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其實彭博並沒有失言,他說得對,當清潔隊員確實比當警察或消防員更危險。紐約市其他制服單位的職員會不認同,合情合理,因為他們大多數跟普通民眾一樣,不瞭解清潔工作的危險。
書名:垃圾天使:清潔隊裡的人類學家(Picking Up: On the Streets and Behind the Trucks with the Sanitation Workers of New York City)
作者: Robin Nagle
出版社:左岸文化
繁體中文出版年:2017
如果你夠幸運,一輩子都不需要請警察或消防隊員幫忙,但無論如何,只要你群居在這個社會裡,你一定需要清潔隊員。
在自然界裡,有真菌、微生物等扮演清道夫的角色,適度「清除」其他生物不需要的有機物和無機物,讓環境維持健康的平衡。在現代密集的生活裡,沒辦法再依靠此一緩慢的平衡機制,因為資本主義鼓勵所有人消費,我們必須加速丟掉所擁有的東西,才能騰出更多空間買更多的東西,好維持一個社會的正常運作。
為了好好處理被丟棄的物品們, 城市的清潔隊員誕生了!但「丟棄別人不想再看到的東西,將它們送到遙遠看不見的地方」這樣的工作本質,讓清潔隊員徹底隱形了。儘管他們實際上不可或缺,一般人卻認為他們在城市裡可有可無的存在。
本書的人類學家,潛入紐約市的清潔隊裡,挖掘此一團體的種種,觀察他們與紐約市如何互動,維持這個全世界最大城市之一的運作。雖然每一地的案例都有可借鏡之處,但大概是因為我並不生活在紐約,裡頭有一大章在介紹紐約處理垃圾的歷史,說實在對我來說有些無聊。原因其一是我對紐約超級陌生;其二是美國清潔隊的工作方式跟臺灣並不相同。(臺灣收垃圾的模式,我覺得好太多了)
書內介紹紐約收垃圾的方式是,居民會將垃圾丟棄固定的某處街角,清潔隊員會定時沿著街道,一處一處收垃圾。這樣除了跟臺灣一般,曝露在繁忙車陣的危險中外,還要負擔處理來歷不明的垃圾的風險。
若如同臺灣一般,每個居民帶著自家垃圾,自行丟入垃圾車中,許會讓「垃圾的主人」更好地包好自己的垃圾,好讓搬運過程順利,若垃圾有問題,也能及時追蹤究竟是誰丟棄的。
究竟這樣的制度為什麼不能在紐約執行?跟美國人較高漲的個人主義(不要規定我每天在同一個時間出現)有關嗎?還是純粹只是清潔局不思變通而已? 可惜作者在本書裡並沒有進行其他國的清潔隊比較,沒辦法回答我閱讀完後產生的以上問題。
總體而言,本書對於(至少是紐約的)清潔隊員,做了非常貼身的觀察和了解。他們有他們的文化(在垃圾堆裡「尋寶」、時間創造的隊員內的階級之分)、有自己的 know how(每天搬超多垃圾,要怎麼運用身體各處的肌肉才不會受傷?)。
儘管不被社會上大多數人看見,他們還是有自己的尊嚴。那些尊嚴是他們自己給的,因為他們了解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自己給的尊嚴因為源自自身,所以比較牢固,但明顯且無可否認的是,他們值得每個人的尊重和感謝。
是他們在別人不想看見的地方,允許自己被其他人無視,接受社會的嫌棄和異化,默默維持著世界的和平和每個人的健康。
他們是超級英雄。
要覺得驕傲。你收垃圾,不代表你是垃圾。你做的事很重要,你做的事很要緊,你做的事既困難又危險,而且對這座城市的安康萬分重要。別在意民眾忽視你,甚至輕視你。看看你給家人什麼,看看你扶養的孩子,看看你能給他們的家。要對你的工作感到驕傲,支持你的互助社團,支持你的工會。分隊幹部和大隊主管,千萬別忘了你們來自哪裡,記住,這個房間裡的每個人都是從街頭工作開始幹起。要互相扶持。要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