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到這部影片(附於文後),
真心覺得這種一二三四點的論調,
對於真正理解或溝通沒什麼幫助,
他所講的批評其實就是他正在做的,
想要用歸納、簡化、速成、有效的方式去"處理"生命,
這種態度才是把他口中的千禧世代推向憂鬱的原因,
其實不只是千禧世代, 包括與他同輩甚至長輩其實都有同樣問題,
單單把科技從生命中挪走不可能養成"耐性"與"創造力",
因為創造來自於觀察, 耐性是持續觀察的重要動力,
要培養最重要的成分是要有源自於觀察並且分析後帶出的能力跟成就感,
至於每個人的觀察力培養及獲得的成就本來就是有快有慢,
其中大肆發表言論的那位先生代表了已經獲得成就的一方,
而他們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去忍耐較慢或剛起步的一方,
並且在對方成功之前願意分享獲得的成就、優勢與資源,
私以為這才是解決憂鬱的方法,
就像你把酒鬼的酒全部拿走並不能改變他的頹廢,
離棄科技是亂給一個原因然後自以為有用的方法,
而片中說"企業要負責彌補這一些"更是誇大,
想像一下要在工作環境中幫助一個20多歲大學畢業的人重新培養這些?
那只能讓員工24小時待在公司從基本生活中開始好好"培養"了...
另外很多論調會說"新世代用新科技自然會有創造力",
這實在是大錯特錯,
如果對於觀察沒有下功夫, 就算有再多科技依然是不會有想法的,
觀察力不是科技的依存品, 科技只是方便觀察的工具,
而且觀察不過是各種能力的其中之一,
想像力、約束力、理解力、情緒控制也是需要培養和練習,
真心覺得這種一二三四點的論調,
對於真正理解或溝通沒什麼幫助,
他所講的批評其實就是他正在做的,
想要用歸納、簡化、速成、有效的方式去"處理"生命,
這種態度才是把他口中的千禧世代推向憂鬱的原因,
其實不只是千禧世代, 包括與他同輩甚至長輩其實都有同樣問題,
單單把科技從生命中挪走不可能養成"耐性"與"創造力",
因為創造來自於觀察, 耐性是持續觀察的重要動力,
要培養最重要的成分是要有源自於觀察並且分析後帶出的能力跟成就感,
至於每個人的觀察力培養及獲得的成就本來就是有快有慢,
其中大肆發表言論的那位先生代表了已經獲得成就的一方,
而他們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去忍耐較慢或剛起步的一方,
並且在對方成功之前願意分享獲得的成就、優勢與資源,
私以為這才是解決憂鬱的方法,
就像你把酒鬼的酒全部拿走並不能改變他的頹廢,
離棄科技是亂給一個原因然後自以為有用的方法,
而片中說"企業要負責彌補這一些"更是誇大,
想像一下要在工作環境中幫助一個20多歲大學畢業的人重新培養這些?
那只能讓員工24小時待在公司從基本生活中開始好好"培養"了...
另外很多論調會說"新世代用新科技自然會有創造力",
這實在是大錯特錯,
如果對於觀察沒有下功夫, 就算有再多科技依然是不會有想法的,
觀察力不是科技的依存品, 科技只是方便觀察的工具,
而且觀察不過是各種能力的其中之一,
想像力、約束力、理解力、情緒控制也是需要培養和練習,
所以不管上面那一段離棄科技還是後面這段擁抱科技的論調,
這種自以為是的管理階層發表的管理概念實在是很誤人子弟啊!
這種自以為是的管理階層發表的管理概念實在是很誤人子弟啊!