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確定是不是有人提過了...
不過由於天國降臨這款號稱最貼近寫實的中世紀背景遊戲上市,
而這款遊戲並沒有針對板甲進行特別的作戰設計,
所以有一些關於板甲可以被刀劍砍穿的迷思出現,
當然...有一部分的迷思是由於榮耀戰魂的遊戲平衡或這是"文章農場"的以訛傳訛而出現的。
很多中世紀武術愛好者的頻道上有重現影片,
而不少影片都有使用戰槌之類代尖錐的物體打穿板甲的測試,
但是這些影片其實並沒有提出板甲地確實硬度還有製成的處理方式,
因為依照中世紀的歐洲的做法板甲的材質有兩種"熱處理硬化(註一)前以及硬化後",
而且只要是晶由正確的製造過程產生的正常硬化板家事無法經由任何的刀劍類武器打穿,
最多只有可能被全速前進的騎士用矛刺穿,
那麼為什麼可以看到古籍書冊或者壁畫上有畫出過有人頭盔被砍穿呢?
事實上古代也是有所謂的"宣傳",
別忘了商人會吹捧自己的武器銳利度,
而政治家會吹捧自己軍隊的強大,
這是古今皆然的事實。
有人說可能那些人在談的是未經硬化的版本,
但是事實上即使是未經硬化的一般板甲硬度和韌度也不可能被砍穿,
最多只有被戰槌(warhammer)上的尖刺(spike)打穿的可能,
所以只有充滿肥立鐵的軟鐵(soft steel)材料才有可能用砍的,
而且即使可以打穿那並不代表這是個戰術上有利的行為,
因為通常在這種情況下武器的尖錐短會被變形的盔甲卡住無法拔出,
若是單挑的情況下還有可能但是如果是在戰場上你就手無寸鐵了,
另外即使把盔甲打穿通常也沒有辦法將對手殺死,
因為板甲下方通常會有一層厚厚的軟甲(gambeson)以及鎖子甲(chain mail),
雖然說如果讓敵方身上掛了一堆戰槌跟鐵撬是可以妨礙敵方行動但相對得你必須要帶很多武器,
這樣一來你也會被武器的重量所拖累,
那麼到底要怎樣處理身穿板甲的敵人還有為何戰槌上會有尖錐呢?
事實上不論是刀劍還是槌矛之類的東西上面的尖端都是有其意義的且可以用來對付板甲的,
不過他們對負的地方是所謂的"關節"而非板甲本身,
像是手套抓劍身並用尖端來插板甲關節的半劍(half-sword)就是一個很標準的作法,
但這並非是唯一可以傷害穿著板甲的敵人的方式。
與許多電子遊戲媒體以及科幻文學作品相反,
戰槌鈍端不會直接敲碎板甲而刀劍上的十字護手(cross guard)和握把下方的結球(pommel)也沒有宗教意涵,
事實上他們會直接拿戰槌鈍端敲擊或者是以刀劍的護手和結球進行謀殺敲擊(murder stroke註二),
試圖將震波傳入以衝擊波的方式傷害穿著板甲的敵人,
而且這也就是為什麼要墊軟甲在板甲下方的原因,
這種衝擊造成的腦震盪(concusion)致死的情況並不是很少見,
安全帶和座椅一體而非把安全帶與車架連在一起就是想以座椅和車架連接處吸收衝擊波,
另外現代的防彈板上也些也會有提到所謂的腦震盪板(trauma plate)抑是同樣的原理。
不過要注意的是正常中世紀的劍通常重量是在一公斤左右,
和戰槌、戰斧(poleaxe)、戰錘(mace)、斧槍(halberd)之類針對板甲的武器相比並沒有很大的質量,
所以即使是用謀殺敲擊造成的腦震盪程度仍無法比得上其專門武器,
而且並沒有板法直接砍穿板甲。
另外有趣的是因為刀劍本身長度的關係,
所以得要用半劍的技巧才有辦法插入敵方的關節,
反而在和身著板甲的敵人作戰時更顯得不方便,
事實上就連匕首的成效都比刀劍還要好,
也因此多數的中世紀的騎士身上都會多帶一把匕首,
畢竟匕首的刀身較細可以插的開口選擇較多,
而且接觸面積小所以同樣的力產生的壓力更大更容易刺穿,
拔出時間還不用到一秒。
圖一.
