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埔族的分布
(一、)平埔族的分佈
以地理一般分為
(1.)北部: 噶瑪蘭族(宜蘭),雷朗(三峽,中和),凱達格蘭族(臺北)。
(2.)中部: 道卡斯(臺中~苗栗),巴則海(臺中豐原),巴布拉(臺中清水),洪雅(臺中霧峰),巴布薩(臺中至彰化),邵族(或水沙連,南投)。
(3.)南部: 西拉雅(臺南,向下分支為西拉雅,馬卡道,大武壠等族)。
(一、)平埔族的意義
ㄧ般來說,在研究臺灣原住民時,多半是針對高山族,而平埔族如位於臺灣西南的西拉雅族,在一波波的外來侵略者如荷蘭人,漢人的影響下,逐漸失去了自己的文字與文化,漢人統治時期,平埔族普遍的被分為土番/野番,和後來的生番/熟番,日據時代,沿用了平埔番與高山番的稱呼,但因為日本國內體質與文化人類學的興起,而改稱「族」,日治時代的分類與今日相似,也是多虧了日本當時盛行的人類學所致,大致分為( 凱達加蘭,雷朗,葛瑪蘭,道卡斯,3巴、巴則海,巴布拉,巴布薩,洪雅,西拉雅,水沙連或邵族 )。
(二、)平埔族的漢化
漢人在17世紀紛紛來臺拓墾,居住在平原地帶的平埔族首當其衝,接觸者多半是被漢化或者是被驅離,亦或者不想沾染漢人文化而舉族遷離,清代嘉道後,平埔族一共有四次大遷移。
1.中部往宜蘭
2.中部往埔里盆地
3.噶瑪蘭往花蓮臺東(道光)
4.西拉雅遺往臺東(道光)
※大致上由西往東
除了漢人以外,荷蘭人在期統治的38年間,便對臺南的原住民有著甚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宗教(新教)」,以及「羅馬拼音文字」,平埔族受宗教洗禮之人數眾多,也可以反映出組織嚴密且有理論基礎的一神教之於泛靈信仰的優勢,荷蘭傳教士也使用羅馬拼音教導平埔族人去讀聖經(新教的特色),代表物為新港文書。
但漢人的影響要比窩在城內的荷蘭人要強得多,清代領臺後,「立社學」「改風俗」「改姓氏」,康熙34年在臺灣鳳山兩縣設社學,教化番童,乾隆23年更更改風俗服飾髮型。
(三、)生活型態
平埔族大多生活在西部肥沃地帶,以水田耕作,但農具簡陋也不知該如何運用獸力,土地枯竭後便另尋耕地,生活型態應該也是刀耕火種,荷蘭人占臺灣後,引進水牛等物種,教導原住民以獸力耕種,種植物多為水稻,北部與高山地區則以小米,塊莖類為主,並有相關的農耕祭典。雖以農耕為糧食來源,狩獵漁獵仍舊是糧食來源之一,男性狩獵而女性耕田織布,雖然不確定是否所有平埔族都會製作陶器,但北部可以確定是具備陶器製作技巧的,而平埔族也擅長以木頭,竹子製作器物,衣服方面男性勞作時多裸體,女性則有頭巾,同時手工紡織十分發達,如巴則海族的紡織最為精細。
平埔族的武器簡陋,多以竹製為主,弓矛與標槍,多半與狩獵有相關,而戰爭時則有盾牌護身,平埔族的戰爭激烈程度不高,在ㄧ些可能的記載中,如隋書流求國傳中,國王歡斯渴刺兜鳴金收兵的舉動與漢人的戰爭模式有所差異,可能是因為原住民戰爭多以部落爭霸為主。
平埔族嗜酒,多以糯米的口嚼酒與酒麴釀酒為主。
(四、)宗教家庭與社會
平埔族以祖靈崇拜與泛靈信仰為主,相信靈魂不滅,靈魂可分為善靈(祖靈),與惡靈(死於非命者),並有居住在荒野中的精靈,部分平埔族有獵頭傳統,而巫師基本上是女巫,西拉雅的女巫則可以做法傷人。平埔族也占卦,尤其是鳥占。
平埔族在語言上,屬於南島語族(Austronesian,或Malayo Polynesian),顧名思義,平埔族普遍的居住在平原與丘陵,平埔族早期屬於典型的部落政體,各個部落雖然互不統屬,且部落內部組織結構不同,但大抵上,男子以年齡的大小來區分社會地位,根據荷蘭人在臺南對西拉雅族的記載,西拉雅部落大多是採用一種部落長老會議的形式,議員由40歲以上的中老人擔任,任期兩年,集會地點在「公廨」(西拉雅語: Kuwa,在中文的語境作官署解),會議在長老討論後,在公佈與部落民知曉,徵求同意後實行,而17~21歲的的未婚丁男,則夜間駐紮於公廨,職責為戰士與獵人。
其他部落依伊能嘉矩的調查,巴則海族將男子年齡分為0~13的幼年期,14~20的青年,21~30的成年,40歲以上的老年,平埔族多半為母系社會,行贅婚,男人隨妻子居住,重要家務均為女性作主,女性也負責織布與耕種的責任。
(五、)平埔族之間互相的交流
1.北部平埔族
以北部來說,凱達格蘭族與噶瑪蘭族交流甚密,其語言單字均有互相影響的部分,而且似乎是凱達格蘭去影響噶瑪蘭比如說:
1.牛 在凱達格蘭稱 kalabaw 噶瑪蘭稱 qavaw
2.牙 ba caw - va Raw
3.睫毛 Kulupu - q' Lupu
學者判斷這些可能是借字,主要是因為詞形相似,凱達格蘭族最初可能在淡水河口岸登陸,後來則進一部的分化為西南支(雷朗,南崁,埔頂),與東北支(巴賽,哆囉美遠,里腦),這些部族在文化語言上比較相似,唯一不一樣的便是猴猴社(Qauqaut),他們的風俗不同於其他北部的部落,也不與其他部落通婚,他們的語言更近似於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一系,可能是最晚遷至臺灣的部族(近百年來才到)。
2.西部平埔族
西部的平埔族主要有道卡斯,巴布拉,巴布薩,以及巴則海,巴布薩的東南也有洪雅族(Hoanya),其中道卡斯與巴布薩關係最近,在次則是巴布拉與洪雅,巴則海則最疏遠,這幾族的共同特徵在於古語音變,比如*Y,*K,*T(*T改成了t)在字尾丟失,道卡斯與巴布薩關係最近但是巴布拉卻在地理上插在兩族中間,而文化上與兩者有異,推斷可能是後來才遷移至此。
3.南部平埔族
南部的平埔族以西拉雅族為代表,由於殖民者如荷蘭人最早就在臺南落腳,代表了西拉雅族人會接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而在過程中喪失部分本族特色,其資料更多是保存在《新港文書》,以及翻譯版本的《馬太福音》,荷蘭傳教士的到來使西拉雅族與其分支能夠使用羅馬拼音來書寫本族文字,文化水平的上升使西拉雅成為了一種共通用語(Common Language),一些鄰近的平埔族如大武壠(Taivoan),馬卡道(Makatau),南部高山族如卡那卡那富,沙阿魯阿都借用了羅馬化西拉雅族的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