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 2K20》發售以來應該不少玩家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現象,許多充滿權威性的評分媒體都給予了中高以上的分數,但玩家這頭卻連 1 分都捨不得給。當然,我們無法得知或是去揣測那些給高分媒體是不是真的覺得遊戲好玩,至少在玩家們一致性的評論中,可以得知這款遊戲確實出了某種問題。
媒體綜合評分77分,但玩家卻只有悽慘的0.7分。(圖源:metacritic)更多
然而此時卻又出現了另一個現象,縱使評價低到谷底,但《NBA 2K》系列從過去以來幾乎都有著上百萬的銷量,甚至近幾年遊戲主機更為普及還連續兩代賣出破千萬的佳績,可以說是 NBA 相關遊戲中的唯一冠軍。更因如此,今年初時 NBA 官方滿意的與開發商 2K Games 簽下 7 年 11 億美金的長期授權合約。
近幾年幾代的評價,然而銷量卻與其相反。(圖源:Steam)
到這裡肯定很多人就開始好奇了,為何一款人人撻伐的遊戲卻還是代代都破千萬,難道玩家是真的沒有學習性?還是真香定律又來了呢?就讓我們從《NBA 2K》中一起來看看最主要、最令人難過卻又幾乎無解的根本原因吧。
沒有了競爭對手,逐漸獨大的野心
長期在關注籃球遊戲的玩家,應該還記得 EA 開發的《勁爆美國職籃》(NBA Live)系列吧,它與《NBA 2K》系列一直都是過去十幾年來的主要競爭者,兩邊也都有各自的粉絲。畢竟要比起來,EA 確實在運動遊戲領域上有著眾多經驗,也是最早在 1989 年就推出籃球遊戲(1995 年才改名為 NBA Live)的大前輩。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玩家們更喜歡《NBA 2K》系列下的擬真度,因為開發者們講求真實的捕捉每一位球員的動作、或是小習慣,還開發出自創球員的玩法,讓對籃球與各明星球員有了解的粉絲馬上深陷其中,也奠定了《NBA 2K》就是比《勁爆美國職籃》好的事實。甚至 2011 到 2013 年完全停止了(NBA Elite 11 為手遊)《勁爆美國職籃》的開發,直到 2014 才又正式重啟,可惜如日中天的《NBA 2K》讓 EA 再次慘敗 3 年,在 2017 年時又停止了開發。
在NBA Award 2018 Show上買下廣告,請來Joel Embiid做為封面球員,卻還是吸引不了2K鐵粉(圖源:NBA Live 19)
雖然 EA 在《勁爆美國職籃 18》二度回歸後,加入了許多新元素,例如:WNBA 陣容、首創可以自製女性球員(後來 2K 也跟上了)等。但在動作方面,卻依然是被玩家批評為過於機械化,經過多年的仍然達不到《NBA 2K》的流暢度等嚴重問題,即使畫面贏過對方也絲毫沒有意義。如今原本早該在 7 月推出的《勁爆美國職籃 20》卻在某些原因下,延遲到了 2019 年底預計,當然也有人猜測是因為現實的 NBA 賽季 10 才開始,同時也是避免跟 2K 撞期。
後來2K也加入了WNBA相關陣容。(圖源:NBA 2K20)
說了對手這麼多,讓我們回到重點。正因為如此,《勁爆美國職籃》從強大的競爭對手變成了絲毫不用在意的輸家,使得《NBA 2K》越坐越穩,粉絲群體基本上已經固定,就算想要離開,你會去玩另一款動作、細節、模式根本沒有達到水準的他牌遊戲嗎?最終這群熱愛 NBA 的粉絲依然會為了想操作夢寐以求的球隊、球員,隨著賽季資訊更新,持續購入下一代遊戲。
光是從獨大的角度,與前面所提又額外花 11 億美金(約臺幣 330 億)簽下了 7 年,也就是 7 代的合約,綜觀市面上有多少公司願意投資下去呢。這是因為 2K Games 知道,在目前獨大的寶座上,即便是擁有大量資源的運動遊戲老牌公司 EA,也無法與他們抗衡,就有如吃下一顆定心丸般。
球隊陣容變好了,但你的錢卻更少了。(圖源:NBA 2K20)
除了遊戲玩法就維持在公園與 MyTeam 沒有太大變化外,在微交易上也越來越大膽的強化了課金元素的重要性。當然對於是否調強 AI 來強迫玩家花錢抽卡這點,目前大多數都是玩家的個人感受,不過也不可否認的是,在最新的《NBA 2K20》中,雖然部分不一定要花費真錢購買,但 MyTeam 預告強調隨機性的賭博玩法,也證明了比起強化籃球本身的遊戲內容,還是從那群鐵粉手中賺錢更重要。畢竟光是在《NBA 2K19》所創下的微交易收入就高達 3 億多美金,有甚麼原因不這麼做呢?
而被迫,或是毫無選擇的玩家們也逐漸養成了愛買又愛罵的風氣,大家都知道明年下一代,或許只是更新了一點畫面渲染、球員球隊的數據、小遊戲、成就勳章,就套上新 LOGO 以 60 美金出售。但對他們來說,至少還能在各大論壇、數位商店、朋友圈內謾罵這款可惡的 2K 以及《NBA 2K》系列來彌補那份不甘心,也有些人只能透過不斷的課金來維持自己眼前的快樂體驗。
最終就像是 2K Games 母公司 Take-Two 總裁 Karl Slatoff 在今年財報所說的: 「玩家越投入遊戲,就會花費更多的錢。我們依然處在研究階段,因為還有許多賺錢的方式能夠開發。」而這正好呼應了同公司執行長 Strauss Zelnick 所認為籃球遊戲壽命可以延長到將近一年的說法。只要透過加長遊戲需要農的元素拉長時間,玩家遊戲持續時間越長,自然會覺得這份努力(課金)是值得的,直到下一款遊戲出來為止。
不過網路上也有很多Bug或是技巧性的貨幣賺法。(圖源:Youtube)
結語
《NBA 2K》系列的問題可以說是玩家與開發商之間所造就的最終成果,從 EA 失敗後的 2K 獨大開始,玩家以為終於不用再每年考慮要選哪邊才好時,沒想到早已深陷泥沼,根本難以脫身。嘗到微交易巨大甜頭的 2K 也食髓知味,知道自己底下的鐵粉只要「保持著過去相同」的遊戲水平,即使愛罵他們也一樣買單,因為沒有其他地方可以避難。
當然,這並非說《NBA 2K》或是《NBA 2K20》是一款爛遊戲,而是它對於老玩家來說絲毫沒有任何誠意,那些長期支持著品牌的人,看著大量的例行性 Bug、伺服器穩定度、課金、無變化的內容,每一年帶來的都只有失望。但對於一個新入坑的玩家來說,它卻又是一款保有相當樂趣的高品質 NBA 作品,同時回頭看看不爭氣的《勁爆美國職籃》,除了它你還可以選擇誰呢?
網友自製封面,或許某一天EA能再次與對手抗衡也說不定。(圖源:Reddit/NBA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