兩名身著板甲的騎士正在以謀殺敲擊和半劍對決,可以注意到他們身上都帶有一把匕首。(來源:維基百科)
而這正是西方武術喜歡使用角力的原因,
因為匕首的使用方法就是在短兵相接時想辦法絆倒對方,
希望藉由摔倒的衝擊使敵方失去暫時的行動力,
這樣就可以有時間初出匕首插入敵方的頭盔,
當然其他的方法像是從後面架住穿板甲的騎士,
就可以輕鬆地將匕首插入,
這也就是為什麼騎士雖然有良好的板甲也不敢一次打三個,
也才會有人認為板甲很笨重而且不靈活。
(請注意這裡所提的是戰爭用的一般板甲,不包含比賽用的特殊設計。)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其實比起板甲本身鎖子甲的裁切設計更容易限制穿著者行動,
下面的影片可以看到腋下沒有多做預留空間的時候雙手上舉的時候會被拉住,
而且要士鎖子甲裙部位沒有留空間的話腳不能夠上踢的幅度也會受到限制,
但大致上若是從平躺狀態要翻身站起是沒有問題的,
而這些剪裁缺陷其實是因為影片所有人本身買的複刻鎖子甲的設計問題,
依照歷史計載正確設計的鎖子甲下並不會發生這種事。
註一.硬化:
此處提到硬化處理的方式在當時是被稱做雙淬火(淬火候回火)的方式,
一開始是要燒到整個可以發紅塑形但是第二次須要燒到有發藍即可淬火,
不但可以使才料晶格方向避免過度單一還能夠釋放掉一些加工的殘餘應力,
(這裡我們不討論發藍的氧化保護層,因為這樣會要提到後勤的保養以及儲存部份)
處理完後韌度會和未經硬化處理的差異很大。
註二.謀殺敲擊:
又稱做閃電敲擊(thunder stroke)跟反劍(reverse),
基礎上就是用手抓住劍身並反過來把護手以及結球當成攻擊部位來敲打敵方,
所以有一派的說法說所謂的血槽以及加強肋其實是用來增加謀殺敲擊時所需的手握接觸面積,
以分散手握在刃部的壓力減少傷到自己的可能性,
但實際上到底能分散多少有待考證。
----------------------------------------------------------分隔線----------------------------------------------------------
反正我在軍武版發的文章多少GP都拿不到精華,
所以很有可能之後會被洗掉,
只好發各版啦....
對了如果有人對用字有興趣"沒必要刻意"的意思是"不用把選擇限制住",
跟"不可以"和"不應該"的意思是不同的。
不過由於天國降臨這款號稱最貼近寫實的中世紀背景遊戲上市,
而這款遊戲並沒有針對板甲進行特別的作戰設計,
所以有一些關於板甲可以被刀劍砍穿的迷思出現,
當然...有一部分的迷思是由於榮耀戰魂的遊戲平衡或這是"文章農場"的以訛傳訛而出現的。
很多中世紀武術愛好者的頻道上有重現影片,
而不少影片都有使用戰槌之類代尖錐的物體打穿板甲的測試,
但是這些影片其實並沒有提出板甲地確實硬度還有製成的處理方式,
因為依照中世紀的歐洲的做法板甲的材質有兩種"熱處理硬化(註一)前以及硬化後",
而且只要是晶由正確的製造過程產生的正常硬化板家事無法經由任何的刀劍類武器打穿,
最多只有可能被全速前進的騎士用矛刺穿,
那麼為什麼可以看到古籍書冊或者壁畫上有畫出過有人頭盔被砍穿呢?
事實上古代也是有所謂的"宣傳",
別忘了商人會吹捧自己的武器銳利度,
而政治家會吹捧自己軍隊的強大,
這是古今皆然的事實。
有人說可能那些人在談的是未經硬化的版本,
但是事實上即使是未經硬化的一般板甲硬度和韌度也不可能被砍穿,
最多只有被戰槌(warhammer)上的尖刺(spike)打穿的可能,
所以只有充滿肥立鐵的軟鐵(soft steel)材料才有可能用砍的,
而且即使可以打穿那並不代表這是個戰術上有利的行為,
因為通常在這種情況下武器的尖錐短會被變形的盔甲卡住無法拔出,
若是單挑的情況下還有可能但是如果是在戰場上你就手無寸鐵了,
另外即使把盔甲打穿通常也沒有辦法將對手殺死,
因為板甲下方通常會有一層厚厚的軟甲(gambeson)以及鎖子甲(chain mail),
雖然說如果讓敵方身上掛了一堆戰槌跟鐵撬是可以妨礙敵方行動但相對得你必須要帶很多武器,
這樣一來你也會被武器的重量所拖累,
那麼到底要怎樣處理身穿板甲的敵人還有為何戰槌上會有尖錐呢?
