之事,也就是俗稱的雙重標準。注意通常右派支持無為,無為對於階級、財富、地位之差是不會去否定的,正如極左尋求非常極端的平等,極右在此則是將不平等的想法推至極端,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共產(chǎn)思想對於所有與其相悖的所有學說、思想、主義、信仰甚至連器物都會被無情批判,因此是一個能自圓其說的思想。同民主,共產(chǎn)也可以是一個主義和信仰。
4. 原形畢露
歲月如梭,時代更迭,就在老者即將把家國交付給壯年之際的去年下半,帶著與左派思想相互揉合的共產(chǎn)思想的壯年們,在美國大選這段期間原形畢露、傾巢而出、大展鋒芒、所向披靡。民主美國受到由外而內(nèi)動搖國本沉重打擊,這是經(jīng)歷過內(nèi)憂之內(nèi)戰(zhàn)與外患之二戰(zhàn)的美國從未面臨的難題,而這個國本,就是民。
當人手一張的選票不再確保會投向自己認同的候選者與其背後的政策、思想,那麼民主的根本:民,也就不會相信這樣的制度能守護自由並自我修復。又當這些被制度欺瞞的人們不在少數(shù),整個制度的衰亡將隨著民心的湧現(xiàn)而一步步走向絕路。
三、 守護自由的選擇
1. 民主的意義
本文並未想在大選舞弊以及第四權(quán)的影響上著墨,證據(jù)不言自明,要提也應該在一月六號的美國國會殿堂,才能讓真理顯露、謊言敗露。在此,我想提的是民主的意義。
由本次美國選舉與整個世界的變遷,可以看見民主自兩百多年前誕生以來,已經(jīng)遇到史上最大的危機,而且這是制度與思想上的危機,類似當初的南北戰(zhàn)爭,無論對手是否為腐敗的鮮花,雨露也得面臨自身汙點的挑戰(zhàn)。只是這次規(guī)模過於龐大,由外部勢力動搖內(nèi)部思想制度,且很可能最後會由內(nèi)向外,將泥水灑向世上每個角落。
民主的意義,是為了守護基本人權(quán),也就是自由。
因此最重要的是自由本身,作為當今的普世價值,我相信但凡以身心理解自由意義的人們,都會同意這點,而民主制度則是保全範圍內(nèi)所有人類自由的途徑之一。
2. 無悔的選擇
既然過去美國國父所制定的民主先河以及其南北戰(zhàn)爭後的修訂版面臨崩解,為了保全自由,制度上的進步就勢在必行。不是修補現(xiàn)有漏洞,就是創(chuàng)造一個全新的制度,以定民心,而這將會是2021年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無論如何,這些社會問題與疑點們必須要去解決,而這都不是過去任何智者能夠預料到的,此時的我們都得做出守護自由選擇,此刻正是所有個體乃至於人類世界重新理解自己的,歷史的風口浪尖。
我希望,對於所有選擇者而言,這會是一個無悔的選擇。
2021年0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