事實上不論是刀劍還是槌矛之類的東西上面的尖端都是有其意義的且可以用來對付板甲的,
不過他們對負的地方是所謂的"關節"而非板甲本身,
像是手套抓劍身並用尖端來插板甲關節的半劍(half-sword)就是一個很標準的作法,
但這並非是唯一可以傷害穿著板甲的敵人的方式。
與許多電子遊戲媒體以及科幻文學作品相反,
戰槌鈍端不會直接敲碎板甲而刀劍上的十字護手(cross guard)和握把下方的結球(pommel)也沒有宗教意涵,
事實上他們會直接拿戰槌鈍端敲擊或者是以刀劍的護手和結球進行謀殺敲擊(murder stroke註二),
試圖將震波傳入以衝擊波的方式傷害穿著板甲的敵人,
而且這也就是為什麼要墊軟甲在板甲下方的原因,
這種衝擊造成的腦震盪(concusion)致死的情況並不是很少見,
安全帶和座椅一體而非把安全帶與車架連在一起就是想以座椅和車架連接處吸收衝擊波,
另外現代的防彈板上也些也會有提到所謂的腦震盪板(trauma plate)抑是同樣的原理。
不過要注意的是正常中世紀的劍通常重量是在一公斤左右,
和戰槌、戰斧(poleaxe)、戰錘(mace)、斧槍(halberd)之類針對板甲的武器相比並沒有很大的質量,
所以即使是用謀殺敲擊造成的腦震盪程度仍無法比得上其專門武器,
而且並沒有板法直接砍穿板甲。
另外有趣的是因為刀劍本身長度的關係,
所以得要用半劍的技巧才有辦法插入敵方的關節,
反而在和身著板甲的敵人作戰時更顯得不方便,
事實上就連匕首的成效都比刀劍還要好,
也因此多數的中世紀的騎士身上都會多帶一把匕首,
畢竟匕首的刀身較細可以插的開口選擇較多,
而且接觸面積小所以同樣的力產生的壓力更大更容易刺穿,
拔出時間還不用到一秒。
圖一.
兩名身著板甲的騎士正在以謀殺敲擊和半劍對決,可以注意到他們身上都帶有一把匕首。(來源:維基百科)
而這正是西方武術喜歡使用角力的原因,
因為匕首的使用方法就是在短兵相接時想辦法絆倒對方,
希望藉由摔倒的衝擊使敵方失去暫時的行動力,
這樣就可以有時間初出匕首插入敵方的頭盔,
當然其他的方法像是從後面架住穿板甲的騎士,
就可以輕鬆地將匕首插入,
這也就是為什麼騎士雖然有良好的板甲也不敢一次打三個,
也才會有人認為板甲很笨重而且不靈活。
(請注意這裡所提的是戰爭用的一般板甲,不包含比賽用的特殊設計。)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其實比起板甲本身鎖子甲的裁切設計更容易限制穿著者行動,
下面的影片可以看到腋下沒有多做預留空間的時候雙手上舉的時候會被拉住,
而且要士鎖子甲裙部位沒有留空間的話腳不能夠上踢的幅度也會受到限制,
但大致上若是從平躺狀態要翻身站起是沒有問題的,
而這些剪裁缺陷其實是因為影片所有人本身買的複刻鎖子甲的設計問題,
依照歷史計載正確設計的鎖子甲下並不會發生這種事。
註一.硬化:
此處提到硬化處理的方式在當時是被稱做雙淬火(淬火候回火)的方式,
一開始是要燒到整個可以發紅塑形但是第二次須要燒到有發藍即可淬火,
不但可以使才料晶格方向避免過度單一還能夠釋放掉一些加工的殘餘應力,
(這裡我們不討論發藍的氧化保護層,因為這樣會要提到後勤的保養以及儲存部份)
處理完後韌度會和未經硬化處理的差異很大。
註二.謀殺敲擊:
又稱做閃電敲擊(thunder stroke)跟反劍(reverse),
基礎上就是用手抓住劍身並反過來把護手以及結球當成攻擊部位來敲打敵方,
所以有一派的說法說所謂的血槽以及加強肋其實是用來增加謀殺敲擊時所需的手握接觸面積,
以分散手握在刃部的壓力減少傷到自己的可能性,
但實際上到底能分散多少有待考證。
----------------------------------------------------------分隔線----------------------------------------------------------
反正我在軍武版發的文章多少GP都拿不到精華,
所以很有可能之後會被洗掉,
只好發各版啦....
對了如果有人對用字有興趣"沒必要刻意"的意思是"不用把選擇限制住",
跟"不可以"和"不應該"的意思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